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身體」:從女性主義視角再解讀

2020-12-12 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標題:福柯的「身體」:從女性主義視角再解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福柯的身體概念頗受女性主義學者的青睞,原因之一是他對於身體的權力解構,他相信性別並非身體的內在自然屬性, 而是特定權力關係的產物,這一觀點顯然與「社會性別」,甚至巴特勒的「性別表演」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儘管女性主義學者熱衷於利用福柯的反本質論身體概念解釋女性壓迫問題,但也指出他實際上忽視了身體的性別屬性,存在著「性別盲點」,而且福柯的身體概念最終可能導致對於行為者的被動解釋,這自然與女性主義的目標相左,因為後者要重新發現女性並呈現她們的體驗。

  福柯的身體概念對性別理論的重要貢獻

  20世紀90年代初,女性主義學者洛伊斯·麥克內(Lois McNay)發表《福柯式身體及其對體驗的排斥》一文,從女性主義視角討論了福柯的身體概念,表達出女性主義學者對於福柯理論既愛又恨的矛盾心理。

  首先,她認為福柯強調了歷史、權力關係對於身體的影響。身體不僅是福柯理論的核心概念,也是法國後結構主義的核心範疇,後結構主義對於傳統的二元論思維體系進行解構,這種解構分兩個步驟進行:其一是把等級制的二元結構,如精神和物質、理性和情感倒置過來;其二是證明長期以來二元論聲稱的相互排斥的對立因素實際上是不可分割地糾纏在一起的,例如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把抽象的、前話語的主體置於中心地位,把身體和情感理解為精神和理性的對立物,而福柯則通過討論歷史對這一觀點進行解構,並由此闡釋身體概念。

  在《尼採、系譜學和歷史》一文中,他批評傳統的歷史觀,認為它主要被某些形上學概念,以及從主體哲學演繹出來的假設所主宰,這種傳統或「整體」歷史觀採取一種「超驗性神學」的方式把事件插入到普遍的解釋方案和線性的歷史結構中來,因而是一個虛幻的整體。福柯認為,歷史並非是連續性地發展,並通過一個理想的方案來運作。相反,它是各種權力不斷鬥爭的結果,身體被置於不同權力鬥爭的核心。身體通過圍繞著自己發生的戰爭不斷地被塑造。因此,身體是一個反本質論的術語:在人們身體上沒有任何東西足以穩定到能夠成為自我承認和理解他人的基礎。麥克內認為,福柯的這種身體概念為女性主義的相關思考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所有後結構主義對這一主題的論述中,當屬福柯最受女性主義關注,因為他堅持認為,身體是一個特有的歷史和文化實體,而不是如同德希達等人一樣把身體視為普遍哲學中的一種隱喻。

  其次,麥克內也看到,儘管福柯對身體採取一種反本質論的理解,但他也把身體想像為一種具體的存在,並沒有忽略它與生物學和前話語具有本質聯繫的物質性,這對於女性主義從性別和社會性別角度理解身體也具有重要意義。身體概念一直是女性主義分析性別壓迫的核心,因為父權制文化正是通過強調男女身體方面的生物學差異,才使性別不平等獲得合法化地位——強調身體是自然的,女性在生物學上劣於男性,因而這種自然化的身體便成為使性別壓迫合法化的工具,因而女性主義在解釋身體概念時就面臨一個困境:如何在性別和社會性別的區分中說明身體概念?

  在早期思考中,一些女性主義學者堅決拒絕女性普遍的母親身份,認為這是異性戀為所有女性強加的社會命運。然而,麥克內卻認為,在福柯的影響下,今天的女性主義者對於這個問題的態度更為靈活,既把母親視為父權制主宰的主要支柱,也把它看成女性身份的來源。這也代表女性主義對於身體概念認識上的一種進步——既非基於一種固有的生物學本質,也不把它僅僅視為社會建構的結果。相反,身體被理解為一個交叉點——把生物學與社會、政治權力與主體性交叉起來。身體的這種雙邊性也關係到對女性身份的建構,女性身份正是在這種由身體體現出的性別與社會性別的交叉中建構起來的。

  再次,福柯也讓人注意到,權力關係對於性別的建構也體現在對於身體的規訓、壓抑和控制方面。他認為權力安置直接與身體、功能和生理過程掛鈎。人們不可能在文化意義之外認識身體的物質性。儘管心理衝動和身體的內驅力可以成為性別身份的入口,但這些驅動力並非是前社會的,而是在社會性別意義網絡中形成的,既然身體不能根據純粹的本質來認識,性別解放也不能離開權力關係。因而,麥克內指出,福柯關於性別是對社會關係建構的觀點不僅激勵女性主義學者研究女性身體與女性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也同樣刺激人們對於男性問題和男性身體的研究。

