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 23:39:13
這是一場不易和解的戰爭。
近日,高通(QCOM.US)在官網宣布,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了一項其有關「在中國禁售部分iPhone手機」的臨時禁令。涉及禁令的相關產品包括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
蘋果(AAPL.US)就禁售令發起上訴,但相關人士向媒體確認,該裁定事項屬於專利禁制令範疇,只有一審,不可上訴,沒有二審。
對此,北京國舜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席王鑫對智通財經APP表示,該禁令是禁止蘋果的銷售行為,但是實際上是否侵權法院還沒有進行判決,所以還沒有最終確定蘋果公司是否侵權。雖然禁令不可上訴,但蘋果仍可以在十日內申請複議一次,只是複議期間不會停止裁定的執行。
在蘋果複議結果出來前,執行禁令要求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但市場對這份禁令並不以為然。最直接的表現在蘋果的股價,近兩個交易日來,其股價甚至小幅上漲了0.09%。
(蘋果走勢圖,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王鑫稱,如果新的IOS系統版本不在高通的權利保護範圍內,蘋果就可以通過更新IOS系統繞過禁令。不過,若想解除禁令,蘋果只剩申請複議、和解、或打贏訴訟三種辦法。
如果禁令無視IOS系統升級,那麼,根據招商證券分析師方競的報告,參考歷史iPhone新老機型銷量數據,禁令的嚴格執行對iPhone全球銷量影響比例為3.59% - 6.73%,比例有限。
這場已持續數年的巨頭戰爭或許並不會因為這場訴訟而就此停止,畢竟二者此刻均是四面楚歌,誰都不願退讓一步。
授權費埋下的地雷
蘋果和高通曾攜手走過彼此的高光時代。
2010年6月,蘋果發布了iPhone 4,帶領智慧型手機跨入了一個新時代。也是在這個時候,蘋果基帶晶片的供應商從從英飛凌換成了高通。彼時,高通也在3G時代中崛起,並建立了無可撼動的CDMA專利護城河。
CDMA為「碼分多址」,是2、3、4G通信制式都會用上的一整套基礎技術。高通手中獨握CDMA專利就高達3000多項,佔到CDMA專利總數的27%,在全球CMDA市場份額超過90%。
按照高通的規定,只要有IC廠商設計支持CDMA制式的基帶晶片,就要向高通獲得授權並繳納專利許可費,否則便是侵犯智慧財產權。這是高通的賺錢之道,也是其與蘋果後來專利大戰的導火索。
高通對智慧型手機三模機型按照整機比例的3.5%、五模機型按照整機比例的5%收取授權費用,2015年,中國國家發改委介入後,高通修改為「在中國境內使用而銷售的手機,按整機批發淨售價的65%收取專利許可費。」
接下來,蘋果和高通在各自的領域成長為霸主,二者的股價和市值都在一路攀升。也是在此時,二者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由於授權費的存在,高通在這場交易中成了更佔優勢的一方,在蘋果市場份額不斷攀升之際,甚至有分析師稱「高通才是最大贏家」。
根據 Foss Patents 的報導,從高通在其他方面的收費標準來看,蘋果每打造一部iPhone都需要交上 40 美元左右的專利授權費。據媒體分析師的估測,陷入專利糾紛前,高通原本每年能從蘋果拿到20億美元左右的專利使用費。
在智慧型手機飛速發展的階段,高通與蘋果之間的關係十分穩固。但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趨於飽和,iPhone的銷量開始下滑之際,授權費的導火索被引爆了。
地雷的導火索
蘋果開始通過持續增加iPhone的定價來掩蓋銷量上的頹勢,但這也引起一個問題,即付給高通的授權費變得更多了。
