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長效保障機制 不折不扣脫貧攻堅

2020-12-13 泉州晚報

本報訊 (記者楊婷婷 陳桂生 通訊員陳孝強)日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推進視頻會召開,泉州臺商投資區領導劉志平、賴麗水在臺商區分場收聽收看。

視頻會指出,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要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認真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牢牢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落實「兩個維護」,真正把對黨忠誠體現到不折不扣抓好脫貧攻堅的具體行動和工作上。要力戒鬆懈麻痺,力戒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義,以更精準更有力更有效的辦法,堅決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視頻會結束後,臺商區召開會議。就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做好全區脫貧攻堅工作,區管委會主任劉志平強調,要始終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瞄準脫貧目標,嚴把脫貧標準,規範退出程序。脫貧後,一定不能返貧,要建立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的長效保障機制,完善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各方面制度。領導雖有掛鈎分工,但一定不能做表面功夫,要特別關注貧困戶就業、就醫、就學、住房安全等問題,確保空殼村、薄弱村全部摘帽,村部無址辦公的情況全部解決。

據悉,臺商區於本月完成2018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全區現有2016年以來全區市定標準貧苦人口114戶259人、區定標準貧困人口7戶24人,全部實現穩定脫貧、未發生返貧現象,未有新增貧困人口。全區11個空殼村、薄弱村已全部實現脫帽。

