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福柯是法國從結構主義向解構主義過渡的哲學家。
他秉承了尼採向傳統挑戰的反叛精神。
極力去研究被傳統所排斥在外的如"瘋癲」「性」等領域,探究它們之所以被「理性」所排斥的規則。2、福柯對學術的貢獻
福柯的研究填補了以往學術歷史上的空白,為人們觀察和認識事物提供了新的視角。
他的話語權力思想是其學術體系中的一部分。
主要體現在他的《性經驗史》瘋狂和文明》《臨床醫學的誕生》和《事物的秩序》等著作中。1、話語定性
福柯認為,話語是一種秩序,更是一種權力結構和結構性的權力。
2、話語、知識和權力的關係
在福柯看來,話語、知識和權力三位一體:話語是載體、知識是表象、權力是實質,沒有話語的生產就沒有權力的實施。
3、貢獻
福柯對「話語」的研究,揭示了話語、知識和權力的有機統一性,以及「話語權力」的權力本質。
話語是福柯哲學中的一個比較含混的概念,福柯本人也並未從正面對此進行明確界定。
但話語概念卻是福柯哲學方法中的核心概念。要尋找打開福柯哲學的大門,話語概念卻是一把不可或缺的鑰匙。
關於話語概念,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含義。
話語是一系列相關陳述的整體。
在《知識考古學》中,福柯說:「我們將把話語稱為陳述的整體,因為它們隸屬於同一個話語形成;……這是由有限的陳述構成的,我們能夠為這些陳述確定存在條件的整體。」
1、對話語的理解
即話語是由一系列相關的陳述所構成,是具體地同現代社會的文化制度及現代人的實際思想和生活方式緊密聯繫的那些話語體系及實踐。
因此,福柯話語理論中的話語,主要指在特定社會文化條件下,為了一定目的而說出或寫出的論證性話語,是伴隨著說和寫的過程所進行的一系列社會文化操作活動,是一系列事件。
2、並且,強調話語是一系列政治事件
福柯明確指出:「必須將話語看作一系列事件,看作政治事件:通過這些政治事件,它運載著政權並由政權又反過來控制著話語本身。」
在福柯看來,話語是在特定環境中,由社會中佔據一定社會文化地位的一個或一群特定的人(說或寫的主體),就一個或幾個特定的問題,為特定的目的,採取特定的形式、手段和策略而向特定的對象,說或寫出的話語。
話語就總是包含著形成、產生和擴散的歷史過程,包含著相關的認知過程,包含著相關的社會關係,也包含著特定的思想形式,特別是包含著環繞著它的一系列社會力量及其相互爭鬥與勾結。
3、所以福柯主要關注的是以下兩點
所以,福柯所考察的重點是話語在特定社會文化環境中的產生機制及蘊含於其中的複雜社會鬥爭。
特別是捲入這些鬥爭中的一系列社會文化力量的鬥爭過程及其鬥爭策略和手段。
話語本身是一種規則和秩序。
1、首先話語是一種規則
福柯認為,話語作為一種實踐,用以建立秩序及言說之物的界限。話語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本、言談或是實現個人目的的策略,而是一種規則。
話語分析不是對文本結構、意義和功能的分析,而是在於揭示那些看似真理或客觀的話語中所隱含的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福柯強調話語對人的制約,只有遵循話語系統自身的規律,人們在生活中的表達和溝通才能有效,否則,就是痴人說夢。
福柯通過一系列追問,諸如人們為什麼「這樣說「而不是「那樣說」,在表達言說的背後是否還有更為本質的力量,同一事實的不同言說,到底是什麼發生了變化等,以探索話語、知識、真理和權力之間的關係。
福柯認為,話語構成過程受制於「一組匿名的歷史規則」,它決定著語言、觀念如何相互交換等話語活動,潛在的規範要求話語如何去實踐。或者說,它決定著一個時代的話語模式,包括人的認知、理解和接受方式。
2、同時話語是一種秩序
同時,福柯在其著作中特別強調話語是一種秩序的存在。
福柯認為,人類的思想是依據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有序排列以及具有語言或文化特性的符號來運動的。
每一種話語總有一個秩序,話語本身能使所有主體社會化,並在話語之下言說和行動,這種秩序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的秩序。
話語具有一種本體論的內涵
1、首先話語並不等同於符號語言
福柯強調指出,他所謂的話語,並不等同於符號語言,雖然話語是由符號組成的,是話語背後所隱含的更多的東西。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話語在福柯那裡獲得了一種本體論的內涵。他認為,人類的一切知識都是通過話語而獲得的,任何脫離話語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只是一種話語關係。2、然後話語也不是中介
話語也並非常識所理解的中介,它在本質上被福柯界定為人類的一種重要活動。福柯認為,歷史文化由各種各樣的話語組構而成。
話語意味著一個社會團體依據某些成規將其意義傳播於社會之中,以此確立其社會地位,並為其他團體所認識的過程。1、宏觀權力
福柯的權力研究對象不但包括國家、法律這些中心化的存在,即宏觀權力。
2、微觀權力
而且更關注包括精神病院、監獄修道院等的社會邊緣、底層中的權力關係等微觀權力。
即自下而上的彌散性、滲透性及多元性的權力。傳統的權力觀將權力視為一個絕對二元對立的世界:權力的主體與對象之間永遠處在對立之中。
福柯的權力觀則可以被視為對傳統權力的打破、分解和重構。
1、對集權統治與權力的看法
福柯認為,集權統治只是權力赤裸裸的表現形式,它不可能通過國家機器將控制力覆蓋到整個社會的每個領域的每個細節中。
2、找出真正的權力——滲透於各處
真正的權力是隱形的,它滲透於社會狀況最為個體化的細微處。
3、如何理解權力?
福柯說:「我認為,我們必須首先把權力理解成多種多樣的力量關係,它們內在於它們運作的領域之中,構成了它們的組織。正是各種力量關係的旋轉柱石永不停歇地通過它們不平等的關係引出各種局部的和不穩定的權力形態。
【特點①無處不在】權力無所不在;這不是因為它有著把一切都整合到自己萬能的統一體之中的特權,而是因為它在每一時刻、在一切地點,或者在不同地點的相互關係之中都會生產出來。
【特點②到處都有】權力到處都有,這不是說它囊括一切,而是指它來自各處。
【給予的一個名稱】因而,權力不是一種制度,不是一個結構,也不是某些人天生就有的某種力量,它是大家在既定社會中給予一個複雜的策略性處境的名稱。」
【權力-「複合體」】福柯將權力視為既定社會空間裡無數不對稱的力量交織所形成的「複合體」。這種「複合體」發源於微觀的、局部的對抗,對抗中無數錯綜複雜的力量的作用彰顯了權力的彌散性、滲透性及多元性。
同時,這種社會空間裡無數錯綜複雜的力量的作用不再擁有唯一的中心點。權力網絡中縱橫交織的力量形成的任何節點都可以成為權力鬥爭的「暴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