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在追尋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有人追尋理想、有人追尋財富、有人追尋聲望、有人追尋情感……
對於設計師來說,達成自己內心嚮往的追尋,並且通過設計洞察與成就他人的追尋,是一種自由,同時也是創作的一種狀態。
自由創作,野蠻生長
2019年趙力興受邀參加由「浩恆午陽影視文化」策劃的巴黎時裝周笠軒華服秀走上了巴黎時裝周的舞臺。傳統文化元素與建築建材融合,以墨翠為主石的珠寶與華服的搭配相得益彰。笠軒華服秀不僅僅是給了珠寶設計師一個國際展示舞臺,同時對於珠寶設計師趙力興來說也是一次打開眼界、打開思維的過程。
《輪迴》
在超過600年歷史的古老建築裡,模特們身著華服,佩戴珠寶迎面走來,華服耀眼,珠寶為襯。《望》便是其中的一系列作品。設計師趙力興將古典與現代的理念融合,借鑑建築裡的靈感,以墨翠與貴金屬為原料,在設計中去性別化,低調的黑色與金屬的光澤達成了微妙的平衡。一方面,作品化用「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靜態的墨翠和動態的流蘇相結合,多層次的材料營造出湖水映高樓的感覺;一方面,力圖展示珠寶的多元化,整套作品採用可拆卸式設計,可以是耳環、吊墜,也可以是胸針。
《望》
坐在秀場,趙力興滿眼驚喜、震撼。回歸鏡頭面前,趙力興開始回憶,開始反思。「我之前一直覺得我們的設計很自由,但現在發現,我們是在僅有的空間裡自由,沒有跳出去,還是被禁錮了。這次的秀讓我看到了時尚服飾在設計方面對於造型、搭配、比例、細節的天馬行空,在珠寶設計上我覺得也應該更大膽去嘗試。」
《一念》
心之所向,「自由與遠方」
對於自由的追尋不僅體現在趙力興的設計理念上,更體現在其每一款珠寶設計作品裡——翡翠遊魚身形流暢,仿若自在悠遊,淺碧顏色如雨後初晴。
三塊隨形翡翠,體積不大、線條流暢,讓趙力興感受到原始、自然、清新的力量。不加雕飾的本真之美,與他本人追求自由、不受束縛的個性完美契合,故而創作了《自由與遠方》。
作品根據主石的天然形狀延伸線條,隨性舒展,勾勒出魚的形狀。趙力興說:「我覺得自由就是特別自然。自由的線條是不被束縛、無需任何考慮,是甩出去的隨意一筆。」 此外,《自由與遠方》化繁為簡,對魚的外觀和肌理並沒有加以仔細刻畫,沒有魚眼、沒有魚鱗。在趙力興的眼裡,越是自然的東西,越是簡單的、隨意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這靈動搖擺的身姿,以自在遊動的情態和對遠方廣闊水域的追尋、期盼,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構築起引人入勝的珠寶張力。
趙力興的靈感通常來源於對生活的觀察,以及材料帶來的當下感受。之所以選擇用魚來展現「自由」的主題,是因為在自然界中,魚和鳥這兩種生物是「自由」的最佳代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本質,在這兩種動物的遊移和運動中展露無遺。趙力興坦言:「魚其實是一個想法的延伸,設計師在作品中更多的還是表達自己。」
通過作品和一些生活細節不難發現,趙力興骨子裡,就像遊魚一般隨性自在。他喜歡開啟一場場不加計劃、說走就走的旅行。一路上遇到的好風景或好朋友,都能成為設計靈感。或許是建築物上的個垂花柱、一道鬥拱,或許是瓷器、木雕、磚雕上的傳統元素,或許是和朋友喝酒到盡興時產生的一絲飄飄然的感懷,都有可能演變成一件獨一無二的珠寶作品。
突然想到理想這個詞
趙力興進入珠寶行業,帶有幾分偶然和理想主義色彩。
他最開始學習和從事的並非珠寶設計,而是景觀設計。畢業後進入到公司,不僅要面對甲方的各種要求,還要符合公司的整體調性和各類條條框框。約束太多,讓他不能進行自由創作,這種狀態令趙力興感到有些倦怠。
《無聲》
轉變發生在2012年。「我很喜歡騎著馬兒跑,我不喜歡擠大公交。我有一輛吉普車,它帶著我翻山又過河……我成了一個賣藝的小青年,我有一點時間,我有一點錢,還有遙不可及的阿爾卑斯山……」郝雲用略帶沙啞和戲謔的腔調反覆唱著《賣藝的小青年》就這樣飄進了趙力興的耳朵。歌裡自由奔放的生活圖景,讓趙力興也「突然想到理想」這個詞。他突然想要跳脫索然無味、任人擺布的生活,去做一個自給自足、自由自在、靠手藝吃飯的「賣藝的小青年」,去開啟一段從心所欲的人生。
《路》
於是在這一年,他決然地辭掉工作來到四會,開始經營自己的翡翠生意。毫無疑問,理想的實現需要足夠的物質條件來支持。這是趙力興為了自由理想邁出的第一步。經過四年時間的打拼,生意漸漸有了起色。但是在趙力興內心深處,卻總覺得少了點兒什麼。畢竟做一個完完全全的「生意人」,不是他的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圖景,再次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憶綻》
在2016年底,他開始接觸珠寶設計。一開始,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順利。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雖然景觀設計和珠寶設計同屬設計行業,但是從「景觀」這樣的宏大視角轉換到細小的珠寶設計,多少還是有些難以適應。
但是,真正熱愛的事業,即便總是「996」,也有著令人不感疲憊的魔力。當趙力興沉靜下來專心做起珠寶設計時,他發現其實設計都是相通的。此前的景觀設計經驗甚至幫上了大忙,使他從建築中汲取到不少靈感,設計了一系列與建築有關的墨翠設計。
慢慢地,他也越來越喜歡這種自由創作的狀態。「如果一定要把生活和理想結合在一起,那麼我就在生活中去追求理想。」
建築系列
即便是在最忙的時候,他也依然保持著寫寫畫畫的習慣,有時也會翻一翻大學時學建築的資料,不斷捕捉著細節和稍縱即逝的靈感,為的是不讓設計創作的感覺離開自己。「我認為之前的繪畫技術也好,建築技術也好,藝術和設計其實是相通的,包括做音樂的和做演員的,所有從事藝術行業的這些人,都能和珠寶形成一個共鳴,沒有生活的感受,也不可能有好的作品。」
趙力興
·力興玉典珠寶設計工作室創始人
·2012年畢業於華僑大學建築學院
·畢業後轉行跨入珠寶行業
·17年進入珠寶設計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