以2017年發售的iPhone 7為例,該機發布之初起售價為5388元,每部需向高通繳納授權費175.11元,今年起售價升為8699元,向高通繳納的授權費則變為282.7元。
庫克曾表達過不滿:「當前我們的處境是,創新越多,高通無理由收取的授權費用就更多,導致我們的創新成本越來越高。這就像是一個人去買沙發,沙發店老闆要根據這位顧客購買的房子價格為沙發定價。」
2017年1月,蘋果和高通這對盟友徹底決裂,蘋果指控高通對其iPhone系列的手機收取的授權費過多,拒絕退還前期承諾的10億美元授權費。
同年4月,蘋果正式宣布將就此停止向高通支付授權費;高通藉此向法院提出反訴,指控蘋果存在違約和專利侵權等行為。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雙方就專利問題在全球6個國家的16個法院進行了超50起的訴訟。蘋果指責高通在使用其晶片和專利許可方面存在不公平條款,而高通則指責蘋果侵犯了這些專利。
2018年9月,蘋果再次找回了老朋友,在其新款iPhone的基帶供應商由高通換成了英特爾(此前英特爾收購了英飛凌)。這一舉措讓高通損失慘重——其2017年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40%。
此時的高通猶如油鍋上的螞蟻,福州一「役」也終於讓其抓住了蘋果的尾巴。
四面楚歌
這是一場不易和解的戰爭。
儘管有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場爭端更多的是一種談判策略,而不是一場會產生贏家和輸家的訴訟。但與此前攜手登上巔峰時刻一樣,高通和蘋果此刻也都四面楚歌,二者都希望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
高通方面略顯積極,也曾尋求和解。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普夫曾暗示高通將「樂於與蘋果合作」開發未來的產品,包括配備5G的iPhone。不過,在更加主動地背後,也是高通比蘋果更加焦慮。
此前,收購恩智浦的失敗讓高通失去了一個新的業績增長點。在高通最重要的手機SOC業務因智慧型手機市場飽和而進入了滯漲期時,其急需打開一扇新的業務大門,而恩智浦作為汽車電子行業的龍頭企業,收購恩智浦對高通來說是一個進入IOT和汽車電子的絕佳機會。
但收購最終以失敗告終,與蘋果和解成了高通更為迫切的保住營收的方式。儘管高通在專利上擁有較大優勢,但蘋果對其營收的貢獻佔據了較大的比例,與蘋果的專利官司將會繼續影響高通下一季度財報的表現。
此外,有消息稱,繼蘋果之後,安卓手機廠商三星、華為也相繼加入拒絕向高通支付專利授權費的行列,意在迫使高通轉變專利授權模式。如果高通在這場官司中稍有讓步,蘋果將不是最後一個拒付其授權費的企業。
雖然高通此刻舉起了5G的旗幟,但目前來看,5G所衍生的商業模式仍不甚明朗,下載速度大幅提升是否會帶動一波新的換機潮,也並不是板上釘釘之事。所以高通單憑智能型手機市場很難撐起營收的成長動能,保住現有的授權費模式仍是當務之急。
反觀蘋果,也並沒有比高通的處境更好。
假設蘋果可通過更新IOS系統或使用英特爾的基帶晶片繞過禁令,但據其最新幾款的iPhone表現來看,銷量下滑早已不是新鮮事。
據美國投資研究公司Zacks的最新報導,儘管蘋果通過其服務部門擴展了業務,包括Apple Pay、AppleCare、Apple Music等等,但這個關鍵部門也顯示出了放緩的跡象。蘋果第四季度服務收入增長17%,較第三季度31%的增長和34%的擴張明顯放緩。
不過,蘋果擁有足夠的現金流讓其找到新的增長方式,比如預計將於明年推出的流媒體電視服務。該研究公司預期,哪怕蘋果有很容易在各行各業找到新業務的能力,但至少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裡,蘋果的投資者似乎需要為其營收同比增長只有4%至5%做好準備。
因此,雖說蘋果的現狀比高通稍好一些,但在其尋找出路之際,與高通和解的概率並不會因為一場訴訟而變得更大。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