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毛瑟步槍發展——vz.98與vz.98/22步槍

2020-12-22 引經據典

歷史沿革

一戰結束後,那些新誕生的國家不得不去解決一些迫在眉睫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一支獨立的軍隊。軍隊建設自然和獲得足夠多的武器以及自給相關。捷克斯洛伐克便是這些新誕生的國家中的一員。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對1919年10月18日德國兵工廠提出的報價作出了回應,這其中包括以3141292馬克的價格收購日產300支毛瑟軍用步槍的機器設備。這批設備的訂單日期是1919年12月。

到了1921年末,捷克斯洛伐克軍隊中有364000多支曼利夏步槍和111000多支從德國購買的毛瑟步槍。

購買得來的毛瑟步槍,與其他軍剩武器一樣,由於先前的使用,或多或少都有損壞,的確稱不上是一流的武器。國營布爾諾兵工廠和其他幾家工廠組織了步槍的維修工作。僅僅從1920年1月至1921年6月中旬捷克國防部(MNO)就登記了72283支這些工廠修理的步槍。

1921年,布爾諾生產了5000支曼利夏短步槍。另外作為戰爭的補償,毛瑟向捷克提供了毛瑟98步槍的製造藍圖。並且捷克人還用來自毛瑟的部件組裝了45000支Gew98步槍。

1919年,捷克中尉魯道夫·耶蘭(Rudolf Jelen,27. 1. 1876 – 10. 3. 1938)推出了他改進的毛瑟短步槍,在布爾諾試生產了300支交由相關部門以及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後來的南斯拉夫)進行測試,口徑有7mm和7.92mm,但到了1922年這種改進方案就被拋棄了。捷克國防部隨後選擇訂購vz.98步槍和vz.98/22步槍。

·毛瑟-耶蘭短步槍

1921年12月初捷克部長理事會決定生產德國的vz.98步槍,隨後捷克國防部向布爾諾兵工廠訂購了40000支,每支1000捷克克朗。這次訂購分為兩批訂單,第一批為1922年1月,訂購1000支以調查意見,第二批訂單為1922年4月20日,包括了39000支vz.98步槍。

儘管工廠有來自奧本多夫的完整生產設備,但也不能就此推斷出廠的vz.98的全部部件都是新製造的。實際上是經過國防部的批准,兵工廠是可以使用德國部件的。當時兵工廠還無法實現絕對的零件互換,因為使用的是從奧本多夫接手的模板生產系統,在隨後的幾年,才自主開發出公差系統,該系統可以確保零件100%互換。

·斯太爾為智利生產的毛瑟M1912,實際上智利這批訂單是德國DWM得到的,但DWM當時忙於他國訂單才把這批步槍的生產轉交給了斯太爾。毛瑟M1912主要銷往智利,墨西哥和哥倫比亞。注意其弧形座表尺與從機匣前方一直延伸到前箍的上護木,這些特點隨後都被vz.98/22步槍繼承了

1922年2月,捷克國防部的兵器委員會決定這批訂單的步槍應使用「墨西哥表尺」,而不是之前的原版表尺。這一表尺設計來自於毛瑟M1912,該型步槍由斯太爾在戰前為墨西哥和智利生產。但訂購的40000支步槍並非全部使用墨西哥表尺。由布爾諾兵工廠生產的首批10000支使用了原版表尺(Backenaufsatz),而剩下的30000支裝配了墨西哥表尺的步槍則被給予了vz.98/22的名字。

一支A批次的vz.98/22步槍

1922年3月布爾諾兵工廠的設計師拿出了簡化生產系統的解決方案,以繪圖形式交到了捷克國防部的炮兵與輕武器分部。1922年4月22日的圖紙附新中列舉了提出的設計簡化,其中不僅僅包括不再加工外表不規則的機尾套(matice závěru)表面,去除加裝彈簧的鎖定銷。還有將拉機柄向槍機端面前移17mm,在機匣後端增加導槽防止機尾旋轉。提議的改動包括改進抽殼鉤外形,尤其是其後部,去除槍機機體上的保險凸筍,去除固定前箍的彈簧,簡化刺刀座/前箍的生產。這其中最後一項提議的改動是借鑑了德國奧本多夫為中國生產的步槍。這點主管斯塔尼斯拉夫 米哈爾(Stanislav Míhal)也毫不避諱地聲明了。工廠方面改動的建議諮詢了來自毛瑟工廠的約瑟夫 尼克(Josef Nickl),他後來在布爾諾監督了vz.98的生產準備工作,也檢查了他自己的手槍設計的生產,這種手槍在得到vz.22的名字以前的命名是「N型」。

vz.22自動手槍

根據提議兵工廠修改了一支樣槍,槍號為9。在輕武器與火炮分部的指導下組織了一個測試委員會在1922年9月在米洛維奇進行了小範圍的測試。在速射測試中,委員會在5分鐘裡射擊了115發槍彈,過熱導致射手抓住步槍表尺和節套間時造成了手部的燒傷。射擊到70發後,明顯表現出槍機需要清理,在速射測試末期已經很難將槍機閉鎖了。

