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準媽媽常見9種懷孕錯誤觀念 哪些是正確觀念

2020-12-23 網易親子

在現代社會中,網絡發展快,信息傳播快,準媽媽們免不了擔心到底哪些才是正確的懷孕觀念。那麼,作為準媽媽的你,是否想知道你的懷孕觀念是否會影響孕期的順利度過呢?

1、一次高層次超聲波可檢查出所有異常嗎?

98%準媽媽錯誤認為

一次高層次超聲波可檢查出所有異常,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錯誤的認識。

超聲波有死角,檢測結果會受限制,且判讀結果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如媽媽肚皮的厚度(母體脂肪太厚,超聲波穿透力減弱,會導致影像看不清楚)、胎兒的位置、角度、姿勢、動態、羊水的多寡等。有些異常超聲波根本看不到,如代謝性疾病。不能要求一次超聲波就檢查出所有的異常,特別是細微的構造,包括手指有幾根、幾節、耳朵有沒有耳垂、鼻子挺不挺等。

目前所有醫院都會在妊娠10~12周時發給準媽媽健康手冊。大約在20周左右,會進行產檢超聲波,看看胎兒器官發育的狀況,但如果照的那一次,胎兒沒有轉到正面或在對的位置,都無法正確判讀胎兒的狀況。如果準媽媽不放心,可要求再高層次照超聲波。高層次超聲波的黃金診斷期在20~24周,之後胎兒會長大,器官也會愈來愈大,骨骼會愈來愈鈣化,超聲波能透視看到的狀況也會隨之降低。

Tips超聲波檢查時間安排

5~6周超聲波檢查

看胚胎數:此時通過超聲波檢查,大致能看到胚囊在子宮內的位置,若仍未看到,則要懷疑是否有子宮外孕的可能。準媽媽若無陰道出血的情況,僅需看看胚囊著床的位置。若有陰道出血時,通常是「先兆性流產」,這段時間若有一些組織從陰道中掉出來,就要考慮是否真的已經流產。另外,在孕期5~8周間,還可以看到胚胎數目,以確定準媽媽是否孕育了雙胞胎。

12周第1次正式產檢

領取「孕婦健康手冊」:大多數準媽媽在孕12周左右開始進行第1次產檢,做各項基本檢查。由於此時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一般醫院會給媽媽們辦理「孕婦健康手冊」。日後醫生為每位準媽媽做各項產檢時,也會依據手冊內記載的檢查項目分別進行並做記錄。本次檢查有關超聲波的項目是「胎兒頸部透明帶」的篩查等。

17~20周詳細超音波檢查

全面檢查:本次檢查,主要是看胎兒外觀發育上是否有較大的問題。醫生會仔細量胎兒的頭圍、腹圍、看大腿骨長度及檢視脊柱是否有先天性異常。最令準媽媽期待的首次胎動,約在18~20周出現。

33~35周超聲波檢查

評估胎兒體重:到了孕期34周時,建議準媽媽做一次詳細的超聲波檢查,以評估胎兒當時的體重及發育狀況,並預估胎兒至足月生產時的重量。一旦發現胎兒體重不足,準媽媽就應多補充一些營養物質。

醫生建議:想要一次產檢超聲波檢查,就能發現所有異常,顯然是「不可能的任務」。

2、20~24周應該照高層次超聲波嗎?

80%準媽媽錯誤認為

20~24周應該照高層次超聲波

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照高層次超聲波的,只有一些特殊族群才會建議照高層次超聲波,例如有危險因子的準媽媽(有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有免疫系統問題、遺傳性的家族疾病、高齡產婦、前一胎曾發生問題者等狀況的準媽媽),才會建議照高層次超聲波。

而且,初級超聲波大概都是檢查胎盤位置對不對、羊水量正不正常、胎兒大小、頭圍、腹圍以及看一下臉、嘴巴、四肢有無重大缺陷。低於1/4的人才會需要照高層次超聲波。一般超聲波至多可篩查60%的缺陷,而高層次超聲波至多能篩查80%的胎兒重大缺陷。

