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綜藝庸俗風格到頭 團隊集體進軍大陸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蔡康永、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即將於11月結束播出,這檔臺灣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不只是臺灣綜藝脫口秀節目的一個衰落的縮影,更被視為整個臺灣綜藝圈衰敗的縮影。

  究其原因,眾多臺灣籍製作人總結為:「製作環境太差,人員大量流失,說到底就是口袋沒錢。」

  在內地市場已經越來越將臺灣市場甩遠的情況下,《康熙來了》的完結,也基本上標誌著華人娛樂圈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完全轉向內地市場,而臺灣綜藝節目製作人和藝人集結北上,也成為了這場衰敗潮中幾乎唯一的出路。

  不過,臺灣綜藝人的北上路並不好走。至少從截止到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度引領華人娛樂圈綜藝熱潮的臺灣綜藝,在大舉北上之後,卻依然以邊緣人的姿態呈現。

  ·市場近況· 頻繁被砍 獲金鐘獎的新節目也沒倖免

  縱觀臺灣綜藝節目現狀,除了《康熙來了》,內地觀眾還能叫上名字的臺灣綜藝節目已經寥寥無幾,有名氣的新節目可以說一個都沒有。

  「其實不是沒有新節目,而是新節目並沒有收視亮點,更新速度過快,觀眾還沒回過神就下檔了。」臺灣電視資深製作人香慈表示。

  在臺灣目前的綜藝環境中,新節目沒有收視就被砍掉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香慈直言:「製作單位似乎也無法給觀眾足夠的時間,去和一檔新節目培養感情,新節目比較長的能播一兩個月,快的也就兩三周就被砍了。」

  就連胡瓜主持的新節目《金頭腦》,節目非常好,是觀眾很喜歡的益智類型,它還獲得金鐘獎的最佳節目獎的肯定。但是由於收視不佳,做了一年半就停了。

  選題重複 夫妻吵架基本每個節目都做

  翻看近兩年的《康熙來了》、《SS小燕之夜》、《國光幫幫忙》等節目主題列表觀眾不難發現,話題重複已是老節目不可迴避的雷區。有網友調侃:素顏、卸妝、夫妻吵架、翻明星包包成了臺灣綜藝節目四大流行話題。

  臺灣製作人陳冠廷吐槽說:「夫妻吵架基本上每個節目都做,還有素顏幾乎上過臺灣8萬個節目。」他在《國光幫幫忙》任製作的時候,想選題壓力大到失眠,想著如何避開這些被《康熙來了》做爛了的選題,「別人做過的我們還做,沒有意義啊。如果還是用7年前、8年前的主題,我相信收視率會很慘,觀眾喜歡看新鮮的東西。」

  不僅話題雷同,就連上節目的明星也是家家一樣,「一個話題幾個節目連續講,比如寇乃馨和他老公的故事,幾乎是在每一個訪談節目裡都重講一遍。」觀眾不禁在網上吐槽。

  ·原因分析·

  外來擠壓 《中國好聲音》首播打敗「康熙」

  臺灣綜藝節目曾影響了大批內地觀眾,但如今輪到內地節目在臺灣本土逆襲。臺灣本土觀眾中,如今最受歡迎的是韓國綜藝,其中提及頻率較高的是《Running man》,內地節目《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也有很多臺灣觀眾追捧。

  2013年,《中國好聲音》被臺灣中天電視臺購買播出,第二季因為有哈林和張惠妹,曾掀起收視狂潮,首播夜以0.88%的成績打敗同時段的《康熙來了》(0.77%),收視排在第一位。隨後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也有著不錯的收視率。

  其實現在內地製作公司在製作節目之初也在考慮臺灣元素的融入,不僅節目中邀請臺灣藝人加盟對內地觀眾是一種吸引,同時也能更好地讓節目落地臺灣,《我是歌手》第一季節目組就邀請了楊宗緯和林志炫加盟,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兒》中邀請臺灣通告藝人夏克利與女兒夏天加盟。

  製作費少 內地一線節目同比臺灣多10倍

  臺灣綜藝之所以有這樣的現狀,眾多臺灣籍製作人都總結為:「製作環境太差,人員大量流失,說到底還是口袋沒錢。」

  根據記者統計,內地晚間電視綜藝節目平均單集製作費已達到15萬元,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臺灣最貴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的單集10萬元製作費(不含蔡康永、小S酬勞),其中包含陳漢典錄製費用,攝影棚租賃費、布景費、道具費、音效費、梳化費等。

