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對社會認知有偏差

2020-12-17 湖北教育新聞網

 

  人物:雷洪

  採寫:楚天都市報記者賀俊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

  人物介紹

  雷洪,1954年生,湖北武漢人。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社會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社會學學會會長,主要研究社會問題、社會學中層理論。

  1 出現「佛系青年」是合乎規律的現象

  記者(以下稱「記」):「佛系青年」可以說是近段時間的熱詞,由此還出現佛系追星、佛系打車、佛系工作等各種演繹,你怎麼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這種現象?

  雷洪(以下稱「雷」):「佛系青年」的出現並不奇怪。社會學認為,人的成長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而「90後」和之前幾代人的社會化環境有很大差別。像我們「50後」的成長期,當時國際環境面臨壓力,國內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生活只能得到基本滿足。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大,奮鬥與責任是我們在社會化中形成的主要特點,包括大部分「60後」也是這樣,大家基本在體制的格局內奮鬥,能比較清晰看到自己的未來。而「70後」和一部分「80後」的成長環境正處於社會轉型期,改革開放帶來社會的多元化。不過,這時候社會階層和大多家庭的發展還沒定型,奮鬥的前景很寬廣,大部分人希望通過勞動和工作使生活更好。

  「90後」面臨的成長環境又不一樣。改革開放到現在,階層和家庭都明顯分化,代際傳遞給青年人生活帶來了一些影響,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月消費幾千,能享有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家庭條件差一些的學生月消費只有幾百。社會變化加上網絡普及,不僅把社會的分化、多元化和發展高速度呈現了出來,還放大了。這些社會差異對「90後」有相當的影響,特別是經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出現「佛系青年」也是合乎規律的現象。

  社會學認為人不能超越環境,但人並不是完全被動的,可以在社會化內容、目標等方面有主觀能動性。比如你可以選擇和誰交朋友,如果你成績好可以選擇讀北大清華或者武大華科。「90後」在選擇空間和機會上比前輩人變化大,這也是社會的進步。

  2 佛系有利有弊

  記:既然「佛系青年」的出現是合乎規律的,那這種社會態度是否值得提倡?

  雷:人的社會化是一個終生過程,主要是成熟之前的基本社會化階段與之後的繼續社會化階段。一部分「90後」為什麼出現佛系的態度?從人的社會化角度看,是生活目標有偏差,自我不完善不完整,基本階段社會化沒完成很好,所以結果不是很理想。而且佛系對社會角色的認知有偏差,沒理解每種社會角色都負有責任和義務,如果對各種事情都無所謂,就是放棄自己承擔角色在社會中的責任。我個人不太贊成佛系的生活態度,它產生的至少不是積極影響。

  記:但是很多年輕人覺得佛繫心態在生活中很有用。

  雷:當然,佛系從生活態度來講,也有對生活有利的一面,比如避免無謂的人際糾紛、人際麻煩等,也符合無欲無求、順其自然的古訓。不過某種意義上,佛系的與世無爭也是可怕的,如果所有人都這樣生活,對工作不爭取、不努力、不承擔責任,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就不可能快了。

  3 不用拿佛系過度解讀年輕人

  記:如果每個人都佛系、不追求,就無從談進步了,畢竟我們都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

  雷:人與人的相互或共同作用會產生社會合力,這不是簡單的個人力量相加,可能大於個人力量之和。如果大家都講佛系,只管自己不管別人,可能沒有或者社會合力很小,何談社會發展。

  記:其實對「佛系青年」的擔憂,是否也是對年輕人的期待,希望他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