醫生建議:沒有異常狀況也可以照,只是意義不大。

本文來源:親貝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準媽媽關於分娩的幾個錯誤觀念是哪些
    關於孕婦生產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較好,而哪些生產方式又是對寶寶最有利的,這些都是準媽媽們在生寶寶前比較擔心的問題。關於生產最容易誤導媽媽的一些常犯錯誤觀念這裡做了一些盤點,準媽媽們應該多多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 母乳餵養的錯誤觀念,讓你越餵越離譜
    大家都知道能母乳餵養是最好,但是有正確母乳觀念的人到底有多少?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關於母乳,常見的五大錯誤觀念要破除。身為產後才發現母乳餵養需要做功課的新手媽媽,一路走來才發現好多好心人給你建議、教育,但事實上,有正確觀念的人很少。
  • 這些錯誤的分娩觀念,很多媽媽都中槍了,尤其是第三條
    這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關於分娩的錯誤觀念,作為準媽媽的你,一定要了解哦!懷孕時體重正常就好,後期也不要為了要增加寶寶體重而吃太多。出生時體重較重的寶寶,長大後個子也未必就一定會大。醫生提醒:在肚子裡的寶寶不用拼大小,在健康範圍就好。
  • 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秘密」:尋求歸屬感的4種錯誤觀念
    這正是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如此常見的原因所在-權力之爭中,最起碼要有兩個人。而且,大人也往往和孩子一樣失望。」他們的語言或社會技能也還不能讓他們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尤其是當他們的要求對大人來說似乎是不合理、製造麻煩或不合適的時候。二、解鎖不良行為背後的秘密:獲得歸屬感的4種錯誤觀念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在向父母傳達信息,這就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 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就不會有好的親子關係
    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問題並不是出在方法上,多數家長不知道的一個關鍵點是,好的親子關係,來源於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再好的方法,都很難達到好的、持久的幫助孩子成長的效果。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來自於各自不同的家庭,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看法,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 孕期常見的口腔疾病,轉給準媽媽們備忘
    下面幾種常見的口腔疾病經常困擾著準媽媽,如果您的患者或朋友在孕期當中,記得囑咐她們要提高警覺,及時檢查治療~ 牙周炎 女性懷孕後,體內的雌性激素和黃體酮水平很高,會影響口腔環境,平時口腔內輕度的炎症可能在孕期發展成重度,「潛伏」的一些口腔小問題也可能表現出來。
  • :這3種錯誤的育兒觀念,很多家長都在犯
    重男輕女的現象在我們國家持續了很久,哪怕是思想已經很開放的當下時代,這種現象依然很常見。而相對於「重男輕女」來說,新時代的父母們卻秉承著完全相反的育兒理念。事實上,無論是老人們「重男輕女」的現象,還是當下時代「重女輕男」的觀點,都是錯誤的育兒觀念。我總結了當下時代裡以下3種常見的錯誤育兒觀念,很多家長都在犯。
  • 更新自己的認知,丟棄錯誤的價值觀念,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由於價值觀念的不同和差異,使不同的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們的這種錯誤,大都是由於他們對於事物或人的認識,不全面、一知半解,所導致的!我認為: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裡外都改!既要丟棄自己行為上的錯誤,也要改正自己心態上的錯誤,還要丟棄自己言語上的汙穢,多說一些造就人的好話,使聽見的人的益處。
