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整理:《全宋筆記》增訂本

2020-12-25 古代小說研究
《全宋筆記》(增訂本),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整理,大象出版社2020年版。

內容簡介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整理的《全宋筆記》增訂本,近日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全一百零二冊,二千三百萬字。

《全宋筆記》是由戴建國教授領銜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宋筆記》編纂整理與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該項目分為宋人筆記編纂整理和宋人筆記研究兩大塊。

中國古代筆記作為一種文體,乃隨筆記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其以質樸、不事雕琢的特色生動呈現了古代社會生活場景。筆記既有對社會重大事件的記錄,也有對微觀生活的敘述,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筆記文獻在文化史、社會史、學術史、科技史等領域的研究價值是其他文獻無法替代的。

傳世的宋人筆記絕大多數分散在各種叢書中,有些書十分稀見,尋覓極為不便,且版本蕪雜,在長期的編輯刻印流傳中,相當一部分筆記著作已非原貌,有不同程度的散佚,或因後人重輯而混亂不堪,錯訛叢生,給使用者帶來諸多困難。因此,對傳世的宋人筆記進行系統整理,編纂出版一部筆記總匯,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基礎性文化學術工程。

課題組搜集梳理了散見於各類叢書和各大圖書館的約五百種傳世的宋人筆記,對其中符合整理要求的四百七十六種筆記按統一體例作了編纂整理。

《全宋筆記》對先前學術界已有整理本的筆記文獻,多有匡正,在充分吸納前人時賢成果基礎上,整理質量有所提高。更有大量的筆記文本為學界首次整理。

《全宋筆記》的出版,為學術界提供了一部經過系統編纂整理,收羅齊全,便於查找和使用的宋人筆記總集。其學術價值主要體現為兩點:

一是把分散的符合筆記體裁的傳世宋人筆記儘可能收錄,予以編纂整理。收錄整理的筆記數量是目前學術界同類出版物中最多,也是最全的,體現了《全宋筆記》的「全」的特點。

二是本總集收錄的大多數宋人筆記系首次校勘和標點,即使是學界已有整理成果的,課題組也力求出新,儘可能做到後出轉精,體現了「新」的特點。

《全宋筆記》增訂本

此次增訂,課題組充分吸收學術界相關成果,對書中存在的校勘、標點等方面的訛誤進行了糾正,改寫刪除和增補了一些校勘記,刪除了原誤收的題名吳宏撰《獨醒雜誌》以及《嘉蓮燕語》《內觀日疏》《三餘帖》《玄池說林》五部偽書,增補了林之奇《道山記聞》、鄭熊《番禺雜記》、賈似道《悅生隨抄》及佚名撰《談選》五部筆記,並對收入的筆記重新作了排序。

《全宋筆記》的出版,使得經整理過的宋代文獻資料基本上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概貌,它連同學術界已整理出版的《全宋詞》《全宋詩》《全宋文》《宋會要輯稿》等,構成一個比較齊全的宋代研究資料庫。這對於發掘和發揮這批文獻的價值,傳承祖國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促進和繁榮學術研究,有著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委會對《全宋筆記》出版給予了充分肯定:「煌煌巨製,名山事業,《全宋筆記》在當代古籍整理的史冊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為《全宋筆記》題詞:「取筆記之精華,補正史之闕失。」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包偉民教授評價說,《全宋筆記》的出版,「是我國古籍整理事業的一項重大成果,也是宋代歷史資料整理工作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全宋筆記》增訂本前言

主編戴建國

古代筆記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筆記既有對社會重大事件的記錄,也有對微觀生活的具體生動的敘述,其中相當一部分內容為作者親聞親歷。其以質樸、不事雕琢的特色全方位地描述了古代文化風貌和社會生活場景,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內容極為廣博,保存了大量正史不屑記載的科技、文化、社會史等方面的珍貴資料,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第一手資料,具有其他文獻不可替代的價值。

《全宋筆記》(增訂本)