將步槍沾上沙粒和塵土進行測試,閉鎖的過程很費力,但步槍仍可以擊發。將槍機機頭抹上泥土時,委員會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通過反覆旋轉槍機,射手成功將槍機擺脫了厚重的泥土,並沒有影響到武器的性能。委員會還測試了提議的封閉準星護翼的形狀,驗證護翼是否會對射擊產生影響。委員會從射擊結果對比得出,封閉式準星護翼並不合適,並且建議使用頂部開放式的準星護翼。

布爾諾兵工廠9號原型槍

針對哪些特點可能在後續得以應用,委員會在1922年10月30日得出決議,裡面提到目前應更注重武器裝備的統一,類似的微調不應在後續關注內。現在相關文件和繪圖都保存在布拉格的中央軍事檔案館(Vojenského ústedního archivu)。參加測試的9號樣槍節套上印有「捷克斯洛伐克國營布爾諾兵工廠」的標記,獨立的部件上都印有序號9,這支樣槍現在在約瑟夫。

9號原型槍的頂視圖

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9號原型槍取消了槍機右側的引導肋,機尾套也不像Gew98一樣有分階。

1922年12月初兵工廠完成了第一批訂單,這批步槍被接收後,又送到了布爾諾的6號師屬軍械庫。隨後在該月內,武器技術辦公處(zbrojně technick úad)接管了第二批訂單的首批2000支步槍。生產工作在第二年一直在進行,1923年捷克國防部接收了最後的700多支步槍。

生產的40000支步槍顯然不能完全滿足軍隊的需求,另外在進行這批步槍生產的同時,國防部的輕武器與火炮分部還解決了一款通用短步槍的指標問題,後來成為vz.23步槍。vz.98和vz.98/22步槍隨後飽受頻繁批評,不僅僅是因為零件間的不通用。當時捷克境內軍械庫內仍保有那些節套印有德國標誌的原廠槍。但人們很容易將布爾諾的步槍與這些來自「荷蘭區」的德國步槍混淆。(1921年捷克購買了57000支德國步槍,這些步槍最初來自停火後在荷蘭領土繳械的德國軍隊)

192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士兵,注意他們裝備的是帶有德式表尺的毛瑟長步槍,這些步槍可能是vz.98也可能是修理後投入使用的「荷蘭區」Gew98

vz.98步槍在捷克軍隊的服役時間並不長。1925年末,這些步槍被撤出現役,國防部決定給軍隊換裝新的vz.24步槍,但隨後步槍的外銷進展並不順利。早在1924年10月將步槍提供給希臘軍方,但沒有結果。同樣的還有經斯坦哈特(Steinhardt)公司與波蘭軍方的協商。在1925年提供給土耳其軍方時,得到了外銷訂單,土耳其要求提供40000支vz.98和vz.98/22步槍,均裝備vz.22刺刀。40000支步槍中10000支應配有原版德國表尺,剩下的30000支步槍應配有墨西哥和智利的毛瑟M1912步槍表尺,這與1922年捷克國防部訂購步槍組成相同。

然而,隨後捷克人發現軍械庫內的存貨是小於需求的,之前來自德國漢堡的本尼 施皮羅(Benny Spiro)公司購買了1000件並將其轉賣到中國,另外庫存中還有些武器磨損程度嚴重,並不能修復後外銷。外銷訂單的大部分步槍來自皮塞克(Písku)附近普克拉季奇希(Purkraticích)保存外國武器的軍械庫,該軍械庫在1926年1月交付了30984支裝有vz.22刺刀的步槍。但剩下的9222支就需要利用從國防部獲得的vz.24的部件重新生產。

