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尋親記

2021-02-19 樂學音樂室

大家都知道長笛現在的專屬英文叫Flute,但在以前Flute卻是笛類的總稱。笛是一個龐大、具有多樣化且分布廣泛的大家族。


凡是由吹奏者將氣體吹過洞口而製造出聲音,或像哨子及直笛般把氣由一個孔吹進管子裡的,都算是其家族之一。

世界各地的音樂家都在吹奏的不同的笛子:

看起來像容器的陶笛: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陶笛多數是一種源自義大利、狀似潛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燒制的吹管樂器

因外形、大小、材料的不同,陶笛的音色也不同。小的陶笛的聲音清脆嘹亮;大的陶笛的聲音低沉婉轉。


直管的豎笛:豎笛是歐洲一種歷史悠久的木管樂器音色優美圓潤,是歐洲重要的管樂器


印第安民族樂器印第安笛:已經被應用在無數的 New Age和世界音樂的唱片中並以其與眾不同和令人難以忘懷的音色而聞名。


橫著吹的北印度班蘇裡笛(bansuri):班蘇裡笛是非常感性、細緻的樂器,是表現仁慈、優雅氣氛、神的恩典的印度音樂最為貼切的樂器


中國的竹笛:具有強烈的華夏民族特色,發音動情婉轉。龍吟,古人謂「蕩滌之聲」

儘管有這麼多笛子,卻有一種笛子支配著現今的時代--長笛

那麼到底是哪一種笛子演化轉變成了現今的現代長笛?

現代長笛依舊是屬於木管樂器,卻是通體金屬?這便是我們踏上尋親徵程的第一個疑問。查閱資料後不難解釋,因為長笛從最初以來便是木製結構,現代長笛雖經過改良後為金屬管體,但依舊從其性能、音響效果、配器等角度,仍分為木管樂器。

人們習慣將現代長笛起源追溯自西元1700年,因為當時巴洛克長笛的雛形已開始發展,第一本長笛樂譜也已經出版,而且這個時期已經發展出了今日可解讀且熟悉的文字和記譜法,所以如此去定義。其實如果我們去探究長笛的祖先,這樣的說法不全面也不能讓人滿意。只能說200多年前,現代長笛的基本形態已經顯現。

那麼跟隨Flute君踏上尋親之旅吧! 

長笛由歐洲中世紀的橫笛發展而來。

17世紀上半葉, 橫笛曾一度遭到冷落, 原因是它的技巧和高音區不夠完美 , 整個音域的音色不夠統一。

由於以上原因, 長笛在17世紀時作了首次重要的改革。1670年, 法國木管制作家和演奏家奧特泰爾成功地製作成一支一鍵圓錐形管腔長笛, 這就是史稱的「巴洛克長笛」。

在18世紀20年代早期, 笛身又分成了兩個部分。製作者可以給笛身的每部分都裝上一套可替換的接口, 每個接口在尺寸上稍有不同, 於是演奏者就可以適應不同的音高, 這種長笛於是迅速地流傳開來。這種長笛曾流行一時, 但在演奏時還是會遇上麻煩, 演奏者必須熟練地掌握更換替換管的技術。因此, 在18世紀末, 這種長笛就逐漸消失了。由於長笛本身的不足, 使製作者們更加注重對它的改進。 為了讓半音更加容易演奏並能夠很快地轉調, 製作家們給長笛增加了更多的指鍵。18世紀末的另一項改革是製作者採用了金屬滑管, 有些製作者還在滑管上標上刻度, 以便讓演奏者更加方便地控制和調節音高。

19世紀是長笛結構發展的最重要時期, 德國長笛演奏家和製作家波姆對長笛作了根本的改革 。姆  (Boehm,Theobald)在長笛甚至是管樂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至今的管樂器包括長笛也延續著波姆式的樂器結構。

那為什麼再之前六百多年的中世紀時期,長笛為何如此之神秘,僅一句「來自於中世紀的橫笛發展而來」。之後便是橫空出世一般。原因很簡單,因為受到時代的影響(例如中世紀使用的是拉丁文及不熟悉的方言作為表達工具),以及長笛本身不是一個很普及和受到普遍認知的樂器。要去追尋探查,現在我們也僅僅只能從有限的圖片、片段詩句和文字記錄來管中窺豹了。

那接下來我們就再往前追溯追溯

比起小提琴和豎琴,笛子並不常見出現在中世紀圖畫和文字記載中。在當時,笛子算是罕見樂器,通常它的出現,代表神話及傳說的象徵或理想的田園生活。

這些拜佔庭圖片,是吹奏長笛者出現在世界上最早的記錄。樂器那也是理所當然跟著拜佔庭藝術從東方傳到了歐洲。這些圖片至少表明了,在那個時代,這種樂器已經出現,只是無法確定其實際上的用途。

