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暑假,最開心的是孩子們,但對於孩子即將幼升小的父母們而言,卻是一個焦慮的暑假:孩子要上小學了,小學教育和幼兒園大不一樣,孩子能適應嗎?不少培訓機構出現了針對幼升小的銜接班,要不要也去給孩子報一個班?提前學習一下小學課程?儘管重慶已入伏,還是沒打消部分家長把孩子送去幼升小銜接班的熱情。「幼升小銜接班」到底有沒有必要呢,能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
「幼升小銜接班」火爆
培訓機構4~6月已開始招生
今天(8月2日),家住謝家灣文化村50號、32歲的楊女士聽周圍鄰居說,孩子如果要上小學,得報個「幼升小銜接班」才穩妥,不然將來上了小學怕課程跟不走就麻煩了。
楊女士的兒子樂樂今年5歲多,明年才上小學,但鄰居這麼一提醒,她也開始在網上搜集起「幼升小銜接班」的資料來,還打電話提前了解情況。讓楊女士沒想到的是,她以前未曾了解過的「幼升小銜接班」竟非常火爆,8月最後一批幼升小銜接班已經爆滿。
幼升小銜接班真這麼火?記者來到楊家坪前進路車站附近的某培訓機構,這是一家從事涵蓋中小學文化藝術、情商培訓、精品一對一在內的教育教學服務的培訓機構。當記者諮詢到今年暑假的幼升小銜接班時,對方很熱情地介紹他們這裡正在搞買一送一的活動,即是指花一份錢,可以培訓兩門課,一般指語文和數學。
教育機構「幼升小銜接班」的宣傳扇子
「我們是20~35人的大班教學,這樣讓孩子能提前有一個學校的氛圍。」工作人員介紹,「幼升小的銜接班主要上的是語文和數學課。」整個暑期,他們分為三批課程,每批課15天,不過,目前最後一批8月13號的課程已經爆滿。
記者了解到,對幼升小銜接班的招生,早在4~6月,他們就在各個幼兒園門口或其他各種途徑進行了宣傳,又在第一二批開課過程中,把學生招滿了。「早點報名,還可以選時間和座位。」工作人員說,「我們還有秋季培訓班。」
銜接班主要學習數學語文
每小時收費100~200元不等
幼升小銜接班到底教什麼,收費怎麼樣?記者進行了走訪。發現不少培訓機構都有銜接班的培訓,而幼升小主要是對語文和數學的培訓,有的收費稍貴的培訓機構還設有英語教學。
通過記者對市面上十餘家教育機構的走訪了解發現,對語文的教學主要體現在拼音、聲母、韻母、通過閱讀認識簡單的漢字等;對數學的教學體現在用教具教20以內、50以內、甚至100以內的加減法,而英文教學主要是對字母的認識,和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
在課程設置方面,記者走訪的最少有10天,最多20天。一天一般兩節課,語文和數學,若有英語教學,則是幾天一次。課程時間上,一般是設置1~2小時不等。
在價錢方面以教學人數而定,若是1對1或者1對5的小班教學,則相對較貴,每小時收費在150~200元之間;若是20~30人的大班教學,每小時收費在50~100元之間。上課期間,有的老師還會布置簡單的作業讓孩子完成。
家住大坪萬友康年小區、今年38歲的鄒女士的兒子小寶,就花了3680元報名參加了大坪新浪通訊D座某教育培訓機構的幼升小銜接班,小寶今年6歲半。從7月初開始上課,20天的課程已經上了18天,還有2天是準備開學前再去。上課期間,小寶一天上午上完語文和數學共4個小時。
「我覺得還是有效果,」鄒女士說。當初想讓孩子去上銜接班,也是身邊的家長都有去給孩子報名,所以她也是出於嘗試,正好小寶也沒有牴觸,就自然而然上了。
調查》
六成家長願意讓孩子上銜接班
家長對銜接班是什麼看法,贊成還是覺得沒必要?記者在100人的QQ群中對「幼升小銜接班有沒有必要上」做了個小調查。記者發現,這部分家長普遍有些焦慮,其中六成人表示願意讓孩子去上,有三成人覺得自己平時在生活中多教孩子就行了,沒必要在無憂無慮的幼兒園暑假裡,給孩子太多壓力。還有一成人表示,看孩子的情況而定,可以上也可以不上。
家住聚金萬佳苑7棟的張女士表示贊成,「我的孩子比較貪玩,平時孩子在幼兒園裡大都在玩,沒正兒八經地學什麼,突然端端正正坐到教室裡,我怕他坐不住,跟不上。」
「我覺得平時有教孩子認錢,背唐詩,我覺得她能應付小學課程,一開始也不會很難啊。」家住大黃路半島深藍的姜先生說到。
在悅來中央公園附近某寫字樓上班的餘先生,在7月16日前,給6歲半的兒子源源上了一個月的銜接班。餘先生告訴記者:「幼兒園本身教得少,上銜接班算是提前預習,正式上學的時候也會輕鬆一些。」對於上完課後的效果,餘先生表示很滿意,「這個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很強,現在一進電梯就在讀電梯裡的廣告語。」因為源源上了銜接班,現在兩位數的加減法,對他都不成問題。