入宋之後,筆記進入了它的成熟期,原先筆記中的志怪傳奇內容逐漸淡化,注重社會現實成為主流。這種不拘一格隨筆記事的文體深受宋人的喜好,上至宰相,下至僧侶、布衣,都撰寫有筆記,或「公餘纂錄」,或「林下閒譚」而信手筆錄之。寫作者不必刻意「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無需關注「春秋筆法」,興致所至,將其所見、所聞、所思隨手札錄。

宋代筆記的思想性、學術性日趨凸顯,並由此深刻地影響了宋之後的文學體裁和作品。宋之後的筆記,無論是著述形式,還是內容涉及面,基本沒有超出宋代筆記的範疇。

宋代筆記數量龐大,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巨大的學術價值,彌足珍貴。例如在中國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的《夢溪筆談》,便是宋人沈括撰寫的一部筆記。指南針發明後被人類運用於航海事業,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而現存文獻中最早記錄這一實踐活動的,正是宋人朱彧的筆記《萍洲可談》。

又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錄了八百八十多年前宋朝使團出使朝鮮半島的情景,保存了珍貴的中外交通史料。

《東京夢華錄》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用細膩的筆觸記載了宋代京城開封的繁華景象和市民日常生活,是我國有關城市社會文學作品的開創之作。

洪邁的《容齋隨筆》涉獵廣泛,對歷代典章制度、史書、文學、語言文字、天文律歷、古代文物等,無不淹通,徵引賅博,考據精確、論述深邃,不啻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這些筆記歷經千年歲月的衝刷,仍魅力不減,熠熠生輝,構成我們民族記憶的瑰麗寶典。

我們搜集梳理了散見於各類叢書和各大圖書館的約五百種傳世的宋人筆記,對其中符合整理要求的四百七十六種筆記按統一體例作了編纂整理。

《全宋筆記》第四編

《全宋筆記》對先前學術界已有整理本的筆記文獻,多有匡正,在充分吸納前人時賢成果基礎上,整理質量有所提高,例如《東京夢華錄》,採用了北京國家圖書館收藏的袁克文藏本作校本,訂正了一些先前整理本未能糾正的錯訛。

《諸蕃志》是一部中外交通史名著,學界有不少整理和研究成果。此次整理,我們充分利用了出土的趙汝適墓誌以及學界已有成果,並注意到《宋史·外國傳》參考利用了《諸蕃志》,運用《宋史》相關材料以校正《諸蕃志》文字之誤,比之先前出版的整理本更為精善。

更有大量的筆記文本為學界首次整理,僅如佛學類筆記,就有《法藏碎金錄》《羅湖野錄》《雲臥紀談》《叢林盛事》《枯崖漫錄》《林間錄》《人天寶鑑》《廣清涼傳》《續清涼傳》《叢林公論》等,大多為宋代僧人所作,多佛門聞錄,頗具佛學史研究價值。

筆記文獻的卷帙篇幅大都偏小,然卻蘊含著豐富的價值。如吳幵所撰《漫堂隨筆》,載北宋英宗至哲宗時期朝野見聞,對研究北宋中後期政治制度史多有裨益。

傳世的《說郛》刪節本僅有三條,學界一般認為已無傳本。我們通過細緻考證,判定北京國家圖書館藏勞氏丹鉛精舍本及南京圖書館藏清錢塘丁氏正修堂本實為該書傳抄之本,並以丁氏本為底本做了整理。

明刊本《說郛》

張淏撰《雲谷雜記》,歷代書目未見著錄,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得,評價曰「實踵(洪)邁書而作,蓋能專為考據之學者」。二十世紀初,魯迅先生曾從《說郛》中輯錄出一卷,十分看重其價值。

趙希鵠《洞天清錄》記載古器書畫,凡一百六十則,涉及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翰墨真跡、古今石刻、古畫等,洞悉源流,辨析精審,向為文物收藏家所重視。

陳鬱《藏一話腴》既有朝野遺聞逸事、史事雜論,也有文學評論。陳鬱為著名詩人,對當時人的詩文評價頗有見地,為宋代文學批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獻史料。

