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縣轄7鎮1街1個社管中心,163個行政村,總土地面積1985平方公裡,總人口19.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78萬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437戶24499人,佔全市貧困人口的11.05%,在冊貧困戶2868戶8529人,佔全市在冊貧困人口的17.9%,且致貧因素疊加,脫貧攻堅任務重、難度大。2015年以來,延川縣將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扶貧扶志扶智統領脫貧攻堅工作,舉全縣之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貧困對象審核確認、剔除、退出程序,創新形成了基層黨委會下沉到村召開、分類倒排識別、部門橫向比對等一系列工作機制,做到精準識別、真納實退,解決好了「扶持誰」的問題。按照「八個一批」脫貧要求,出臺了12類差異化扶持政策,做到措施精準、真幫實扶,解決好了「怎麼扶」的問題。按照精準扶貧「十條鐵規」要求,制定了脫貧攻堅責任「十必須」、「54321」包戶機制,黨(工)委書記、第一書記「兩個一」,包戶幹部「兩班倒」,包村包戶單位主要領導、第一書記述職報告工作、扶志扶智「夜評會」等一系列幫扶制度,做到了派人精準、真蹲實駐,解決好了「誰來扶」的問題。三年來累計實現5569戶15970人脫貧、16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為5.76%。2018年,計劃剩餘47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脫貧2042戶6616人,兜底保障826戶1913人,實現整體脫貧摘帽。
一、工作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延川縣以開局即決戰的精神狀態,嚴格標準質量,嚴把節點進度,抓整改強弱項,補短板守底線,持續發力,縱深推進,脫貧攻堅蹄疾步穩。
(一)問題整改工作落實有力。堅持問題導向,對各級反饋、自查自糾發現的14類163條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細化,按照職責和屬地原則,制定了有針對性、切合實際的整改落實方案,做到整改任務下達無死角、不重複。全縣各部門按照有方案、有清單、有臺帳、有報告的要求,舉一反三,追溯根源,對症落實整改措施。縣紀委、縣委政府督查局、縣扶貧局實行問題整改銷號管理辦法,對各類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全面巡察、督查,強化過程管控,壓實整改進度,堅決杜絕問題層層照轉、整改措施上下一般粗現象。縣委、政府分管領導分別帶領「八辦兩組」相關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逐鎮逐村進行檢查督辦,確保問題整改標本兼治、徹改實改。全縣各部門單位問題整改率100%。
(二)致富增收項目落實有為。產業扶貧方面,全面推進特色產業培育行動,春季以來新建日光溫室50座、拱棚490座,改造舊棚130座,新建果園2000畝,栽植核桃1.7萬畝,種植中藥材5萬畝,今年計劃脫貧的1830戶產業戶,全部落實了長效穩定脫貧產業。三年來,全縣累計發展蘋果4.7萬畝,達到20萬畝(掛果10萬畝);設施防雨紅棗3300畝,紅棗總面積穩定在20萬畝(均掛果);大棚7080座、拱棚4254座;大家畜存欄2.91萬頭、禽類存欄26.6萬羽;中藥材5萬畝,全縣6368戶20495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部建立了穩定脫貧長效產業。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72個互助資金協會規範運行,累計發放互助資金2398戶2126.21萬元。出臺政府投資資金形成資產折股量化方案,6月底前將全面完成村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工作。新建覆蓋63個貧困村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31個,7月底將併網發電;文安驛鎮、乾坤灣鎮按照每個行政村縣財政分別融資給陝旅集團、延川文旅集團20萬元,公司按照固定分紅的模式,每年給各村分紅5萬元,解決了村集體無收入的困境。就業扶貧方面,建立就業扶貧車間1個、社區工廠3個、扶貧基地3個;開發農村特設公益性崗位400個,累計開發800個;開發扶貧公益專崗12個,累計開發62個,解決「三無」貧困勞動力就業865人。舉辦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會4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65人,組織縣域內44家非公企業與貧困戶籤訂就業協議1980份,吸納368名貧困群眾就業,累計幫助1230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就業。召開各類培訓班285期,培訓11685人次。生態扶貧方面,續聘選聘163名生態護林員、346名集體林管護員,退耕還林政策已進入全面驗收階段,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將於6月底前完成兌現工作。
