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死前的一道聖旨,大明足足霸氣了200多年,網友:這才是硬漢

2020-12-13 老梁聊歷史

引言

前些年清宮戲火遍大江南北,因此我們往往對古代的歷史印象大多都停留在了清朝,但是其實根據歷史史實來講,清朝是滿人所入關中原建立起來的朝廷,故而多稱之為「滿清」。

而在清朝之前,存在一個朝代稱之為「明朝」,這是中國歷史上漢人所建立的最後一個朝代,而他的創立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朱元璋。

不過由於滿人入關結束了明朝,因此明朝的名聲其實並不是特別好,似乎清朝有意的在「抹黑」著明朝,因此我們對於朱元璋以及他的子孫後代們都有著不太好的印象,就比如殘忍嗜殺、大殺功臣之類的。其中就包括一個嚴重被歷史低估的人物,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

「硬漢」朱棣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建立,到崇禎帝朱由檢煤山自縊,共有16位皇帝,歷時276年。而在這16位皇帝中,朱棣是第三位皇帝,而且皇位來得有點不太好意思說,是從自己侄子手中奪得了皇位。

雖然說皇位的來歷不太光彩,而且朱棣確實有些殘暴嗜血(比如靖難之時的屠城),但是其能力和手腕皆是毋庸置疑的,稱得上是「文治武功」,頗有建樹。我個人一直覺得朱棣在某些方面上是完全不遜色於「唐宗漢武」,可惜由於後世的刻意抹黑而造成了類似於隋煬帝楊廣一樣的印象。

其實朱棣對於大明王朝的建立是絕對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文學方面修訂了《永樂大典》,這是唯一一部沒有進行人為官方刪改過的一套非常完善的百科全書,不像是清朝修訂的《四庫全書》;政治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內閣制度;社會層次上,打造了「永樂盛世」的局面;武力上更是徵戰沙場,開疆拓土。

漢人風骨

今天我們且不講朱棣的那些豐功偉績,單是來看看朱棣臨終之前留下的一道聖旨,就知道朱棣的人格魅力了。當時上面寫著: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這段話可以說是霸氣十足,外徵蠻夷之地,內無和親結盟之說,更不會有宋朝時期漢人的繳納歲幣之說,更別提向敵國稱兄道弟了。可見朱棣的血性,可見大明的血性!據說當時的多爾袞入關看見之後,自嘆弗如!

話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大明王朝歷來以「天之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聞名於世,明朝自從朱棣遷都北京,鎮守中國的「北大門」以來,哪怕數次敵軍入京,多次的京城保衛戰,明朝都誓死不遷都,崇禎帝更是以死殉國。

不光光是皇帝有血性,老百姓亦是如此,滿清入關之後的「嘉定三屠」到「揚州十日」,可以說是血流成河,可悲可嘆。但是這卻也是我們漢人的風骨。

清朝效仿

話說清朝多爾袞也是非常有感慨,於是清朝根據當時朱棣所留下來的「聖旨」也給自己家皇室留下了祖訓,上面寫著:丟尺寸之土,減一分版圖,即非我愛新覺羅子孫。

咳咳,當然這話說的也是大白話,文化水平可能不高,但是意思是顯而易見的,當然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晚清在慈禧老佛爺的帶領之下,割地賠款那是常有的事情,最後甚至和平的貢獻出了皇位,和當初崇禎帝的做法可以說這差別就大了。

其實我們總結來看,明朝是真的非常有漢人骨氣的,也並非我們刻板印象的不堪和殘暴,我皇明之肝膽、骨氣都是非常值得我們銘記和為之驕傲的!對此,你以為呢?

