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養基筆記
來源丨養基筆記(ID:yangjibiji)
2018年指數基金逆市增長,2019年上半年,指數基金依舊保持迅猛增長勢頭,規模激增近2000億,成為各類型基金中規模增速最快的一類。
其中,Smart Beta指數基金(下稱Smart Beta基金)也增長很快。
國內最早的Smart Beta基金可以追溯到2006年發行的華泰柏瑞紅利ETF,在2010年和2011年曾出現Smart Beta基金髮行小高峰,之後由於長期築底調整,基金份額逐漸流失,2017年之後開始加速增長。
根據光大證券統計,截至2019年3月31日,國內Smart Beta產品共計55隻,總規模295億元,佔所有指數產品的規模比重為3.51%,而海外成熟市場Smart Beta產品這個佔比數據為20%左右,所以這類產品在國內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投資中主要有兩種收益,即Alpha收益和Beta收益。
通俗的講,跑贏大盤的就叫Alpha收益,跟著大盤起伏就叫Beta收益,Smart Beta基金將兩者結合起來,是在被動指數中添加入一些能獲得長期超額收益的因子(比如價值因子、成長性因子等),由此形成新的指數。
從海內外市場表現來看,在眾多的因子中,紅利因子最為經典,不僅具有高股息率的特徵,且大概率能夠取得較高收益。
截至2018年底,在美國Smart Beta ETF規模排行中,前十大ETF產品中有4隻產品採用紅利策略。
國內比較知名的紅利策略指數是中證紅利指數,該指數以滬深A股中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100隻股票為成分股,採用股息率作為權重分配依據,以過去兩年平均稅後現金股息率降序排名,以反映A股市場高紅利股票的整體表現。
該指數其中的一個指標是公司應連續2年現金分紅且稅後現金股息率大於0,指數整體的分紅率達4.73%。主要權重行業集中在鋼鐵、電力、石化、汽車、航運、煤炭、有色等。成分股的權重則比較分散,第一大成分股是中國神華,權重3.7%。
跟蹤中證紅利指數的基金不少,其中比較知名的是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自2008年成立,截止2019年7月1日,10多年間累計回報達205.65%,跑贏滬深300逾100個百分點。
除了這個中證紅利指數本身採用紅利因子帶來超額收益之外,富國中證紅利還採用了「在完全複製目標指數的基礎上執行有限度的個股調整」的增強策略,進一步提高了實現超額收益的能力。比如該基金前十大持倉中調入了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金地集團等個股。
表:中證紅利指數和富國中證紅利前十大持倉
其次還有大成中證紅利、萬家中證紅利則原則上採用完全複製法,對成分股僅略有調整,近幾年的業績表現也不錯。
總之,Smart Beta基金,相比於主動投資,它可以更好的分散風險,而相對於被動投資,可以用一些指標篩選出更好的成分股,獲得更好的收益。通過長期的持有,不斷的累積超額收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