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名角、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逝世

2020-12-20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譚派第五代傳人譚元壽先生於10月9日12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譚元壽出身梨園世家,曾祖父譚鑫培為京劇「譚派」藝術創始人。譚鑫培創始的「譚派」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個京劇流派。20世紀初期,京劇已風靡全國,京劇界甚至形成了「無腔不學譚」的局面。譚元壽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繼承譚派老生藝術。

1928年,譚元壽出生在北京大柵欄大外廊營,10歲那年,祖父譚小培把譚元壽送入富連成第六科「元」字科坐科,並留下話「該怎樣管教就怎樣,不必手軟」。譚元壽從雷喜福、張連福、劉盛通等學老生文戲,隨王連平、茹富蘭習武生戲,後拜李少春為師,技藝精進。

譚元壽5歲就登臺。當時在北京的開明戲院、天津的中國大戲院,譚元壽與父親譚富英、名旦王幼卿同臺演出《汾河灣》。每逢演出,5歲的譚元壽便身背彈弓,手持長槍,一出場就贏得滿堂彩。

在科班演出時,譚元壽就已擔任起大軸戲《大溪黃莊》的一號角色——褚彪,而且還演出了文戲《戰樊城》《群英會》,武戲《洗浮山》《長坂坡》等。

譚元壽20歲時,應梅蘭芳邀請從上海趕回北京,陪梅葆玖在北京唱第一場戲。譚梅兩家情誼深厚。

上世紀50年代,譚元壽隨父加入了北京市第一個國營京劇團——北京京劇團,成為一名文藝工作者。

上世紀60年代,譚元壽因在京劇《沙家浜》中扮演郭建光一角,而享譽海內外。他的表演深得譚派精髓,刻畫人物形象生動,性格鮮明,唱腔韻味淳厚,吐字行腔極為講究。除《沙家浜》之外,其代表作品還有《空城計》《定軍山》《御碑亭》《桑園寄子》《問樵鬧府》等,被稱為京劇中的經典。

在七十年舞臺藝術生涯中,譚元壽全面繼承了祖傳的全部譚派經典劇目和表演藝術,為譚派第五代傳人,並培養大批譚派表演藝術的優秀人才。

譚元壽生前稱,京劇很雅,許多專家學者、知識分子都是它的觀眾,京劇也很俗,拉洋車的做小買賣的沒上過學的也愛看。說明京劇很容易讓人接受,應該發揚光大。

「我現在年事已高。不可能經常演出了。但還沒有完全謝絕舞臺,每天還要堅持練功,調嗓,一天也不敢懶,演員就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不過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課徒傳藝,把我所學所會傳下去。否則對不起前輩,也對不起後人。」

