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規劃超10GW 規模化發展下HJT電池優勢愈加顯現

2020-12-16 化工網

  剛剛落下帷幕的日本國際太陽能光伏能源展覽會(PV EXPO),在大多數光伏企業都將半片光伏組件成為標配產品的市況下,通威和賽拉弗發布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HJT)產品卻異軍突起。其中,由通威太陽能發布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以435W的發電功率拿下PV EXPO的光伏組件效率榜首,採用SHJ技術搭配疊瓦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可謂風頭極盛。

  回顧2018年,如福建鈞石、中智(泰興)、漢能、通威、愛康、彩虹永能等不少光伏企業陸續開出HJT產能計劃,市場頗有一片HJT崛起之勢,但在531政策的壓力下,由於技術含量較高、設備及材料成本高昂、缺乏終端市場等因素,部分企業HJT擴產進度有所減緩。

  隨著2018年四季度全球光伏市場開始回暖,市場上HJT的訊息突然多了起來,光伏企業暫緩的HJT擴產計劃隨著市場回暖而再度開啟。

  市場回暖助推HJT產能加速布局

  2018年底,通威宣布規劃2GW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產能項目的一期工程開工。預計投產後,一期工程將年產1GW超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光伏設備製造商梅耶博格(Meyer Burger)宣布一份自海外企業600MW的HJT及Smart Wire(SWCT)設備訂單,依據訂單內容,該海外企業項目2019年下半年將可開始生產,至2020第一季度可達滿產。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稱,目前晉能科技HJT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已達23.5%。在未使用半片、MBB等組件提效技術前提下,量產60片單面組件最高功率達到332.6W。未來兩年內,晉能科技的HJT異質結組件產能將達到GW級,成本也將大幅下降,實現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的突破性下降。

  2019年2月,福建晉江市晉銳能源有限公司HDT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項目開工。據悉,規劃的HDT高效太陽能電池5GW生產基地採用鈞石能源的HDT電池技術方案和核心設備,國產化達到100%,規劃項目產品量產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將可達到25%,為全球量產最高轉換效率技術。其中,一期項目計劃投資50億元,年產HDT高效太陽能電池2GW。

  據中智(泰興)副總裁張瑋在一次論壇中談到,目前中智已建成兩條異質結生產線,產能160MW,是國內產能最高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中智(泰興)的目標是在2019年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轉化率要達到24%,2020年達到25%。

  根據中信建投證券統計,目前已經量產或計劃量產HJT電池的光伏企業有近20家,大多企業HJT項目尚處於試產階段,全球規劃產能超10GW,實際產能約2GW,。

  HJT大發展明年到來?

  據中信建投證券分析,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成本主要來自矽(47%)、漿料(24%)、折舊(6%)、靶材(5%)。具體來看各環節降本空間:

  1.矽成本降低空間主要來自矽片減薄,未來減薄空間45%;2.漿料成本降低空間主要來自減量和降價,未來減量空間40%、降價空間30%;3.折舊方面,目前單位產能的設備投資是PERC的2倍,未來可降至與PERC持平。

  據中智(泰興)副總裁張瑋談到,關於HJT電池成本問題,當前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厚度規格都是150微米,未來兩年,中智(泰興)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片可以降到100微米,最低可以達到90微米,進一步降低成本。

  此外,使用Meyer Burger設備的法國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員會(CEA),利用異質結(HJT)技術製成HJT半片電池,已實現23.9%的電池轉換效率,光伏組件額定功率達到348W。

