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一種追尋,也是設計師的一種創作狀態

2020-12-11 中國翡翠雜誌

人的一生,總在追尋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有人追尋理想、有人追尋財富、有人追尋聲望、有人追尋情感……

對於設計師來說,達成自己內心嚮往的追尋,並且通過設計洞察與成就他人的追尋,是一種自由,同時也是創作的一種狀態。

自由創作,野蠻生長

2019年趙力興受邀參加由「浩恆午陽影視文化」策劃的巴黎時裝周笠軒華服秀走上了巴黎時裝周的舞臺。傳統文化元素與建築建材融合,以墨翠為主石的珠寶與華服的搭配相得益彰。笠軒華服秀不僅僅是給了珠寶設計師一個國際展示舞臺,同時對於珠寶設計師趙力興來說也是一次打開眼界、打開思維的過程。

《那年》

《輪迴》

在超過600年歷史的古老建築裡,模特們身著華服,佩戴珠寶迎面走來,華服耀眼,珠寶為襯。《望》便是其中的一系列作品。設計師趙力興將古典與現代的理念融合,借鑑建築裡的靈感,以墨翠與貴金屬為原料,在設計中去性別化,低調的黑色與金屬的光澤達成了微妙的平衡。一方面,作品化用「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靜態的墨翠和動態的流蘇相結合,多層次的材料營造出湖水映高樓的感覺;一方面,力圖展示珠寶的多元化,整套作品採用可拆卸式設計,可以是耳環、吊墜,也可以是胸針。

設計師孫笠軒

《望》

坐在秀場,趙力興滿眼驚喜、震撼。回歸鏡頭面前,趙力興開始回憶,開始反思。「我之前一直覺得我們的設計很自由,但現在發現,我們是在僅有的空間裡自由,沒有跳出去,還是被禁錮了。這次的秀讓我看到了時尚服飾在設計方面對於造型、搭配、比例、細節的天馬行空,在珠寶設計上我覺得也應該更大膽去嘗試。」

《一念》

心之所向,「自由與遠方」

對於自由的追尋不僅體現在趙力興的設計理念上,更體現在其每一款珠寶設計作品裡——翡翠遊魚身形流暢,仿若自在悠遊,淺碧顏色如雨後初晴。

《自由與遠方》

三塊隨形翡翠,體積不大、線條流暢,讓趙力興感受到原始、自然、清新的力量。不加雕飾的本真之美,與他本人追求自由、不受束縛的個性完美契合,故而創作了《自由與遠方》。

作品根據主石的天然形狀延伸線條,隨性舒展,勾勒出魚的形狀。趙力興說:「我覺得自由就是特別自然。自由的線條是不被束縛、無需任何考慮,是甩出去的隨意一筆。」 此外,《自由與遠方》化繁為簡,對魚的外觀和肌理並沒有加以仔細刻畫,沒有魚眼、沒有魚鱗。在趙力興的眼裡,越是自然的東西,越是簡單的、隨意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這靈動搖擺的身姿,以自在遊動的情態和對遠方廣闊水域的追尋、期盼,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構築起引人入勝的珠寶張力。

趙力興的靈感通常來源於對生活的觀察,以及材料帶來的當下感受。之所以選擇用魚來展現「自由」的主題,是因為在自然界中,魚和鳥這兩種生物是「自由」的最佳代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本質,在這兩種動物的遊移和運動中展露無遺。趙力興坦言:「魚其實是一個想法的延伸,設計師在作品中更多的還是表達自己。」

通過作品和一些生活細節不難發現,趙力興骨子裡,就像遊魚一般隨性自在。他喜歡開啟一場場不加計劃、說走就走的旅行。一路上遇到的好風景或好朋友,都能成為設計靈感。或許是建築物上的個垂花柱、一道鬥拱,或許是瓷器、木雕、磚雕上的傳統元素,或許是和朋友喝酒到盡興時產生的一絲飄飄然的感懷,都有可能演變成一件獨一無二的珠寶作品。

突然想到理想這個詞

趙力興進入珠寶行業,帶有幾分偶然和理想主義色彩。

他最開始學習和從事的並非珠寶設計,而是景觀設計。畢業後進入到公司,不僅要面對甲方的各種要求,還要符合公司的整體調性和各類條條框框。約束太多,讓他不能進行自由創作,這種狀態令趙力興感到有些倦怠。

