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福柯的話語、權力概念

2022-01-02 社會學讀書分享

米歇爾·福柯是法國從結構主義解構主義過渡的哲學家

他秉承了尼採向傳統挑戰的反叛精神。

極力去研究被傳統所排斥在外的如"瘋癲」「」等領域,探究它們之所以被「理性」所排斥的規則

2、福柯對學術的貢獻

福柯的研究填補了以往學術歷史上的空白,為人們觀察和認識事物提供了新的視角

他的話語權力思想是其學術體系中的一部分。

主要體現在他的《性經驗史》瘋狂和文明》《臨床醫學的誕生》和《事物的秩序》等著作中。

1、話語定性

福柯認為,話語是一種秩序,更是一種權力結構結構性的權力

2、話語、知識和權力的關係

在福柯看來,話語知識權力三位一體:話語是載體、知識是表象、權力是實質,沒有話語的生產就沒有權力的實施

3、貢獻

福柯對「話語」的研究,揭示了話語、知識和權力的有機統一性,以及「話語權力」的權力本質

話語是福柯哲學中的一個比較含混的概念,福柯本人也並未從正面對此進行明確界定。

話語概念卻是福柯哲學方法中的核心概念。要尋找打開福柯哲學的大門,話語概念卻是一把不可或缺的鑰匙。



關於話語概念,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含義。

話語是一系列相關陳述整體

在《知識考古學》中,福柯說:「我們將把話語稱為陳述的整體,因為它們隸屬於同一個話語形成;……這是由有限的陳述構成的,我們能夠為這些陳述確定存在條件的整體。」

1、對話語的理解

即話語是由一系列相關的陳述所構成,是具體地同現代社會的文化制度現代人的實際思想生活方式緊密聯繫的那些話語體系實踐。

因此,福柯話語理論中的話語,主要指在特定社會文化條件下,為了一定目的而說出或寫出的論證性話語,是伴隨著說和寫的過程所進行的一系列社會文化操作活動,是一系列事件。

2、並且,強調話語是一系列政治事件

福柯明確指出:「必須將話語看作一系列事件,看作政治事件:通過這些政治事件,它運載著政權並由政權又反過來控制著話語本身。」

在福柯看來,話語是在特定環境中,由社會中佔據一定社會文化地位的一個或一群特定的人(說或寫的主體),就一個或幾個特定的問題,為特定的目的採取特定的形式手段和策略而向特定的對象,說或寫出的話語。

話語就總是包含著形成產生擴散歷史過程,包含著相關的認知過程,包含著相關的社會關係,也包含著特定的思想形式,特別是包含著環繞著它的一系列社會力量及其相互爭鬥與勾結

3、所以福柯主要關注的是以下兩點

所以,福柯所察的是話語在特定社會文化環境中的產生機制及蘊含於其中的複雜社會鬥爭

特別是捲入這些鬥爭中的一系列社會文化力量鬥爭過程及其鬥爭策略手段

話語本身是一種規則秩序

1、首先話語是一種規則

福柯認為,話語作為一種實踐,用以建立秩序言說之物界限。話語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本、言談或是實現個人目的的策略,而是一種規則

話語分析不是對文本結構、意義和功能的分析,而是在於揭示那些看似真理客觀的話語中所隱含的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福柯強調話語對人的制約,只有遵循話語系統自身的規律,人們在生活中的表達和溝通才能有效,否則,就是痴人說夢。

福柯通過一系列追問,諸如人們為什麼「這樣說「而不是「那樣說」,在表達言說的背後是否還有更為本質的力量,同一事實的不同言說,到底是什麼發生了變化等,以探索話語、知識、真權力之間的關係。

福柯認為,話語構成過程受制於「一組匿名的歷史規則」,它決定著語言、觀念如何相互交換等話語活動,潛在的規範要求話語如何去實踐。或者說,它決定著一個時代的話語模式,包括人的認知、理解和接受方式

2、同時話語是一種秩序

同時,福柯在其著作中特別強調話語是一種秩序的存在

福柯認為,人類的思想是依據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有序排列以及具有語言或文化特性的符號來運動的。

每一種話語總有一個秩序,話語本能使所有主體社會化,並在話語之下言說和行動,這種秩序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的秩序

