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號!全國首部法律規定:判決後的強制措施,法院有逮捕決定權!

2020-12-14 澎湃新聞

按:2019年12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第四十七條規定:

被提請撤銷緩刑、假釋的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逃跑或者可能發生社會危險的,社區矯正機構可以在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的同時,提請人民法院決定對其予以逮捕。

人民法院應當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是否逮捕的決定。決定逮捕的,由公安機關執行。逮捕後的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

這是一個特殊信號,對於判決後的強制措施,法院首次有了逮捕決定權!

主席令第四十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於2019年12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2019年1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機構、人員和職責

第三章 決定和接收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五章 教育幫扶

第六章 解除和終止

第七章 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特別規定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推進和規範社區矯正工作,保障刑事判決、刑事裁定和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正確執行,提高教育矯正質量,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等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社區矯正工作堅持監督管理與教育幫扶相結合,專門機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採取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有針對性地消除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幫助其成為守法公民。

第四條 社區矯正對象應當依法接受社區矯正,服從監督管理。

社區矯正工作應當依法進行,尊重和保障人權。社區矯正對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侵犯,在就業、就學和享受社會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視。

第五條 國家支持社區矯正機構提高信息化水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社區矯正工作相關部門之間依法進行信息共享。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社區矯正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其他社會組織依法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開展工作所需的經費應當按照規定列入社區矯正機構本級政府預算。

第七條 對在社區矯正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機構、人員和職責

第八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社區矯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社區矯正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社區矯正工作。人民檢察院依法對社區矯正工作實行法律監督。

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立社區矯正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社區矯正工作。

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置社區矯正機構,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的具體實施。社區矯正機構的設置和撤銷,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出意見,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批。

司法所根據社區矯正機構的委託,承擔社區矯正相關工作。

第十條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配備具有法律等專業知識的專門國家工作人員(以下稱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履行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等執法職責。

第十一條 社區矯正機構根據需要,組織具有法律、教育、心理、社會工作等專業知識或者實踐經驗的社會工作者開展社區矯正相關工作。

第十二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依法協助社區矯正機構做好社區矯正工作。

社區矯正對象的監護人、家庭成員,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應當協助社區矯正機構做好社區矯正工作。

第十三條 國家鼓勵、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志願者等社會力量依法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第十四條 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忠於職守,嚴守紀律,清正廉潔。

第十五條 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和其他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人員依法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受法律保護。

第十六條 國家推進高素質的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建設。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加強對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管理、監督、培訓和職業保障,不斷提高社區矯正工作的規範化、專業化水平。

第三章 決定和接收

第十七條 社區矯正決定機關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決定或者批准暫予監外執行時應當確定社區矯正執行地。

社區矯正執行地為社區矯正對象的居住地。社區矯正對象在多個地方居住的,可以確定經常居住地為執行地。

社區矯正對象的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無法確定或者不適宜執行社區矯正的,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應當根據有利於社區矯正對象接受矯正、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原則,確定執行地。

本法所稱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是指依法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人民法院和依法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

第十八條 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根據需要,可以委託社區矯正機構或者有關社會組織對被告人或者罪犯的社會危險性和對所居住社區的影響,進行調查評估,提出意見,供決定社區矯正時參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組織應當提供必要的協助。

第十九條 社區矯正決定機關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決定或者批准暫予監外執行,應當按照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

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應當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教育,告知其在社區矯正期間應當遵守的規定以及違反規定的法律後果,責令其按時報到。

第二十條 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應當自判決、裁定或者決定生效之日起五日內通知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並在十日內送達有關法律文書,同時抄送人民檢察院和執行地公安機關。社區矯正決定地與執行地不在同一地方的,由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將法律文書轉送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的社區矯正對象,應當自判決、裁定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到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報到。

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對象,由看守所或者執行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公安機關自收到決定之日起十日內將社區矯正對象移送社區矯正機構。

監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對象,由監獄或者看守所自收到批准決定之日起十日內將社區矯正對象移送社區矯正機構。

第二十二條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依法接收社區矯正對象,核對法律文書、核實身份、辦理接收登記、建立檔案,並宣告社區矯正對象的犯罪事實、執行社區矯正的期限以及應當遵守的規定。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三條 社區矯正對象在社區矯正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履行判決、裁定、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等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遵守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關於報告、會客、外出、遷居、保外就醫等監督管理規定,服從社區矯正機構的管理。

