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長笛現在的專屬英文叫Flute,但在以前Flute卻是笛類的總稱。笛是一個龐大、具有多樣化且分布廣泛的大家族。
凡是由吹奏者將氣體吹過洞口而製造出聲音,或像哨子及直笛般把氣由一個孔吹進管子裡的,都算是其家族之一。
世界各地的音樂家都在吹奏的不同的笛子:
看起來像容器的陶笛: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陶笛多數是一種源自義大利、狀似潛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燒制的吹管樂器。
因外形、大小、材料的不同,陶笛的音色也不同。小的陶笛的聲音清脆嘹亮;大的陶笛的聲音低沉婉轉。
直管的豎笛:豎笛是歐洲一種歷史悠久的木管樂器,音色優美圓潤,是歐洲重要的管樂器
印第安民族樂器印第安笛:已經被應用在無數的 New Age和世界音樂的唱片中並以其與眾不同和令人難以忘懷的音色而聞名。
橫著吹的北印度班蘇裡笛(bansuri):班蘇裡笛是非常感性、細緻的樂器,是表現仁慈、優雅氣氛、神的恩典的印度音樂最為貼切的樂器
中國的竹笛:具有強烈的華夏民族特色,發音動情婉轉。龍吟,古人謂「蕩滌之聲」
儘管有這麼多笛子,卻有一種笛子支配著現今的時代--長笛
那麼到底是哪一種笛子演化轉變成了現今的現代長笛?
現代長笛依舊是屬於木管樂器,卻是通體金屬?這便是我們踏上尋親徵程的第一個疑問。查閱資料後不難解釋,因為長笛從最初以來便是木製結構,現代長笛雖經過改良後為金屬管體,但依舊從其性能、音響效果、配器等角度,仍分為木管樂器。
人們習慣將現代長笛起源追溯自西元1700年,因為當時巴洛克長笛的雛形已開始發展,第一本長笛樂譜也已經出版,而且這個時期已經發展出了今日可解讀且熟悉的文字和記譜法,所以如此去定義。其實如果我們去探究長笛的祖先,這樣的說法不全面也不能讓人滿意。只能說200多年前,現代長笛的基本形態已經顯現。
那麼跟隨Flute君踏上尋親之旅吧!
長笛由歐洲中世紀的橫笛發展而來。
17世紀上半葉, 橫笛曾一度遭到冷落, 原因是它的技巧和高音區不夠完美 , 整個音域的音色不夠統一。
由於以上原因, 長笛在17世紀時作了首次重要的改革。1670年, 法國木管制作家和演奏家奧特泰爾成功地製作成一支一鍵圓錐形管腔長笛, 這就是史稱的「巴洛克長笛」。
在18世紀20年代早期, 笛身又分成了兩個部分。製作者可以給笛身的每部分都裝上一套可替換的接口, 每個接口在尺寸上稍有不同, 於是演奏者就可以適應不同的音高, 這種長笛於是迅速地流傳開來。這種長笛曾流行一時, 但在演奏時還是會遇上麻煩, 演奏者必須熟練地掌握更換替換管的技術。因此, 在18世紀末, 這種長笛就逐漸消失了。由於長笛本身的不足, 使製作者們更加注重對它的改進。 為了讓半音更加容易演奏並能夠很快地轉調, 製作家們給長笛增加了更多的指鍵。18世紀末的另一項改革是製作者採用了金屬滑管, 有些製作者還在滑管上標上刻度, 以便讓演奏者更加方便地控制和調節音高。
19世紀是長笛結構發展的最重要時期, 德國長笛演奏家和製作家波姆對長笛作了根本的改革 。波姆 (Boehm,Theobald)在長笛甚至是管樂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至今的管樂器包括長笛也延續著波姆式的樂器結構。
那為什麼再之前六百多年的中世紀時期,長笛為何如此之神秘,僅一句「來自於中世紀的橫笛發展而來」。之後便是橫空出世一般。原因很簡單,因為受到時代的影響(例如中世紀使用的是拉丁文及不熟悉的方言作為表達工具),以及長笛本身不是一個很普及和受到普遍認知的樂器。要去追尋探查,現在我們也僅僅只能從有限的圖片、片段詩句和文字記錄來管中窺豹了。
那接下來我們就再往前追溯追溯
比起小提琴和豎琴,笛子並不常見出現在中世紀圖畫和文字記載中。在當時,笛子算是罕見樂器,通常它的出現,代表神話及傳說的象徵或理想的田園生活。
這些拜佔庭圖片,是吹奏長笛者出現在世界上最早的記錄。樂器那也是理所當然跟著拜佔庭藝術從東方傳到了歐洲。這些圖片至少表明了,在那個時代,這種樂器已經出現,只是無法確定其實際上的用途。
而咱們中國的「篪」是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橫吹笛子,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九世紀。
