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吳清芳
今天是5月15日,國際家庭日,第27個國際家庭日,但想必很多人並不知道。
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1993年,紐約特別會議提出,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國政府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
歷史上,中國是重視「家庭」的國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是人生的重要議題。不知道從何時起,「家庭」成了自由生長物,基本靠「無為而治」。現在,隨著越來越有學識的80後、90後成為「一家之主」,「齊家」再度引發關注和重視,但也許因為歷史慣性,也許因為經驗缺乏,也許因為疲於奔命,也許因為能按老師的吩咐完成學校教育的要求就已用盡氣力,齊家之道、家庭教育在很多家庭裡仍然是乾打雷、不下雨。
其實對於80後90後而言,上一代已經不可改變,如果希望自己的家庭可以和睦、幸福和進步,唯有多花些氣力在自己和下一代身上。而下一代其實可以成為80後90後在家庭經營中的嚮導、可以引領這個家庭走得更遠。如果這個道理很難理解,我們不妨重溫一下紀伯倫的《On Children 》:
On Children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39;s hand be for gladness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 文章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