《無聲》

轉變發生在2012年。「我很喜歡騎著馬兒跑,我不喜歡擠大公交。我有一輛吉普車,它帶著我翻山又過河……我成了一個賣藝的小青年,我有一點時間,我有一點錢,還有遙不可及的阿爾卑斯山……」郝雲用略帶沙啞和戲謔的腔調反覆唱著《賣藝的小青年》就這樣飄進了趙力興的耳朵。歌裡自由奔放的生活圖景,讓趙力興也「突然想到理想」這個詞。他突然想要跳脫索然無味、任人擺布的生活,去做一個自給自足、自由自在、靠手藝吃飯的「賣藝的小青年」,去開啟一段從心所欲的人生。

《如影隨形》

《路》

於是在這一年,他決然地辭掉工作來到四會,開始經營自己的翡翠生意。毫無疑問,理想的實現需要足夠的物質條件來支持。這是趙力興為了自由理想邁出的第一步。經過四年時間的打拼,生意漸漸有了起色。但是在趙力興內心深處,卻總覺得少了點兒什麼。畢竟做一個完完全全的「生意人」,不是他的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圖景,再次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憶綻》

在2016年底,他開始接觸珠寶設計。一開始,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順利。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雖然景觀設計和珠寶設計同屬設計行業,但是從「景觀」這樣的宏大視角轉換到細小的珠寶設計,多少還是有些難以適應。

但是,真正熱愛的事業,即便總是「996」,也有著令人不感疲憊的魔力。當趙力興沉靜下來專心做起珠寶設計時,他發現其實設計都是相通的。此前的景觀設計經驗甚至幫上了大忙,使他從建築中汲取到不少靈感,設計了一系列與建築有關的墨翠設計。

慢慢地,他也越來越喜歡這種自由創作的狀態。「如果一定要把生活和理想結合在一起,那麼我就在生活中去追求理想。」

建築系列

即便是在最忙的時候,他也依然保持著寫寫畫畫的習慣,有時也會翻一翻大學時學建築的資料,不斷捕捉著細節和稍縱即逝的靈感,為的是不讓設計創作的感覺離開自己。「我認為之前的繪畫技術也好,建築技術也好,藝術和設計其實是相通的,包括做音樂的和做演員的,所有從事藝術行業的這些人,都能和珠寶形成一個共鳴,沒有生活的感受,也不可能有好的作品。」