  然而這不起眼的10萬塊製作費用,在臺灣也已經相當於天價了,如《國光幫幫忙》、《SS小燕之夜》等普通訪談類節目,每集製作費用僅有約4萬-5萬元人民幣。臺灣製作人香慈直言:「大概都在20萬新臺幣(相當於人民幣4萬元),其實現在臺灣大部分都是這個數。」

  以《SS小燕之夜》為例,作為一檔訪談類節目,邀請到大牌明星受訪自然是生存之本,然而由於缺錢,這檔每周五期的節目平均一個月才能讓觀眾見一次大牌,節目組唯一可以做的是用其他成本來分攤,比如請了某個大牌,花了很多錢,製作人在下一期就想辦法請一些價位沒有那麼高的明星來平衡預算。

  內地的《我是歌手》、《偶像來了》、《十二道鋒味》等一線節目,單集製作費都超百萬元,是臺灣一線電視節目單集製作費的10倍還多。

  不少臺灣綜藝藝人都坦承,來到內地才有更多的機會去製作更好的節目。「在臺灣只能是戴著寒磣的鐐銬跳著可笑的舞蹈,而在內地做節目才真正有機會天馬行空。」

  對於時下的綜藝版權節目引進,臺灣製作人直言:「買版權根本想都別想,內地的製作單位也好,電視臺也好,他們如果覺得國外的形態很好,就可以跟國外買版權。但臺灣如果想要買,對不起,沒有錢!沒有辦法買版權,你就沒有辦法跟世界接軌,所以我們永遠只能在現有的狀態下不停地做做做,沒有什麼成長,只是原地踏步而已,可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原地踏步就等於是倒退。」

  臺灣大牌綜藝主持人現狀以及未來發展

  徐熙娣

  在《康熙來了》期間,僅僅只有一次《奇葩說》第二季的客串亮相。接下來徐熙娣的事業中心也將放在和蔡康永一起合作的喜劇電影上,再接下來徐熙娣將有望和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多個視頻網站展開合作。

  張小燕

  老牌臺灣主持天后張小燕目前手頭上依然有《SS小燕之夜》、《super star我要當歌手》兩檔節目播出,她是老一輩臺灣一線主持人中依然堅守臺灣市場的代表。

  蔡康永

  從《奇葩說》試水內地市場開始,蔡康永還接下了芒果TV全新節目《百萬秒問答》。而在11月底《康熙來了》完全錄製結束之後,蔡康永有望全面進軍內地市場。不過目前蔡康永打算將自己的導演處女作放在首位,為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蔡康永也極有可能從《奇葩說》請辭。

  吳宗憲

  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王牌節目接連被砍之後,吳宗憲一度遠離臺灣綜藝圈轉戰內地市場,不過《綜藝玩很大》讓他再度回歸,並獲得金鐘獎提名。目前他在臺灣市場還有《綜藝玩很大》一檔節目,而曾在優酷《我是傳奇2》、四川衛視《兩天一夜》等節目中出現的他,接下來也有望繼續在內地視頻網站主持節目。

  張菲

  在和東森綜合臺連續合作的兩檔節目《張菲32現場》、《張菲夜電》連續遭遇收視率低迷問題被砍之後,張菲已經徹底淡出臺灣綜藝圈,僅僅只在今年金鐘獎上復出主持。

  胡瓜

  在多檔節目停播之後,胡瓜進入了休息狀態,僅留存一檔節目《明日之星super star》。而在今年10月份,他在東森綜合臺的新節目《醫師好辣》之中再度嘗試脫口秀節目。與內地市場暫時沒有合作。

  陶晶瑩

  在多個節目遭砍之後,陶晶瑩目前在臺灣僅剩下《星光大道》一檔節目。除此以外,陶晶瑩還曾在2013年《快樂男聲》、《真愛在囧途》、《最強大腦》等節目中亮相,她接下來也有繼續進入內地市場的計劃。

  ·北上盤點·

  今年內地亮相的臺灣綜藝藝人超50位

  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在2015年電視螢屏和幾大主流視頻網站的主要真人秀節目中,出現過的臺灣綜藝藝人數量已經達到50人以上,而以往甚少與內地電視節目發生交流和接觸的徐熙娣等人,也紛紛前往內地試水。

  除臺灣綜藝圈衰敗這個原因外,臺灣綜藝人選擇北上的原因很明顯,一是片酬豐厚,二是舞臺更大機會更多。

  據記者統計,在此之前被稱之為「頂薪」的蔡康永和徐熙娣,在《康熙來了》平均每集的主持費也僅為2.4萬元。趙正平、沈玉琳等能為節目帶來好效果的通告藝人通常是2000到3000元。宣傳期的藝人無論名氣大小均約為280元,即便團體成員為多人也只是這一份錢。他們在內地的收入最少增加幾十倍。

