芮紅磊
第二課堂是指以育人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課外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標、在學校課程培養計劃之外開展的開放式教育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綜合,包括參加黨團教育、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學術活動、創新創業、素質拓展、文體競賽、擔任團學幹部等方方面面,是對課程教學第一課堂的延伸和拓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和加強第二課堂建設,重視以文化人和實踐育人。推進高校第二課堂建設,是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動基層共青團改革的內在要求,對於促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突出思想政治引領
擔起培根鑄魂職責
高校第二課堂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時代新人的重要載體,要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有機融入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教育等內容,突出思想政治引領,切實擔負起培根鑄魂的職責使命。
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全過程。理想信念是青年學生思想行動的「總開關」。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第二課堂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陣地,其靈活多樣的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內容,對青年學生有著較大吸引力。因此,在第二課堂的組織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擺在首位,通過組織開展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校內外實踐活動,讓青年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馬克思主義的薰陶,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與精神實質,樹立與時代同向同行的遠大志向和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全過程。價值觀在青年學生人生發展中起著「定盤星」的基礎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高校第二課堂作為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載體,必須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基本職責、重要任務,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推進知識教育、價值引領和道德建設深度融合、無縫對接,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
把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貫穿全過程。文化的浸染和薰陶對青年大學生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校第二課堂建設應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過搭建讓青年學生廣泛參與的平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教育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讓當代大學生從中汲取精神滋養、信仰力量和歷史智慧,不斷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促進育人資源整合
打破「兩個課堂」壁壘
推進高校第二課堂建設,關鍵要促進資源整合、要素融合,通過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提高課程供給能力、強化規範管理、完善評價體系,打破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在人才培養中的壁壘,實現第二課堂過程的可記錄、可評價、可測量、可呈現。
增加相關課程供給。建立課程項目體系是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基礎。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把第二課堂課程項目體系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過程。結合各育人主體的功能和特點,在系統梳理各種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真實反映學生成長狀況的活動和項目的基礎上,建立第二課堂課程項目體系,增加優質課程供給。
強化協同育人效應。圍繞促進育人資源有序配置、高效整合、全面融通,積極搭建多層次、立體化、全天候育人平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其他各類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線上與線下、家庭與學校相互配合,形成協同育人效應。在校內,建立相應激勵機制,從課時認定、職稱評定、職級晉升等方面激勵廣大教職工參與和支持第二課堂建設,形成課程、教材、人員三位一體的質量保障體系,充分調動教師、黨政幹部、輔導員、班主任、管理服務人員等育人主體的積極性。在校外,積極爭取社會資源支持和參與第二課堂建設,密切與黨政部門、社會組織、公共服務機構等開展協同育人,拓展育人平臺,共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突出應用導向和價值引領。把強化價值應用作為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落腳點,通過客觀跟蹤記錄、科學評價評估、強化組織建設,更好促進學生就業、引導學生成長、服務育人大局。將「第二課堂成績單」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評獎評優、升本推研、推優入黨以及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等的重要依據,引導青年學生強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在廣泛參與社會實踐中收穫知識、增長見識、錘鍊本領。
建立綜合評價機制
推動形成完整閉環
通過建立成績記錄考評辦法、育人效果評估機制和「三全育人」成效考評機制,對青年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效果和教師的育人效果進行綜合評判、及時反饋,形成教學過程的完整閉環。
完善學生成績記錄考評辦法。成績記錄考評是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基本導向。建立科學、公平、合理的評價標準,完善各類項目、活動的管理辦法,綜合採用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綜合評價等評價方法,依託數據信息系統完成課程項目的發布、管理和評估,系統、全面、真實地呈現青年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的過程、軌跡和實際效果。
建立育人效果評估機制。育人效果評估機制是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關鍵。通過採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內評、分組互評的綜合評價方式,對青年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活躍度、積極性,以及由此獲得的能力素質提升,進行多角度評價、全過程評估、綜合性衡量。建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學分關聯、轉化機制,為青年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興趣、發揮特長、個性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切實增強第二課堂的育人效能。
建立「三全育人」成效考評機制。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把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融入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內容,納入黨建工作範疇。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制定責任清單與綜合考評機制,多角度、全方位評價第二課堂承擔者的育人參與度、育人貢獻度、育人效果等,推動第二課堂有效發揮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作用。
(作者為廣西財經學院團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