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是被寵壞的徵兆!

2020-09-05 家教大家說

公安大學的罪犯心理學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說過:「教育孩子要趁早,寵愛孩子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溺愛,被溺愛的孩子沒前途。」


被父母長輩寵愛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但是也要把握分寸,畢竟,寵愛過了頭就會變成了溺愛。

如果孩子出現下面這 4點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一個孩子沒有規矩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吃飯時不等人齊就先吃,敲打碗筷,在盤中挑來揀去;去別人家做客,亂翻東西;公共場合,大聲喧譁等......


諸如此類的行為,其實都是缺少規則約束的結果。

同事過生日,她邀請朋友們到她家慶祝生日,朋友的兒子樂樂吃飯不好好吃,又哭又鬧要看手機,剛好樂樂媽媽的手機沒電,樂樂就各種無理取鬧,鞋子不脫掉就在沙發上來回打滾,還摔壞了同事的一個玻璃杯。


孩子小,調皮、愛玩、愛鬧是天性,但也正是因為小,可塑性極強,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引導



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並且還會察言觀色,在成長中,會不停地用自己的小聰明測試父母的底線。這也導致時常會出現一些孩子和父母之間互相談條件的現象——

「你不給我吃冰激凌,我就不寫作業了!」

「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不走了。」

「你不給我看手機,我就離家出走!」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常常以哭鬧、不吃飯、離家出走來要挾父母,如果遇到一個沒有底線的爸爸或媽媽,那麼接下來孩子就會把這招,用得爐火純青。

下次再想要什麼東西,他接著哭鬧、打滾、發脾氣直到你滿足他為止。

其實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隨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孩子拿來要挾父母的籌碼也越來越大。


總之,你怕什麼,他來什麼,這時候你再想好好管教,可能要花上更大的力氣。



被寵壞的孩子,自理能力大多都很差。

父母勤快和細心程度,往往體現在對孩子的照顧上,孩子在家除了吃喝拉撒,其他的事情,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因為爸媽早就打理好一切。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懂得自理和做家務,父母捨不得和過度保護,助長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賴性。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經在文章中寫道: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然而生活中還有一些孩子,覺得自己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從父母那裡得到東西也是理所當然,父母全心全意的照顧,最後換來的卻是責備與挑剔。


孩子表現出的冷漠和自私,恰恰是因為得到的東西太多,太容易。


其實,「被寵壞」的孩子都是我們自己一手養出來的!以下這些教養方法和習慣,請大家引以為戒。

經常在孩子面前搖擺不定

很多家長是在很用心地教育孩子的,還給孩子立下很多行為、習慣規矩,但是當孩子破壞規矩的時候,又總是「說一套做一套」,隨意破壞自己立下的規矩,任意收回自己說過的話。


時間長了,孩子認為一切規矩都是有縫隙可鑽的,家長的心是軟的,是可以隨便欺負,這時家長的權威蕩然無存,也不會得到孩子的尊重。

要什麼給什麼

家長屈從於孩子,有求必應,百依百順,沒有原則,沒有要求。

如果家長不對孩子的物質和精神給予適當限制,他想要什麼想幹什麼都會被滿足,那麼,時間長了他的欲望也會被無限放大,這種心理需求會一直延續到成年後。


包辦孩子的一切

過度照顧,本來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應該做的也不讓孩子做,一個從小不會收拾自己弄亂的玩具的孩子,長大後的規則意識也很淺薄。


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當孩子講出罵人的話,家長還當笑話聽;當孩子犯了明顯的錯誤,家長總是為他辯解,站在他的一方。


時間長了,孩子會對對錯的範圍模糊化,也會認為自己無論做了什麼錯事,總有人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高爾基曾說:

「愛孩子,那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而好好教育他們才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