  ·處境分析· 知書達理型主持人更吃香

  臺灣綜藝主持人想在內地有口飯吃要求也很高。

  從目前情況來看,除了較早打開市場的蔡康永、阿雅、陳嘉樺、庾澄慶等藝人之外,其他臺灣綜藝藝人更多的還是求路無門的狀態,在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只能回臺灣暫時等待內地新機會的召喚。

  不少內地電視節目工作者告訴記者,與很多年前臺灣綜藝節目紅火時期相比,內地綜藝節目的類型以及表現風格都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一口臺灣腔、時不時就拿葷段子和對來賓形體的攻擊開玩笑的臺灣綜藝主持人已經不再是主流風格,這也使得臺灣主持人在內地的日子並不好過。「基本上,現在能夠在內地市場找得到門路的臺灣主持人,都是知書達理學識淵博型,或者是無節操無下限特別敢做的女藝人,以往如吳宗憲、張菲這種類型的主持人,幾乎都已經很難找到空間。」

  廣電總局對於主持人監管政策的緊縮,以及對於港臺藝人的嚴格限制,也使得臺灣主持人很難在內地市場找到足夠好的機會,似乎從現在開始,重新學習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已經成為臺灣主持人內地淘金的必需品。

  通告藝人不接地氣難出彩

  與主持人的尷尬相比,一直以上綜藝節目為生的臺灣通告藝人們的生活則更加尷尬。

  以往依靠在臺灣綜藝節目中作風豪放、大曝隱私而走紅的沈玉琳、趙正平、小甜甜、劉雨柔等通告藝人,在內地市場上節目的效果,反而遠遠不如臺灣節目。

  老牌臺灣綜藝節目製作人陳冠廷就直言,在臺灣通告藝人可以靠一個梗就上遍所有節目活得滋潤,但是在內地這種情況就很難發生。「一個通告藝人素顏都已經在臺灣上過八萬個節目,在內地就更難有新鮮感了。」

  而且,不少內地電視節目製作人也表示,臺灣藝人難以接地氣,也讓他們很難在內地市場出彩。「他們的話題還是很局限於臺灣,但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和內地結合的東西,而且我們要的也不是一些老梗,也希望發現他們更多的才藝。」

  製作人尋找到新天地

  相較於藝人在內地市場的艱難,節目製作人反而能夠尋找到一些生存空間。曾經執掌《康熙來了》巔峰期的孫樂欣就已經收到了內地視頻網站的合作邀請,而詹仁雄、陳致遠等製作人也有望和內地電視人合作開創新節目。

  以往一直拘泥於低製作費、重複選題的他們,似乎也看到了一些新的空間。「以前幾乎每一個節目都是在翻包包、卸妝、講美食,一個夫妻吵架的梗都可以吵三年,現在有機會進入內地,節目的視野和空間能夠打開很多,節目的局限也小了很多。」

  不少製作人坦承,現在終於可以擴大自己的選題範圍,開拓一些自己以前只能夠在想像中完成的節目。「至少,我現在可以想像一下做大節目的感覺了,而不是面對一幫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去講那些我自己都能替他們講的夫妻話題或者小吃美食了。」(記者 王磊 許思鑑)

 