毛瑟98長步槍在捷克軍隊的歷史中僅充當了一個小插曲,但布爾諾兵工廠在製造它時得到了寶貴的經驗,隨後幾年他們推出了vz.24步槍以及諸多變形槍,向世界各國出口。

vz.98與vz.98/22步槍

前文提到,由於捷克軍方更專注武器的統一,很多布爾諾兵工廠提出的改動都沒有出現在最後的步槍上,所以無論是vz.98還是vz.98/22,並沒有在德國Gew98上作出很大的改動,槍機還是原來的樣子。其中vz.98實際上就是一種捷克生產的Gew98:採用了手槍握把式槍託頸的槍託,上護手由表尺前端延伸到後箍,槍託中後方設有擊針分解孔,擊針分解孔與槍託頸間設有後背帶環,另一背帶環在後箍下方。前後兩箍通過各自右側的彈簧片固定,前箍為標準的德式H型前箍,下方有閱兵鉤,準星無護翼,表尺為德國式樣。顯然上述特徵都能在原版Gew98上面找到,但vz.98槍管節套上方有布爾諾兵工廠的銘文,節套左側有4位序列號,步槍原配vz.23短刺刀。

·vz.23短刺刀,刀身長248mm,全長384mm

·vz.98步槍,1922年至1923年在布爾諾兵工廠進行這種步槍的生產,產量為10000支,vz.98步槍是捷克建國後正式列裝的第一種自產毛瑟步槍,但服役時間很短暫,後來大多都賣到了土耳其

·另一支vz.98步槍的節套銘文特寫為捷克語「S.ST.ZBROJOVKA BRNO」,意為捷克斯洛伐克國營布爾諾兵工廠,BRNO銘文上方有一小圓弧,銘文「S.ST.ZBROJOVKA」也成一定弧度,所有的vz.98步槍槍管節套均有這樣的銘文

後來的vz.98/22步槍在很多地方繼承了vz.98的設計,但改用了毛瑟M1912的「墨西哥式表尺」,表尺分劃為400m至2000m,在調整表尺遊標時,需要按住遊標兩側的固定鈕。上護手也改成了毛瑟M1912的式樣:從機匣前端延伸至後箍。槍管節套上印有兵工廠銘文,節套左側有捷克國防部驗收標記和序列號,步槍原配vz.23短刺刀,有些樣本前箍上設有閱兵鉤,有些則沒有。vz.98/22步槍四位序列號前會有一大寫字母表示批次,一共存在ABCDE五個批次(約50000支),其中ABCD4個批次是在1923年生產的,這些步槍先是在捷克軍隊中服役,後來30000支賣給了土耳其,剩下的10000支轉手賣到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在中國這種步槍被稱為「79長筒新式步槍」,除了德國本尼 施皮羅公司專賣到中國以外,捷克後來也通過挪威等中間商向中國銷售,九一八事變中東北軍就在庫房內損失了1568支該型步槍。E批次的vz.98/22是1927年專門為土耳其重新生產的。

這是一支C批次的vz.98/22步槍,有趣的是這支步槍配有一個非常捷克式的準星護翼

·vz.98/22步槍槍管節套左側的銘文,上方為捷克國防部的驗收標記(E,獅徽,檢驗年份後兩位),下方為序列號(批次+序列號),批次後的序列號通常為四位數,每一批次通常最大為9999,一般槍託右側也有「批次+序列號」的標記。vz.98/22是捷克出口步槍中的一個例外,後來很多出口到國外的捷克步槍都是專門生產的,所以沒有捷克國防部的驗收標記。(比如vz.98/22隨後的E批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vz.98/22步槍A批次的生產時,似乎還沒有引入捷克國防部的驗收標記