  • 懷孕9個月的準媽媽,連續舉槓鈴做深蹲,孕期健身,真的好麼?
    還記得國外那位懷孕41周,連續做引體向上的孕媽嗎?近日,北京一位懷孕9個月的準媽媽,一段挺著孕肚去舉鐵的視頻走紅。視頻中,她連續舉槓鈴做深蹲,引網友驚呼太厲害!據了解,孕媽懷的是雙胞胎,正準備30天後挑戰順產。這個新聞不禁讓我想起了,懷孕期間健身最狠的就是姚晨。別的孕婦頂多就練練瑜伽跑跑步什麼的,姚晨倒好,上來就舉鐵健身各種器械全部上。
  • 懷孕的8個錯誤觀念,你有中招了嗎?要搞懂該做與不能做
    懷孕後卻生病了,怕吃藥影響胎兒而不敢吃藥? 8個常見錯誤觀念,來看看你懂不懂。錯誤1.疑似懷孕,但不立即去檢查婦產科呂曜安醫師表示,有些女性驗到自己懷孕了,卻不立刻去醫療院所給醫師檢查,這樣可能會使產檢時間延後、也可能會使某些該在第一孕期(懷孕初期)做的產檢沒做到,即使胎兒異常也可能無法即時發現。
  • 哈耶克:只有觀念才能戰勝觀念,學者的使命是糾正錯誤觀念
    只有金錢會向窮人開放,而權力則將永遠不會; 只有觀念才能戰勝觀念,學者的使命是糾正錯誤觀念 ——哈耶克
  • 準媽媽孕期9種異常須警惕!
    懷孕準媽媽最容易生病,有時甚至是一些小病都會令她們痛苦不堪。專家建議,孕婦一旦發現自己生病,無論嚴重與否都要到醫院進行診治,千萬不要按照平時的方式去隨便吃藥。 下面先來看看究竟孕媽咪孕期容易出現哪些異常症狀呢?
  • 關於蛀牙常見的三個錯誤觀念
    接下來,要分享給各位的是:家長對於牙齒保健常見的錯誤觀念,還有很多父母恨不得早知道的口腔健康知識。希望能協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遠離蛀牙的困擾。關於牙齒保健,常見的三個錯誤觀念1. 蛀牙了才需要看牙醫2. 蛀牙的治療只需要補牙3.
  • 避免高溫、不亂吃藥,剛懷孕的準媽媽要了解的9條注意事項!
    2、沒出血、無腹痛,不用過度緊張有的準媽媽懷孕期間總是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隔兩三天就去驗血查孕酮和血HCG,或者做B超,生怕胎停或流產,其實只要沒出血、無腹痛,就不用過度緊張,如果準媽媽每天都是焦慮狀態,也會影響寶寶的發育。
  • 迄今為止,你糾正了自己哪些錯誤觀念和行為模式?
    不糾正錯誤,帶著錯誤一直往前走,錯誤就像滾雪球會越滾越大。我們過去的成長過程中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規則、觀念、價值觀的灌輸,會被外界貼上很多的標籤,會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氛圍或者環境的影響,會在經歷一些事情之後總結一些經驗教訓和做事方式(行為模式)……這些認知、觀念、價值觀、行事方式有多少是正確的?又有多少是錯誤的?
  • 6種對保險套的錯誤觀念
    臺灣「疾病管制署」18日舉行愛滋宣導活動,提醒民眾6種使用保險套的錯誤觀念,比如許多人會把保險套放在皮夾內以備不時之需,但因為不耐高溫,長時間放在皮夾內會造成保險套乳化變質。七夕節,咱們應景一把,學習一下。
  • 母乳餵養的錯誤觀念,讓你越餵越離譜!
    生完孩子後,寶媽們要對寶寶進行母乳餵養,但是許多寶媽心中都有些錯誤觀念,都有哪些呢?帶著疑問,一起來看看吧。產後要帶小孩、恢復身材、適應生活,已經夠累了。餵奶這麼辛苦,還要被人說東說西、勸東勸西、誤導東誤導西;你以為是在對媽媽好,其實你是在把她推入產後抑鬱的深淵。請別再給建議或幹涉,尊重小孩的母親。
  • 產婦坐月子也有講究,產後容易陷入4種誤區,媽媽要及時更新觀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和觀念更新速度與日俱進。關於產後如何坐月子,新手媽媽們也常常會面臨新舊觀點的碰撞。朋友小雅馬上就要「卸貨」了,從孕中期她就購買了一系列關於孕期和產後餵養的書籍,想提前學習一下科學育兒知識,免得到時候手足無措。
  • 順產寶寶更聰明,高齡產婦要剖宮產,你被哪些分娩觀念帶「偏」了
    某醫院待產室一名已經破水的準媽媽跟醫生正激動地爭論著: 「醫生,我一定要順產的!都說順產的孩子更聰明!」 「不是說不讓你順產,問題是你現在胎位不正,而且羊水已經破了,如果強行順產不僅容易難產,還可能影響到孩子啊!」
  • 還在被傳統觀念禁錮?誰說準媽媽孕期不能運動,看看「唐藝昕」
    這些年,「準媽媽孕期運動」這股風潮掀的很猛,像中國女星唐藝昕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擺出孕期遊泳的照片,臺灣女星陳意涵大著肚子也沒落下戶外有氧跑步等等。而據有關媒體報導,整個懷孕期間,這些對身材覺悟性很高的女明星都沒有閒著,一直在做有關的孕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