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樂隊中最便攜,
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樂器。
它聲音悠揚悅耳、婉轉動聽,
演奏它的人都煥發著一股獨特的氣質,
它是長笛,更是木管聲部的旋律擔當......
她,出生在音樂世家,
樂觀開朗、興趣廣泛,
喜歡唱歌,熱愛鋼琴,
卻闖入了長笛的藝術天堂。
她是音樂家,更是一個親切可愛的女孩......
她是張澤婧。
它和她續寫的故事,由此啟程~
導師面對面
張澤婧
中國愛樂樂團長笛副首席
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長笛導師
山葉籤約演奏家
2006年以全額獎學金考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師從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先生,並於2010年5月取得學士學位畢業。隨新加坡交響樂團多次參加樂季演出。2010年7月,她被邀請隨新加坡交響樂團赴歐洲進行了巡演。
張澤婧從3歲學習鋼琴,11歲學習長笛。在鋼琴和長笛兩個方面都曾經獲得過較為優秀的成績並在多次比賽中獲獎。鋼琴曾在中國-法國「咪多」鋼琴小提琴國際比賽中獲得五級鋼琴組第一名;曾被選中在荷蘭駐中國大使館擔任鋼琴獨奏。長笛於2001年以專業第一名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跟隨王永新教授學習長笛。附中學習期間曾擔任過中國少年交響樂團長笛首席。2010年張澤婧考入中國愛樂樂團並工作至今。2015年7月,張澤婧考入德國曼海姆國立音樂學院,師從著名長笛大師Jean Michel Tanguy先生,2017年完成研究生學業。現擔任中國愛樂樂團長笛副首席。
導師問答
小編:選擇長笛作為自己的職業,您是從一開始學習就有這個打算嗎?可以分享一些您與長笛之間非常難忘的往事嗎?
張澤婧老師:我與長笛有一種很奇妙的緣分。我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爺爺是中國第一部音樂詞典的編著者、大姑大姑父是《媽媽教我一支歌》的詞曲作者。環境的薰陶與影響,使我很順理成章地走上了音樂這條道路。三歲開始學習鋼琴,憑藉較好的天賦,一直名列前茅。加之對鋼琴的厚愛,我一度認為未來我會成為職業鋼琴家。直到11歲,我以優異並完全可以考入的成績卻落榜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鋼琴專業的選拔,很客觀的原因——我的手不夠大!考試結束後,趙屏國老師(郎朗的老師)對我表示了遺憾與惋惜,而這一切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挫敗與打擊,也因此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
經過很長時間的調整,我差點兒學習打擊樂。機緣巧合的一天,父親的老同事剛好帶著樂器來家裡做客。我的好奇心在這位姐姐的鼓勵下,吹響了人生的第一聲長笛!而那次做客也成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節長笛課。後來,因為看到了一幅金髮女郎吹長笛的畫作,如此唯美,便更加堅定了我轉學長笛的信心。但引路還需恩師,這位姐姐又將我引薦給中央音樂學院王永新老教授。王老師的悉心指導,為我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這也為我日後的職業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雖然職業道路上與鋼琴失之交臂,但我卻一直深愛著鋼琴這件樂器。所以,直到我考上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長笛專業時,我仍然沒有放棄,時常主動給同學、老師彈鋼琴伴奏。也或許是從小學習鋼琴的原因,我學習長笛上手非常快。
小編:您現在怎麼協調每日的練習與演出?
張澤婧老師:我現在屬於職業演奏的階段,這與學生時代是完全不同的。學生時代,你可以主動投入大量時間去練習,而現在我們是「被動式」的練習。每天從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在團裡排練,很多人可能會滿足於此,下班後就去過自己的業餘生活。但在我看來,這恰恰就是業務水平的一個分界點。尤其擔任聲部首席或副首席,你需要擔負起更大的責任,不僅要完成聲部演奏的任務,還要保證個人solo的展示要有個性、有感染力。尤其管樂演奏,一個人擔任一個聲部,這便需要我們付出更多,多聽、多練。
我認為開聲對管樂演奏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團裡工作十幾年了,一直保持每天提前一小時到團熱身練習,這樣才能保證我更好地投入到排練之中。下班後再抽出兩三個小時自主練習,對於這種習慣貴在堅持。我特別欽佩我們團裡的一些老首席、資深的演奏家,他們不僅能很好地完成團裡的演出任務、私下的教學任務,還能保證每年開1-2場個人獨奏音樂會。這種毅力、堅持與狀態,感染、激勵並督促著我,時刻不鬆懈,努力精進業務!