南宋歷史上先後經歷了金、元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擾,宋軍民奮起抗戰,事跡可歌可泣,宋人筆記對此多有記載。如王致遠《開禧德安守城錄》記述了開禧年間德安府通判王允初率軍民英勇抗金、浴血奮戰、堅難守城一百零八日的史實,並詳論宋金攻戰之策及攻守戰具如對樓、流馬、石炮等。其價值,誠如清孫詒讓所言:「所記雖一人一時之事,而為讀《宋史》者拾遺補闕。」

又如陳規《守城錄》,詳細評述了北宋末年開封城防之戰的失誤。所載《守城機要》及有關武備裝置、兵員布防、城池攻守的論述及實戰事例,為研究古代軍事、科技及古城池建制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

戴建國教授

整理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搜遺輯佚的工作,例如收錄的範成大四種遊記《攬轡錄》《驂鸞錄》《桂海虞衡志》《吳船錄》,此次整理輯得大量佚文,應是目前最為完整的整理本。

葉大慶《考古質疑》,為重要的考據之作,考訂精密,援引廣博。今傳本乃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多有遺漏,我們又從《永樂大典》及其他文獻中輯得多條。

南宋初朱勝非撰《秀水閒居錄》三卷,記載了南宋初的政治、軍事、經濟、選舉制度及宋金對峙形勢。於建炎三年發生的重大事件「苗劉之變」亦有詳載,更廣及北宋史事,對於研究南宋初期的歷史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原書已散逸不傳,《說郛》本僅有八條,此次我們做了全面彙輯。

再如洪邁的《夷堅志》,為宋代社會研究的資料淵藪。原書流傳過程中有大量散逸。我們在充分吸收學界既有整理成果的基礎上,又從宋代文獻中輯得佚文一百餘條。

值得一提的是,《全宋筆記》編纂整理的過程也是辨偽存真的過程。傳世的筆記文獻中,有不少題為宋人的作品,經考訂,其實是元及元朝之後的作品,或是託名偽作。我們對混雜其間的偽書作了大量的辨偽、剔除工作。

袁行霈教授題詞

二是本總集收錄的大多數宋人筆記系首次校勘和標點,即使是學界已有整理成果的,我們也力求出新,儘可能做到後出轉精,體現了「新」的特點。

《全宋筆記》總計一百零二冊,自二○○三年出版第一編至全部出齊,前後歷時十多年,因種種緣由,書中存在諸多不足,有必要對全書進行整合修訂。

此次增訂,我們充分吸收學術界相關成果,對書中存在的校勘、標點、排版等方面的訛誤進行了糾正,改寫、刪除和增補了一些校勘記。

參與《全宋筆記》點校與編纂工作的學術團隊成員合影

刪除了原誤收的題名吳宏撰《獨醒雜誌》以及《嘉蓮燕語》《內觀日疏》《三餘帖》《玄池說林》等偽書,增補了林之奇《道山記聞》、鄭熊《番禺雜記》、賈似道《悅生隨抄》及佚名撰《談選》等四種筆記。並對全書筆記重新作了排序,朱勝非《紺珠集》、曾慥《類說》以及《說郛》所收筆記均為節本,與其他整理本體例不同,故仍排在後面。全書採用通排形式,不再分編。