·早期(上)與後期(下)vz.98/22步槍的槍管節套銘文,右面這種形式的銘文是專門為土耳其生產的E批次vz.98/22步槍

·這支是布爾諾為土耳其專門生產的E批次vz.98/22步槍

·銷售到土耳其的vz.98/22步槍表尺標度也換成了土耳其語印度數字的形式,表尺分劃仍為400m至20000m。由於大量vz.98/22步槍都銷往土耳其,銷往中國的那批也大多沒能保存下來,到了今天仍保有原版表尺的vz.98/22步槍已經是非常稀有了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毛瑟98式/98K式步槍,栓動步槍的極致,不服來辯
    在30年代初期德國忙於重新武裝自己的部隊,並且把重點放在坦克,飛機以及其他武器裝備的發展上。德國最高指揮部決定不換裝98式步槍,而只是將其縮短,作為德軍的標準裝備使用。由於商業的原因,毛瑟公司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提供軍方需要的樣板。 很快,在1935年,這種改進了的,被縮短了槍管的毛瑟步槍(毛瑟98k)被德國國防軍採用。
  • 二戰前的軍工大國捷克斯洛伐克,為何研發不出成功的半自動步槍?
    這款步槍雖然並沒有多大的產量,也沒有在二戰期間發光發熱,但也算是少數出口國外的捷克半自動步槍。實際上,捷克斯洛伐克在20年代初就曾對半自動步槍進行過研究,但大多數成果都因為陸軍和國防部興趣缺缺而告終。今天我們就將介紹捷克斯洛伐克半自動步槍發展的前因後果。
  • 真正的氣突蘇:「蘇聯100周年」定製毛瑟98步槍 違和感爆棚之作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戈特弗裡德·普雷希特(Gottfried Prechtl)就被世界武器界公認為,手工製造毛瑟98系列定製版步槍無與倫比的大師級別人物。幾年前,頓涅茨克「伯爾庫特」安德烈·捷列先科指揮官因為仰慕他的大名,向他定製了一支主題為「蘇聯100周年」的步槍。當然,這支步槍的基礎就是毛瑟98。
  • 波西米亞「十字劍」捷克Vz.58突擊步槍小談
    2021-01-04 08:42:52 來源: 親子閱讀 舉報   講到輕武器捷克是個繞不開的話題
  • 98K的曾曾曾祖父,毛瑟兄弟的第一款作品,毛瑟諾裡斯步槍
    很多人會知道98K是基於德二帝國時期的Gewehr98,再對的槍械比較了解點的小夥伴估計會知道Gew98並不是第一支現代意義上的毛瑟系,反倒是隔壁的比利時、瑞典、西班牙的毛瑟比Gew98更早列裝部隊。當然,這已經是無煙火藥時代了,毛瑟步槍最早成名是在1871年,但這同樣不是毛瑟的第一支步槍,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毛瑟他家的太祖——毛瑟·諾裡斯。
  • 一戰中德國裝備使用的步槍
    步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參戰國士兵手中的基本武器,當時的步槍普遍採用手動旋轉後拉槍機,固定彈倉裝彈。德軍在戰爭中主要使用設計精良的毛瑟98系列步槍,同時還有少量老式的M1888委員會步槍。針對出現的問題,工程師們對M1888步槍進行了許多改進,但是由於設計上的缺陷,它最終還是被著名的毛瑟G98步槍取代。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軍隊曾經大量引進並仿製過M1888步槍,進口型號為「老套筒」,仿製型號為「漢陽造」。毛瑟98M1888步槍裝備德軍之後暴露出很多問題,其中很多來自其設計缺陷。
  • 被捧上神壇的中正式步槍
    毛瑟1924標準型的意思是指把這些600mm槍管的短步槍代替過去的740mm槍管長步槍作為毛瑟步槍的標準型,由於當時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生產武器進行了限制,因此德國繞過條約,將毛瑟1924的生產授權給比利時、捷克、和奧地利來生產
  • 常見的步槍有哪些型號?專家為你介紹:常見的也讓人琳琅滿目!
    首先需要知道的事情是常見的步槍有毛瑟98k,Mosin-Nagant,友坂三八式步槍,以及Lee-Enfield步槍。首先來說一說毛瑟98k步槍,毛瑟98k步槍由Gew·98式步槍改進而得來,有效射程能夠達到八百米左右的距離,是一戰和二戰德國軍隊的制式步槍,是二戰期間德國軍事工業產量較多的輕武器。
  • 完美的德國毛瑟98k狙擊步槍
    完美的德國毛瑟98k狙擊步槍
  • 手動步槍的巔峰之作:毛瑟98K步槍,還有幾個人認識它?
    導語:手動步槍的巔峰之作:毛瑟98K步槍,還有幾個人認識它?現在說起毛瑟98K,哪怕你問個10來歲的小朋友說你知不知道,他都有可能知道的,因為他可能從一款手遊中知道的,這款手遊名為《和平精英》,因其出色的性能,在遊戲中備受玩家的青睞。但若說起98K的故事呢?我想沒幾個人是知道的,今天筆者就來講究關於98K的前世今生。
  • 獨特的旋轉後拉式槍機,英國李氏步槍後端閉鎖,相比毛瑟槍機如何