相關焦點

  • 大陸與臺灣綜藝節目風格的差異化研究
    關鍵詞:娛樂化;本土化改造;借鑑 一、大陸與臺灣綜藝節目發展概述 (一)大陸:穩中求進 大陸於20世紀80年代引進綜藝節目,當時最具代表性也是唯一的綜藝節目是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 二、大陸與臺灣綜藝節目風格對比 (一)傳播環境 1.大陸:嚴肅保守。大陸所處的社會制度,文化差異和媒體制度,導致對綜藝節目的認知與臺灣地區相較有所不同。「限娛令」的頒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敏感話題、流行語言的應用。
  • 馬國賢惡搞扮演木乃伊 吳宗憲力挺進軍大陸綜藝
    臺灣綜藝搞笑一哥馬國賢,在綜藝天王吳宗憲節目上豁出去,全身裹紗布讓人拆扯,敬業精神難得正經憲哥私下說:「如此拼命製造笑點,這才是藝人的表現。」馬國賢惡搞扮演木乃伊 吳宗憲力挺進軍大陸綜藝。
  • 九孔欲進軍大陸影視界 坦言臺灣綜藝節目走下坡
    首次來大陸拍片的臺灣著名綜藝節目主持人九孔坦言,因為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臺灣的綜藝節目受到不小的衝擊,他很期待在大陸多拍一些影視作品,並開玩笑稱希望好友任賢齊的公司能「收留」他,幫他接戲。  期待來大陸多接片   在臺灣綜藝節目《全民大悶鍋》中善於模仿各界知名人物的九孔,這次在《瘋狂的賽車》中扮演一個有壞心、缺壞膽的反面角色,受到了不少觀摩影片媒體的好評。這部影片也被視為九孔進入大陸影視圈的「敲門磚」。對此,九孔坦言自己期待多來大陸拍攝影視劇,「如果有人願意找我去演,我很願意嘗試。」
  • 被臺灣綜藝碾壓數十年後,大陸綜藝是如何逆襲的?
    2016年是內地綜藝節目的井噴年,據統計,2016年爆發了至少400檔綜藝節目,但存活率不足25%。不過相比大陸,臺灣卻是另外一番景象,2016年臺灣停播了《康熙來了》、《大學生了沒》等幾大超十年的老牌節目,整體綜藝狀況一片蕭條,哀鳴遍野。縱觀臺灣綜藝與大陸綜藝的發展歷程,則更像一個富家子弟被一個後起之秀打敗,家道中落的故事。
  • 大陸第一美食網紅浪胃仙 2021年將進軍寶島臺灣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行業經濟重創,然而電商市場透過雲端平臺直播運作的模式非但毫無影響,業績反而一支獨秀紅紅火火,半年前浪胃仙大陸經紀團隊已看好海外擁有近億的華語人口,開始布局海外市場,主力重心更放在臺灣,並與耕耘兩岸娛樂市場十八年,成功打造多位藝人的臺灣知名經紀公司洹國際文化籤署長期戰略合作,據了解,洹國際文化十多年來合作過不少知名歌手、演員,包括臺灣歌手孟庭葦、方季惟、張惠春
  • 蔡康永、小S、陶晶瑩、羅志祥……臺灣綜藝已消失?來大陸成了「網紅」?
    》《我愛記歌詞》王牌節目的總監製陳偉,與詹仁雄團隊的首次合作。一如詹仁雄、孫樂欣等臺灣金牌綜藝製作人攜團隊北上,把多年來臺綜的經驗教訓、思維角度、工作方式等與大陸融合;一如小S、蔡康永、Selina等個性鮮明的臺灣綜藝主持,用個人IP影響節目氣質,實現語彙、語音、語調、語速全方位立體聲「港臺化」。
  • 臺灣綜藝節目《WTO姐妹會》再談大陸 大陸姑娘集體反擊
    一部分臺灣人民之所以對大陸有如此深的誤解,就是因為看多了這些「滿嘴跑火車」的臺灣娛樂節目吧? 《WTO姐妹會》是臺灣一檔訪談類綜藝節目,主要討論世界各國的文化大衝擊。在5月16日播出的這一集中,除了主持人和幾位嘉賓,還請了來自韓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和大陸的8位代表。 這期節目的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對大陸都有哪些意見。 至於畫風,你大概也能猜到了。
  • 臺灣醫療美容品牌進軍大陸市場
    臺灣醫療美容品牌進軍大陸市場發布時間: 2019-05-28 16:13:4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時至今日,臺灣省的醫美技術日臻完善,親民的醫美項目和價格吸引了許多大陸以及周邊東亞國家的求美者赴臺進行醫美消費。在這個火熱的市場時機下,臺灣的醫美機構開始進軍大陸市場,讓更多的大陸求美者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來自臺灣的醫美服務。近日,中國網健康頻道跟隨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網際網路醫美分會走訪臺灣本土醫美連鎖品牌星和醫美機構,一同感受了原汁原味的臺灣醫美。
  • 大陸「新零售」進軍臺灣
    淘寶精選店」在臺北信義區開業  在大陸,新零售已經成為繼共享經濟之後,與人工智慧、區塊鏈齊名的商業新藍海,投資者和創業者紛紛尋找機會進入。而臺灣作為重要的大中華區市場,也逐漸成為大陸新零售企業進軍的目標。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我是歌手)