相關焦點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古籍整理成績突出
    6月3日,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2019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公告,決定對87個項目給予資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申報的孟凡松主持的《明代衛所選簿校注》(雲南卷、貴州卷),李貴連、沈厚鐸、孫家紅整理的《沈輯刑案匯覽三編》(與廣西民族出版社聯合申報),以及陳廣宏、侯榮川主編的《日本所藏稀見明人詩文總集彙刊》3個項目獲得資助。
  • 《江蘇藝文志(增訂本)·鎮江卷》出版
    因此,南京師範大學江慶柏教授重新組織一批專家,在20年後對《江蘇藝文志》進行增訂,並被列入「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鎮江卷由市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彭義、原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裴偉負責。兩位增訂者從2015年起對《江蘇藝文志·鎮江卷》作了全面的增補、核校和改寫。新編的《江蘇藝文志(增訂本)·鎮江卷》共兩大冊,收錄了作者1659人、著作5012種,80餘萬字。
  • 上海出版·每月書單|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9月書單
    本月書目1、《汪世清輯錄明清珍稀藝術史料彙編》(全六冊)汪世清 輯錄 白謙慎等 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680.00 978-7-5325-9513-6/J.6252、《八瓊室金石補正》(全五冊)(清)陸增祥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980.00 978-7-5325-9523-5/K.2795
  • 樹立古籍精品圖書的樣板和標杆
    《中國叢書綜錄》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編纂的第一部大型綜合性古籍目錄,其著錄、分類、檢索等編寫體例具有獨創性,成為後世同類著作的範本。  推薦圖書充分體現了優秀古籍整理出版物的典範價值,在整理出版的方法和體例上注重遵循古籍整理出版規範,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如《資治通鑑》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點校的第一部大型史書,編輯嚴謹,成為此類古籍整理的範本。
  • 斯文在茲——古籍小組與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
    1960年發布的《三至八年(1960—1967)整理和出版古籍的重點規劃》(草案),就將「二十四史」整理納入其中,《全唐詩》《全宋詞》《冊府元龜》《太平御覽》《永樂大典》等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傳統文化典籍都被列入整理規劃。「古籍圖書的出版周期長,出版難度大,對編輯的要求高,而市場需求相對較小。」
  •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文化脈動)
    《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是國家確定的「十三五」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點之一。從2013年開始,中華書局聯合海外30多家存藏單位普查館藏中文古籍並編纂書目。加州一所大學在調查中竟然發現近千種中文古籍,其中不乏宋版書和元刻本。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藏有中文古籍的海外圖書館都沒有中文研究館員,缺少精通中文古籍和古籍編目的人才,因此不乏這種情況:中文古籍自入藏以後就一直沒有整理過,有的甚至上百年躺在書庫裡無人問津。2006年發現的1896年刊登的中國最早的一批「時新小說」手稿,就是一所大學圖書館搬家時在兩個落滿灰塵的紙箱裡偶然發現的。
  • 影印出版、數位化回歸……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是國家確定的「十三五」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點之一。從2013年開始,中華書局聯合海外30多家存藏單位普查館藏中文古籍並編纂書目。比如像愛荷華大學,以前沒人知道他們有中文古籍,調查中居然發現有229種,其中最早的書還是元代的。加州一所大學在調查中竟然發現近千種中文古籍,其中不乏宋版書和元刻本。據了解,目前大多數藏有中文古籍的海外圖書館都沒有中文研究館員,缺少精通中文古籍和古籍編目的人才,因此不乏這種情況:中文古籍自入藏以後就一直沒有整理過,有的甚至上百年躺在書庫裡無人問津。
  • 劉躍進:關於杜甫文獻系統整理的幾點思考
    因為有國家財力的支撐,有國家政策的傾斜,我們的古籍文獻整理與研究工作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年,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系統的古籍文獻整理工作,往往獲得青睞,容易立項。根據新的資料,全唐詩、全唐文得到重新整理。全宋文、全宋詩、全元詩、全元文、全明詩、全明文等或早已立項,或已經完成。
  • 編制書目 影印出版 數位化回歸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是國家確定的「十三五」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點之一。從2013年開始,中華書局聯合海外30多家存藏單位普查館藏中文古籍並編纂書目。比如像愛荷華大學,以前沒人知道他們有中文古籍,調查中居然發現有229種,其中最早的書還是元代的。加州一所大學在調查中竟然發現近千種中文古籍,其中不乏宋版書和元刻本。據了解,目前大多數藏有中文古籍的海外圖書館都沒有中文研究館員,缺少精通中文古籍和古籍編目的人才,因此不乏這種情況:中文古籍自入藏以後就一直沒有整理過,有的甚至上百年躺在書庫裡無人問津。