第二十四條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根據裁判內容和社區矯正對象的性別、年齡、心理特點、健康狀況、犯罪原因、犯罪類型、犯罪情節、悔罪表現等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矯正方案,實現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矯正方案應當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表現等情況相應調整。

第二十五條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情況,為其確定矯正小組,負責落實相應的矯正方案。

根據需要,矯正小組可以由司法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的監護人、家庭成員,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的人員以及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組成。社區矯正對象為女性的,矯正小組中應有女性成員。

第二十六條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了解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和行為表現。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通過通信聯絡、信息化核查、實地查訪等方式核實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社區矯正機構開展實地查訪等工作時,應當保護社區矯正對象的身份信息和個人隱私。

第二十七條 社區矯正對象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社區矯正機構批准。社區矯正機構對於有正當理由的,應當批准;對於因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經常性跨市、縣活動的,可以根據情況,簡化批准程序和方式。

因社區矯正對象遷居等原因需要變更執行地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作出變更決定。社區矯正機構作出變更決定後,應當通知社區矯正決定機關和變更後的社區矯正機構,並將有關法律文書抄送變更後的社區矯正機構。變更後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將法律文書轉送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

第二十八條 社區矯正機構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表現,依照有關規定對其實施考核獎懲。社區矯正對象認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規、服從監督管理、接受教育表現突出的,應當給予表揚。社區矯正對象違反法律法規或者監督管理規定的,應當視情節依法給予訓誡、警告、提請公安機關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或者依法提請撤銷緩刑、撤銷假釋、對暫予監外執行的收監執行。

對社區矯正對象的考核結果,可以作為認定其是否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是否嚴重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依據。

第二十九條 社區矯正對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縣級司法行政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使用電子定位裝置,加強監督管理:

(一)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

(二)無正當理由,未經批准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

(三)拒不按照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被給予警告的;

(四)違反監督管理規定,被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

(五)擬提請撤銷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收監執行的。

前款規定的使用電子定位裝置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不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當及時解除;對於期限屆滿後,經評估仍有必要繼續使用的,經過批准,期限可以延長,每次不得超過三個月。

社區矯正機構對通過電子定位裝置獲得的信息應當嚴格保密,有關信息只能用於社區矯正工作,不得用於其他用途。

第三十條 社區矯正對象失去聯繫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立即組織查找,公安機關等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予以配合協助。查找到社區矯正對象後,應當區別情形依法作出處理。

第三十一條 社區矯正機構發現社區矯正對象正在實施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或者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等違法行為的,應當立即制止;制止無效的,應當立即通知公安機關到場處置。

第三十二條 社區矯正對象有被依法決定拘留、強制隔離戒毒、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等限制人身自由情形的,有關機關應當及時通知社區矯正機構。

第三十三條 社區矯正對象符合刑法規定的減刑條件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向社區矯正執行地的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並將減刑建議書抄送同級人民檢察院。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社區矯正機構的減刑建議書後三十日內作出裁定,並將裁定書送達社區矯正機構,同時抄送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

第三十四條 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應當保障社區矯正對象的合法權益。社區矯正的措施和方法應當避免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響;非依法律規定,不得限制或者變相限制社區矯正對象的人身自由。

社區矯正對象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或者有關機關申訴、控告和檢舉。受理機關應當及時辦理,並將辦理結果告知申訴人、控告人和檢舉人。

第五章 教育幫扶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通過多種形式為教育幫扶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必要的場所和條件,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教育幫扶工作。

有關人民團體應當依法協助社區矯正機構做好教育幫扶工作。

第三十六條 社區矯正機構根據需要,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法治、道德等教育,增強其法治觀念,提高其道德素質和悔罪意識。

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應當根據其個體特徵、日常表現等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其工作和生活情況,因人施教。

第三十七條 社區矯正機構可以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依法對就業困難的社區矯正對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幫助社區矯正對象中的在校學生完成學業。

第三十八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可以引導志願者和社區群眾,利用社區資源,採取多種形式,對有特殊困難的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必要的教育幫扶。

第三十九條 社區矯正對象的監護人、家庭成員,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應當協助社區矯正機構做好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

第四十條 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通過公開擇優購買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或者其他社會服務,為社區矯正對象在教育、心理輔導、職業技能培訓、社會關係改善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幫扶。

