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區物業搞活動,繳滿全年的物業管理費可以贈送100元以上的禮物,其中有食用油、水卡、大米等禮品。在思考之後我選擇了生命之源—水卡。回家的路上我就想,現在的生活和小時候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水都花錢買了,思緒連篇,不由得想起了我們家的抽水井。
在沒有打水井之前,我們都是在離家大約500米的水泥廠家屬院的公共水井裡打水吃,姐姐們雖然小但是都很懂事,我記得她們帶著我和弟弟拿著鐵皮水桶扛著扁擔,我們一起到公共水井裡小心翼翼地把水裝滿,然後用扁擔穿過鐵桶的環,兩個人一前一後把水扛回家。當時我還覺得打水的過程很好玩,現在想起來那些年裡老百姓的日子都是很艱難的。
那年夏天,我和弟弟上二年級左右,爸爸媽媽說家裡要打抽水井了,知道這個消息後我和弟弟高興極了,雖然不知道打井的真正意義,但在當時感覺打井是那一年家裡發生的一件大事!我至今對打抽水井的情形記憶猶新。
那一天天氣特別晴朗,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陽光照在地上的野花上都泛著清澈耀眼的光,氣溫偏熱但很清爽。有三個師傅帶著工具,就在我家門前不遠的地方打起井來,只見其中兩位師傅光著膀子先用鐵鍁在地面上挖個小坑,然後用帶有錐子狀的鐵管子使勁地向地下夯,師傅們一邊夯還一邊喊著號子,我雖然沒有聽清楚喊號子的內容,但整個勞動場面卻讓我感覺十分震撼,熱火朝天。另一位師傅在爸爸買的白色塑料管的一端打眼,一排一排打得很整齊,然後用尼龍紗布纏上兩圈把打孔的管子包裹起來,當時我和弟弟也融入其中,前前後後的來回跑著幫忙。
大約忙了一上午,紅色的水井頭被牢牢的安裝在地面上,隨著井把一提一壓,水就從井口裡突突的湧出來。當時出的水量很大很渾濁,水好像黃河水一樣顏色黃黃的,但仔細看水裡還有白白的細沙子,沙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師傅們告訴我們水井這樣就打好了,接下來要不停的抽水數天,水就會清澈。
果然,經過幾天的努力,水井出來的水清澈、透明、一點點細沙都沒有了,我和弟弟直接用水瓢舀著咕咚咕咚的大口喝,水質甘甜,冰爽,在北方小城的那段日子裡,我和弟弟無論四季一直這樣喝涼水,但從來沒有拉過肚子。
自從打了這口井之後,我們不僅感覺生活更方便了,同時也感受了更多的歡樂和趣事。從那一年開始,每逢夏季我們都會用盆子接滿水,曬在院子裡,然後在熱天洗澡。每逢買的西瓜、西紅柿、黃瓜都會打來一大桶水,把它們統統冰鎮起來,冰鎮後的果蔬又乾淨口感又好。媽媽也開始了不停的洗衣模式,家裡的那臺單缸洗衣機從此轉得更響了。姐姐們也找到了新玩法刷地磚,我們家的地磚就是用磚頭鋪的那種,有了水井之後,姐姐們隔三差五刷地磚,地磚由黑變紅,整個屋子仿佛一夜之間變成了宮殿。冬天爸爸甚至給我和弟弟凍了一個小型滑冰場,用爐灰圍城一個長方形裡面放滿井水,第二天滑冰場就凍成了,我們在滑冰場裡抽嘎(陀螺)玩單提。
那口井在那個年代給我們家帶來了幸福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