延伸》
沒有「幼升小銜接班」,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每個階段有他自己的成長軌道,是不是提前預習了知識點,他就能在起跑線上領跑?雖然大部分家長對「幼升小銜接班」都持贊成態度,究竟有沒有這個必要呢?幼兒園裡的玩樂教學真的沒有教到什麼東西?教育主管部門對「銜接班」是什麼看法?記者採訪了幼兒園教育工作者、重慶教育委員會、和教育專家。
幼兒園園長:
以玩的方式提高認知能力
「幼兒園裡學不到東西,娃兒是來耍了,這是很多家長的誤區。」大黃路夢圓幼兒園園長謝琴表示,幼兒園注重的是體驗式、遊戲式的教學。
幼兒園裡是禁止超前教學、傾小學化教學的,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就是在玩。其實不是,他們是以玩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興趣。「你會發現幼兒園有很多手工課,這也是在認識,相當於在為以後的學習做準備。」謝園長告訴記者,幼兒園裡的遊戲中傳輸的是數學、語文的概念。打個比方,數學裡的距離感、空間感、大小感這些具象化的東西,是方便以後在數字學習上有更好理解。孩子都是聰明的,學不好或許是沒有興趣,或許是理解不了。而幼兒園就是培養他們理解能力、興趣的這個階段。
教育主管部門:
整頓社會培訓機構以幼小銜接等名義的提前教學
記者撥打了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的電話,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今年7月,教育部在官網登出《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針對幼兒園「小學化」現象,要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內容。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
當記者反應如今「幼升小銜接班」非常火爆,而且很多家長也非常願意讓孩子上時,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對於社會培訓機構存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步他們會進行整頓。
教育專家:
多方達成共識才更有利於孩子學習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解釋,教育部對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不僅對幼兒園,還對社會培訓機構提出要求,非常必要,勢在必行。幼兒園「去小學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領下,幼兒園、小學、社會培訓機構、家長達成共識與合力,構建長效保障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問題。
為什麼要在學前教育階段去「小學化」?熊丙奇說,現在的義務教學都提倡零起點教學,知識點的提前下放,對孩子來說並非都是好事,在非學習階段學習了過多知識點,輕則會造成孩子的壓力,身心不愉快,往後發展就是恐懼心理,害怕學習,甚至厭學。當然這個表現不會一開始就出現,有的孩子是在三五年級後,有的是在初高中。那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學前階段,這個重要階段裡承受了太多本不應該承受的東西。提前學習了小學的知識點,最後是讓他輕鬆學習了,還是放鬆懈怠?
所以,幼兒園、家長、社會上的培訓機構都要達成共識,家長也不要焦慮,社會上的培訓機構也不要刺激家長的這種焦慮情緒。自然而然到了小學,響應教育部的「零起點」教學,讓孩子在學前階段就在玩樂中培養好興趣,為「零起點」教學做準備,才更有利於孩子學習。只有多方配合做到依法治教,才能一起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陳丹 實習生 程越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