相關焦點

  • 蔣和勝 鄒濤 李小瑜: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考察我國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整體形勢、深入分析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基礎上,強調「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我國實現穩定脫貧面臨三重困難,即穩定增收難、成果鞏固難、持續保障難。造成上述困難的深層次因素在於,一方面,脫貧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的動力和能力不足。
  • 舉一反三建立長效機制 確保反饋問題整改到位
    本報訊(記者 陳蕗穎)11月30日,我區召開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市級檢查及第三方評估反饋問題整改視頻會,通報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市級檢查及第三方評估反饋情況,並對反饋問題的整改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 達州市醫療保障局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19年以來,達州市醫療保障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民生工程和發展機遇,始終聚焦醫保扶貧,在確保參保率100%的基礎上,狠抓醫保扶貧政策落地落實,為全市68.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了優質醫保服務,有效解決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 創建村集體企業 長效脫貧有保障
    本號鎮通過引進海南正和職業培訓學校作為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在鎮裡成立創業輔導中心,指導創建村集體企業,指導完善扶貧資金運營的主體、模式和機制創新,扶貧先扶智,引導創村集體發展扶貧產業。實踐證明,創建建制村集體企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產業扶貧的根本,是構建長效脫貧機制的新的有效路徑。
  • 齊心協力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編者按:11月19日在京舉行的第五屆企業社會責任高層論壇上,與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企業社會責任和慈善領域的專家、企業家代表匯聚一堂,就倡導廣大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建立健全解決貧困問題的長效機制、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探討。
  • 中國扶貧基金會啟動活水計劃,助力西部地區建立扶貧長效機制
    啟動儀式上,與會領導共同注入寓意助力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資源活水,中國扶貧基金會活水計劃正式啟動。與會領導及嘉賓共同啟動活水計劃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西部地區建立扶貧長效機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
  • 成就幸福夢想的保障——我區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系列報導之二
    我區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制定脫貧措施,架起脫貧攻堅的「四梁八柱」,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基本形成。  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實行省級領導幹部聯繫貧困旗縣工作,36位省級領導「一對一」聯繫貧困旗縣。自治區成立16個脫貧攻堅專項工作推進組,由部門主要負責人任工作組組長,推進本行業本領域脫貧攻堅工作,進一步壓實脫貧攻堅責任。
  •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甘肅省開展脫貧攻堅...
    原標題:【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 省直部門落實脫貧攻堅專項責任工作紀實】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甘肅省開展脫貧攻堅組織保障工作綜述    打造堅強戰鬥堡壘、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引導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聚集……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織保障專責工作組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堅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
  • 丹鳳縣建立健全送教上門長效機制
    來源:商洛市教育局丹鳳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的知指導意見,建立健全評估認定、過程管理、教師培養、經費資助、指導督評、督導考評六項長效機制,較好地保障了不能到校就讀的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 ——我省開展脫貧攻堅組織保障工作綜述
    打造堅強戰鬥堡壘、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引導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聚集……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織保障專責工作組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堅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全力做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推動幹部、組織、人才資源向脫貧攻堅主戰場聚集,努力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 鄧宏均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2月27日,副區長、市公安局漢臺分局局長鄧宏均到利木村、李衝村調研脫貧攻堅。區扶貧辦和徐望鎮、鋪鎮相關領導陪同調研。座談會上,鄧宏均詳細聽取了脫貧攻堅及疫情防控情況工作匯報,充分肯定了取得的工作成績,並鼓勵大家堅定信心、再鼓戰勁,統籌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確保如期完成同步小康任務。
  • 脫貧攻堅的價值追求、目標導向和根本保障
    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成就昭示了一條真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脫貧攻堅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是脫貧攻堅取得成功的強大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有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制度優勢,通過精細的頂層設計、周密的戰略部署、強大的動員能力,才能取得成功。
  • 河北大學舉辦「脫貧後期扶貧長效機制」高級研修班
    10月11日至16日,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河北大學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承辦的「脫貧後期扶貧長效機制高級研修班」在河北大學舉辦。來自北京、吉林、江蘇、雲南、海南以及河北等6個省份的近百名扶貧、脫貧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參加了此次研修。12日上午,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業技術人員與職稱管理處張文進處長、河北大學倪志宇副校長分别致歡迎辭,河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米玲主持開班儀式。
  • 防止反彈 控輟保學需要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我國在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容易反覆、容易反彈,因此迫切的需要建立和完善長效工作機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
  • 玉門市「1+5」接續機制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玉門市在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退出後,按照保持脫貧政策總體穩定這一核心,通過拓展幫扶責任、幫扶政策、幫扶對象、幫扶標準、幫扶渠道五項機制,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拓展主體責任,確保幫扶力量不削弱。
  • 延川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關於延川縣2018年上半年脫貧攻堅工作總結
    實施「22111」農業產業發展戰略(20萬畝棗、20萬畝蘋果、1萬畝設施蔬菜、10萬頭大家畜、10萬畝中藥材),規劃建設「三區四帶四路一體十二園區」,制定出臺了脫貧攻堅農業產業「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扶持政策,縣財政按照每年每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2000元的標準預算安排產業扶持資金,對照建立起長效穩定脫貧產業「四個一」標準,臺帳式管理落實產業措施。
  • 遂溪縣人大:督導河頭鎮脫貧攻堅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3月31日,遂溪縣人大常委會組織調研組到河頭鎮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
  • 脫貧攻堅:義務教育輟學降至千位數 兩千萬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教育、住房決戰脫貧攻堅: 義務教育輟學降至千位數,兩千萬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9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兩場新聞發布會都與脫貧攻堅相關。教育部對60萬輟學學生的臺帳,實行銷號制度,勸回來就銷號。
  • 金華建立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六項長效管理機制
    浙江在線6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錢華良 通訊員 朱智翔 晏利揚)日前,金華市審議通過《金華市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義烏市大陳鎮馬畈村  據悉,《意見》中指出,要將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與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措施緊密結合,構建協調保障機制、宣傳發動機制、問題發現機制、攻堅克難機制、督辦考核機制和責任倒查機制等六個方面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
  •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從制度層面看,要培育綜合性的治理結構,開展扶貧制度的供給側改革,用系統化的機制設計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防止返貧,用體系化的制度安排來促進持續增收。既要研究設計客觀反映新貧困特點的指標體系,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完善貧困對象識別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又要加強緩解相對貧困問題頂層設計,還要加快扶貧開發法律制度建設,確保長效減貧工作依法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