話語具有一種本體論的內涵

1、首先話語並不等同於符號語言

福柯強調指出,他所謂的話語,並不等同於符號語言,雖然話語是由符號組成的,是話語背後所隱含的更多的東西。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話語在福柯那裡獲得了一種本體論的內涵。他認為,人類的一切知識都是通過話語而獲得的,任何脫離話語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只是一種話語關係

2、然後話語也不是中介

話語也並非常識所理解的中介,它在本質上被福柯界定為人類的一種重要活動。福柯認為,歷史文化各種各樣的話組構而成。

話語意味著一個社會團體依據某些成規將其意義傳播於社會之中,以此確立其社會地位並為其他團體所認識的過程。

1、宏觀權力

福柯的權力研究對象不但包括國家法律這些中心化的存在,即宏觀權力

2、微觀權力

而且更關注包括精神病院監獄修道院等的社會邊緣、底層中的權力關係觀權

自下而上的彌滲透性的權力。

傳統的權力觀將權力視為一個絕對二元對立的世界:權力的主體對象之間永遠處在對立之中。

福柯的權力觀則可以被視為對傳統權力打破分解重構

1、對集權統治與權力的看法

福柯認為,集權統治只是權力赤裸裸的表現形式,它不可能通過國家機器將控制力覆蓋到整個社會每個領域每個細節中。

2、找出真正的權力——滲透於各處

真正的權力隱形的,它滲透於社會狀況最為個體化的細微處

3、如何理解權力?

福柯說:「我認為,我們必須首先把權力理解成多種多樣的力量關係,它們內在於它們運作的領域之中,構成了它們的組織。正是各種力量關係的旋轉柱石永不停歇地通過它們不平等的關係引出各種的和不穩定權力形態。

【特點①無處不在】權力無所不在;這不是因為它有著把一切都整合到自己萬能的統一體之中的特權,而是因為它在每一時刻在一切地點,或者在不同地點的相互關係之中都會生產出來。

【特點②到處都有】權力到處都有,這不是說它囊括一切,而是指它來自各處

【給予的一個名稱】因而,權力不是一種制度,不是一個結構,也不是某些人天生就有的某種力量,它是大家既定社會中給予一個複雜的策略性處境的名稱。」

【權力-「複合體」】福柯將權力視為既定社會空間無數不對稱的力量交織所形成的「複合體」。這種「複合體」發源於微觀的局部的對抗,對抗中無數錯綜複雜的力量的作用彰顯了權力的彌散性、滲透性及多元性。