小編: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能保持良好的演出狀態,您認為需要怎樣的職業素質?
張澤婧老師:從初學音樂的孩子到國際上大名鼎鼎的演奏家,大家面臨的第一大困難就是怎樣才能保證在舞臺上的演奏達到與平日練琴時同樣的狀態與效果。
首先,我們需要健康的體魄。一個好身體對演奏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你的身體狀況會直接影響你的演奏與表達,否則將會大打折扣。對於管樂演奏員,氣息是演奏的基礎,所以我們更加需要通過平時多運動來提高肺活量,從而幫助我們更加遊刃有餘的演奏。
其次,技術過硬、爛熟於心、把握風格。很多人一上臺就容易緊張,甚至無法正常流暢的演奏,技術技巧上大打折扣,就更不要提音樂的表達了。那麼,這就要求我們在臺下的練習要達到臺上演奏百分之二百,甚至三百的水準才能保證舞臺上的自如。第一,攻克所有的技術難題,能保證臺下連續演奏十遍,甚至更多遍都不會錯;第二,在臺下練習時要達到倒背如流的水準;第三,無時無刻沉浸在音樂之中,多聽、多看、多學習各位大師的演奏,找準並明確自己的演奏風格。
再次,及時適應氣候與時差的變化。作為一名職業演奏家,無論遇到怎樣的狀況,你都要時刻保持最佳的狀態去適應,時間、地點、氣候等等,這都不能成為你演奏不好的藉口。這是我大學的導師、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教授一直告誡我的。印象很深,有一天早上七點,金塔教授給我打電話讓我馬上來學校,把長笛所有主要的樂隊片段演奏一遍。那時候我還沒有睡醒,整個人都是懵的,於是上臺後我吹得一塌糊塗。這件事情也徹底改變了我演奏上的思維與觀念。
最後,主動式學習,基本功的練習尤為重要。中國的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前期學習非常好,到了後期就比不上國外的學生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我們的學生早期學習大多是被動式的接受教育、壓迫式的反覆練習。而國外的學生更多是主動式的學習,較好的自控力促使他們為了學而練。於是,到了後期,我們的學生回課就變得很機械,甚至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但國外的學生就會更嚴格嚴謹地要求自己,一定要達到某種程度。這種觀念的差距也促使了我們程度上的差距。
小編:在較好完成獨奏作品的同時,如何能在交響樂演奏中也能保持最佳的演奏狀態,準確理解並演繹?
張澤婧老師:在給愛樂青少交的課堂裡,尤其最開始的課程,我觀察團裡同學們大多還處於自我封閉且被動式的練琴狀態,他們自己能較好地完成作品,卻不知道如何自如、融洽地與其他同學協作。但事實上,在交響樂團裡,我們需要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協作能力,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學會融入。比如,能及時應對樂團更換指揮;適應樂團新老樂手的演奏習慣,並做到與樂手良好的配合與協作,而非一意孤行,等等。另外,在樂團裡,你個人的音準並不代表樂團整體的音準,適應、貼合整個聲部,甚至樂隊,這樣才是真正的音準。這與個人獨奏是完全不同的。
從演奏作品出發,我們需要主動自發的去了解樂曲創作的背景,把握樂曲的風格,掌握樂曲的速度、力度、表情,等等細節的處理。這樣不僅能增強我們排練演奏的效率,更能增強我們對樂曲的興趣,從而能夠達到一個良性的循環,幫助我們更有益的詮釋作品。
Tips:
關於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舉一個例子,馬勒《第五交響曲》開頭小號solo片段。這個地方描述的是一個葬禮的場景,所以在演繹這些音符的時候,重音的把握就很關鍵。因為葬禮中抬的棺材太重了,所以他們的重音反而是落在最後一個音上。那麼,不了解這個背景,就很容易把握錯。
小編:您最喜歡的長笛演奏家是誰?喜歡的原因是什麼?
