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我縣以中央專項巡視及國家省市反饋問題整改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主線,結合脫貧攻堅重點工作推進,全面查擺、一體推進,狠抓整改落實落地,以問題整改加速補齊存在短板,不斷提升脫貧攻堅工作水平。2020年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2020年上半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
(一)持續推進「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解決。在2019年底提前實施2020年危房改造計劃112戶,目前已完工103戶,餘下9戶正在施工。完成全縣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三類人員共3251戶住房安全全覆蓋鑑定。保障5009名貧困學生全部順利開展線上學習,完成春季「雨露計劃」發放854人。對211名貧困人口病患開展送醫服務。開展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大排查,2019年底實施2.34億元的安全飲水提升工程6月底可全部完工(東劉集鎮喬集水廠、雙忠廟鎮孫湖水廠、新集鎮潘圩水廠管網延伸及城鄉一體化供水)。開展貧困人口城鄉醫保和養老保險核查,進一步查漏補缺,做到貧困人口醫療保障、養老保險全覆蓋。全縣「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
(二)大力推進就業扶貧。全面摸排貧困群眾就業情況,深化蚌埠市「123工作法」,實行「兩單兩送兩激勵」,採取「送崗到人、送人到崗」方式,積極幫助貧困戶實現就業。截至目前,全縣返崗務工的貧困人口已達12403人(不含穩定脫貧就業人數),佔去年底務工人數的100.4%。全縣7個就業扶貧車間2月底前全部復工,與去年底相比新吸納貧困勞動者就業13人。全縣23家扶貧龍頭企業全部復工復產,吸納就業人口727人。投入扶貧資金828萬元支持鎮村開發面向貧困人口(含邊緣戶)的公益崗位,目前全縣公益崗位貧困人口1293人(含邊緣戶)。
(三)持續推進產業扶貧。投資1677萬元的19個到村產業扶貧項目,已完工12個,其餘7個正在實施。優化到戶特色種養業獎補方案,完成1025戶到戶特色獎補、發放獎補資金275.86萬元。組織174名農技人員開展農作物田管指導服務,發揮鄉鎮、村農資經營網點作用,採取定點配送等方式,保證春耕生產物資供應,全縣農業生產有序穩步推進。
(四)加快推進扶貧項目實施。截至目前,已撥付各扶貧項目主管單位扶貧資金11267.8萬元,安排扶貧項目350個。目前已實施完工項目286個,項目完工率81.7%;扶貧資金總計支出9342萬元,支出進度82.9%,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出7040萬元,支出進度92.4%,6月底前工程類項目全部完工。
(五)精準推進金融扶貧。積極開展扶貧小額貸款發放工作,累計新增貸款151戶539.3萬元,無延期、續貸和展期情況;累計到期還款金額1591戶7803萬元;全力防範扶貧小額信貸風險,對138家扶貧小額信貸「存量貸資入企」和「三合模式」企業運營情況進行分類監管,提前制定還款計劃和應急預案,積極防範逾期風險。全縣不存在逾期。
(六)積極推進消費扶貧。採取機關單位食堂、幫扶單位採購、線上線下結合等消費扶貧方式,充分利用「五河電商扶貧商城」等電商平臺、縣內外農貿市場、商超,累計銷售貧困戶蔬菜、家禽等農副產品32.72噸、價值69.78萬元。電商服務站點帶動29戶貧困戶就業。
(七)紮實開展精準幫扶。對199名選派幹部逐人進行談心談話,解決存在問題,聽取意見建議,對4個已出列貧困村增派4名駐村工作隊員,加強脫貧攻堅村級工作力量。加快幫扶項目實施,縣直定點幫扶單位上半年至少落實一項實質性幫扶項目。逐戶逐人對前期「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再次核准核實,目前全縣制定到戶到人年度幫扶措施110582條,戶均措施7.9條,未脫貧戶年度幫扶措施10條以上。對邊緣人口全部建立幫扶聯繫人,逐戶制定針對性措施,防範返貧。
(八)強化返貧致貧風險防控。出臺《五河縣關於加強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防止返貧致貧的實施方案》,加大對邊緣人口的兜底保障力度。邊緣戶已經全部建立「一對一」包保幫扶。通過數據比對核實,我縣共有789名未脫貧人口,其中783人享受兜底政策,佔比99.24%;共有35人脫貧監測人口,全部享受兜底政策;792人邊緣人口,其中613人享受兜底政策,佔比77.4%。結合前期邊緣戶兜底保障水平核查,對符合條件的邊緣戶兜底保障情況進行擴面提標,幫助貧困人口及時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
(九)紮實推進問題整改。鞏固提升中央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持續推進省市脫貧攻堅督查評估反饋問題。對照省市巡視整改「回頭看」整改方案,我縣認領了44個縣級問題,結合其他督導暗訪反饋問題,一體研究制定174項整改措施,5月底已全部完成銷號整改。
