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自己:你是世界上完美的父母嗎?孩子是世界上完美的孩子?

2020-10-17 燕子媽育兒堂

《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博士沙法麗•薩巴瑞(Shefali Tsabary)教授,是諸多教育類書籍的很特別的一本。書中不僅有著鮮明的觀點,還把頭腦的認知和心靈的感受做了深入的融合。也許忙碌的生活,已經讓你無暇坐下來閱讀,那就利用休息的時候來看看吧。


書中有這麼一段話:「世上沒有絕對理想的父母,也沒有絕對理想的兒女,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遭遇挑戰是自然而然的事,養育孩子的過程,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使我們拋育陳規陋習,吸納新的事物,從而成長為更加有覺悟的父母「。這段話道出了養育孩子的意義,成為有覺悟的父母,這是真正的修行啊!

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在外面如何的叱吒風雲,但卻搞不定家裡的孩子,所有外人沒給受的氣,受的委屈,家裡的孩子全給了,也許此刻想起孩子的時候,心中依然充滿了擔心和焦慮,他的作業還沒寫完呢,每天在看到孩子松松垮垮的樣子,很是著急,或者孩子還沉迷在手機裡。這些看來都是挑戰,但同樣也是教育的機會。



今天的重點句是真正讓我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件事賦予了怎樣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和我們從小的成長模式,有著密切的關係。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可能面對的挑戰就更多了,同時意味著機會也更多了,讓父母讓感受到的挑戰也更多了。讓父母感受到挑戰的例子有很多,有這樣一個孩子,在自己的床頭櫃收集了大量的女性絲襪,第一次父母發現後,和孩子溝通,後來把絲襪扔了,可過了段時間,又是一抽屜,父母當然非常苦惱,換言之,父母遇到了挑戰,醫生問孩子: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對黑絲襪感興趣的,還記得嗎?孩子回答:大概在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看到媽媽穿著一雙黑色的長筒絲襪覺得很好看,就走過去,拍拍媽媽的大腿說:「媽媽,你今天真漂亮」。醫生問孩子,媽媽當時是什麼反應,孩子說:媽媽,很開心啊,還抱了抱我。「接下來的幾次,每當媽媽穿上黑色絲襪,孩子都想忍不住多看幾眼,有時會想摸一摸。媽媽也並沒有拒絕,也許這樣的行為,是讓孩子感受到默許。其實在那個時候,孩子開始發育了,他的性意識開始萌發,性生理和性心理都在發展,可是為人父母的我們卻全然不知,在接下來的交流中,醫生告訴孩子,愛母親不丟人。孩子也逐漸了放下自己的罪惡感,並且學會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情感。我們也從這個案例中,父母可以學到更多。

青春期是一個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如果父母從此刻開始學習,就開始覺醒,那肯定受益最大的不僅是自己,也包含了家人。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應該把每一次的挑戰都看成機會,因為這讓我們有機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是@燕子育兒堂,一個兩個娃的寶媽,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知識,乾貨。