  福柯在性別問題上亦存不足

  雖然福柯的身體概念對於女性主義身體與性別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麥克內也強調,女性主義也必須注意到福柯在性別問題上的一些不足。對福柯理論的一種批評是認為他並沒有意識到對於身體的規訓所具有的社會性別本質,這直接導致其理論中的一個「性別盲點」。正如女性主義學者桑德拉·巴特基所分析的那樣,福柯沒有解釋男女兩性如何與現代生活體制發生不同的關聯,如果他真的相信並不存在自然的身體,那麼也需要說明社會如何通過性別技術使性別分工永久化了。通過分析各種指向女性和女性身體的實踐和話語,巴特基意識到女性身體如何通過「針對女性的規訓體制」被規範和控制。麥克內贊同巴特基的這種解釋,認為福柯的《規訓與懲罰》一書明顯體現出這一「性別盲點」,把一種同構的權力關係直接應用於男女的身體,而沒有試圖把男女兩性身體區分開來。女性的身體概念是模糊的,如同女性概念一樣總與「人」和「男性」並列,然而要分析女性身體,就必須要考慮針對女性身體的規訓技術,例如「癔病化」等等,同時也要考慮女性身體的歷史如何通過男性身體的歷史來把握,轉而又如何與社會中出現的其他變化相聯繫。

  麥克內還看到,福柯身體概念的另一個局限性在於僅僅強調社會權力關係對性別和身體的塑造,而沒有突出女性的主體地位和自身的體驗,繼而把具有自主能動性的社會行為者降至一個被動的身體。而女性主義理論的終極目標是發現和重估女性的生存體驗, 重建女性的主體性和自主性,這也證明福柯身體概念中存在著「性別盲點」。

  然而,麥克內的這一評論似乎沒有悟出福柯把身體與權力關係相聯繫的另一層含義:即他看到壓抑總會遇到不同的抵抗形式,「不存在沒有抵抗的權力關係,而這種抵抗通常是更為真實和有效的,因為它剛好發生在權力得以行使的地方。」從這一意義上說,福柯身體概念體現出來的「反本質論」是對以「自然化」為名所呈現出來的權力關係的一種抵抗,而女性主義對於福柯這一理論的批評既是對這種抵抗的延續,也是對於這種權力關係的打破與重建。

  (作者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 )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推薦閱讀

鄧超陳喬恩張栢芝蘇有朋 明星真實人品揭秘在娛樂圈裡,很多明星在光環下讓我們感覺距離我們的生活很遠。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很多明星私下生活的人品,看看你家男神、女神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詳細】

颱風「尼伯特」實時路徑查看3日晚上至6日白天,「尼伯特」對我國海域無影響。6日以後,「尼伯特」將逐漸趨向臺灣到華東沿岸,將於7日夜間擦過臺灣東北部;之後向浙閩沿海靠近,並有可能於8日登陸浙閩沿海,也有可能在華東近海北上。【詳細】

總統大選必殺技!美國絕密情報向總統候選人「開後門」古往今來,掌握事關國家安全的核心機密者,通常是少數具有公職身份的政治精英。但在美國,每隔4年,會有一類人成為例外,他們就是殺入總統大選「決賽圈」的候選人。【詳細】

楊冪公開斥穎兒 揭秘楊冪討厭穎兒內幕兩人唯一的差距就是楊冪是「辣媽」,穎兒是剩女一枚,而往往就是這一點差距,就讓楊冪和穎兒鬧得不可開交,加之娛樂圈本是非之地,他們二人不合的消息更加沸沸揚揚,導致楊冪至今都在怨恨穎兒,似有老死不相往來的趨勢。【詳細】