同時,這種社會空間裡無數錯綜複雜的力量的作用不再擁有唯一的中心點權力網絡中縱橫交織的力量形成的任何節點都可以成為權力鬥爭的「暴發點」。

相關焦點

  • 福柯的「話語與權力」及其傳播學意義
    由於福柯所從事研究的階段性,這使得諸多對福柯話語理論的理解和引用僅局限於「話語實踐」,把話語看成一個生產主體和社會現實的機器,無視「非話語實踐」(或權力)對主體性和社會現實的微觀建構。本文將採用歷史實證主義的方法,通過對福柯的「話語與權力」思想的文獻進行分析,強調福柯的話語和權力是不可分離的,「話語和權力」的互動是理解現實秩序建構的關鍵。
  • 福柯:權力造就主體的方式
    福柯論述道,它是一種話語儀式,在這種儀式中,說話的主體同時又是所說話的主題;它同時又是在權力關係之中展開的儀式,因為不當著聽取者的面,誰也不會去坦白懺悔。這聽取者不光是帶著耳朵聽聽而已,而是一個權威,扮演著「真理的主人」的角色,來對懺悔者的話語進行診釋。
  • 福柯的權力規訓與系譜消解
    這深層次反映出福柯的焦慮或者隱憂,對於歷史性先驗主體的牴觸,反抗和恐懼。因為在反抗時,他不覺發現無力擺脫一個怪圈,那就是福柯自己話語中的一種先驗的「暴力」——在起源時刻就預設下了二元對抗結構:瘋癲與文明,理性與非理性的關係都被簡單地劃分為了對抗排斥的範式。因而權力關係的分析,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一種合力解析,一種權力的動力學。
  • 福柯:權力與自由
    不知道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情形下拍攝的,什麼事情讓福柯這麼開心。不少有關福柯的文章,好像也都很喜歡使用這張照片。然而,對於那些認真聆聽過福柯演講的人來說,這張照片卻很難符合在書中讀出的福柯的形象,因為他的思想彌散著壓抑和不快樂。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福柯批判式的、反叛的、對抗的講述方式和觀點。他否認歷史的進步、質疑理性的權威、抨擊一切權力的統治形式。離經叛道者總是引人注意的,特別是一個博學的離經叛道者。
  • 福柯:用性去討論權力
    福柯正是從權力出發,即研究權力的運作方式,它的流通渠道,它對個體的滲透形式,它的擴散蹤跡,從而表明,權力有可能對性進行壓制、拒絕,但同樣也可能在激勵、引發人們談論性,擴散性的話語,加快性的影響,並使性得以廣為流傳,最終建立性的科學和知識。
  • 知識、權力與「主體的真相」|福柯
    在主體問題上,福柯既批判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又並不認同結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福柯畢生只關注一個問題:主體如何在科學知識、強制實踐和主體化這三個層面進入真相遊戲之中。無論是「知識」問題,還是「權力」問題抑或「知識— 權力」問題,都只有相關於主體的真相問題才能被恰當理解和全面把握。我們不能因為福柯談論「人之死」就曲解、無視甚至否定福柯的主體思想。
  • 福柯:性和權力的關係是什麼?
    福柯正是從權力出發,即研究權力的運作方式,它的流通渠道,它對個體的滲透形式,它的擴散蹤跡,從而表明,權力有可能對性進行壓制、拒絕,但同樣也可能在激勵、引發人們談論性,擴散性的話語,加快性的影響,並使性得以廣為流傳,最終建立性的科學和知識。
  • 閱讀福柯:如何理解福柯的《知識考古學》
    福柯談到了非話語思路對話語思路的重要性,並且,在某些時候,某些地方,話語形成是由非話語的東西決定的。所以,科學史不是對科學實踐和發現的描述,而是一組相關的,可以變成理論模式的概念工具。重要的是,要研究概念產生和社會結構、意識形態及相關學科的關係。福柯說,歷史的重要任務不是解釋文獻、確立它的真偽及表述的價值,而是研究文獻的內涵和制定文獻。
  • 福柯的權力與知識
    對於權力,傳統觀點看來,它是至上而下,因法理或經濟學因素而為特定主體所有的某種實在。再看知識,從柏拉圖傳統出發,知識是一種證實為真的信念。但這種理論的建構卻不斷被挑戰,被認為不再適用。福柯以《規訓與懲罰》開啟了看待權力的微觀視角,指出權力不是壓制性的,而是生產性的。「權力不是施加於他人的東西,而是在整個社會中循環的網絡或網狀物。」(Foucault,1978)。
  • 何乏筆:福柯的權力技術與美學修養
    藉由「治理性」的概念,福柯從生命權力的分析過渡到生存美學的主題。經過這樣的理論運作,生存美學乃可涉及治理自我的美學工作,使自己的生命成為藝術品的活動。不過,儘管福柯透過治理性的概念,連接生命權力與生存美學、人在他人生命上的工作與自我在自己生命上的工作,但他並沒有充分發揮權力分析對思考生存美學及自我修養的重要性。因此,本文試圖思考應如何進一步發展權力技術與美學修養的關係。