而咱們中國的「篪」是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橫吹笛子,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九世紀。

在許多早期畫作裡,吹笛者通常與神話連接。那麼,既然長笛跟神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神話又是來源於生活,所以雖神話本身不可考,其中的樂器也不見得真實存在,但或多或少是與現實生活有某種聯繫。

在希臘、印度與埃及,所有的笛都是由神所創造的----希臘的Pan、雅典的Athene、印度的Krishna或埃及的OSiris。

上述有關笛子起源的三個國家的神化傳說中,只有印度笛子是橫著吹奏的。但是現今印度的橫笛從構造上來看,與千年前幾乎沒改變多少。至於印度的笛子與中國的篪到底有沒有聯繫,就無從考證,至少Flute君認為從地理上來說,有這個可能性。這種持笛姿勢也經常出現在中世紀的圖畫中,所以有人認為,印度橫笛在十世紀時被拜佔庭社會所接受,進而流傳到歐洲。

而現今看來,這些傳說裡,只有希臘的牧羊神---潘(Pan),與西方的笛有關聯。

潘神有著滿臉的鬍子,一雙羊蹄的腿,頭上有一對羊角及羊耳朵,居住在洞穴裡,替宙斯看管羊群。稱為「牧神」。對自然女神Syrinx展開熱烈追求,因其相貌醜陋,Syrinx為躲避其追求,求助河中仙女,變成湖邊蘆葦。潘神追到河邊,見Syrinx已化身蘆葦,只好坐在河邊嘆氣,當氣流通過一排排蘆葦所回傳的聲音,讓潘神興起了創作樂器的念頭,他割下蘆葦,依不同的長短綁在一起,創造出了排笛(Syrinx或Pan-pipes)。

為此德彪西還專門作曲一首:

在現實中,古希臘的管樂器阿夫洛斯管(Aulos)便是最原始的管樂器之一,被稱為現代管樂的始祖。是一種蘆葦管制成的單管或雙管豎笛。

相貌醜陋的潘神,不僅是邪惡和淫慾的來源,還成為了中世紀邪惡形象的來源。所以Flute君估計他手中的這支笛子,在那個時代也並不怎麼受到待見。

直到十二世紀,我們才在西方的音樂和藝術裡,發現了長笛這個樂器,這個時期也是基督教時期。這個時期的宗教插圖中,長笛伴奏的場景已隨處可見了,也許在當時,這樣的組合已經非常普遍。

而在2012年,研究人員確認了他們所說的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樂器。他們在德國霍赫勒-菲爾斯洞穴發現了幾根用鳥骨和猛獁象牙製作的笛子。科學家用碳測定年代方法確認這些笛子出現在4.2萬年到4.3萬年。這個時候人類還處於原始石器時代。

所以Flute君鬥膽推測了一下,從笛子最早的出現,到各地笛子的多樣化,其實應該都算其同宗,都該叫「骨頭笛」一聲:「老祖」!而現代長笛還得叫阿夫洛斯管一聲「老爹」!再之後因為各地文化差異,各自發展至今。其中,長笛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受冷落」、「洗新革面」,19世紀再拜師波姆進行「深造」。進而最終統一江湖。

而長笛的發展進化到底有沒有受到印度橫笛的影響?印度橫笛到底有沒有受到中國篪笛的影響?中國到底有沒有在南海與菲律賓一戰?菲律賓的傳統音樂到底有沒有。。。。好了,Flute君說遠了,總之這些都無從考證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咯~~~

各位看官以為呢?

(本文有誤之處還請大神們包容與指正)

給樂學樂迷們的話:

哈嘍!我親愛的樂迷們,好久不見啦!最近有粉絲一直在後臺留言問Flute君怎麼沒更新了?在這裡特此說明一下,因最近排練、演出繁多,沒有準時更新,為此對我們的粉絲們感到抱歉。

雖然更新速度慢了些,但也是為了文章有一個好的質量,才能讓我們放心的分享給大家。關於這篇文章也是樂學老師看了相關書籍並查閱了些許資料才整理出來的。關於長笛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去探尋的歷史也有很多我們還沒有聽到過的美妙音樂。歡迎各位長笛愛好者在後臺與我們分享你和長笛的小趣事,也歡迎大家向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請大家繼續支持我們!🌹🌹

最後,祝各位高考考生們都考出自己滿意的好成績,考的全都會,蒙的全都對!