  • 教育部一等獎成果、《巴蜀全書》階段性成果——《宋會要輯稿》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舒大剛教授認為,《宋會要輯稿》與《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構成了三大宋代資料寶庫。    儘管《宋會要輯稿》內容豐富,卷帙浩大,但因輯錄稿文字錯誤繁多,又無標點斷句,一向被視為「難啃」的硬骨頭。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王雲海先生為首的國內宋史研究者就曾醞釀重新整理《宋會要輯稿》,並印出了整理方案和樣稿,可惜均未能展開。
  •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增訂本)
    《乾嘉考據學研究》增訂本,漆永祥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版。內容簡介乾嘉考據學雖然是中國古代尤其是清代學術史上的重鎮,但長期以來卻一直戴著「落後」、「瑣碎」、「務虛」甚至「反動」的帽子,為世所輕,加之清人著述,汗牛充棟,不易董理,且其學以小學為入門之基,令人畏而卻步。
  • 古籍新書·2020年秋季|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
    《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全80冊)王建朗 馬忠文 主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本書為「珍稀日記手札文獻叢刊」系列之一種,精選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一改《皇清經解》《皇清經解續編》以作者為綱的編纂方式,且打破兩叢書前後分別編纂刊行的界限,一展清代經學之大貌,更有利於經學研究者按類索書,具有創新價值,為系統、全面研究清代經學發展提供了更為詳實的文獻體系。
  • 氣賀澤保規:近年中國唐代墓誌的整理研究史概述
    本文系日本學者氣賀澤保規先生為《新編唐代墓誌所在總合目錄》撰寫的前言,刊於《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8月。一、代序:與中國石刻資料的邂逅對於唐代及其前後時代的歷史研究者來說,墓誌是不可或缺的史料。
  • 清編《全唐文》整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作者另有《讀〈全唐文〉札記補》(《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2期)、《讀〈全唐文〉札記補(二)》(《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1年第5期)、《讀〈全唐文〉札記補(三)》(《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6期)、《讀〈全唐文〉札記補(四)》(《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全唐文〉闕誤補正》(《文獻》1999年第3期)、《〈全唐文〉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3年第1期)、《也談〈
  • 古籍《全元文》六名點校者訴《全元賦校注》出版社及主編
    法院供圖原告認為加註標點的賦文享有著作權據原告起訴稱,《全元文》系大型的古文點校總集,全冊共 61 冊,約3千萬字,匯集了近 3000位元代學者的散文,經搜集、校勘、標點、編纂而成。被告認為人物小傳、校勘來源公有領域古籍內容庭審中,被告答辯認為沒有侵權。被告答辯稱,首先《全元文》是古籍編纂委員會委託北京師範大學研究所創作的作品,著作權應當歸屬古籍編纂委員會,而不是六原告。
  • 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史優勢學科圖書採購項目中標公示
    甘肅鑫禾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受西北師範大學的委託,對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史優勢學科圖書採購項目以公開招標形式進行採購,評標委員會於2017年11月30日確定評標結果,現將評標結果公布如下:   一、招標文件編號:ZFCG-XH-2017-297   二、預算金額:184.13747萬元   三、評標內容:
  • 集部文獻整理的經驗與困惑
    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湖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河南師範大學、臺灣師範大學、香港樹仁大學、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機構的二十餘位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 2019複試必看: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複試分數線、複試安排
    2019年復旦大學古籍所初試考試已經結束,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古籍所近三年的複試分數線
  • 新聞出版總署:專業古籍出版社年出書品種逾5千種
    我國古籍出版事業發展迅速,成果豐碩。隨著全國古籍保護工程的全面展開,古籍出版展現出勃勃生機。目前,全國有22家專業古籍出版社,年出書品種逾5000種。    大型出版工程系列化、重要古籍整理出版成果豐碩。《全宋詩》、《全宋文》、《全元文》、《全明文》、《全元戲曲》、《全粵詩》陸續問世。
  • 一頁宋版 一兩金
    近日,在北京永樂首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中,宋代出版的王安石文集——宋龍舒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三卷經過現場激烈競價,最終以2.6335億元人民幣成交,創造宋版書最高拍賣成交紀錄,同時也使之成為目前最貴古籍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