給孩子的最多的愛都不為過,但方式不對才是大問題。如果借著愛的名義,逾越了為人父母的界限,愛就會演變成傷害。

關注


相關焦點

  • 兒童育兒專家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是被寵壞的徵兆!
    兒童育兒專家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是被寵壞的徵兆! 大學的罪犯心理學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說過:「教育孩子要趁早,寵愛孩子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溺愛,被溺愛的孩子沒前途。」
  • 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是被寵壞的徵兆,中一個都要警惕
    文|淘媽家長愛孩子,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能被父母寵愛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但是很多家長在愛孩子這件事上不能很好的把握分寸,一旦掌握不好分寸,寵愛就變成了溺愛,這就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了。如果你家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就是被寵壞的徵兆,中一個都要警惕。
  • 孩子有這5個特徵,是被寵壞的徵兆,不能再慣著!
    文丨悠悠愛孩子,不能嬌慣溺寵,要有分寸,不要把孩子寵成「熊孩子」還不自知。下面這5個特徵,是孩子被寵壞的徵兆,家長們千萬不要再繼續慣著。1、做事先談條件當家長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孩子的反應總是談條件,不管家長是想讓孩子做自己分內的事還是幫家長的忙,孩子總是有各種條件才肯做。家長們可千萬不要把孩子的這一反應誤認為是「聰明」的表現,這種「小聰明」恰恰是被寵壞的表現。
  •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將來難有出息
    我們都想要培養出一個有出息的孩子,可孩子將來能否有出息,我們其實完全是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中看出來的。相信大家一定有在宴席上看見過那種喜歡吃獨食的孩子吧,那種孩子多是被家長寵壞了,所以才會在宴席上做出那種只要吃自己喜歡吃的菜的舉動。
  • 李玫瑾:高智商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家長們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智商更多,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看出,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有徵兆。
  • 孩子有這4個表現,是被寵壞的徵兆!別再錯下去了
    有路人看不過眼,提醒大人要管好孩子,別讓孩子砸路燈,破壞公物。孩子的爺爺奶奶不以為然,說他只是個孩子,什麼也不懂。也沒有阻止孫子的行為,反而是走到另一邊去,讓孫子砸著另一根燈柱玩兒。路人繼續上去勸說,老人反而兇狠地說:「有本事你上派出所叫警察去,愛咋咋滴!」這兩位老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行為是在破壞公物,即使意識到了,他們也會覺得,孫子喜歡砸就得讓他砸,他們樂意寵著!妥妥的被慣壞了的熊孩子!
  • 孩子出現以下徵兆,說明被寵壞了
    有了寶寶,家長都會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會把孩子寵壞。好多不知所以的爸媽和老人都還在孩子淘氣之後使勁誇:這麼聰明,以後肯定有出息!於是各種被寵壞的小屁孩就出爐了,俗稱"熊孩子"。小時候被寵壞,長大了是禍害。
  • 孩子在家有這3種表現,說明被寵壞了,父母該立規矩了!
    現在生活好了,孩子不用像以前一樣去幹苦活,不說大魚大肉,至少也是吃飽喝足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父母,還是害怕孩子吃苦,過分的溺愛孩子,特別是家裡還有爺爺奶奶的,壓根就不讓孩子做一丁點兒的活!如果孩子在家裡出現這三種表現,就說明,孩子真的被寵壞了!
  • 心理專家李玫瑾: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導讀:心理專家李玫瑾: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李玫瑾教授直言:吃飯時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作者/小苗編輯/小苗李玫瑾教授平時對於育兒這塊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解和經驗,她曾經就在一個節目上直言:吃飯時有這四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但為什麼李玫瑾教授會說&34;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有這四種表現呢?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
    幫助家長解惑,從孩子的行為表現入手,做到讓孩子遇到問題早點解決。家長從李玫瑾身上,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一次講座中,他提及了孩子的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家長需要從情商上培養孩子。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上幼兒園的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多半是學習的料
    李玫瑾教授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多年,對於兒童的心理分析和教育有一套非常特別的理念。 李玫瑾教授表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學習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美好的未來了嗎」?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情商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但是情商有一個可突破的點,那就是智商有先天的遺傳,而情商全靠後天的培養與引導。2019年的重回課堂中,馬雲表示:智商、愛商、情商是孩子的有出息的三把鑰匙。老話常說:「三歲看老」,孩子的情商高低從小就有所徵兆。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會有4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孩子學習有沒有天賦,從小就有徵兆,這4點是問題的關鍵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每個人的天賦都是上天註定的,這也導致每一個孩子,在同一件事上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大不同,這證明孩子的天賦也存在差異。李玫瑾曾經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孩子們對學習有沒有天賦,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有明顯的徵兆了。」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父母就偷著樂吧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父母就偷著樂吧專門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李玫瑾教授,經常在節目訪談中說出自己對育兒的看法和理解,作為一個心理領域的專家,李玫瑾教授的話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對父母養育孩子也有所幫助。
  • 越難帶的孩子,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很聰明
    越難帶的孩子,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但其實,這事兒還真就未必是一件壞事兒。在育兒界非常有威望的李玫瑾教授,就曾針對這件事,發表過觀點。她認為,孩子難帶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孩子聰明的體現。特別是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的話,家長就可以偷著樂了,因為這說明孩子非常聰明。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 李玫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若孩子有這3種表現,暗示情商低不了
    這是因為那些招人討厭的聰明人會表現出情商低、斤斤計較、心胸狹隘等情況,如果你得罪了他,那麼他以後也會不動聲色地來算計你。而那些招人喜歡的聰明人,他們就會表現出情商高、寬容、和藹、可親的表現,其實在李玫瑾教授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