在京劇史上,七代傳承的京劇譚派藝術是梨園傳奇,也是博大精深的國粹藝術的藝術家典範。

相關焦點

  • 《沙家浜》名角、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逝世 享年92歲
    10月9日下午,「京劇藝術」公眾號發布消息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先生去世。 譚元壽(圖據東方IC) 紅星新聞記者隨後聯繫上譚元壽治喪委員會確認,據其工作人員班宇婕透露:譚元壽先生於今日
  • 京劇譚派掌門、《沙家浜》裡的「郭建光」譚元壽離世
    北京日報客戶端10月9日消息,記者從北京京劇院得到消息稱,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人,京劇譚門第五代傳人譚元壽因病於10月9日12時在京逝世,享年92歲。
  • 京劇表演藝術家 譚元壽 先生逝世,享年92歲
    驚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先生於2020年10月9日12時許在京逝世,了解到此消息之後,小編第一時間聯繫到了譚元壽先生公子、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派第六代傳人譚孝曾先生的辛集籍入室弟子王金冰,他表示自己得知這個消息後,感到十分的震驚和悲痛,並在第一時間與師父、師兄取得了聯繫,送去自己的哀悼與慰問。
  • 京劇譚派掌門人譚元壽去世享年92歲,曾演《沙家浜》「郭建光」
    新京報訊 10月9日,北京京劇院發布訃告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京劇界德高望重、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北京京劇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譚門第五代傳人、京劇譚派藝術掌門人、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導師譚元壽因病於2020年10月9日12時許在京逝世,享年92歲。
  • 京劇名家譚元壽辭世 曾飾演《沙家浜》郭建光
    從京劇鼎盛春秋走來的譚派掌門昨辭世 他的成功是上天的眷顧更是自身的堅守  譚元壽:一生知遇遍梨園至今傳唱譚家腔  七代傳承的京劇譚門不僅是梨園傳奇,也是家風立身的當代典範,當今譚派掌門譚元壽更是京劇界輩分最高的藝術家之一。
  • 譚元壽先生走了!京劇界痛失旗幟
    點擊:"京劇戲曲風"看經典國粹京劇 文武兼備的譚派傳人——記著名京劇演員譚元壽 摘自《人民文學》雜誌 1982年12期 作者:呂國慶 正值霜秋紅葉入晚霞的季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富英逝世五周年紀念演出在京舉行。
  • 24張老照片,回顧譚元壽先生藝術人生,為何說最對不起一個人?
    原創 DJ雅清 老電影的那些事我們從北京京劇院獲悉,2020年10月9日12時許,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派第五代傳人,曾在現代京劇電影《沙家浜》中扮演男主角郭建光的譚元壽先生在京去世,享年92歲。
  • 譚元壽:被時代辜負的大師
    他甚至早到5歲就開始登上京劇舞臺。出生於1928年的譚元壽,在5歲時就以「五齡童譚百歲」的名義在北京金魚胡同那家花園第一次登臺。他在京劇舞臺上的首秀,是和祖父譚小培、名旦王幼卿合演《汾河灣》。從這次登臺之後,乳名「百歲」的譚元壽就陸續開始出現在戲院的廣告裡。
  • 蕭蕭落木 不盡長江——敬悼譚元壽先生|張斯琦
    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 譚元壽演出京劇《定軍山》 譚元壽先生(1928—2020) 2020年10月9日下午,微博與微信上驟然傳來了譚元壽先生逝世的訃聞。
  • 京劇譚門薪火相傳七代而不絕,精神永在!
    譚元壽生於京劇界最負盛名的譚家,是京劇譚派第五代傳人,曾祖父譚鑫培為譚派創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四大鬚生」之一)均繼承譚派。譚元壽成功詮釋《沙家浜》中的郭建光1965年的一天,正在長春拍攝電影《秦香蓮》的譚元壽,接到電報讓他速回北京,出演京劇《沙家浜》中的郭建光。
  • 梁維玲:從保定帥府胡同裡走出的京劇名角
    梁維玲,這位從保定帥府胡同裡走出的京劇名角,也是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回首曾走過的道路,她的經歷也可以稱為一段傳奇。立志帥府胡同的「瘋丫頭」要吃「京劇」這碗飯6月2日,在河北省京劇院二樓排練廳裡,54歲的梁維玲正在緊張地排練京劇傳統劇目《武家坡》,為即將到來的香港藝術節做準備。1960年,梁維玲出生在保定市一個幹部家庭。
  • 「梨園中人」譚元壽:江河不擇細流
    富連成為譚元壽打下了深厚的藝術功底,再加上此後的轉益多師、廣泛嘗試、南北歷練,他從天津、山東到上海,從天津中國大戲院的共和班到上海天蟾舞臺,他還去過「裡下河」的水路班,連在船上都照樣翻跟頭。沒有這樣的歷練,怎會演出一個月,劇目不翻頭,一出《野豬林》《嶽飛傳》連演半個月,3000人的天蟾舞臺上座率九成以上;又怎會有1965年在上海連演40場《沙家浜》、全國熱演《打金磚》這樣的後話?
  • 一戰功成新曲,七代譚笑風生:傳奇譚家與百年京劇
    如早期的流派孫菊仙的孫派,張二奎的奎派,汪桂芬的汪派,劉鴻聲的劉派等,跟現在的京劇都不是一個味兒。當時的說法叫"時尚黃腔(指京劇裡的二黃)喊似雷,當年昆弋話無媒;而今特重余三勝,年少爭傳張二奎。"因此譚家第一代漢調演員譚志道從湖北進京,從票友到下海,從漢調改京劇的過程,也就在京劇逐漸形成的過程之中。以前的戲演起來都很長,而譚鑫培刪繁就簡,精簡場次和時間,降低調門,突出戲核兒。
  • [北京晚報]谷曙光:朝霞映湖」成絕唱 從老戲單看譚元壽的藝術人生
    (年輕時的譚元壽)京劇界向來看重梨園世家,而最著名的莫過譚家,從譚志道、譚鑫培,到譚小培、譚富英,再到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傳了整整七代,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梨園奇蹟。據說現在已經有了第八代,真是可喜可賀。
  • 她是臺灣京劇名角,愛上有婦之夫甘當農民,想合葬被原配踢出族譜
    她是臺灣京劇名角,愛上有婦之夫甘當農民,想合葬被原配踢出族譜提到京劇大師,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梅蘭芳先生,作為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然而在封建社會時期,戲子是屬於下九流的行當,因此大多出身卑微地位低下。
  • 尹正致敬張國榮唱京劇,這款金庸帶玩家成京劇名角
    《神鵰俠侶2》聯動國粹京劇,打動玩家了解京劇之美要說今年最火的電視劇是什麼,那肯定就是《鬢邊不是海棠紅》啦。尹正出演的商細蕊那叫一個驚豔,尹正本身就是張國榮的粉絲,劇中更是頗有當初哥哥出演程蝶衣的戲痴神韻。
  • 沙家浜風景區旅遊攻略
    抗日戰爭時期,在蘆葦蕩的綠色帳蔓裡,新四軍戰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戰鬥詩篇,以此為素材創作的滬劇《蘆蕩火種》、京劇《沙家浜》,家喻戶曉,盛極中華,使沙家浜名聞名遐邇。本人就是沙家浜人,所以對這個景區比較了解。
  •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京劇《沙家浜 智鬥》精彩選段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