張澤婧老師:可能在我剛學長笛的那會兒,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高爾威,他就像我們心中的大神。但當我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會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大師,甚至我身邊的演奏家們,他們身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優點值得我去學習借鑑,所以就好像沒有一個特定喜歡的對象了。
就像我大學的導師金塔,他身上那種自律、瀟灑的氣質卻讓我非常崇拜。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做一小時瑜伽,熱水澡後讀晨報喝咖啡,然後背著小包、騎單車、吹著口哨來給我們上課。完成在學校六七個小時的教學後,晚上跑到音樂廳排練、走臺、演音樂會。這種精力充沛、陽光燦爛的氣質深深吸引了我。
我特別鼓勵學生要有自己的個性,這在音樂的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更開朗、開放,甚至張揚一點,或許這對我們演繹作品個性的表達會更有幫助。
所以,擁有自己的獨特個性,並汲取不同演奏家的身上優點。不一定僅僅局限在技術上,認真、細心、勤奮、個性、魅力,等等。反而,我不太喜歡那種特定的喜歡,並一直模仿、效仿一種狀態的演奏。
小編:從愛樂青少交第一期招生,到給入團的孩子們排練,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孩子們在面對作品的完成上又怎樣的變化?您認為他們目前的處於怎樣的一個狀態?
張澤婧老師:進入樂團的這些孩子,都是達到一定程度且具備一定水準的。通過中國愛樂樂團導師們的指導,我們希望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思維、培養專業的意識,從而把他們推向更廣闊的舞臺。
從一開始接觸愛樂青少交的同學們到現在,我認為他們的進步是突飛猛進的。剛開始上課,孩子們不知道用筆記錄老師講授的內容,不懂得如何校對樂團中的音準,對首席與tutti的分職完全沒有概念,等等。但最近一次給孩子們上課,他們已經非常主動、有意識地明白在樂團裡如何有效地進行排練,並已經能很成熟的演奏整部作品了。這種良性互動的訓練狀態,就是孩子們在樂團中最大的收穫與成長。
小編:在您的教學過程中,您最大的感觸與建議是什麼?
張澤婧老師:「沒時間練琴」,目前已經成為孩子們面臨的一大難題。還沒上課就先給老師打預防針。我想對每一位學習管樂的孩子們說,所有的基礎都是建立在長音之上。但凡有一點時間,哪怕只有十五分鐘,每天記得練習長音。你可以不練樂曲,但一定要練習長音。這是一種狀態的保持,它就像你跑步要壓腿、唱歌要開嗓一樣。我們的肺是有記憶的,肺活量需要每天的練習,一點點打開。
另外,就是練習音階。多聽古典音樂,少聽流行歌曲,時刻保持良好的音樂狀態。
Tips:
關於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作者在創作完這部作品後並沒有為作品的每一個段落標題。寫完後就發布了出去,報社就問他,「您這四個樂章都叫什麼名字?」裡姆斯基並沒有回應,而是向報社表達了他想讓聽眾為這寫段落標題的意圖。所以,我們現在所見的這些段落標題,都是後人詮釋出來的。
學生眼中的張澤婧老師
張子言
張老師是一位富有活力也很有耐心的老師。她對我們的每一個人提出的問題都認真負責,能給出詳細的解答。
演奏作品之前,張老師會為我們講解作品背後的故事,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後,也明白了什麼地方該表達什麼樣的情感,有些地方不能盲目地進行音樂處理。另外張老師的課堂邏輯條理十分清楚,比較偏向於基礎方面,大到平時長音、音階的練習,小到每一個樂段的困難部分,她都為我們一一講解如何練習和更有效地練習。
在排練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難部分,她會為我們做出示範、鼓勵著我們並且和我們一起慢練直到把它攻克下來。雖然平時和張老師一起排練的機會不多,疫情期間也只能通過視頻的方式聽老師講課,但是她的每一節課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肖清揚
張老師非常有親和力,她上課前會認真地了解聲部每一位同學的具體情況,並常常和我們交流自己學生時代的親身經歷,讓我們更好的體會、學習演奏法和音樂表演技巧。
在樂團的分聲部排練中遇到這樣一位老師,不僅能提高我們的演奏水準,更能收穫許多日常練習的乾貨。而在網上雲排練的過程中,張老師則特別強調並教授了我們許多實用的基本功練習法,讓我們受益匪淺。
樂團的每一位老師都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他們風格各異,但認真與負責、細緻與耐心都是一致的。我很喜歡張澤婧老師,希望還能有機會接受她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