趙力興

·力興玉典珠寶設計工作室創始人

·2012年畢業於華僑大學建築學院

·畢業後轉行跨入珠寶行業

·17年進入珠寶設計至今

相關焦點

  • 畫家內心無意識的一種浪漫主義的表達,也是一種超現實主義的表達
    他在不同創作階段嘗試了不同的創作形式,近年來他愈發痴迷於「桃花源境」的創作。他說:「最近我沉迷於閫『桃花源境』。頭頂上開滿桃花的『理想動物』(馬+奶牛+麒麟)是賦予考古學世外桃源的『時代的幸福氣象圖。因此,畫烏託邦氣象圖我很開心。」後現代藝術不願意受到形式、體系、觀念等的束縛,他們企圖突破切禁忌和界限,追求一種自由創作的境界。
  • 美國自由的藝術創作,形成了一種獨特藝術風格
    可能是有部分西方藝術家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現實失去信心,精神孤獨而苦悶,因而他們往往把藝術看成是個人解脫的工具,於是便把美術作為一種心靈的遊戲和外射,游離於社會之外。但是,他們對藝術卻是孜孜不倦地有所追求。他們十分重視個人的藝術風格,藝術獨創性,新穎的表現方式和製作材料。
  • 一畫:是一種創作原則,一種創作心境,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人生境界
    禪宗認為,一切眾生,本有佛性,其靈明就是一個具足的世界,它本自清淨,但是被煩惱覆蓋,被欲望纏繞,使性遁跡難見,這性就是佛性,真性,也是自性,它是人的本然之性。以慧能為代表的南宗禪實現了最終實體的佛性和人的自性的合一,認為佛性就是自性。禪宗強調在了悟之後,這個自性就會自然顯現,自在圓滿,絲毫不隱藏,朗照一切。
  • 【《天生就會跑》佳句分享】跑步,應該是一種自由
    ★ 跑步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它融合了人類的兩種原始衝動:恐懼與快感。無論是害怕了,還是快活了,我們都會去跑步。既是奔跑著逃開不幸,也是奔跑著追尋幸福。 ★ 境況越是糟糕,我們就越拼命去奔跑。★ 人類天生就具有奔跑的欲望,需要做的只是將它釋放出來。
  • 夫妻間最好的狀態,只有這一種
    面對婚姻,最好的狀態莫過於享受愛的同時依舊擁有自由,勇敢去追尋夢想時背後永遠有支持你的他\她。總歸,夫妻之間最好的狀態是自然、舒適的,無需刻意偽裝,也無需刻意隱瞞,不同的夫妻有不同的生活,最好的狀態也從不固定。
  • 卓鋒智博杜婧:追尋自由和夢想之路
    在人的一生中,是選擇安分守己地做一份穩定工作,還是滿懷憧憬去追尋無數可能?是循規蹈矩朝九晚五,還是在用心工作的前提下,能夠自由支配時間和生命?在這個問題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作為地道的北京人,杜婧有一顆不甘平凡、不安分現狀的心,她在穩定的工作中努力去突破、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生活,在中信保誠卓鋒智博團隊的大舞臺上,追尋屬於自己的自由和夢想。
  • 《死亡詩社》:想像一種自由的教育
    這位校長也真夠坦白的,不像一些中國校長,骨子裡其實也是升學率,但發言時總還要進行一些高大上的包裝,「一切為了學生」呀,「為了學生的一切」呀。而且我還發現,中國版的「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勵志名言,原始出處原來在這裡。所以呢,威爾頓的高升學率其實也是來自嚴苛的管理和訓練,這與中國受到熱捧的一些高考名校何其相像。我們再來看看威爾頓的課堂。
  • 並非一種在場,而是一種蹤跡 / 解構主義風格
    解構不是否定這樣一個事實,它是一種肯定,一種投入,也是一種承諾。究竟什麼是解構,上個世紀60年代的德希達早已經給了你最好的答案。表面上來看這個詞,我們就能窺其端倪。解構,英文叫做Deconstruction,而與之對應的一個單詞是Construction,即結構的意思。
  • 夫妻間,婚姻最好的狀態,無非就這一種
    最好的狀態是雙方都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對方的自由,同時又都以珍惜之心不濫用自己的自由。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可以無償享受另一個人的寵愛,包括婚姻,感情維繫的最好狀態一定是並肩作戰、你追我趕、勢均力敵。」可在我們的婚姻中,有些女人一旦進入了婚姻狀態,就會逐步陷入了一種魔咒狀態。
  • 現代舞表達的是人,也是一種精神
    但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現代舞從來沒有一種固定模式,也沒有一張類型化的臉譜,不僅因為現代舞舞者從來不是在一種統一的框架或概念中從事藝術創作,也在於現代舞本身的千變萬化。有一點能肯定的是,現代舞表達的是人,也是一種精神,呈現的是舞者的個性及其背後的時代質感,是以舞者內在的情感打動自己和他人。現代舞的表達方式和欣賞方式都是自由的,它通常不會著急講一個故事,而是把對舞蹈的想像和理解留給觀眾。
  • 自由談了很多,自由是什麼?彌爾頓詩歌創作中的「自由」
    自由的主題也自始至終貫穿在彌爾頓的詩歌創作之中。詩人在15歲時翻譯的兩首讚美詩其實就是歌頌那些上帝從暴君法老手中解救出以色列人的行為。《基督誕生之晨》中的聖嬰基督也就是推翻篡位者撒旦及其追隨者的大英雄。
  • 單身生活,其實也是一種享受!