在許多早期畫作裡,吹笛者通常與神話連接。那麼,既然長笛跟神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神話又是來源於生活,所以雖神話本身不可考,其中的樂器也不見得真實存在,但或多或少是與現實生活有某種聯繫。
在希臘、印度與埃及,所有的笛都是由神所創造的----希臘的Pan、雅典的Athene、印度的Krishna或埃及的OSiris。
上述有關笛子起源的三個國家的神化傳說中,只有印度笛子是橫著吹奏的。但是現今印度的橫笛從構造上來看,與千年前幾乎沒改變多少。至於印度的笛子與中國的篪到底有沒有聯繫,就無從考證,至少Flute君認為從地理上來說,有這個可能性。這種持笛姿勢也經常出現在中世紀的圖畫中,所以有人認為,印度橫笛在十世紀時被拜佔庭社會所接受,進而流傳到歐洲。
而現今看來,這些傳說裡,只有希臘的牧羊神---潘(Pan),與西方的笛有關聯。
潘神有著滿臉的鬍子,一雙羊蹄的腿,頭上有一對羊角及羊耳朵,居住在洞穴裡,替宙斯看管羊群。稱為「牧神」。對自然女神Syrinx展開熱烈追求,因其相貌醜陋,Syrinx為躲避其追求,求助河中仙女,變成湖邊蘆葦。潘神追到河邊,見Syrinx已化身蘆葦,只好坐在河邊嘆氣,當氣流通過一排排蘆葦所回傳的聲音,讓潘神興起了創作樂器的念頭,他割下蘆葦,依不同的長短綁在一起,創造出了排笛(Syrinx或Pan-pipes)。
為此德彪西還專門作曲一首:
在現實中,古希臘的管樂器阿夫洛斯管(Aulos)便是最原始的管樂器之一,被稱為現代管樂的始祖。是一種蘆葦管制成的單管或雙管豎笛。
相貌醜陋的潘神,不僅是邪惡和淫慾的來源,還成為了中世紀邪惡形象的來源。所以Flute君估計他手中的這支笛子,在那個時代也並不怎麼受到待見。
直到十二世紀,我們才在西方的音樂和藝術裡,發現了長笛這個樂器,這個時期也是基督教時期。這個時期的宗教插圖中,長笛伴奏的場景已隨處可見了,也許在當時,這樣的組合已經非常普遍。
而在2012年,研究人員確認了他們所說的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樂器。他們在德國霍赫勒-菲爾斯洞穴發現了幾根用鳥骨和猛獁象牙製作的笛子。科學家用碳測定年代方法確認這些笛子出現在4.2萬年到4.3萬年。這個時候人類還處於原始石器時代。
所以Flute君鬥膽推測了一下,從笛子最早的出現,到各地笛子的多樣化,其實應該都算其同宗,都該叫「骨頭笛」一聲:「老祖」!而現代長笛還得叫阿夫洛斯管一聲「老爹」!再之後因為各地文化差異,各自發展至今。其中,長笛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受冷落」、「洗新革面」,19世紀再拜師波姆進行「深造」。進而最終統一江湖。
而長笛的發展進化到底有沒有受到印度橫笛的影響?印度橫笛到底有沒有受到中國篪笛的影響?中國到底有沒有在南海與菲律賓一戰?菲律賓的傳統音樂到底有沒有。。。。好了,Flute君說遠了,總之這些都無從考證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咯~~~
各位看官以為呢?
(本文有誤之處還請大神們包容與指正)
給樂學樂迷們的話:
哈嘍!我親愛的樂迷們,好久不見啦!最近有粉絲一直在後臺留言問Flute君怎麼沒更新了?在這裡特此說明一下,因最近排練、演出繁多,沒有準時更新,為此對我們的粉絲們感到抱歉。
雖然更新速度慢了些,但也是為了文章有一個好的質量,才能讓我們放心的分享給大家。關於這篇文章也是樂學老師看了相關書籍並查閱了些許資料才整理出來的。關於長笛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去探尋的歷史也有很多我們還沒有聽到過的美妙音樂。歡迎各位長笛愛好者在後臺與我們分享你和長笛的小趣事,也歡迎大家向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請大家繼續支持我們!🌹🌹
最後,祝各位高考考生們都考出自己滿意的好成績,考的全都會,蒙的全都對!
聽說關注我的人都走在人生的巔峰了!!!你還不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