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京劇《沙家浜 智鬥》精彩選段

2020-12-24 品詩賞詞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面精選《沙家浜 智鬥》的精彩選段以供欣賞。

《想當初》 胡傳魁

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攏共才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遇皇軍追得我暈頭轉向,多虧了阿慶嫂,她叫我水缸裡面把身藏。 她那裡提壺續水,面不改色,無事一樣,騙走了東洋兵,我才躲過了大難一場。 似這樣救命之恩終身不忘,俺胡某講義氣終當報償。

《我必須察言觀色把他防》

刁德一(唱) 這個女人不尋常!

阿慶嫂(接唱)刁德一有什麼鬼心腸?

胡傳魁(唱)這小刁一點面子也不講!

阿慶嫂(接唱)這草包倒是一堵擋風的牆。

刁德一(接唱)她態度不卑又不亢。

阿慶嫂(唱)他神情不陰又不陽。

胡傳魁(唱)刁德一搞的什麼鬼花樣?

阿慶嫂(唱)他們到底是姓蔣還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側擊將她訪。

阿慶嫂(接唱)我必須察言觀色把他防。

刁德一(唱)適才聽得司令講,阿慶嫂真是不尋常。我佩服你沉著機靈有膽量, 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槍。若無有抗日救國的好思想, 焉能夠捨己救人不慌張!

阿慶嫂(接唱)參謀長休要謬誇獎,捨己救人不敢當,開茶館,盼興旺,江湖義氣第一樁。司令常來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樹好乘涼。也是司令洪福廣,方能遇難又呈祥。

刁德一(接唱)新四軍久在沙家浜,這棵大樹有陰涼,你與他們常來往,想必是安排照應更周詳!

阿慶嫂(接唱)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

阿慶嫂(接唱)有什麼周詳不周詳!

《遠走高飛難找尋》

阿慶嫂(唱)司令何須細打聽,此地駐過許多新四軍。還有一些傷病員,傷勢有重又有輕。我們這個鎮子裡,家家住過新四軍。就是我這小小的茶館裡,也時常有人前來吃茶、灌水、涮手巾。 阿慶嫂(接唱)聽得一聲集合令,浩浩蕩蕩他們登路程!傷病員也無蹤影,遠走高飛難找尋!

相關焦點

  • 老照片揭秘老成都:壘起七星灶 銅壺煮三江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京劇《沙家浜》中阿慶嫂的這段唱詞,在那個年代家喻戶曉。她口中的七星灶,是老虎灶的一種。1917年,美國人甘博一到成都,就被這種奇特的爐子所吸引:「灶開雙眼獸形成,為此爭傳『老虎』名;巷口街頭爐遍設,賣茶賣水鬧聲盈。」當年成都街頭遍布的老虎灶,以其有一個翹起的「尾巴」和灶頭形狀而得名。
  • 掄銅壺的哪種
    京劇《沙家浜·智鬥》有這麼一段經典唱詞:「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這裡的「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說的是我國舊時茶館常用的待客設備,七星灶為開水爐專用爐膛,上面勺子型排列七個爐口,燒水既方便又不浪費火候,而銅壺自古至今,都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最好佐證,記錄著每一次偉大的歷史變遷。
  • 沙家浜風景區旅遊攻略
    抗日戰爭時期,在蘆葦蕩的綠色帳蔓裡,新四軍戰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戰鬥詩篇,以此為素材創作的滬劇《蘆蕩火種》、京劇《沙家浜》,家喻戶曉,盛極中華,使沙家浜名聞名遐邇。本人就是沙家浜人,所以對這個景區比較了解。
  • 《沙家浜》名角、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逝世
    譚元壽出身梨園世家,曾祖父譚鑫培為京劇「譚派」藝術創始人。譚鑫培創始的「譚派」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個京劇流派。20世紀初期,京劇已風靡全國,京劇界甚至形成了「無腔不學譚」的局面。譚元壽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繼承譚派老生藝術。
  • ...從辦京劇社團帶開京劇課程!杭州這所小學本周將舉行京劇專場演出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記者 沈蒙和本周五晚上,浙江省音樂廳將有一場京劇盛宴。值得一提的是,現場出演《霸王別姬》、《貴妃醉酒》、《智鬥》等著名京劇選段的,清一色是小學生。他們都來自杭州市長壽橋小學。據悉,長壽橋小學少兒京劇社從1998年成立至今,已有20年歷史。最出名的一幕,當然要數2016年9月G20杭州峰會期間,該少兒京劇社為各國領導人的夫人們獻上了精彩的京劇表演《唱臉譜》,受到各國元首夫人的高度讚揚。此次京劇盛宴,正是該校京劇社團成立二十周年的文藝匯報演出,目的是「回首難忘過去,展望璀璨將來」。
  • 京劇名家譚元壽辭世 曾飾演《沙家浜》郭建光
    從京劇鼎盛春秋走來的譚派掌門昨辭世 他的成功是上天的眷顧更是自身的堅守  譚元壽:一生知遇遍梨園至今傳唱譚家腔  七代傳承的京劇譚門不僅是梨園傳奇,也是家風立身的當代典範,當今譚派掌門譚元壽更是京劇界輩分最高的藝術家之一。
  • 德州市群星京劇社走進山東華宇工學院京劇演唱會
    本次演唱會以現代京劇為主,向新時代青年學生普及國粹經典戲劇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弘揚愛國精神、樹立報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杜鵑山》《紅燈記》《白毛女》《黛諾》《紅色娘子軍》《沙家浜》等經典劇目,好戲連連,尤其是王傳龍、魏洪祥等10位「楊子榮」演唱的《智取威虎山》選段「共產黨員」和「甘灑熱血寫春秋」,充分抒發了革命先輩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情懷。
  • 京劇譚派掌門、《沙家浜》裡的「郭建光」譚元壽離世
    北京日報客戶端10月9日消息,記者從北京京劇院得到消息稱,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人,京劇譚門第五代傳人譚元壽因病於10月9日12時在京逝世,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