相關焦點

  • 《大明風華》朱棣去世,于謙被提拔,又讓大明江山多活200餘年
    最近的新劇《大明風華》,大家都看了嗎?作為現在最火的熱播劇之一,大明風華的不少角色都讓人喜歡,例如城府頗深的漢王,還是廠裡廠氣的朱瞻基,都讓人印象深刻。而在劇中的朱瞻基雖然大婚,但他馬上就要和朱棣幾人一起去瓦刺打仗,而在這場戰役中朱棣也會在途中去世,朱高熾也即將繼位,雖然朱棣下線,不過一個千古名臣即將上線,那就是于謙,也是他讓大明江山多活了200多年。
  • 朱棣死前留下一個遺訓,坑苦了子孫和國家,卻送給清朝一個大便宜
    導語:說起朱棣,很多人心中都會不由自主的豎起一個大拇指,徵蒙古、下西洋、萬國來朝等等,文治武功絲毫不遜色於朱元璋。同時從他的廟號「成祖」就可以看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位強硬的永樂大帝,在死前曾留下一個遺訓,可讓子孫吃盡了苦頭,甚至明朝也有很大原因因此而亡國,白白的送給了清朝一個便宜。這道遺訓便是:「我朝國勢之尊,遠邁漢唐,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靈璧之戰:朱棣絕地翻盤,大明江山易主
    那一年,朱棣十三歲,那時的他還住在京城,一日,老爹朱元璋給各藩王發了一本教材,名曰《昭鑑錄》,朱棣翻了翻,論藩王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頭疼,真羨慕標哥,他就不用學這勞什子東西,還是喜歡老爹安排的軍事訓練課,那才有勁。一個月後,又發了一本《祖訓錄》,算了,還是背幾句吧,要不然可沒好果子吃。
  • 北京紫禁城對大明王朝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朱棣要大修紫禁城?
    因此到了朱元璋建立大明的時候,諾大的中原,竟找不出一個令朱元璋稱心如意的建都之地,只好在南京湊合一下。這才有了朱元璋下令在南京修皇宮的事情發生。所以,並非是南京有多好,而是天下一片廢墟,南京尚且繁華。對於朱元璋來說,儘管南京皇宮修建了足足101萬平方米,但朱元璋的心底依然對南京十分嫌棄。他想在洛陽或者長安建都,只是這兩地實在是被打得稀爛,建都成本太高,這才作罷。而南京在朱元璋將其作為都城之前,存續過的都是一些短命王朝,因此朱元璋是極度不情願於南京建都的。在朱元璋眼中,這是一座沒有氣運的不祥之城。
  • 《大明風華》收視飄紅,胡善祥終被重用,太子首次正面「剛」朱棣
    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大明風華》自12月17日開播以來關注度持續攀升,觀眾對於該劇的幕後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悉,《大明風華》從項目啟動到開拍歷經四年時間,以「要做一部家國情懷的大劇」為初心,總製片人姚昱竹在其中傾注了所有心血。
  • 已然成為大明的帝王,為何還要苦苦追尋建文帝?朱棣有什麼苦衷
    建文四年(公元1403年),朱棣攻克應天,靖難大獲全勝,大明帝國面臨著朝代的更替,帝王的替換。朱棣進入皇宮,但卻看不到建文帝的影子,《明史》記載:「皇宮中大火突然升起,建文皇帝不知道去哪兒了」朱棣有些慌了,畢竟他的即位不是當朝正統,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欽定的皇位繼承人,是所有朱元璋的兒子都首肯過的繼承人,畢竟當時的朱棣也是形式上表示了認可,如今如果建文帝沒有死在皇宮裡,那麼必然會對朱棣的朝廷構成巨大的威脅。
  • 朱元璋和朱棣這對皇室父子,誰在穩固大明江山方面更勝一籌
    02再將目光拉到朱棣身上。朱棣,朱元璋第四子,至正二十年四月十七日出生於應天(南京)。當時,朱元璋已經依靠應天發展起自己的勢力,可時值朱元璋的死對頭陳友諒兵攻太平,陳友諒在攻克太平後劍指應天。軍情緊急,朱元璋都沒來得及看自己這位兒子,就奔赴前線了。
  • 《大明風華》:從內閣大學士到階下囚,死於低情商的大才子
    這是解縉在相聲之後。最近,在《大明風華》,解縉被任命為永樂儀式的編輯官。此後,為了籠絡,把流放到,因為和在面前做了一個小小的報告。心懷不滿地來到王子的府邸,請王子出面調解最終,解縉成了朱棣父子關係緩和的受害者,並被囚禁在一道聖旨中。
  • 大明風華:太子朱高幟又老又笨,朱棣為何不廢黜他?
    大型古裝宮廷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劇中身材肥胖,略帶萌點的太子爺獲得不少網友的關注,甚至被明史迷吐槽將歷史上的朱高熾演活了。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朱高熾是朱棣和徐皇后的嫡子。朱棣年幼時,曾跟著父親朱元璋橫徵北戰,戰功赫赫,為人武勇粗獷,不拘小節。
  • 《大明風華》中楊士奇向朱棣隱瞞太子的病情,朱高熾:你腦袋還在...
    《大明風華》中朱棣率60萬大軍北徵,朱高煦、朱高遂、朱瞻基隨行,戰事已經膠著狀態,決戰一觸即發。然而此時大明朝廷中卻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正在監國的太子朱高熾病重。這是影響國之根本的事情,朝廷中以楊士奇為首的那幫大臣很是為難:是不是要把太子朱高熾病重之事告訴前線的朱棣。