    而當時的槍機閉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前端閉鎖,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毛瑟1898式步槍上使用的一體式槍機,另一種就是以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為代表的後端閉鎖。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和毛瑟步槍最大的不同在於槍枝的閉鎖方式,所以造就了兩者不同的性能。毛瑟步槍用的是自家大佬搞出來的旋轉後拉槍機,並且槍機是前端閉鎖。
  • 集腋成裘:韓國K14狙擊步槍最新變化 美國槍迷魔改戰術版毛瑟98k
    狙擊手正在使用的是K14步槍,口徑7.62×51mm,槍身表面噴塗迷彩。配備NightForce ATACR 5-25×瞄準鏡,通過Sphur 34mm鏡座安裝到機匣頂部,這兩種裝備都是同類產品中性能非常出色的型號。阿特拉斯兩腳架與常見的哈裡斯兩腳架相比,沒有彈簧卻更加堅固,擁有更大的調節範圍,因此適用於各種地形。
  • 命運多舛的LTvz38輕型坦克,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最好的坦克之一
    CKD的設計師亞歷山大·蘇林(Aleksei Surin)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坦克車體;為了降低成本,使用低碳鋼來製造裝甲,不過坦克的價格仍然達到102萬捷克克朗,差不多比之前TNH坦克高出四分之一。CKD公司製造的新坦克暫時被命名為TNH-S,於1937年下半年開始試驗,乍一看新坦克和TNH非常像,不過仍然有一些微小的差異。
  • 1938年,中國購買10萬支毛瑟98k步槍,與德軍手中的正版有何不同?
    毛瑟98k步槍,二戰德軍制式武器,因為性能優異而聞名世界。對近代史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從清末開始,中國從德國進口了大量武器和技術,比如中正式步槍就是在毛瑟M1924步槍的基礎上仿製的。 1935年,德國國防軍開始列裝Kar 98k步槍,國民政府在初步考察之後,認為98k的性能比中正式更加優秀,於是決定進口大量98k強化軍隊實力。
  • 二戰狙擊步槍大盤點,哪種可稱第一?
    到了二戰時,德國和蘇聯將狙擊作戰發展成了一種戰術,其它國家紛紛效仿。美國M1903春田狙擊步槍M1903手動步槍是美軍在一戰和二戰時的制式步槍,因其由春田兵工廠研製而得名春田步槍,也稱斯普林菲爾德步槍。該槍由德國毛瑟Gew98步槍發展而來,參考了毛瑟步槍的旋轉後拉式槍機,研製時經德國毛瑟廠特許生產。
  • StG-44突擊步槍:二戰德軍制式裝備,戰後中間威力步槍的鼻祖
    其中,StG-44就是一把出類拔萃的步兵槍械,全球率先裝備的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突擊步槍,也稱自動步槍,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時,德軍大量裝備發射7.92×57mm全威力步槍彈的毛瑟98K步槍,有效射程高達800米,射擊精度可謂非常高,裝上觀瞄器材就成了一把狙擊槍。
  • 清末新軍團龍步槍
    袁世凱先後奉旨「飭令各省簡練新軍,營制,操法,器械,均須畫一」,任直隸總督時期,由於庚子國難後列強禁止向中國出口武器,獲得武器裝備來訓練軍隊需要另尋他法,袁世凱一方面派專人收集因戰亂分散在民間的槍枝彈藥,另一方面在光緒二十九年11月23日(1902年12月22日)聯繫湖廣總督瑞方從湖北槍炮廠訂購「小口徑毛瑟步槍」(仿Gew88)6000支,配套刺刀,馬槍2000支,以及「黑藥無煙子殼」60萬發,以「
  • 二戰德軍發現步槍威力過剩,發明中間型威力彈藥,首開突擊步槍先河
    在這個距離內,當時各國裝備的步槍並不能勝任。 不論德國的毛瑟步槍,蘇聯的莫辛-納甘步槍,還是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傳統步槍的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500米以上,威力過大,遠遠超出實戰的要求。 同時,各國裝備的手拉步槍的射速不高,優秀射手一分鐘也不過只能發射10到12發。這個射速顯然無法對敵人造成足夠的有效的火力壓制。
  • [槍械發展史]從全威力步槍彈到小口徑步槍彈,子彈發展史後篇
    而今天的話打算把一戰到現在主流的小口徑步槍彈歷程講完,但話說回來,整個20世紀的槍彈發展其實都圈定在了金屬彈殼+全金屬被甲+無煙火藥這個框子裡。再沒有像十九世紀那種火帽、無煙火藥、金屬彈殼這類特別具備革命性的發展。中間型步槍彈和突擊步槍的雛形說法紛紜,我們可以把19世紀末,義大利人的Cei-Rigotti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