相關焦點

  • 做一名「佛系青年」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壞處?
    佛系青年,網絡流行詞,含義是指那些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把喜歡獨自待著,關注自己興趣愛好和生活節奏,不想在談戀愛上浪費時間的男性稱為「佛系男子」。
  • 中外「佛系青年」,「佛相」各不同
    現在,評價可能變成:這就是「佛系青年」吧。近來,「佛系青年」一詞在中國躥紅。這類人的標誌性話語被總結為都行、可以、沒關係,他們「看淡一切」的心態可蔓延至工作、戀愛、網購等每一個生活角落。這是對現實的無奈、釋然還是「以退為進」?在高速運轉了近40年的中國社會,年輕人群體集中出現「慢下來」的態度,這在網絡上激蕩起無數言語與思考的碰撞。「佛系青年」不是中國專屬現象。
  • 「佛系青年」的英文怎麼說?
    在後臺收到一個問題:您好,可以請教一下最近網上出現的「佛系」"道系"怎麼翻譯比較確切嗎?謝謝「佛系」 「道系」是流行文化中的新詞,在收到這個問題之前我並沒有聽說過它。通過搜索我了解到:「佛系」一詞首先出現在日本non-no雜誌,把「佛系男」的特點總結為:1. 依照自己的步調行動;2. 嫌戀愛麻煩 3. 不特別顧慮他人 4.
  • 佛系青年——被這個詞誤導的年輕一代
    最近一年,」佛系「一詞漸漸被中國的青年當做自己的標籤,各種「佛系少年」、「佛系少女「開始在網絡上流行起來。並且,這個群體正在傳播一種無欲無求的生活態度,講究一切隨緣,這種態度對於在當今處於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的年輕一代而言無疑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佛系「圈子也就在社會上越來越流行。
  • 反轉新聞中的社會認知偏差分析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作為假新聞的「反轉新聞」是一種帶有活動發展狀態的新聞傳播現象,造成反轉新聞的原因有很多,而報導者較為隱形的社會認知偏差,是導致反轉新聞產生的心理因素。
  • 佛系標籤對於青年的成長弊大於利
    對於青年人來說,這種生活狀態是隨時可以改變的,但是對於標籤來說,這是一種固化的形容,一旦被貼上很難再摘下,所以佛系絕對不等於佛系標籤。「佛系」標籤帶來利弊,絕對不能只考數量,也要看影響。所以我方只需證明,「佛系」標籤對於青年人的影響弊大於利即可。
  • 別再談佛系青年了,你們不配
    90 後,感覺被下了降頭的一代,從喪文化、禿頭、中年危機、保溫杯,再到成家走到了出家,修煉成佛,被冠名「佛系人群」。大家定義的所謂 「佛系青年人」是:不爭不搶、不哭不鬧、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一切隨緣。考究下來,從至高無上的宗教,到網際網路時代的生存哲學,一路充滿了類似這樣的人,但看上去相似的人,卻有天壤之別。歷史上第一位佛系男子,當然是釋迦牟尼。
  • 妖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佛系青年的衍生梗了解一下
    妖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佛系青年的衍生梗了解一下時間:2020-06-03 18:34   來源:互動百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妖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佛系青年的衍生梗了解一下 妖系青年,網絡流行語,是從佛系青年衍生出的一個詞,指的是比較變幻無常的一類年輕人,他們能腹黑也能撒嬌賣萌,容易迷惑他人。 妖系青年,表面上人畜無害,實際上極度能麻煩別人的事情,決不自己做。善   原標題:妖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佛系青年的心態是什麼呢?
    佛教的思想不是消極厭世,而是積極入世的,現代有一句網絡流行詞叫做佛系,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雖不結觸佛法,而自然生出的一種心態,佛系青年起源於物質生活充足,沒有體驗過為衣食住行而艱苦尋求的感受,物質的充足會使人追求內心。感恩國家讓人們物質充足,精神飽滿,才有條件讓更多人追求心靈,大海航行靠舵手…,理論的推動可指引物質世界的一切。
  • 「佛系」,「喪」……這些詞真的能代表當代青年嗎?
    一時間,大批「無志」青年似乎終於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組織,「喪文化」直接被拉到了大眾生活的臺前。與之相似的,還有「佛系」一詞的悄然走紅。「都行」「可以」「沒關係」,是「佛系青年」的口頭禪,他們奉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 全國政協委員張頤武:佛系文化影響社會發展 年輕人要有奮鬥精神