社區矯正機構也可以通過項目委託社會組織等方式開展上述幫扶活動。國家鼓勵有經驗和資源的社會組織跨地區開展幫扶交流和示範活動。

第四十一條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為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就業崗位和職業技能培訓。招用符合條件的社區矯正對象的企業,按照規定享受國家優惠政策。

第四十二條 社區矯正機構可以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個人特長,組織其參加公益活動,修復社會關係,培養社會責任感。

第四十三條 社區矯正對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社會救助、參加社會保險、獲得法律援助,社區矯正機構應當給予必要的協助。

第六章 解除和終止

第四十四條 社區矯正對象矯正期滿或者被赦免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向社區矯正對象發放解除社區矯正證明書,並通知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

第四十五條 社區矯正對象被裁定撤銷緩刑、假釋,被決定收監執行,或者社區矯正對象死亡的,社區矯正終止。

第四十六條 社區矯正對象具有刑法規定的撤銷緩刑、假釋情形的,應當由人民法院撤銷緩刑、假釋。

對於在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由審理該案件的人民法院撤銷緩刑、假釋,並書面通知原審人民法院和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

對於有第二款規定以外的其他需要撤銷緩刑、假釋情形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執行地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並將建議書抄送人民檢察院。社區矯正機構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時,應當說明理由,並提供有關證據材料。

第四十七條 被提請撤銷緩刑、假釋的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逃跑或者可能發生社會危險的,社區矯正機構可以在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的同時,提請人民法院決定對其予以逮捕。

人民法院應當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是否逮捕的決定。決定逮捕的,由公安機關執行。逮捕後的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

第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社區矯正機構撤銷緩刑、假釋建議書後三十日內作出裁定,將裁定書送達社區矯正機構和公安機關,並抄送人民檢察院。

人民法院擬撤銷緩刑、假釋的,應當聽取社區矯正對象的申辯及其委託的律師的意見。

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緩刑、假釋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將社區矯正對象送交監獄或者看守所執行。執行以前被逮捕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撤銷緩刑、假釋的,對被逮捕的社區矯正對象,公安機關應當立即予以釋放。

第四十九條 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對象具有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應當予以收監情形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向執行地或者原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提出收監執行建議,並將建議書抄送人民檢察院。

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應當在收到建議書後三十日內作出決定,將決定書送達社區矯正機構和公安機關,並抄送人民檢察院。

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對象決定收監執行的,由公安機關立即將社區矯正對象送交監獄或者看守所收監執行。

監獄管理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對象決定收監執行的,監獄應當立即將社區矯正對象收監執行。

第五十條 被裁定撤銷緩刑、假釋和被決定收監執行的社區矯正對象逃跑的,由公安機關追捕,社區矯正機構、有關單位和個人予以協助。

第五十一條 社區矯正對象在社區矯正期間死亡的,其監護人、家庭成員應當及時向社區矯正機構報告。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及時通知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

第七章 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特別規定

第五十二條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根據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年齡、心理特點、發育需要、成長經歷、犯罪原因、家庭監護教育條件等情況,採取針對性的矯正措施。

社區矯正機構為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確定矯正小組,應當吸收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人員參加。

對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應當與成年人分別進行。

第五十三條 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責任,承擔撫養、管教等義務。

監護人怠於履行監護職責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督促、教育其履行監護責任。監護人拒不履行監護職責的,通知有關部門依法作出處理。

第五十四條 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和其他依法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人員對履行職責過程中獲得的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除司法機關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查詢外,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檔案信息不得提供給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獲得的信息予以保密。

第五十五條 對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社區矯正機構應當通知並配合教育部門為其完成義務教育提供條件。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年滿十六周歲的社區矯正對象有就業意願的,社區矯正機構可以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為其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給予就業指導和幫助。

第五十六條 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應當依法協助社區矯正機構做好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工作。

國家鼓勵其他未成年人相關社會組織參與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工作,依法給予政策支持。

第五十七條 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其他未成年人同等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有歧視行為的,應當由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依法作出處理。

第五十八條 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在社區矯正期間年滿十八周歲的,繼續按照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 社區矯正對象在社區矯正期間有違反監督管理規定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給予處罰;具有撤銷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收監情形的,應當依法作出處理。

第六十條 社區矯正對象毆打、威脅、侮辱、騷擾、報復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和其他依法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人員及其近親屬,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一條 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和其他國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利用職務或者工作便利索取、收受賄賂的;