相關焦點

  • 傳播符號學視角中的福柯
    傳播符號學視角中的福柯 ——社會互動與訊息意義 2019年08月16日 11:21 來源:《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 作者:李敬 字號 內容摘要
  • 福柯在伊朗|重訪福柯與伊朗革命:福柯的一次「誤判」?
    矛盾的是,他有關伊朗革命的大量文字與訪談並沒有獲得相同的命運,甚至那些認同福柯視角的思想家也忽視了這些材料,或者覺得它們不值一提。試圖將福柯有關伊朗的文字歸為「誤判」或者甚至「不像福柯」,這讓人想起福柯在他1969年發表的著名文章《什麼是作者》當中批評的現象。
  • 何謂福柯的「discipline」
    )、戒訓和規範化等政治權力手段對身體的奪取,福柯的「權力物理學」(physique du pouvoir)明確反對監獄、精神病醫院、司法、治安體系中的戒訓權力對個體身體實施的種種壓迫和鎮壓。通過敘述19世紀的監獄敞視主義(panoptisme)、戒訓和規範化等政治權力手段對身體的奪取,福柯的「權力物理學」(physique du pouvoir)明確反對監獄、精神病醫院、司法、治安體系中的戒訓權力對個體身體實施的種種壓迫和鎮壓。
  • 在福柯「人之死」的宣告背後,拉康處在什麼位置?
    一位荷蘭藝術史家如此評論:「我們對這幅畫有諸多討論,但直到福柯,我們才發現自己並沒有觸及最根本的問題。」福柯為何會關注《宮娥》?他對這幅畫有怎樣開創性的解讀?這種解讀如何與拉康同聲相應,共同呈現兩人對現代主體性的洞見?
  • 一分鐘帶你了解福柯及其思想
    從這種視角來看,各個時代的「知識型」本身並無真理與謬誤之分,亦並無進步與否,只不過是不同時代的「知識型」以及不同時期的感知方式、分類體系和語言方式的結構性斷層與突變而已。福柯以權力譜系學的方法分析現代社會新型的權力機制,即作用於「人的身體」的「規訓權力」。
  • 福柯與薩特|02|福柯、馬克思主義與歷史:生產方式對信息方式|第一章
    福柯自1968年以來寫的著作(《規訓與懲罰》、《性經驗史》和大量短篇)包含著社會理論和社會史寫作中的某些重要進展。作者的目的是將這些進展與福柯思想的其他一些價值較小的進展分隔開來,並不試圖評價福柯著作的整體,而只是關注並分析它的某些特定特徵。波斯特將福柯的著作放置於雙重問題中:社會批判理論的問題;作者稱之為「信息方式」的新社會構型的問題。儘管福柯的政治學是模糊的,他的著作則非常適合於批判理論。
  • 法國哲學家福柯的死因,引發知識界一樁公案
    作為時代鬥士,作為一個致力於「衝破社會禁忌以確立其理論」的先鋒性實踐者,作為被認為是薩特死後法國思想界的「帝王」,福柯內心真的對自己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感到羞恥? 「自供性」話語的理解悖論 對於這些問題,學者們從不同的學科視角出發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 福柯:徹底的懷疑論者
    同時,糾纏福柯很深的另一個關鍵詞是「知識」。根據他對自己哲學研究主題的「主體」定位,我們知道福柯思考的總主題也不是「知識」,然而在與真理和權力關係的分析中,福柯借著話語理論將「知識」的自明性、客觀性和真理性都推翻了,而把「知識」還原為一個與主體、真理、權力等不斷相互作用的動態領域,而知識自身也是加入這些遊戲中的一個因子。
  • 福柯與他同時代的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巴塔耶與利奧塔
    第六個特點是,欲望是無器官的身體:欲望組建了一個無器官的身體,這個身體沒有任何沉積,沒有任何組織化,沒有任何封閉的界限,沒有任何統一性。無器官的身體是散亂的,是破碎的,是流動的,是一直在運轉的。所以從核心上來說,它要打破任何對身體的禁錮和封閉。最後一個特點,欲望是生產性的,它不是匱乏。欲望機器意味著生產,有多少欲望就有多少現實,社會現實就是欲望機器生產出來的結果。
  • 福柯《規訓與懲罰》導讀
    福柯在此書中聚焦1750年至1850年間法國制定的刑罰制度。在此期間,公開的體罰被隱秘的監禁判決所取代。重點不是對身體進行懲罰,而是改變罪犯的內在。對福柯來說,刑罰機制是整個社會規訓制度的體現。福柯通過追溯歷史根源的方式,發展了個體」規訓「這個觀點,」規訓「使得個人被嵌入一個標準化的網絡中。監獄甚至成為收集知識、為現代人文科學奠基的地方。
  • 【觀點】楊志:福柯與埃利亞斯
    福柯看出「權力」這個「秦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卻不如賈誼還看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當然,何謂「仁義」,現代人還得另做解釋)。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為福柯辯護,說他「主動選擇『馴順的身體』」,不是「哲學幼稚」,而是「想分析在道德奴役和組織權威雙重壓力下淪落到消極狀況下的身體」(《現代性——吉登斯訪談錄》)。