    張頤武認為,現在中國的經濟成長以後,中等收入的青年群體越來越多,他們衣食無憂。而且由於自身家庭經濟條件不錯,保障了青年人的生活,青年人對未來的生活沒有很大的焦慮,就不會產生很強的奮鬥精神。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3月15日電(記者 賀卓輝 見習記者 何欣)「雖然佛系文化有它的價值,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也要有奮鬥的精神。」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 當代青年,男的摳門,女生獨立,都很佛系
    我不是說男青年都摳門,女青年都獨立,大家都佛系,而是說,在我所生活的一線城市,這幾年明顯感覺到這趨勢,越來越多年輕人朝這個方向走。更通俗地說,日本化。我相信,這趨勢會逐漸向二三線城市傳播開。還是捨不得那250萬,不想冒險,給自己今後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索性自由自在,佛系人生,孤獨終老。刷搞笑視頻上鬥快,追綜藝長劇上騰優愛,有點逼格的上B站好好學習,開個B站大會員才幾個錢?就算沉迷遊戲又如何?
  • 中國90後被說「佛系」,牛津詞典2017年度熱詞卻是「青年震蕩」
    繼「保溫杯」「油膩」「脫髮」後,最新一個被印上年齡標籤的是「佛系」。不同於以往禿了、垮了、油膩了、保溫杯裡要放枸杞了的「中年危機」,這次中招的是90後。  「佛繫戀愛」、「佛系追星」、「佛系交友」、「佛系購物」、「佛系上班」……所謂「佛系」,大概意思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 老外評價各國青年,日本很佛系,韓國很現實,而中國是這三個字
    老外評價各國青年,日本很佛系,韓國很現實,而中國是這三個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最近天氣開始變暖了,也到了外出旅遊的時候微風習習,陽光和煦,加上萬裡無雲,這樣的好天氣真是光想想就讓人身心舒暢,好天氣自然有非常好的地點
  • 佛系青年請注意,你那個叫「墮系」,不一定是「佛系」!
    「佛系」一詞火了,「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 「佛系」雖佛,佛而無過
    於是關於佛系的一些話題又重歸大眾視線,「佛系」這個詞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能夠一次又一次地戳中人們心中的未知禁地。於是慢慢地,在別人眼裡這種態度好像就成了一種「佛系」。有時候生活得太「進取」會很累,而且這需要非常強大的內心,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如此,想要達到這個高度還必須有明確的目標。
  •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最近網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佛系」,什麼佛系追星、佛系男孩、佛系女孩、佛繫戀愛都出來了,讓人看得摸不清頭腦。那麼,佛繫到底是什麼意思?佛系是什麼梗呢?》》》佛系是什麼意思佛系女孩是什麼梗?
  • 「佛系大學生」
    佛系舍友,你值得擁有。《人民日報》在評價「佛系青年,路過的人只看到煙」,在「佛系」的標籤之下,埋藏的應當是青年學生對於小節的不拘和對於夢想的堅守。「佛系」也行,願做一個「鬥戰勝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會玩耍、敢擔當、勇打拼,做下偌大事業,此真有志者言。
  • 佛系青年進階必讀書單(1)
    做一名佛系青年,把事情看開是一種基本素養。然而,把事情看開你以為容易啊?90後們要變成佛系青年是需要進修的。因為雲淡風輕並不是很容易就達到的。對了解自我,了解他人,夢的解析,教育等感興趣的人都應該看一看,當然佛系青年更應該看一看。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於正確對待職業、社會和性,在於正確理解生活。
  • 佛系青年?是消極頹廢的現象,亦或標籤化後的無奈?
    年輕人,真的「佛系」了嗎 什麼是「佛系」?舉個兩個簡單例子,大家感受一下。比如,「 佛系員工 」,被描繪成「交代下來的任務從不推辭,但是也絕對不會給自己攬工作;工作質量永遠保證合格,但從來不會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