(三)基礎改善項目落實有序。農村安全住房方面,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819戶10583人,集中安置率100%,14個集中安置點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其中6個安置點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其餘8個安置點正在加快室內外配套工程建設。實施危房改造對象760戶(四類對象46戶、非四類對象714戶;C級328戶,D級432戶),已全面進入驗收階段,累計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3008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計劃新修貧困村道路8.463公裡,已完成路基6公裡,維修整治「油返沙」道路228公裡,已完成面層125.7公裡。同時,實施了117個自然村供水設施鞏固提升工程、43個村電力入戶工程和「信號暢通」工程。
(四)扶貧保障政策落實有度。教育扶貧方面,落實1392名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2718名,對310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4586名貧困學生落實教育扶貧政策,春季學期兌現各類資助資金350.8萬元,義務教育階段零輟學。健康扶貧方面,實行「四免一提一降」政策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農村貧困人口慢性病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五重保障」,累計支付救助資金5258.75萬元,發放慢性病醫療救助卡4246張。「流動醫院」進村入戶送醫送藥送健康服務16800餘人次,收治病人1826人次。兜底保障扶貧方面,核實農村低保對象5245戶13765人,發放低保金2075.83萬元;五保對象531人,發放補助費198.32萬元。
(五)社會扶貧落實有效。2017年落地的6個蘇陝協作項目進展順利,其中2個已兌現貧困戶分紅,直接間接帶動貧困戶脫貧89人。2018年安排的7個蘇陝協作項目已全面落地。陝西果業集團流轉果園1.2萬畝,建成1萬噸冷庫1座、4.0智能選果線1條,並與延安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籤訂5000萬元產業扶貧項目,走出了一條「產加銷」一體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子,帶動貧困戶551戶。同時,引進了臺灣見龍機構、上海綠地集團、斯派爾等企業,項目已全部落地。
(六)「兩完善一建設」工作落實有方。建檔立卡信息數據完善方面,按照縣鎮分級統籌抓推進、鎮村信息採集保源頭、部門相互協查共提升、信息中心監測促共享的方式,核實修正基礎數據521條,完善致貧原因298條、行業部門信息數據865條,錄入完善到戶幫扶措施8108條,到人幫扶措施10461條,脫貧攻堅信息數據實現一體化。脫貧攻堅三年滾動規劃完善方面,按照實施集中攻堅和鞏固提高「兩步走」戰略,制定了2018—2020年減貧及鞏固計劃,做到了脫貧時限到年、任務到點、項目到戶、措施到人。已完成上報。項目庫建設方面,按照脫貧指標和標準實際需求,初步篩選匯總縣鎮村三級脫貧攻堅項目1304個,將於近日完成初審,提交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審定上報。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治本造血,增強群眾脫貧致富能力。堅持將基地建設、園區承載、主體帶動、貧困戶創業結合起來,讓群眾有產業、可分紅、能就業、有保障。一是長短結合抓增收產業。實施「22111」農業產業發展戰略(20萬畝棗、20萬畝蘋果、1萬畝設施蔬菜、10萬頭大家畜、10萬畝中藥材),規劃建設「三區四帶四路一體十二園區」,制定出臺了脫貧攻堅農業產業「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扶持政策,縣財政按照每年每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2000元的標準預算安排產業扶持資金,對照建立起長效穩定脫貧產業「四個一」標準,臺帳式管理落實產業措施。並以項目為牽引,引導經營主體向前延伸建基地,向後發展產業後整理項目,與貧困戶建立穩定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入股分紅(土地入股、產業扶持資金入股、小額貸款入股)、託管託養、借雞還蛋等多種模式,確保有勞動力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建立穩定脫貧長效產業。