  • 福柯:權力與自由
    不知道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情形下拍攝的,什麼事情讓福柯這麼開心。不少有關福柯的文章,好像也都很喜歡使用這張照片。然而,對於那些認真聆聽過福柯演講的人來說,這張照片卻很難符合在書中讀出的福柯的形象,因為他的思想彌散著壓抑和不快樂。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福柯批判式的、反叛的、對抗的講述方式和觀點。他否認歷史的進步、質疑理性的權威、抨擊一切權力的統治形式。離經叛道者總是引人注意的,特別是一個博學的離經叛道者。
  • 何乏筆:福柯的權力技術與美學修養
    生命權力與生存美學的連接成為可能,因為兩者都將生命視為技術的對象:福柯提及「生命的政治技術」一詞,另又指出「生命技藝」(techne tou biou)的說法。由此觀之,生命一方面作為權力技術的對象,即在身體的規訓上與在人口的調節上(或說在身體的生命上與在人類的生命上)產生影響5;另一方面,生命(bios)也作為「美學藝術品」的材料。
  • 【北外福柯導讀】崔靖 | 父權社會中女性的過度自我凝視
    我在讀書伊始習慣完全相信作者,將自己帶入作者的邏輯思維去看,然後再從其他的角度去辯證地看這個作者的理論。而在讀福柯的《規訓與懲罰》時,隨著他對知識,權力和他對生命權力的論述,我感受到了一種全新視角的展開,使我覺得我過去的二十年中對世界的認識其實非常有限且視角單一。
  • 福柯的部署論 Dispositif
    透過引述現場監視官員的記載[1],福柯把讀者的目光引向了犯人被肆意毀壞的肉體:用鐵鉗把肉撕開,將滾燙的液體澆注傷口,再讓役馬生生拉斷他的四肢,最後把奄奄一息的皮囊扔上火刑臺燒成灰燼。對肉體施以酷刑,並將其作為一場儀式公諸於眾,是當時時懲罰重犯的常態。但對於對生活在兩個世紀之後的我們而言,卻是完全不可接受的。福柯於斯發問:發生了什麼變化?
  • 福柯對「現代性」的實踐性闡釋
    康德區別於從總體上、未來的終極視角領悟「現在」的哲學家,他試圖尋找「差異」:現在相對於過去,到底帶來了怎樣的不同?福柯認為這是西方思想史上首次有哲學家將「現在」當作哲學範疇引進哲學領域,是哲學史上重要並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件。這正是福柯在康德同名文章中所發現的「新穎之處」,並自詡是康德啟蒙繼承人的原因。
  • 福柯與薩特|03|福柯、馬克思主義與歷史:生產方式對信息方式|第一章
    福柯自1968年以來寫的著作(《規訓與懲罰》、《性經驗史》和大量短篇)包含著社會理論和社會史寫作中的某些重要進展。作者的目的是將這些進展與福柯思想的其他一些價值較小的進展分隔開來,並不試圖評價福柯著作的整體,而只是關注並分析它的某些特定特徵。波斯特將福柯的著作放置於雙重問題中:社會批判理論的問題;作者稱之為「信息方式」的新社會構型的問題。儘管福柯的政治學是模糊的,他的著作則非常適合於批判理論。
  • 福柯的權力規訓與系譜消解
    他試圖說明權力關係不僅來自外部統治的施壓改造,還存在於更深的自我規訓,自我享用、改造自己的身體、心靈,來順應和配合外部,最終自己變成了各種主體類型。個體如何成為主體?福柯在面對這一問題時,和尼採一樣,將「起源」問題(權力關係各方地位是如何被先天確定的)懸置規避開來,用一種「來源」(權力關係的動力過程)問題進行了轉化。
  • 紀錄片《米歇爾.福柯》
    福柯的效應遍及人文科學,他在哲學、歷史、社會理論、文學、藝術、政治學、法學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福柯寫出的是完美之書: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領域還是材料;無論是對象還是構造本身。他參閱了大量的文獻――但是這些文獻如此地陌生,似乎從來沒有進入過學院的視野中。他將這些陌生的文獻點燃,使之光彩奪目,從而成為思考的重錘。
  • 福柯教你如何解讀納什:是瘋狂,還是美麗心靈
    福柯:瘋狂是一種「虛構」       1961年,福柯以其卓越的「考古學」研究打破了理性與瘋狂之間的界限。福柯曾解釋說,他的初衷是想寫一部關於瘋人的著作,但隨之竟發現這樣的研究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瘋狂的聲音長期遭到壓制,早已化為無言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