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到兩條線後,你會立刻去看婦產科醫生嗎?懷孕後卻生病了,怕吃藥影響胎兒而不敢吃藥? 8個常見錯誤觀念,來看看你懂不懂。
錯誤1.疑似懷孕,但不立即去檢查
婦產科呂曜安醫師表示,有些女性驗到自己懷孕了,卻不立刻去醫療院所給醫師檢查,這樣可能會使產檢時間延後、也可能會使某些該在第一孕期(懷孕初期)做的產檢沒做到,即使胎兒異常也可能無法即時發現。
一驗到懷孕,應立刻去看婦產科,醫師會確認是子宮內孕或外孕。萬一為子宮外孕,必須立即緊急處理,否則懷孕的妊娠組織在錯誤的地方愈長愈大,最後甚至妊娠囊體破裂,造成孕婦內出血,還有可能會死亡!
此外,整個孕期也要去醫療院所規則產檢,以免沒有及時掌握到母胎異常狀況。
錯誤2.生病了不敢用藥,怕影響胎兒
懷孕後,大部分原先的藥物仍是安全的,大多仍可繼續服用,但一定必須先讓醫師知道自己已懷孕,讓醫師換掉一些懷孕不能使用的藥物,例如:A酸會致畸胎,孕婦不能使用;利尿劑也可能會使胎盤供應的血流降低,醫師大多不會開利尿劑給孕婦服用…等。
因此,有些孕婦生病了不敢用藥,只能隱忍身體不適,其實是沒必要的,只要先讓醫師知道自己有懷孕,讓醫師判斷藥物是否需調整即可。
錯誤3.一直休息,活動量大減
有些人知道懷孕後,活動量大減、完全不做家事與運動。不過呂曜安醫師認為,懷孕初期流產率雖然高達1成,但大多是因為胎兒異常才流產,通常不是運動所造成,活動量大減會使之後生產變困難。
所以如果懷孕前本來就有運動習慣的人,懷孕後仍可繼續運動。一周3次,每次30分鐘,最好可以達到微喘的程度,但不要到疲勞(也就是高強度的運動不適合,例如不宜快跑);至於懷孕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懷孕後也不要貿然增加運動量,可以緩和的運動如散步為主。
錯誤1.初期產檢沒問題,中期就不用做高層次超音波
有些人認為第一孕期(懷孕初期)產檢沒問題,第二孕期(懷孕中期)就不用做高層次超音波。但這其實是錯誤觀念。
第一孕期的產檢重點為「檢查胎兒的基因是否異常」;第二孕期的產檢重點則為照高層次超音波「檢查胎兒的器官與結構是否異常」,例如是否有胎兒心臟問題等。
基因檢查與結構檢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即使基因染色體沒檢查出異常問題,也不表示器官結構沒問題,所以即使第一孕期的產檢沒檢查出問題,仍建議第二孕期還是要做高層次超音波。
錯誤2.身材不胖,不用做妊娠糖尿病篩檢
有些孕婦認為自己的身材不胖,應該不會得妊娠糖尿病,不用做篩檢,但這是錯誤觀念,雖然胖的人更容易得妊娠糖尿病,卻不表示不胖的人不會得,仍應篩檢。
況且如果篩檢出有妊娠糖尿病,就需要做飲食控制,否則胎兒容易變成巨嬰、出生後也可能因新生兒低血糖而有死亡風險,所以建議全部的孕婦都要做篩檢。
錯誤3.怕胖,孕期節食或採生酮飲食或間歇性斷食
整個孕期建議增加大約10~12公斤左右,並依據懷孕前的BMI而略有不同。體重增加太多或太少都不好。有些孕婦怕胖,採生酮飲食或間歇性斷食,都不適合。
生酮飲食不吃澱粉類,容易酮酸中毒與低血糖;間歇性斷食隔較久才吃一餐,便秘與脹氣反而可能更嚴重。因為孕期腸胃蠕動較慢,其實最適合孕婦的飲食方式為少量多餐。
錯誤1.喝甘蔗汁來衝胎兒體重
有些長輩會要求孕婦喝甘蔗汁來衝胎兒的體重,但其實不用這樣做。甘蔗汁的糖分太高,孕婦的血糖過高,胎兒容易變成巨嬰,增加剖腹產的機率。一般來說,除非評估胎兒的體重太低,不然懷孕後期其實也不用特地衝胎兒的體重。
錯誤2.喝咖啡無上限
整個孕期每天最多攝取200毫克的咖啡因,大約是2杯即溶咖啡的量。巧克力、能量飲料、可樂與部分感冒藥也都含有咖啡因。如果攝取過多咖啡因,胎兒的體重可能會過輕,最好適量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