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根據以上條件回答問題:使用層次分析法,對影響安全生產能力的9個因素進行排序(30分)
層次分析法之所以在一級安全考試中出現,個人認為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層次分析法屬於一種新型的安全評價方法,比較適用於對系統的整體安全風險評估、評價;
一級評級師的能力之一是區域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評估,如化工園區、工業生產集中區域的安全風險評價、評估,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影響化工園區或工業生產集中區域的影響因子的風險權重可以實現由定性到定量評價、評估,而其他常規評價方法難以做到;
作為一級安全評價師,AHP方法是必須掌握的的評價方法;
增加考試試題難度,限制通過率並考察考生的計算能力。
有很多小夥伴在後臺留言,認為層次分析法很難掌握,其實,層次分析法作為一種數學模型,並不難,下面我們一起簡要了解下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HP)屬於一種新型實用的安全評價方法,主要通過專家的經驗判斷,對影響系統的風險因子兩兩比較,採用1-9的標度,建立一致性判斷矩陣,然後利用矩陣計算,找出影響系統風險因子的權重,從而可以實現安全系統風險由定性(專家經驗判斷)到定量(風險權重值)得轉變。可以減少個人主觀臆斷所帶來的的弊端,比傳統的安全評價方法如安全檢查表法、預先危險性分析法、LEC等評價方法更符合客觀實際,評價結果也更可信、可靠。
在實際使用中,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實現程序化,直觀易懂、可操作性強,具有很好地應用價值。
下圖是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利用office自編的判斷矩陣計算過程,簡單易行。
層次分析法在評價報告中應用較少,主要應用在對系統的整體安全評價或局部的系統評價。
一致性判斷矩陣在考試時,出題老師會給定,所以備考的小夥伴無需擔心一致性判斷矩陣的創建。各位需要掌握的內容是如何化簡一致性判斷矩陣,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徵向量,最終求出給定系統影響因子的風險權重,並對其排序。
一致性判斷矩陣的的最大特徵向量常用的方法是和積法和方根法。這兩種方法用哪種方法都可以的,筆者還是喜歡和積法,畢竟加減乘除法要比開方來的迅速一些。
我們回到2015年考試真題:
從題中給定的層次結構我們可以看出,生產能力A的三個影響因子:技術因素(B1)、環境因素(B2)和管理因素(B3);
B1、B2、B3又有各自影響因子C1、C2、C3;C4、C5、C6;C7、C8、C9;屬於三級層次結構,要對影響生產能力A的9個因素進行排序,需要對題中給定的一致性判斷矩陣進行計算,求各風險因子的最大特徵向量(即各因子的風險權重),然後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進行排序即可。
因微信公眾號對編輯矩陣很不方便,用手寫的方式為各位小夥伴展示2015年真題計算過程。
重點強調:
層次分析法(AHP)在評價過程很少單獨使用,它與模糊綜合評價法(下期即將推出真題解析)像一對孿生兄弟,伴隨出現的;模糊綜合評價法是對系統的整體性風險評價、評估,而層次分析法僅對影響系統的風險因子權重由定向到定量評價、評估,它是模糊綜合評價法使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END
聲明:本公眾號所發的原創文件,均是自己在備考中的經驗與從業過程中積累的心得,如有轉載,請及時聯繫,並註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