二是整體推進抓村集體經濟。圍繞「三變」改革,採取整合涉農資金、招商引資、融資投入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實行「企業+村集體+貧困戶」、「財政投資+村集體+貧困戶」等多種形式,既考慮貧困群眾的利益最大化,又充分考慮面上其他群眾的利益和村集體的利益,非財政其他投入主體的利益,開展財政投入形成資產折股量化工作,推進村集體經濟「清零」行動。三是多元途徑抓就業創業。堅持因事設崗、以崗定人、按需定員的原則,開發特設公益性扶貧崗位,著力解決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定期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服務企業招聘周」等活動,充分把握東西部協作戰略機遇,邀請東部企業召開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會,鼓勵縣域企業就近吸納貧困戶就業,加強勞務輸出。圍繞全域遊開發,支持文旅集團帶動貧困戶發展觀光採摘、鄉村民宿、旅遊餐飲、民俗旅遊等多種形式致富項目,形成了「就業+扶貧」模式、「農家樂+扶貧」模式、「產業+扶貧」模式,不斷拓寬多元化就業渠道。實行創業培訓、指導、稅費減免、貸款擔保一條龍服務,支持貧困戶創業。按照就業培訓全覆蓋、勞動合同全覆蓋、權益保障全覆蓋的思路,開展法律維權、技術技能提升等多種形式培訓班,不斷提高群眾就業創業能力。
(二)注重扶志扶智,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堅持以「黨的政策好、遵紀守法好、勤勞致富好、文明新風好」四好教育為統攬,「夜評會」為載體,開展公民道德教育七項行動,激發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一是「四好教育」講黨恩。要求各村不拘時間地點,一周召開一次「夜評會」,鎮街黨(工)委書記每半年至少到每村參加一次「夜評會」,靈活開展學習會、講評會、評議會、評比會、表彰會、培訓會、座談會、故事會、農民夜校、講習所等活動,確保扶志扶智落到實處。二是「評優樹模」立正風。向4412戶脫貧戶發放脫貧光榮證、榮譽證,廣泛評樹文明戶、文明家庭等611戶,致富帶頭人、脫貧之星等模範826人,引導貧困群眾見賢思齊。三是「愛心公益」促和風。與縣慈善協會定於每月25日為慈善捐助日,著力提高中國社會扶貧網需求對接成功率;推行「獎懲結合掙積分,積分換實物」的「愛心超市」運行模式,全縣173個愛心超市累計自籌資金約30萬元,接收愛心物資捐贈折合人民幣約46萬元,2萬餘人次參與愛心超市公益積分活動,登記領取物資1萬餘次,累計發放物資折合人民幣約 24萬元,引導群眾勤勞致富。四是「文化涵養」樹新風。組織全縣擅長文藝的愛好者、能人,編寫編排扶志節目,巡迴各鎮各村開展「大篷車」巡演、「送戲下鄉」、道情、說書等活動,教育群眾自力更生。五是「家風家訓」正民風。深入各村廣泛挖掘徵集家風家訓13600餘條,開展優秀家風評選活動,通過講家風故事、寫家風曬家訓、建設家風廣場、家風長廊、開展家風講座等形式,宣傳推廣62個優秀家風家訓典型,建立「馮山雲家風館」和「高家大院」2座家風館,推動形成好家風。六是「移風易俗」改村風。成立「延川縣紅白理事協會」,定期召開座談會,用最管用的人引導群眾摒棄傳統陋習、紅白喜事簡辦,累計召開座談會135期,發放倡議書8000餘份、出動宣傳車50餘次。全縣163個行政村全部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實行紅白喜事申報制度。建立「道德說事會」(道德評議會)制度和「紅黑榜」(善行義舉榜),將「勤」和「懶」、「好」和「差」放在一起,進行橫向對比,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是非觀。七是「掃黑除惡」倡清風。多方聯動掃黑除惡、懲治腐敗,加大對無理取鬧、纏訪鬧訪、阻擋工程等行為管控;推行「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增強村民守法用法意識。同時,組建延川宣傳聯盟,充分利用延川快訊、延川黨建、延川扶貧、延川旅遊等微信公眾號,挖掘、宣樹脫貧攻堅典型。國務院扶貧辦、省脫貧攻堅辦簡報和人民網、新華社、陝西日報等國內主流媒體報導了延川扶志扶智成效。