相關焦點

  • 育兒,是父母的修行: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就像有人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所以人註定是不完美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並不一定人人都能接受。,我們接納不了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害怕承擔「自己不是好父母」的責任。
  • 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的孩子嗎?他們的爸媽是怎麼培養的?
    完美的孩子 , 不完美的家長書中孩子王超市裡應有盡有,不只有衣服、糖果、玩具,還為不同需求的爸媽準備了各種尺寸及類型的小孩,有雙胞胎、音樂天才、數學天才,甚至連完美的小孩都有。「你怎麼都不像某某一樣乖!」「如果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些話常常是衝口而出,作為家長也許你並未意識到什麼,但是作為孩子他或許記錄在心。就上周的快樂大本營節目裡,採訪了幾個小朋友他們最難過爸爸媽媽說的話就是:「你們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 完美的小孩: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9個擁有完美外表的孩子
    經常有人會說,孩子是降臨世間的天使,因為這個年齡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生活,而且在很多成年人的眼裡,孩子都是非常漂亮的,他們沒有成年人那樣的過多修飾,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孩子,他們的外表非常出眾,也由於這方面的優點,而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完美的小孩: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9個擁有完美外表的孩子!
  • 世界上沒有完美小孩
    跳舞課路上,我再次開始起了老母親式的嘮叨:「寶寶,你再努力點兒,把學習成績搞上去,就完美了!」「可世界上沒有完美小孩」你淡定地答道…… 沒上小學前,我一直把自己歸於不同於其他父母的佛系父母,對孩子沒過高要求,心想著成績有個差不多就行了,畢竟我也只是個普通人,也該允許你的平凡。
  •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孩子眼裡,父母是完美的,而在父母眼裡,孩子是有缺點的,完美的孩子則是別人家的孩子。所以提出幾點說明要求,讓大家認清自己得孩子第一點,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我表哥有一個要好的朋友,他兒子是我們這個城市去年高考的狀元。大家都認為這個孩子是完美的,有好的成績,理解,慷慨,孝順父母,禮貌待人。
  • 知愈心理:天下父母必修課,接納不完美的孩子,修正不完美的自己
    很多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錯誤,卻很少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總是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卻忘了他們還只是個孩子。總是讓孩子以超越別人為目標,卻沒看到孩子自己和自己比的進步......但是,在小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完美的。而在家長眼中,孩子都是有缺點的,十全十美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最大的溫柔,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
    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可奇怪的是,有的家長在教育時一定要孩子做到完美,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其實,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溫柔和學問,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在事情達到自己預期的時候,他們感受不到多大的成就感;但是當結果達不到預期時,他們會變得焦慮。大家都知道,把一件事做到完美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尤其是要求自己&34;,這是個非常高的標準。所以,孩子在追求事事完美的路上容易遇到挫折,而一旦結果不能如願,他們的心理會很壓抑,等到情緒爆發的時候會帶來一系列糟糕的後果。
  •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嗎?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著美好的期待,這是人之常情,也無可厚非。還有很多父母希望擁有一個完美的孩子,或者潛意識裡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希望他們懂事、活潑、聽話、愛學習。 但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過於完美是不真實的,孩子就需要玩耍,乃至調皮、搗蛋。
  • 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不「完美」的孩子
    這個周三的下午,我們迎來的了睿貝爾·超睿智學智愛之家活動,本期主題為《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不「完美」的孩子》,有焦點就會有盲點,我們要學會發現孩子偏差行為背後隱藏的潛能,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給孩子適當的讚美和肯定。
  •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有點狠?也許廢掉一個孩子,從完美父母開始
    首先,我正在忙工作,送棗這事不是我吩咐你的,你大可以不送;其次,我晚上帶娃睡覺,雖然不用半夜餵奶,但是你女兒每晚睡覺都是在我身上翻來滾去的,我還要提防她掉到床下面,每天早上起來都是腰酸背痛的,我休息會怎麼了?最後,我剛洗完碗,不是沒幹活。再說了,飯是公婆做的,白天孩子是兩個老人帶的,你怎麼不說你自己像個太公呢,送個棗,你就這麼多話,有意見給我憋著!」
  • 媽媽不是完美媽媽,孩子不是完美孩子,我們天生就不完美
    我輕輕地拍著孩子的背,安撫孩子的情緒,等孩子平靜下來後,我問孩子怎麼回事?孩子說:你答應給我買冰淇淋的,你沒有做到。是孩子拯救和改變父母。《假如我有一個完美媽媽》非常適合父母和孩子一同閱讀,每次閱讀後,就孩子而言,對自己和爸媽都會有新的認識,也許父母不完美
  • 第一次做父母的我遇上第一次做孩子的你,彼此彼此的不完美
    因此,在無意中便會提高對他人的期待,而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對待孩子也是如此,總希望他能夠按照我們的方式成長,少一些養育的挑戰,多一些成功的榮耀。我們總想要一個 完美的孩子, 卻未曾想過自己的不完美。我們也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做事拖拉,不會自我管理,在很多事情上能力有限,有時會有不勞而獲的心理....我們自己都沒法成為完美的父母,怎麼能要求孩子是完美的?
  • 孩子,是不完美的天使
    作為父母,不妨反思自己:既然我們對孩子提出那麼多苛刻的要求,我們自身又是完美的嗎>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會犯一個錯誤:他們要求孩子必須是完美的。 殊不知,對於孩子而言,根本不可能做到完美。父母也不妨捫心自問:我自己都不完美,為何還要強求孩子完美呢?這個世界上既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所以父母不要苛求孩子完美,孩子也不要苛求父母完美。 既然父母和孩子都有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那麼就誰也不要嫌棄誰,而是在一起努力地相互彌補,相互成就。
  • 侯瑞鶴: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可能接納孩子
    沒有完美的父母,孩子也不需要完美的父母。我一邊教育孩子要互相幫助,一邊在孩子需要幫助時不加區分地告訴他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卻沒有從孩子的視角去感受他看到的世界。當我們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我們常常去幹預孩子的體驗,希望改變他的負面情緒體驗,但實際上這樣恰恰阻斷了孩子從挫折中恢復的過程,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去拓展我們的心理空間,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更有能量更有力量去容納孩子的痛苦。
  • 拒絕焦慮,你不必成為最完美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除了一些不稱職的父母外,還有一類追求完美的父母。他們從成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告訴自己一定要當一個好媽媽/爸爸,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長教育;他們苦學各種育兒知識、帶娃技巧,可常常也會在魚龍混雜的教育理念面前迷失方向;「我這樣做可以嗎?對孩子好嗎?」「孩子小時候沒注意讓他多爬,是不是對大腦發育不好?」
  • 允許孩子成為「不完美」的人,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每一句攻擊的後面,仿佛都在問,「如果我有缺點,你還會愛我嗎?」」的諮詢師,也是NICO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第一步。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無論做了什麼,無論他是胖或瘦,高或矮,內向或外向……孩子都應該獲得父母的真正的愛以及對自己的尊重。而孩子不需要擔心會失去父母對自己的愛。
  • 允許孩子成為「不完美」的人,讓孩子「超越完美」的極限
    「我的不完美不被接受」「如果我是不完美的話,我便是一個不值得的人」……每一句攻擊的後面,仿佛都在問,「如果我有缺點,你還會愛我嗎?」關於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我們父母應該相信,我們每一個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特別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存在,我們愛他只是因為「他是他」。
  •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我們孩子的錯誤,相比成人世界中所犯下的錯誤,大多數時候是不值一提的,孩子很大程度上的優勢恰恰就是孩子輸得起,他們有試錯的資本,原來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讓自己找到更好的方式去爭取結果,這個便是孩子良好判斷力發展的過程。
  • 當父母強求的「完美」,成了孩子的「枷鎖」,他的人生已然偏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但是很多的父母卻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完美的人。為了他們的期望,這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嚴格,處處希望孩子能夠做到讓所有人滿意。但是這種行為真的可取嗎?父母的所謂期望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好事嗎?
  • 「完美父母」暗指養育出「完美孩子」,與其這樣,不如「合格」
    有「完美」的父母嗎?許多人相信完美父母的神話——理想的父母能養育快樂、適應良好、沒有問題的孩子。事實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1、行為問題在學齡兒童中很常見,能消耗父母時間的很大一部分。作為家長,你需要認識到,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感到擔心、困惑、憤怒、內疚、不知所措和不足是正常的。這是為父母的一部分。1、試圖成為完美的人或養育完美的孩子是徒勞和自欺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