    因為自己是一個人,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不用考慮別人的感受!也不用替別人操心!無拘束縛!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是非常自由的!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單身生活!因為結了婚之後,就意味著組建了一個家庭!就不那麼自由了,具有一定的約束性了!什麼事情都要做到面面俱到!在生活中,面對生活日常開支!撫養子女,贍養老人等等!隨之就會產生很大的壓力!
  • 本原文化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命運(二)
    人類在歷史上實現的兩個最重要的「存在的跳躍」一種文化之為一種本原文化,有兩個基本標誌:一個是覺悟「絕對」而追尋與「絕對」共在;一個是覺悟人自身的普遍性存在而自覺承擔普遍性原則實際上,人類也只是邁進了「本原文化」,也才踏上追尋與維護人類自身的絕對性的努力。因為在這之前,人與人之間主要就是功能性的關係,相互提供功能性的合作,因此每個人都是以功能性的角色出現在對方世界裡。這種功能性角色實質上就是工具性的角色。但是,作為工具性角色存在,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族群來說,每個人就都只是相對性的存在,而不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 設計師的設計靈感,從哪裡來?
    設計思維活動也是人類創造性思維活動中的一種方式,也同樣具有靈感思維的特徵。靈感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設計師的實踐經驗作用於大腦的結果。 長期的積累和探索,是產生靈感、獲得成功的基礎。
  • 他們說:所謂嘻哈,其實是一種生活狀態
    在一部名叫《Back 2 Tape》的紀錄片中,歐洲知名音樂記者 Niko Hüls 探訪了歐洲嘻哈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塗鴉藝術家,街舞者,DJ,說唱歌手,追尋他們走上嘻哈之路的過程,以及他們對嘻哈文化的理解。這部紀錄片讓我們意識到,嘻哈早已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態度,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改變社會的力量。換句話說,即使不去塗鴉說唱,你也可以過一種嘻哈的生活。
  • 自由繪畫導師團|課題匯總與創作手記
    首期工作坊特別邀請五位導師:周長江、王易罡、孟祿丁、顧黎明、袁佐(點擊觀看導師授課實錄)和二十多位年輕藝術家一道,在十天的時間裡共同討論藝術,繪畫,生活在一起,正如工作坊創辦之初所倡言的那樣,在國內首度推出「黑山學院」式的教學方式,讓大家真正體會到自由繪畫,自由表達的樂趣。首屆工作坊活動取得巨大成功,其中的每一位成員的藝術創作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自由潛水,是閉氣潛水的另外一種說法,也被稱為傳統潛水
    文/夜月星明人盡望【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自由潛水,是閉氣潛水的另外一種說法,也被稱為傳統潛水小編是個喜歡體育的人,平時沒事也喜歡運動,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下潛水方面的知識吧!自由潛水,是閉氣潛水的另外一種說法,也被稱為傳統潛水。具體形式就是不攜帶氧氣裝置,完全利用肺部儲氣的容量潛入水下進行潛泳的活動。人類目前在遊泳狀態下平均能夠閉氣的最長時間可以達到1分40秒,但是在潛水過程中,隨著水深的增加,潛水者划水的肢體力度也會隨之增加。
  • 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能力
    的街頭採訪,答案五花八門:「今天不幸福,女朋友剛分手」、「幸福就是在家不用幹活,有錢花」、「幸福就是人民幣多」、「你看一天擦鞋子的,還幸福」……在很多人眼裡,幸福是一種狀態,我對這一刻的狀態很滿意,我就很幸福,反之,則不幸福。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呢?難道有錢有家庭的人就一定幸福嗎?而孑然一身的窮光蛋就只能不幸福嗎?
  • 聽音樂也是一種舒緩心情的醫療法
    音樂治療是一種通過生理和心理途徑進行的危機幹預。一個一方面,音樂聲波的頻率和壓力會引起生理反應。好的音樂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改善人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情感和精神。同時,它有助於消除心理和社會因素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
  • 書法:創作是一種動態的過程表現,欣賞是一種空間韻律的享受
    懷素草書時間就體現在這種創造過程中, 所以書法藝術創作就是一種直觀的、連續的動態表現。不論是隸書、楷書還是行草書,可能書寫的速度不同,用時不同,但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是相同的。中國書法是古老而特殊的藝術,書法創作最終產生一件作品,作為看得見的實物而存在,其實作為「時間與空間」藝術的書法,同時重在過程,創作前的準備,書寫的過程活動的韻律,是要充分享受的。在書法創作和欣賞接受的藝術領域裡,空間的筆意總聯結著時間的經驗,其表現就有種種在藝術創作過程之先,書家常常以筆先之意來孕育時空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