                                   

聽說關注我的人都走在人生的巔峰了!!!你還不關注我?🌝

相關焦點

  • 西瓜視頻聯合湖南電視臺推出公益節目《尋親記》
    西瓜視頻聯合湖南電視臺推出公益節目《尋親記》 2019-08-01《尋親記》,探索融媒體環境下,優質內容的打造之道。
  • 遲到的相聚——外鄉女李蘋30年尋親記
    張家人對她的好,她一一記在心裡。李蘋說,自己不幸遇到了人販子,但有幸遇到了丈夫及他的家人。感恩張平救她於水火之中,感恩於這家人待她不薄,兩年後李蘋做了一個決定,要跟張平白頭到老,永遠在一起。1989年,李蘋與28歲的張平結婚。婚後的張平對李蘋百般疼愛,處處護著她。女兒、兒子的相繼出生,給這個小家庭帶來了歡樂。有了孩子的李蘋體會到了為人母的不易,更加思念遠在貴州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 長笛的學習和吹奏方法
    【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長笛課堂」關注。 因此,在學習長笛之前,老師和家長應當檢查一下學生的自然條件是否滿足學習長笛的基本要求,諸如:嘴唇、牙齒、手臂的長短、手指的長短、手指的彎曲靈活性、手腕的自然彎曲形態、無名指和小指的長度等等。特別是對於將來打算進入專業團體的學生來說,以上的自然條件如果都具備的話,那麼將是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 長笛科普---關於長笛品牌,簡介匯總
    )這兩個牌子是德國著名品牌,名稱不同應該是有相關的親屬所以獨立的.音準超好,笛子聲音飽滿,泛音也因此變得厚實而有力。三個八度間音色差別不大,聲音也傳得遠,因為聲音大,吹樂隊有很好的效果。不過由於近年來在音量方面的改進音色似乎比前些年稍遜一籌。如果你想買一支獨奏和樂隊兼用的長笛,又不缺錢,買村松就對了。
  • 首批被外國人收養的棄嬰:耶魯女孩尋親記
    今年5月23日,耶魯大學學生詹娜和她的美國養母一起飛抵武漢———20年前她被收養的地方,開始一個月的尋親之旅。她的故事牽動了整個城市。但從目前來看,這仍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詹娜的尋找只是近年類似尋親故事的一部分。從1992年中國首次對外國人開禁收養以來,這類被稱作「香蕉人」(「黃皮白瓤」,中國面孔,在國外長大)的特殊兒童,如今正陸續長大成人。
  • 長笛演奏家王舒璇發行專輯《長笛考級練習曲》
    搜狐娛樂訊 長笛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中國以來,在中國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尤其近年來,有關長笛演奏、教學等方面的學術研究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繼鋼琴和小提琴後,長笛已成為中國音樂界的又一熱門樂器。
  • 夏雪的公益尋親之路
    手中握著尋親求助者的基本信息,拿著記滿電話號碼的本子坐在電腦前打著電話,十幾個QQ群飛快的聊著,將求助者的資料在「寶貝回家」網站發帖,在各地的 QQ工作群裡,讓志願者們反覆比對甄別求助者的信息……這樣的「工作」,51歲的夏雪已堅持了快六年。2012年初 ,夏雪走上了公益尋親之路,已陸續幫80多個失散的家庭團圓。
  • 長笛指法教學
    創藝音樂家人們好,你們知道長笛嗎,長笛是西洋管樂器,和我國的笛子相似,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長笛基本指法圖解。
  • 長笛的選購與保養
    目前市場上有各種品牌、各種材質的長笛。對於品牌,我們不能妄下結論。但對於不同材質的長笛,我們有較清晰的認識。因為不同的材質,其價格差別較大。
  • 交警調查,竟引出了一起催人淚下的尋親記
    新密交警帶著疑問多方查詢落實,竟引出了一起催人淚下的尋親記。4月17日,失去父愛、母愛成為孤兒,經過23年尋親未果的馮女士,終於在新密市公安局交警大隊一中隊與年近半百的父親相認。得知交警要幫助其尋親,馮強十分高興,多次打電話向民警道謝。民警多方詢問、查詢,聯繫到了四川警方,提供相關資料,找尋馮強家人。隨後,民警接到了四川警方提供的信息,與馮強的女兒馮敏取得聯繫,核實情況。消失了23年的父親,突然有了消息,馮敏激動地一天沒睡覺,和民警微信視頻,要看看父親長什麼樣。