    得益於網絡傳播的少約束效應,臺灣的綜藝節目「漂洋過海」來到大陸,在大陸培養了一群死忠的「綜藝迷」。記得2002年左右,記者在大學念書時,一些同窗還定時守在電腦顯示器上,等候對岸《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等節目的更新,享受期待中的爆笑盛宴。那時候,各種下載網站成為大學生下載收看臺灣綜藝的主要渠道,《康熙來了》和《我猜》一直都是下載量最高的節目。
  • 進軍大陸打造全新欄目 吳宗憲來了灰姑娘樂了
    記者剛剛獲悉,吳宗憲將帶領祖國大陸知名製作團隊與重慶衛視聯手打造全新娛樂欄目《娛樂星工廠》,成為「廠長」。6月30日將在重慶舉行開機儀式,隨後的兩天之內會在重慶的鬧市區為這檔欄目選取一名新主播與謝娜(博客,搜索)、小鍾一起主持。而吳宗憲則作為固定的嘉賓評委出席在欄目當中。
  • 臺商:臺灣食品品牌進軍大陸有優勢
    臺商:臺灣食品品牌進軍大陸有優勢 2013年02月17日 19:3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綜藝被批質量低落 吳宗憲炮轟大陸綜藝:用金錢堆砌
    「大陸綜藝是用金錢堆砌,臺灣綜藝不比韓國差!」被稱為「臺灣綜藝天王」的吳宗憲昨日(8月27日)晚間,在臉譜個人主頁上寫下近千字長文,不滿金鐘獎評審對臺灣綜藝節目質量低落的質疑,同時炮轟大陸綜藝節目是「用金錢堆砌的」。 今年是臺灣電視金鐘獎第50周年,日前公布了入圍名單。
  • 淘寶精選店臺北開業 大陸「新零售」進軍臺灣
    大陸「新零售」進軍臺灣新零售,是指企業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對商品生產、流通及銷售過程升級改造,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及現代物流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有人將之概括為「人、貨、場的重構」。在大陸,新零售已經成為繼共享經濟之後,與人工智慧、區塊鏈齊名的商業新藍海,投資者和創業者紛紛尋找機會進入。而臺灣作為重要的大中華區市場,也逐漸成為大陸新零售企業進軍的目標。臺北首家淘寶精品店。
  • 首家大陸烤鴨店進軍臺灣 採用臺灣鴨
    首家大陸烤鴨店進軍臺灣 採用臺灣鴨    臺海網2月23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高雄河邊餐飲集團多年來一直想引進北京烤鴨,但因北京「全聚德」堅持要用大陸的鴨,難度太高而破局;「便宜坊」則看上肥美的屏東鴨,雙方將合作開發臺灣市場,以後臺灣人吃烤鴨不必跨海到北京,在高雄就能吃到道地的北京烤鴨。
  • 臺灣大型窗簾企業隆美進軍大陸市場
    臺灣大型窗簾企業隆美進軍大陸市場 2007年12月27日 23: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二十七日在廈設立廈門隆美事業管理公司,大舉進軍大陸市場。  廈門隆美事業管理公司總經理郭家偉介紹說,隆美窗簾於二00五年轉型開拓大陸批發市場,並於同年在廈門設立工廠,作為大陸地區的中央倉儲中心和供貨基地。二00七年八月十二日,隆美窗簾在廈開張其在福建的第一家門店,現在廈門已有九家專賣店,預計今年在廈門島內開設的門店可達到十五家,其目標則是在福建開設一百家左右的連鎖店,在大陸的店面數量將達到五千家左右。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 本土觀眾越來越買帳
    由於有臺灣歌手黃麗玲的參與,近日湖南衛視開播的《我是歌手3》在臺報紙、電視臺和網絡上引發不小關注,就連制播這一節目的大陸影音網站「芒果TV」,也成為臺灣App下載排行榜的冠軍。很多臺灣觀眾尤其是年輕人,通過這一渠道同步觀看了《我是歌手》的最新進展。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 臺灣中華電信與大陸企業攜手進軍雲端市場
    臺灣中華電信與大陸企業攜手進軍雲端市場 2010年12月17日 08:1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為什麼臺灣綜藝和內地綜藝差別這麼大?
    4內地的綜藝節目的主持風格都太保守,不準將一些出格的笑話、玩笑在節目上說,所以沒什麼好玩的臺灣的主持人比較開放,什麼都能玩什麼都能搞出好笑的。特別是5566的主持風格比較適合年輕人。內地很多節目都明顯模仿臺灣的節目。
  • 大陸綜藝節目正在改變臺灣 臺學生直呼「好想去!」
    很多臺灣年輕人都是通過網絡第一時間收看大陸電視節目,有島內網友稱,兩岸綜藝節目兩相對比,高下立判,臺灣節目「潰敗到完全沒面子」。高收視率臺灣曾經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電視節目,早年通過網絡傳送到大陸、香港,甚至全球華人,令臺灣成為華人世界的「綜藝王國」。但近年來臺灣綜藝節目陷入低潮,大陸綜藝節目不斷「登島」,引發臺灣年輕一代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