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澳大利亞的中國大熊貓:一切安好
中新社阿德萊德6月1日電 (凌羚)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同樣影響到世界各地動物的生存。疫情之下,居住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動物園的兩隻中國大熊貓,除了因為限制令閉館後見不到參觀者外,幾乎看不到疫情對它們的影響。
當地時間6月1日,澳大利亞多州進一步擴大「解封」,觀眾在當天重新開放的雪梨新南威爾斯州美術館參觀。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
根據2007年中澳籤署的一份協議,中國於2009年11月27日向阿德萊德動物園租借一對大熊貓用於兩國合作研究。阿德萊德動物園是澳大利亞第二古老的動物園,距今已有130多年歷史。當年漂洋過海的「網網」和「福妮」分別4歲和3歲。它們也是至今生活在南半球的第一對大熊貓。
大熊貓為動物園招徠了很多遊客,每年都超過了380萬人次,許多人專門從澳大利亞各地趕到南澳看大熊貓。為期10年的租約到期後,去年11月,兩國又續約5年。
阿德萊德動物園生命科學主任菲爾·安斯利博士(Dr Phil Ainsley)接受記者電郵採訪時,對新冠病毒期間大熊貓的現狀做了介紹。
針對有報導說加拿大一間動物園因為疫情影響,從中國空運的新鮮竹子不夠大熊貓食用而不得不將一對大熊貓提前送回中國,安斯利表示,在「網網」和「福妮」到來之前,動物園就在南澳玻利瓦爾(Bolivar)開闢了一片竹園,種植15種不同類型的竹子,由一名專門的園藝師照料,並每周兩到三次採摘新鮮竹子,送到動物園,為大熊貓提供最新鮮的食物。所以,阿德萊德動物園不需要從中國進口竹子。
「這些竹子長勢良好,且能夠持續供應。因此,任何時候都不用擔心在南澳的大熊貓的竹子供應會出現短缺問題。」安斯利說。他表示,動物園已確保大熊貓得到和動物園開放時一樣的照料:它們享用著常規的豐富飲食,享受著與看守者的定期交流互動。在它們的閒暇時刻,使用室內休息區和室外棲息區。
據知,疫情期間,阿德萊德動物園生命科學團隊一直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以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同行保持密切聯繫,從中獲取建議,並且分享該動物園在確保兩隻大熊貓安全和福祉方面的相關規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