  • 如何購買長笛?
    購買長笛需注意的第一點:你是什麼程度的長笛練習者?
  • 法國長笛樂團來了,二十幾位長笛音樂家展現多重魅力
    世界各國的交響樂團觀眾們見得多了,然而,長笛樂團呢?成立於1985年的法國長笛樂團,就是一支完全由長笛演奏家組成的樂團。12月12日晚在上海音樂廳,法國長笛樂團帶來了一場長笛專場音樂會,在婉轉飄渺的笛聲中,上海觀眾見識了長笛的多重魅力。
  • 命運之神欽點的長笛女孩——長笛演奏家張澤婧
    張澤婧從3歲學習鋼琴,11歲學習長笛。在鋼琴和長笛兩個方面都曾經獲得過較為優秀的成績並在多次比賽中獲獎。鋼琴曾在中國-法國「咪多」鋼琴小提琴國際比賽中獲得五級鋼琴組第一名;曾被選中在荷蘭駐中國大使館擔任鋼琴獨奏。長笛於2001年以專業第一名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跟隨王永新教授學習長笛。附中學習期間曾擔任過中國少年交響樂團長笛首席。
  • 【長笛第9期】教你如何輕鬆記住長笛的指法!
    SKY國際網絡音樂教育第九期長笛公益課主講人: 雷蕾              中國音樂金鐘獎三等獎獲得者
  • 【長笛教材介紹】呼吸賦予了她音樂的靈魂——《魔術長笛教程》系列叢書
    對於當今從事高水平教學的長笛教師們來說,很多書面性的規範指示已不再被需要,因為它們是為自學者所設計的。但但是關於呼吸、演奏法、手指姿態等重要問題,仍然需要整體規範。奧地利著名長笛教育家芭芭拉·吉絲勒-哈澤十多年來致力於高水平長笛的教學與開拓。憑藉十多年來在「魔術長笛」教程方面成功的教學實踐,她把積累的寶貴經驗以及對長笛教學的發展進行總結後出版了一套全新版本的長笛教程《魔術長笛教程》用以滿足初級的教學課程。
  • 常山縣何家鄉錢塘村婦女琚雲仙浙贛跨省尋親記
    浙贛警方七十天大排查                骨肉分離三十年終團圓______常山縣何家鄉錢塘村婦女琚雲仙浙贛跨省尋親記該局民警楊敏恰是著名的「寶貝回家尋親網站」的志願者,經他剖析浙江省常山縣警方提供的琚雲仙信息,在公安部打拐系統中,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壺橋鎮東陽村葉新洪和妻子蘇幹香與琚雲仙的DNA有80%的可能性比中。因這對夫妻的DNA入庫時間在2000年左右,時隔較長,加上當年測的位點精確度不夠,需三方再做一次親子鑑定才能確認。
  • 關於「長笛皇后」的幻想與真實
    但是女人橫吹長笛,總是流於擺設的多,吹得好的少,雖然音樂學院長笛專業中女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畢業以後能夠進入專業樂團的卻已經比較稀少了,至於國際一流的樂團裡,女長笛手更是鳳毛麟角,那麼能成為知名獨奏家的,據我所知,整個20世紀的一百年也沒能超過兩位數。▼ 《吹長笛的少女》陳逸飛,1987
  • 1991年臺灣來築尋親郵件「死信復活」記
    題記:自1978年臺灣開放臺胞大陸尋親以來,許多與大陸親人失去聯繫的臺胞紛紛通過信件、電話等多種途徑千裡尋親。這些信件歷盡輾轉,有些幸運地找到了主人,為海峽兩岸的親人架起了聯繫的橋梁,但還有很多卻因地址不詳等原因成為「死信」,相關部門也往往愛莫能助。
  • 「臺灣歷史系列動畫片」圓圓尋親歷險記五:當代發展
    【臺灣歷史系列動畫片全集】圓圓尋親歷險記一:生命初成圓圓尋親歷險記二:收復臺灣圓圓尋親歷險記三:統一臺灣圓圓尋親歷險記四:光復臺灣圓圓尋親歷險記五:當代發展
  • 在無憂宮聆聽長笛的聲音
    簡要回顧長笛歷史:        長笛是一種古老的管樂器,早先的長笛是用木製的,是一個圓錐形管。現代長笛是由德國橫笛發展而來的,原來的長笛管體上有一個拇指孔和4到8個指孔,和我國的竹笛形狀差不多,1677年出現了一個指鍵的長笛,後來腓特烈大帝的長笛教師匡茨在1726年加上了第二個指鍵。下圖左為中國最早的骨笛賈湖骨笛(需科普賈湖骨笛的同學請留言),右為德國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