(二)不履行法定職責的;

(三)體罰、虐待社區矯正對象,或者違反法律規定限制或者變相限制社區矯正對象的人身自由的;

(四)洩露社區矯正工作秘密或者其他依法應當保密的信息的;

(五)對依法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打擊報復的;

(六)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的。

第六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發現社區矯正工作違反法律規定的,應當依法提出糾正意見、檢察建議。有關單位應當將採納糾正意見、檢察建議的情況書面回復人民檢察院,沒有採納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九章 附 則

第六十三條 本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來源:中國人大網 刑事參閱

原標題:《重磅信號!全國首部法律規定:判決後的強制措施,法院有逮捕決定權!》

相關焦點

  • 法院判決後如何申請強制執行?採取強制執行後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在碰到民事糾紛無法協商解決的時候,通常都會選擇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判決後如果對方不執行判決,可以選擇申請強制執行。那麼申請強制執行的程序是什麼呢?採取強制執行後對方會有什麼後果?接下來就由法律快車小編帶各位了解一下吧!
  • 申請強制執行多久可以逮捕
    1、申請強制執行後,對方應當自動履行;2、對方不自動履行的,法院可以強制執行;3、對於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1條規定,可以處以罰款或15日以下的司法拘留如果情節嚴重,涉嫌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案件移送到公安機關,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立案偵查。
  • 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法律對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
    羈押——什麼是羈押,羈押期限有多久什麼是羈押,羈押期限有多久羈押是指司法機關對犯罪嫌疑人在終審判決前的暫時關押。羈押不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措施,而是刑事拘留和逮捕的附帶性後果。全國人大是立法機關,有權力制定和修改法律。全國人大批准延長的時間不受法律限制。重新計算羈押期限逮捕後,羈押了一段時間,然後宣布已經羈押的時間不算了,重新計算羈押時間,這是一種變相的延長羈押。
  • 都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拘留和逮捕有何區別?
    拘留和逮捕作為法庭庭審前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直接關係到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和公民人身自由的保護。但是其實施的條件和相關的程序又存在著小小的差異,你知道區別在哪嗎?一、拘留拘留又分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和刑事拘留,其涉及到的法律規定和法律後果均有所不同,本文著重討論刑事拘留。行政拘留是依據《治安處罰條例》採用的一種處罰辦法,司法拘留是強制措施,同時也兼有處罰性質,它的法律依據是《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 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對一般偵查羈押期限規定
    羈押不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措施,而是刑事拘留和逮捕的附帶性後果。根據案情不同,每個人關押的時間是不同的。全國人大是立法機關,有權力制定和修改法律。全國人大批准延長的時間不受法律限制。在捕後偵查羈押階段和審判階段,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不是直接的辦案機關,只能向公安機關和人民法院提出變更強制措施或者釋放的檢察建議,而不能直接變更強制措施,除非原先作出的逮捕決定依據的事實和法律適用錯誤導致錯誤逮捕。
  • 法院判決之後的就可以強制拆遷嗎?
    一些地區進行土地徵收和房屋拆遷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糾紛,有些糾紛會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最終拿到了合理補償,還有些被徵收人通過律師介入施壓後雙方進行談判完成補償,但是還是會存在一些被徵收人拒不進行談判也不通過其它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直至徵收方對其進行強制拆遷,除了我們熟知的強拆,還有一種就是司法強拆,司法強拆就是通過法院判決之後進行強制執行對其進行強拆
  • 刑法中的強制措施有哪些?都是如何規定的?
    因此面對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公安機關、檢察院、人民法院會對其採取一定的強制措施,這是權衡了社會公益與個人人身自由權利以後法律賦予這些機關的權力。那麼我國刑法中都規定有哪些強制措施呢?我國刑法中有規的強制措施為拘傳、拘留、逮捕、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拘傳一般在案件偵查階段用的比較多,是偵查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到案說明情況的一種強制手段。
  • 逮捕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麼,逮捕和刑事拘留有哪些區別?
    那麼逮捕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麼,逮捕和刑事拘留有哪些區別?  網友諮詢:  逮捕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麼,逮捕和刑事拘留有哪些區別?兩者的主要區別有:  (1)必須具備的條件不同。  ①拘留的條件是:拘留的對象是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法定的某種緊急情形(刑訴法規定的7種情形)。上述兩要件,只有同時具備、才可拘留。  ②逮捕的條件是: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的刑罰;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法律知識:刑事強制措施
