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的欣榮村。
1月23日,農曆臘月二十九。賀蘭縣欣榮村村民王來倉老兩口早早就起床忙活起來。
「明天就要過年了,得把置辦好的年貨拿出來收拾收拾。」王來倉一家五口於2013年從固原市西吉縣平峰鎮搬遷到欣榮村,6年的時間一晃而過,但搬遷之前的日子卻還讓王來倉記憶猶新。
「在老家的時候只能靠天吃飯,吃飽肚子就是一年的念想。」看著老伴從冰箱裡拿出的各類新鮮瓜果肉類,王來倉直呼現在的生活比蜜還甜。「我身體不好,村上安排了公益性崗位,一個月給1000多,加上老伴孩子打工和寄養奶牛的分紅,少說一年都能掙上個四、五萬。」2019年,對於王來倉一家來說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他們一家終於擺脫了「貧困戶」的頭銜,走上了小康生活的「快速通道」。
位於賀蘭縣洪廣鎮北部的欣榮村,是寧夏「十二五」生態移民村,2012年5月由固原市西吉縣和原州區15個鄉鎮51個行政村搬遷安置,現有人口1817戶858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826戶4119人。2019年欣榮村精準脫貧退出76戶327人,累計脫貧退出811戶406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65%,整村實現脫貧出列。
眼前的欣榮村正如它的名字,迎來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而就在一年前,欣榮村卻因「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班子不健全」,從三星村被降為兩星村。
欣榮村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
「我2019年來到欣榮村擔任第一書記,剛來的時候村兩委班子都不健全,開全村黨員大會連人數都湊不齊。」前任村支書辭職、村委會委員缺額……欣榮村第一書記顧瑋剛一到崗就面臨了這麼一個「爛攤子」。隨後不久,顧瑋「臨危受命」,兼任起了欣榮村的村支部書記。
顧瑋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針對過去黨員管理中存在的「寬、松、軟」的問題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專題組織生活會、「四議兩公開」等組織生活制度。通過強化支部黨員管理工作,努力樹立起了本村黨員「有組織、守紀律、做表率」的良好形象,認真履行好黨員的權利與義務。
「以前想讓村上解決個啥都找不到領導,有的村幹部長啥樣我都不知道。黨員開大會就是在念文件,我是個大字不識的人,那些文件我哪能聽懂。」王來倉是一名有著18年黨齡的老黨員,在他印象裡,「主題黨日」活動形式枯燥、沒有人來已經成為常態。「我們村有228名黨員,以前黨支部的活動僅有三、四十人參加,經過這一年的努力,已經有過半的人可以來到現場參加。不能參加的黨員可以很自覺地用手寫請假條拍照發我的形式請假。」顧瑋說。
黨員是村民的標杆,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影響著身邊的普通群眾。「欣榮村面積大、人口多,我們村幹部不可能顧及到點點滴滴,所以我們首先就要將黨員發動起來。」顧瑋表示,現在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活動不拘泥於各類會議文件的傳達,會圍繞欣榮村現階段的需要進行授課,包括法律、扶貧政策解答等。「就目前情況來看,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村民發生了矛盾,第一時間先想到的就是到村上的調解室來找駐村律師,在得知了相關政策後會主動來村上進行登記。」顧瑋說。
村民正在採摘紅樹莓。
2019年,欣榮村不光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還摘掉了「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帽子,班子團結有力,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欣榮村以前是『上訪村』,但到2019年我們沒有一個村民上訪,也沒有一起刑事案件。」顧瑋驕傲地說。
人心齊,泰山移。如今的欣榮村村民在村幹部和黨員的帶動下,紛紛走上了發家致富的路子。「我們依靠黨支部激活了村民的內生動力,村民比學趕超,不再等靠要,有了發展的信心,再加上好政策,自然發展得更快更好。」目前,欣榮村推進食用菌、紅樹莓、樂樂樹口感番茄基地建設,與313戶貧困戶建立利益聯接機制,增加貧困戶收益1000-13000元/年。引進欣惠豐農副產品加工、江門市榮耀製衣等企業,有效利用閒置廠房並實現新型工業企業落地生根,欣惠豐首批上崗工作22名、籤約培訓員工80名,榮耀製衣招聘面試員工200名、已在崗培訓70餘人,實現移民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脫貧增收。
「2019年我們村成為賀蘭縣首個村集體收入過百萬的村,我相信2020年我們百姓的生活會更加紅火。」顧瑋說。
(責編:閻夢婕、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