(三)注重力量統籌,凝聚齊抓共幫工作合力。堅持以大格局推進大扶貧,統籌扶貧系統、行業部門、社會力量,形成同頻共振、齊抓共管格局。一是跟進調度推進。縣委常委既抓統籌謀劃又帶頭抓落實,堅持2周召開一次脫貧攻堅指揮部擴大會議,每周日晚召開縣長辦公會,剛性執行常委包鎮、部門包村制度,帶頭落實「54321」包扶機制,嚴格落實「兩個一」「兩班倒」等創新機制,率先召開了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動員大會、誓師動員大會,及時貫徹落實省市會議精神,部署階段推進重點工作。全縣有217個包村包戶單位,3129人參與幫扶工作,其中中省市級單位22個,縣級包村單位130個、縣級包戶單位65個,做到了常委包鎮、部門包村、幹部包戶全覆蓋。二是跟進研判補短。對標脫貧退出「477」指標,緊盯春季攻勢、夏季行動、秋季決戰各項任務,安排扶貧局4名副科級領導、5名縣級領導、縣級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帶隊,按照逐鎮逐村逐戶逐項研判的方式,分別於2-3月份、4-6月份、8月份對全縣163個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進行三輪綜合督查研判,整合縣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縣紀委效能辦,成立縣委政府督查局,跟蹤督辦各級檢查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確保問題不遺漏、短板不虧欠、項目不拖拉。三是跟進述職評議。安排鎮街黨政主要領導、縣級包村包戶部門主要領導、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按照4月份、6月份、9月份三個時間節點,向包扶幹部和群眾述職報告脫貧攻堅工作,強化群眾監督,推動作風轉變。四是跟進培育幹部。按照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思路,全覆蓋組織幹部培訓,2018年先後有針對性組織外出考察學習2次,集中培訓9次,巡迴鎮街培訓9次,共培訓4005人次,其中黨政領導幹部培訓1471人次;部門行業幹部和扶貧系統幹部培訓1490人次;幫扶幹部和村幹部培訓1044人次。充分應運「三項機制」選人用人,累計在脫貧攻堅一線提拔重用幹部72人,並大力度表彰獎勵脫貧攻堅優秀單位和先進個人,今年春季在縣委十九屆三次全體會議上對工作優秀的包扶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表彰優秀單位14個,各獎勵20000元;個人36名,各獎勵2000元。五是跟進對接交流。建立聯席會議制定,統籌推進延川—江陰人才交流、勞務協作、產業幫扶等全領域合作,12個鎮村(部門)與東部地區鎮村(部門)建立結對幫扶協作。同時,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主動對接交流,加強招商引資,推進國企合力團項目落地,推動社會資源參與扶貧。四是跟進保障投入。將新增財力全部用於脫貧攻堅,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划走,規劃目標跟著脫貧對象走」的原則,統分結合,捆綁使用,加強資金整合投入。截止本月底,整合涉農資金36730萬元,其中整合中省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0196萬元,整合其他涉農項目類資金16534萬元,目前,已下達整合資金26816萬元,完成報帳支出14087萬元,整合資金支出率38.35%,其中中省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542.26萬元,支出率47.25%。同時,落實扶貧小額貸款擔保抵押金2200萬元,建立了風險補償機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453戶4841.2萬元,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173戶12149.4萬元。
(四)注重標準質量,提升民生安全保障水平。堅持把脫貧質量放在首位,不降低標準,不吊高胃口,更加注重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一是堅持任務和進度並重。時間、任務、進度三同步採取專題研究、現場推進、周周通報的形式,緊踩時間節點,全面推進基層設施「三提升」、「兩房」建設、「信號暢通」行動,確保時間、任務、進度三同步。並針對農村享受危房改造、移民搬遷、災後重建等政策但仍居住不安全住房的問題,制定了《延川縣開展農村不安全住房「清零」行動助力脫貧攻堅的實施方案》,採取獎勵獎補搬遷、入住兌付資金、住房回收等差異化措施,確保農村不安全住房全部「清零」;針對舊宅基地騰退工作,制定了《關於制定舊宅基地騰退獎勵性補助資金的辦法》;針對研判發現農村新建住房、工程建設、危房改造、長期在外居住等原因,導致生活用電、用水未接入、使用受限等問題,以督辦函的形式督促各相關部門解決落實。二是堅持標準和質量並重。對「八辦兩組」行業扶貧政策進行了全面梳理,制定印發行業扶貧政策到戶一覽表1萬份,發放各包扶單位、鎮街、駐村工作隊學習執行,確保政策執行不偏離;對基層在落實政策、推動脫貧工作中存在困難和問題,採取鎮街統一梳理上報,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脫貧攻堅指揮部統一研究的方式解決,確保工作不拖欠;對排查摸底、研判發現及各級督促反饋的問題,實行備案制度,及時補正數據,落實措施,確保政策應享盡享。三是堅持服務和能力並重。