    下面為大家分享: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法律知識:刑事強制措施。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法律知識:刑事強制措施刑事訴訟目的的實現離不開強制措施保障。一、概念刑事強制措施是國家為了保障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順利進行,而授權刑事司法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二、分類我國的刑事強制措施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五種,這五種措施是依照強制力度由輕到重的順序依次排序的。
  • 被逮捕之後的救濟——羈押必要性審查
    不,法律還給了你第二次救濟權利——羈押必要性審查2012年刑事訴訟法設立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即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後,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 刑訴法修改中強制措施的變動與爭議
    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對強制措施部分進行了比較大的變動,這種變動既體現在修改後的條文數量上,也體現在強制措施的內容和體系的變化上面。就條文數量來看,1996年刑事訴訟法在強制措施一章一共規定了27個條文,《修正案(草案)》在此基礎上修改了10個條文,增加了8個條文,修改後強制措施一章的條文數量達到了35個。
  • 如何用法律戰勝「教科書式耍賴」?及時申請強制執行
    由於受害人在案發後未直接死亡,黃某彼時也尚未構成犯罪。但隨著本月1日受害人不幸去世,且經鑑定與交通事故的傷害有因果關係,因此上周五檢察機關以交通肇事罪對黃某批准了逮捕。結合此前網上公布的一段視頻,黃某揚言「寧坐牢不還錢」。那麼事實果真如黃某所述,如果坐牢就不用還錢?  法官強調,這顯然是對有關法律缺乏了解。
  • 如何用法律戰勝"教科書式耍賴"? 及時申請強制執行
    由於受害人在案發後未直接死亡,黃某彼時也尚未構成犯罪。但隨著本月1日受害人不幸去世,且經鑑定與交通事故的傷害有因果關係,因此上周五檢察機關以交通肇事罪對黃某批准了逮捕。結合此前網上公布的一段視頻,黃某揚言「寧坐牢不還錢」。那麼事實果真如黃某所述,如果坐牢就不用還錢?  法官強調,這顯然是對有關法律缺乏了解。
  • 最高法院案例 :限制供電屬行政強制措施,須由法律、行政法規設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範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 青島中院|| 交警強制血檢屬於行政強制措施應遵守強制法程序規定
    依據上述法律的規定,對涉嫌飲酒後或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人進行的強制檢驗血液中酒精含量的行為,應為公安機關在交通管理領域採取的行政強制措施。除上述法律規定外,山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於2019年1月印發的《山東省公安交警查辦酒駕醉駕案件指導意見》第十條還規定了辦案民警在提取血樣前,應嚴格按照規定向違法行為人開具行政強制措施憑證。
  • 父母離婚後對子女的探望權以及親子鑑定的法律規定
    一,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一)父母對自己子女的探望權性質,根據《婚姻法》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親,有權探望自己子女的權利,另外一方有直接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商:協議不成時,由法院判決。
  • 論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法律完善
    為懲罰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我國刑法規定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別通過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對該罪進行了一系列規定(參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對〈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的補充》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十一種情形」同),但通過長期司法實踐的適用及分析,依然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
  • 我國刑事強制措施的功能回歸與制度完善
    此外,按照無罪推定的基本原則,被追訴人在被依法判決有罪之前在法律上處於無罪狀態,對居於無罪狀態的被追訴人適用強制措施以限制或者剝奪其人身自由,完全是基於追訴犯罪的考量而對被追訴人課以容忍義務的無奈之舉,但是這種容忍義務必須是有限度的。賦予強制措施以人權保障功能顯然是調和上述矛盾的當為之道。
  • 法院披露全國首例探視權案強制執行被中止內幕
    本周,在兩年多時間裡曾17次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由法院執行人員陪同一位離婚父親去探視其女兒的海澱法院終於決定,這個雖然法律有明文規定,但是對一個未成年人顯失公平的案件將中止執行。今後,已經年滿10歲的小當事人瑩瑩,願意不願意再見她離婚的父親,將由孩子自己決定。
  • 法院判決後,當事人申請執行有效期是多長?
    當事人因糾紛問題協商不成,才到法院起訴處理。當法院判決書下來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判決書的義務,那麼另一方是可以申請執行,申請執行是有時間限制的?還有到法院申請執行流程又是怎樣?接下來法律快車小編將為您一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