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後我們都會關注成績,關注學校教學質量排名,這些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實在家長。記得有一位名校校長曾經在一次公開講座中說過,目前學校裡各方面遙遙領先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這個言論當時有爭議,但筆者卻以為這位校長的切入角度挺好,對於推動家庭教育也是一個很好的引領。家庭教育是一個人的根,優秀是一個家族的傳承。不過,「陪」這個字背後其實還有更深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那就是一個家庭乃至家族的家風。
中國流傳著很多老人言,有一句叫做富不過三代。但這句話在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身上卻出現了例外:200多年來曾氏家族傳承10代,曾國藩的後代全面開花在各個領域成為精英的超過了200人,更讓人稱奇的是家族中居然沒有出現一個敗家子。
產生這種奇蹟的答案正是家風,或者更為確切地說,是曾國藩把自己的自律以家訓等恰當的方式流傳在曾氏家族中,火種至今不息。翻開曾國藩家族,我們經常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常常可以用非常簡短的一句話,讓人得以撥開迷霧找到自己的方向。下面筆者就嘗試來解讀其中三條重要的家訓,希望能給您些許啟迪。
第一條家訓: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能夠理解:不想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是最愚鈍的行為,擅長於說別人的短處是最令人厭惡的。人生來就是喜歡聽到誇獎而厭惡批評的,但是如果一味只聽奉承的話,那就永遠意識不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也就永遠無法改正,使自己有所進步;而如果你的目光只盯著別人的缺點,你就無法看到對方的優點,自然就無法虛心學習,提升自己了。
人生在世會遇到各種交際情境,這句話在這時就顯得非常有用了。因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上,如果你對身邊的夥伴滿是挑剔,只看得到他身上的缺點,而自己又聽不進去別人任何建議的話,那你一定不受人喜歡。長此以往,你自己的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狹窄,心裡也會越來越不高興。「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人生智慧,只有這樣,你自己才能進步,身邊的人也才會真正進步。
第二條家訓: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這句話講的是勤奮,曾國藩對於自己的後人有一個硬性的要求:不管在什麼時間都要早起,不可貪睡,起床之後要將屋內全都打掃一遍,保持乾淨整潔。早起這件事看起來好像非常微不足道,但長久地保持這樣的習慣,一定是能從中得到益處的,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
第三條家訓: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當你考試受挫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借酒澆愁;而當你心中有怒氣時,也千萬不要隨便就去指責別人(當時還沒有電話,所以指責人最常見的形式是寫信)。 是人就難免擁有七情六慾,在悲傷憤怒的時候,人們就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可是如果你能夠克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在有壞情緒的時候意氣用事去做可能讓你過後無比後悔的事,那麼你離成功的距離相信也就不遠了。
有人說,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筆者不這樣看,因為這種說法意味著把成長的責任全部放到了父母身上。在今年高考中,出現了不少家庭條件不好但卻高分考入北大清華而且還對父母對社會充滿了愛的優秀學子(詳見篇末連結文章)。真正的成長向來只能靠自己,不管是中考、高考還是未來人生中上的任何一次考試。建議學生家長學習一下造就傳承10代精英輩出曾氏家族的這些家訓,儘管看起來簡簡單單,但真的蘊含了許多人生至理,您說是不是?
擴展閱讀:目標2021高考,盤點今年高考那些勵志的學霸,網友: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