二、2020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在住房安全方面。加快改造進度,6月底全面完成112戶貧困戶危房改造計劃;消除住房安全隱患,持續開展危改改造「回頭看」督導,縣級再投入存量扶貧資金130萬元用於貧困戶房屋輕微修繕工程。在教育扶貧方面,持續利用好扶貧和教育兩條線開展摸排,建立數據共享機制,確保教育資助不落一人。同時落實貧困殘疾學生等特殊群體送教上門工作,確保無貧困學生輟學。在健康脫貧方面,計劃再投入1130萬元用於72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加強對村醫管理考核,加大鎮村兩級常見慢性病藥品供給水平,全面提升村級衛生服務整體水平。在飲水安全方面,推進2019年下半年實施的2.34個億的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全面落地,6月中旬完成14個水利扶貧項目建設。加大夏季飲水安全監測力度,制定飲水安全保障應急預警預案,提升朱頂鎮、小溪鎮等飲水安全薄弱地區飲水安全問題。
(二)全面抓好問題的整改。藉助巡視整改「回頭看」和大排查行動,對「354+N」問題、5月份省扶貧辦暗訪反饋問題、市領導督導反饋問題、市扶貧辦暗訪反饋問題及自身查擺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分類,舉一反三排查整改,並成立專項核查小組對整改情況進行一一核查,確保問題全部整改到位。組織開展到村到戶大排查大走訪,6月底前對貧困村的貧困戶全覆蓋,對其他村隨機走訪一定比例的貧困戶,對問題比較多進行約談提示。對不作為、慢作為,敷衍塞責、推諉扯皮,耽誤整改進程及造成嚴重後果的部門和領導幹部,參照市脫貧攻堅問責辦法進行問責。
(三)全面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堅持疫情影響月應對分析應對機制,落實好「四幫四促」,重點關注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行業,動態及時掌握貧困戶返鄉情況,通過組織開展就業招聘、引導發展產業、開發公益崗位等方式,進行全面幫扶,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需求動態清零。加大消費扶貧力度,利用「電商扶貧商城+電商服務站點+貧困戶」模式,力爭6月底幫助銷售貧困村村民和貧困戶農產品100萬元以上。
(四)全面抓好脫貧攻堅「夏季攻勢」。嚴格按照省市要求的工作時間節點,加大扶貧資金項目調度力度,6月底工程類項目完工率100%,扶貧資金支出進度達到92%以上。加大對「三戶一體」人群幫扶力度,瞄準251戶788名貧困人口、35名脫貧監測戶、793名邊緣人口,建立動態監測預警機制,落實好每項幫扶措施,提高兜底保障水平,防止致貧返貧。
(五)全面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一是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快到村產業扶貧項目建設,6月底全部建成,19個貧困村至少建成1個特色產業扶貧基地。加大村級閒置資產盤活、資源資金整合力度,力爭新增村集體經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10個。二是穩定提升兜底保障水平。落實好兜底保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及時納入低保,加大貧困群眾臨時救助力度。三是加大產業就業幫扶。加大就業幫扶,持續做好「園區企業+貧困戶」專項行動,6月份新增扶貧公益崗位500個以上。深化「四帶一自」模式,新增直接參與特色產業扶貧貧困人口800人以上。四是加大曆年來扶貧資金項目核查。組織開展扶貧資金項目核查,盤活閒置資源,保障歷年扶貧項目效益發揮、確保扶貧資金安全。6月上旬,出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帶貧獎補方案和特色產業扶貧保險補貼意見,激勵更多龍頭企業發揮更大帶貧成效、解決貧困戶發展產業後顧之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六)全面抓好今年的總結宣傳工作。一是強化目標導向。制定年度脫貧攻堅宣傳工作方案,組織扶貧幹部一線分析調研,明確重點和主要目標任務,將宣傳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落實。及時找出脫貧攻堅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提高專報、簡報信息質量。二是注重典型宣傳。對我縣脫貧攻堅工作做法和成效進行全面梳理,總結推廣一批駐村工作好事跡、扶貧政策落實好經驗、脫貧致富好典型,重點向國家、省主流媒體宣傳我縣現代牧業、秋實草業、新希望和稻蝦綜合種養帶貧模式和帶貧成效,積極參與申報全國脫貧攻堅獎。三是匯聚宣傳合力。建立扶貧大宣傳機制,由縣委宣傳部牽頭,行業部門和幫扶單位共同參與,從內宣、外宣、網宣三個角度,加大宣傳總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