推動教育扶貧由資助式扶貧向提升教育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轉變,著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與清華大學合作在文安驛鎮建立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文安驛學校,協調雲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援建了智慧教育「雲平臺」,協調福州晉安區投資1000萬元援建了文安驛幼兒園。2018年,進一步優化義務教育學校布點和改造,啟動新建寄宿制小學2所、標準化小學1所,改造寄宿制小學1所,實施薄改項目學校3所。推動健康扶貧由落實醫保政策向提升健康服務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轉變,堅持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農村貧困人口慢性病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五重保障」和「四免一提一降」政策。制定「控增量、降存量、減貧量」健康扶貧方案,推進「三個一批」(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籤約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聯合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北京301醫院、省人民醫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等專家醫士團隊,構建遠程會診系統;維修改建村衛生室150個,按鎮街衛生院各配置了1輛救護車,成立10個健康扶貧工作隊,組建43個全科醫師服務團隊,建立「救護車輛+醫療設備+全科醫師團隊+遠程醫療」的流動醫院運行模式,定時定點按需開展送醫送藥送健康服務。分南中北區域配置了3輛醫療體檢車,輪流進村開展服務,確保群眾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實現了在村衛生室治療享受鄉鎮衛生院醫保政策的鎮村一體化服務。推動兜底保障向提升保障能力轉變,不斷完善特困人員供養體系,成立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啟動了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實施了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項目。全縣建成縣級敬老院1所、鎮級2所,日間照料中心1600平方米,兜底保障中心2個,農村互助幸福院41個。
三、存在問題
一是扶貧資金缺口較大。延川縣脫貧攻堅量大面寬、任務重。去年以來,水、電、路和產業扶貧等總投資24.96億元,只落實了6.38億元,負債18.58億元。縣級配套資金與實際需求差距較大,資金缺口大。
二是貧困群眾自我發展內生動力不足。部分貧困群眾受自然條件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影響,「等靠要」思想嚴重,主動脫貧意識差,發展產業積極性不高。
三是產業薄弱村幫扶措施落實難。受秋季紅棗雨淋黴爛、溝道村立地條件差、新型經營主體發育不足、農村留守人員年齡偏大等多種因素影響,長效產業難落實、落實後難管護。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大扶貧格局,充分樹立「趕考」精神,緊盯目標,保持定力,務實舉措,認真貫徹省市脫貧攻堅夏季行動、秋季決戰部署,力爭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項任務,迎接中省市檢查驗收。
一是抓項目強投入。進一步加強力量,精準完善扶貧項目庫建設,加快涉農資金整合,嚴格執行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提高扶貧政策效果和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二是抓具體提進度。嚴格對照標準底線,全面加強第二輪脫貧退出綜合研判發現問題整改落實,開展第三輪脫貧退出綜合研判,一月一主題、一周一重點,倒排工期,壓茬推進、梯次落實,確保脫貧攻堅各項任務按期完成。
三是抓整改保底線。堅持「一盤棋」的思路,充分發揮縣委縣政府督查局大督查作用,實行問題整改銷號管理辦法,強化問題整改過程管控,切實扎牢標準底線。
四是抓制度轉作風。剛性執行「兩個一」「兩班倒」、駐村工作隊管理辦法等制度,認真開展領導幹部駐村督點調研活動和鎮街黨政主要領導、包村包戶部門主要領導、第一書記述職報告脫貧脫貧工作,跟進開展脫貧攻堅業務培訓,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
五是抓完善促提高。按照完成一項總結一項完善一項的方式,突出指導「八辦兩組」相關單位全面總結完善2015年以來脫貧攻堅任務,確保以充分準備的狀態迎接檢查驗收。
延川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2018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