  • 現在的歷史:福柯的考古學與系譜學
    當他提到「考古學的」分析層面時,他實際上指的是形成規則——規定在相對長的時間段內人們在特定話語體系內能說什麼的可能性條件。例如,他發掘數世紀來共同的關於瘋癲與精神健全的特定話語,而且相似地,他發現支配科學與哲學的「知識類型」。話語和知識型都是指不明確的、共享的規則,這些規則在個體「背後」起作用並且是陳述形成的必要條件。這些規則具體指定哪些陳述能形成,以及哪些陳述是真的或假的。
  • 福柯在伊朗|重訪福柯與伊朗革命:福柯的一次「誤判」?
    (拉比諾,1984)在福柯的一生中,他的真實性概念始終意味著尋找人們生活在危險的邊緣、與死神交手的情形,這是創造力發源的地方。與尼採和巴塔耶的傳統一致,福柯擁抱了那些觸碰理性的邊界的藝術家們,並且富有激情地為那些開拓性的非理性作了辯護。
  • 福柯與薩特|02|福柯、馬克思主義與歷史:生產方式對信息方式|第一章
    為此,作者創造了一個短語「信息方式」來表徵這些變化,並將當時的情形與馬克思的生產方式概念進行對照。「信息方式」這一術語指的是20世紀的新語言經驗,其中絕大部分是由電子技術和相關技術帶來的。作者認為只要想說明他在福柯的著作中發現的理論進展,只要他想將這些理論進展與那些建立在生產方式概念基礎上的批判理論的傳統進行對比,就有必要發展這一術語。
  • 福柯的「身體」:從女性主義視角再解讀
    原標題:福柯的「身體」:從女性主義視角再解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福柯的身體概念頗受女性主義學者的青睞,原因之一是他對於身體的權力解構,他相信性別並非身體的內在自然屬性, 而是特定權力關係的產物,這一觀點顯然與「社會性別」,甚至巴特勒的「性別表演」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 福柯的部署論 Dispositif
    本文以福柯1975年出版的《規訓與懲罰》(Surveiller et punir)一書作為思考的起點,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筆者的能力所限與課程作業在時間上的限制,這本書竟也成了近乎唯一的依憑。要討論福柯的「部署」概念,理應徹讀其所有使用了此術語的著作,甚至通覽他的所有作品,並在此基礎上挖掘他寫作的語境、脈絡,並配合他人的評述與延展。遺憾本文未能做到。
  • 何謂福柯的「discipline」
    )、戒訓和規範化等政治權力手段對身體的奪取,福柯的「權力物理學」(physique du pouvoir)明確反對監獄、精神病醫院、司法、治安體系中的戒訓權力對個體身體實施的種種壓迫和鎮壓。福柯在《監視與懲罰》中更多強調的是「戒訓」權力通過監獄這種懲罰形式來對個體身體實施連續的和精細化的監視和處置,以實現資本主義特定的經濟和政治目的。柏拉圖把知識與政治權力對立起來,福柯則追隨尼採強調知識與權力的交織關係:戒訓權力側重於依據一整套規範對個體的整個生存進行全方位、全天候監視的審察(examen),這種權力—知識形式產生出醫學、精神病學、心理學、社會學這些「人的科學」。
  • 福柯及其生平、著作和思想
    話語受制於「生產-經濟-政治-社會」及其制度和策略。話語實踐的主體是有靈有肉的人,因此,話語具有物質性、時間性和空間性,也具有外在性、有限性和併合性。考古學的「知識」不是關於對象、陳述形式、概念和觀點的科學話語,而是話語形成的要求;知識考古學發現了話語作為檔案存在的條件,確定了話語的獨特領域。
  • 福柯的權力批判:理性不是最高權威,其背後的權力和技術才是!
    1,福柯的理性:權力批判與康德一樣,福柯的理性批判思想也是伴隨著其對「啟蒙」問題的思考,並且在理解與評述康德啟蒙理性思想的基礎上展開的。通過對康德「啟蒙」思想的重新解讀,福柯賦予「啟蒙」以新的內涵。不同於康德將「啟蒙」與「理性」相連的做法,福柯將「啟蒙」與「批判」、「現代性」聯繫在一起。
  • 福柯:徹底的懷疑論者
    同時,糾纏福柯很深的另一個關鍵詞是「知識」。根據他對自己哲學研究主題的「主體」定位,我們知道福柯思考的總主題也不是「知識」,然而在與真理和權力關係的分析中,福柯借著話語理論將「知識」的自明性、客觀性和真理性都推翻了,而把「知識」還原為一個與主體、真理、權力等不斷相互作用的動態領域,而知識自身也是加入這些遊戲中的一個因子。
  • 傳播符號學視角中的福柯
    在這裡,福柯的思想再一次與傳播學研究相遇,福柯後期的譜系學考察,聚焦於知識話語之生成與傳播的內在機制研究,福柯對於權力關係與知識[2]②話語內在關聯的揭示,闡述了「權力—知識」話語是如何滲透進交往關係與其他關係中去的。在知識話語傳播擴散的進程中,它獲得了真理的地位,可以說,知識傳播的實踐機制正是知識話語獲得真理之意義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