  • 朱元璋死後半年裡,朱棣從鵝圈抱出上萬兵器,奪走大明嫡孫江山
    這讓遲暮的朱元璋,望著小孫子朱允炆,由衷地鬆了口氣。老天對朱允炆的眷顧遠不止於此。爺爺朱元璋駕崩前50天,晉王朱棡也去世了。因此,朱元璋臨終前,對小孫子朱允炆是放心的。他還專門給了朱棣一封詔書:朕諸子獨汝才智,秦、晉已薨,系汝為長,攘外安內,非汝其誰?
  • 73歲高齡加盟《大明風華》如何演活明成祖朱棣?
    《大明風華》作為歲末古裝劇「井噴」行情下唯一得以上星的佼佼者,品質果然不負眾望,引起了廣泛熱議。圍繞「大明第一家庭」,諸多人物輪番登場,沒想到最引人注目的並非首演電視劇的湯唯,而是王學圻所扮演的角色——明成祖朱棣。
  • 孔祥舉:由2019賀歲國劇《大明風華》看朱棣與釋道的關係
    (一)朱棣其人 《大明風華》絕對權利領導人,明成祖朱棣,男,漢族,生於公元1360年5月2日逝於公元1424年8月12日,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大明王朝當家人。 公元1402年至公元1424年在位,年號永樂,後人稱其為永樂大帝。公元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生於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
  • 大明風華: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見了面,歷史上有無此種可能性?
    《大明風華》中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居然見面了,歷史上朱棣到底有沒有找到過朱允炆呢?在《大明風華》第17集,朱棣見到了當和尚的朱允炆,眾人都擔心他會下殺心,但最終他說了一句話:「建文已死,死在我攻進應天那天,自焚而死,我何須再殺一個僧人?」
  • 朱棣臨死前為何說「夏元吉愛我」?沒有他,就沒明朝兩大盛世
    正是有夏原吉這個「帳房先生」,朱棣才有可能締造「永樂盛世」。清朝文學家趙翼曾如此評價:在趙翼看來,中國古代善於理財的大臣,只有倆人,一人是漢武帝時期的名臣桑弘羊,另一人就是明成祖時期的夏原吉。沒想到,真到了抄家時,人們才發現,大明朝的戶部尚書、「永樂盛世」背後的帳房先生有多清貧。《明史·夏原吉傳》記載:在夏原吉家中,除了抄出來皇帝的賞賜之物外,都是一些瓶瓶罐罐和破衣爛衫。用來諷刺李鴻章和翁同龢。而夏原吉身為盛世宰相,卻窮得叮噹響,和那些「肥宰相」相比,夏原吉才是王者。
  • 孫若微生父景清是怎麼死的?歷史上的他比《大明風華》中慘太多
    《大明風華》是一部以明朝歷史為背景的古裝電視劇。該劇最初的故事發生在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軍攻入京師應天府(今南京),建文帝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削髮神秘消失,朱棣成功篡奪了皇位,成為明朝歷史上的第三任皇帝。
  • 大明風華:聶興下線悲情終結,藏族演員洛桑念扎全情演繹應得好評
    死,或許讓他對復仇釋然。也讓他終結了所有靖難遺孤心中的怨怒與仇恨。這個人物從一出場時就已經看出,他是帶著對朱棣不死不休的仇恨而來,其他人或許會因為朱棣後期的豐功偉績而改變初衷。但他一定不會。他這個人有點軸,屬於一根筋,是到了黃河也不死心的那種。
  • 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槨旁的幾個小盒,慘絕人寰
    大型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明成祖朱棣經過三年多的「靖難之役」,終於從侄兒朱允炆手裡奪得天下,成為九五之尊。朱棣是一代雄主,熱衷於徵戰沙場,多次深入漠北,發誓要消滅。第五次徵討漠北,朱棣不幸病逝,他寵愛的樸妃、安貴妃命運如何?她們為何突然銷聲匿跡了?
  • 《大明風華》真愛無價,朱瞻基為她違背朱棣,徐濱為她冒死救兒子
    《大明風華》真愛無價,朱瞻基為她違背朱棣,徐濱為她冒死救兒子。 文/巖姐 原創內容,抄襲必究。 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湯唯飾演的孫若微就有這樣的本事和魅力,讓兩個男人為了她做出犧牲,他們對孫若微都是真愛。 一個是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一個是喬振宇飾演的徐濱。 朱瞻基為孫若微違背了朱棣的遺詔。
  • 「大明風華」方孝孺被誅十族,朱棣更鐵腕的「瓜蔓抄」,空前絕後
    最近《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開局第一集就出現了「靖難之役」中最慘絕人寰的幕——方孝孺被屠盡10族,我們一起來還原一下歷史。 朱棣答應了道衍的請求。 南京陷落時,方孝孺閉門不出,身著喪服,日夜號哭。朱棣召他進宮,他堅決不從。朱棣即位時要草擬詔書,並逼迫他說:「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方孝孺憤而擲筆於地,且哭且罵說:「死即死爾,詔不可草!」 朱棣勃然大怒:「哪那麼容易死!你就不怕滅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