  回到本次日本PV EXPO展會上,通威太陽能展出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首次將SHJ電池與疊瓦雙玻組件技術結合,打破光伏組件世界紀錄,組件轉換效率可達20.7%。光伏組件雙面率可達85%,未來有望超過95%。隨著HJT產業鏈成熟度快速提高,預計HJT產能在不斷國產化、規模化過程中逐步落地,從而推動設備及材料價格下降,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經濟性優勢將愈加突顯。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韓華QCELLS官方發布產能情況:超10GW
    韓華QCELLS官方發布產能情況:超10GW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一份光伏行業電池組件產能調查表在行業內廣泛流傳,其中,隆基組件產能高達14GW,位居榜首。晶科以10.8GW排名第二。而韓華以5.5GW排名第九。
  • HJT,光伏的未來?
    來源 | Mr蔣靜的資本圈 光伏電池是有效利用太陽能的重要手段。眾多類型的光伏電池中,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技術已經確立光伏產業顯著的優勢地位。 P型單晶矽發展較早,主流產品經歷了BSF電池,PERC電池以及雙面PERC+電池的不斷發展,電池效率已逐漸接近瓶頸。與之相比,N型矽片具有較長的少子壽命、更小的光致衰減,公認未來高效光伏電池發展將切換到N-Topcon、HJT等N型電池方向。
  • 中環股份10GW切片產能啟動試生產 支撐210mm矽片今年末產能將達到...
    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總投資額約為25億元,設計達到年產10GW太陽能切片產能。彼時,中環股份方面預計上述項目將於2020年一季度試生產,而從日前項目已舉辦「設備啟動儀式」的時間來看,疫情並未顯著影響DW智慧化工廠項目試生產計劃。
  • 電動車銷量看漲,電池產能「爆發」
    根據行業機構的最新數據,2021年中韓日電池龍頭企業將集體「爆發」產能,預計寧德時代2020年底產能81 GWh(吉瓦時),2021年將達到118 GWh;LG預計2021年的產能規劃更是達到131 GWh;松下預計2020年底產能達61 GWh,2021年為71 GWh。平安證券統計顯示,2021年全球主流電池企業年產能將超過500 GWh,該機構認為這一供給量將遠超需求量。
  • 光伏PERC電池與HIT電池 孰優孰劣?
    根據 Solarwit 統計,2016、2017 年全球 PERC產能分別達到 10.7GW、28.7GW。據統計,從下遊廠商規劃來看,到 2018 年底,全球 PERC 電池總產能超 80GW,我國 PERC 電池產能達到 59.3GW。2019 年,下遊廠商對 PERC 電池投資熱情不減。預計到 2019年底,我國 PERC 電池產能有望達到 90-100GW。
  • 新日光、茂迪等企業光伏電池產能一覽(表)
    2020年7-10月,國內新增建設和規劃中的高效太陽電池產能高達137GW,為技術和設備供應商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182和210大尺寸矽片電池已是大勢所趨,但哪種尺寸成為未來的主流,仍然充滿爭論。
  • 鋰離子電池材料行業發展情況
    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優勢突出,不僅在電動公交車,在物流車和乘用車配套中比例逐步提升,也是企業應對補貼退坡的一種趨勢。除了正極材料本身穩定性的提升,與之相匹配的電壓電解液、隔膜、電池的安全性控制結構、系統保護結構等技術也需要穩步提升。 動力電池材料成本佔比一般高達80%,四大電池材料的生產在整個鋰電池產業鏈中最為重要。
  • 【高工鋰電·聚焦】LG化學動力電池市場再下一城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翻身?
    繼此前與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先後籤訂供貨協議後,LG化學近日再下一城。  LG化學稱,已與奇瑞汽車籤署協議,將為後者的電動車供應電池,該筆交易價值數千億韓元。根據協議內容,奇瑞汽車計劃於今年年底大批量生產下一代電動車,屆時LG化學將為奇瑞下一代電動車供應電池,不過LG化學並未透露所供應電池的具體數量。
  • 從國產化到自主化 氫燃料電池規模化可期
    記者從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了解到,當前,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之勢風起雲湧,國家支持政策逐漸落地,地方發展規劃紛至沓來,行業前景被普遍看好。與此同時,作為氫能產業核心的燃料電池技術,其自主化和規模化之路也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
  • 中國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嚴重,低端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
    打開APP 中國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嚴重,低端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 前瞻產業研究院 發表於 2020-12-24 16:30:33
  • 2019年太陽能電池片企業產能排行榜及發展情況介紹
    數據來源:CPIA,2020.4(2)企業發展情況從生產企業看,2019年全球電池片頭部企業產能、技術、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產業進一步集中。全球電池片前十企業產量合計達到73.35GW,佔全球總產量52.4%,較2018年增長7.5個百分點。前十名企業中我國企業佔九成,僅有韓華為韓國企業(其電池片生產基地位於韓國、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近兩年,專業化電池片廠商挾大量資本快速入場,避選工藝成熟可控、設備平價可靠的PERC技術作為切入點,通過產能擴張,規模化攤薄製造成本並迅速提升市場佔有率,改寫了競爭格局。
  • 通威股份2.14億股配售完成 募資59億元擴充210大尺寸電池產能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通威股份於12月10日發布公告稱已完成2.14億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相關工作。本次發行實際募集資金總額為59.83億元,發行價格為28.00元/股。通威股份此次募集資金具體用途如下所示: 製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通威股份公告通威股份是國內光伏行業內矽料與電池片的雙料龍頭,此次非公開發行預案顯示,通威股份已先後在合肥、成都及眉山建成太陽能電池實際產能27.5GW,但由於以PERC技術為代表的高效電池需求快速增長,當前產能利用已趨於飽和
  • ...11月全球動力電池投擴產能超過433GWh 11月電池裝車量排行榜發布
    1-11月全球動力電池投擴產能超過433GWh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11月全球範圍內動力電池投擴產項目達到28起,總金額超過1700億元,涉及動力電池產能超過433GWh萬平方米,擬建廠房總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規劃電芯全自動生產線32條,模組生產線16條,pack生產線10條,項目達產後可實現年產40GWh動力與儲能鋰離子電池及系統生產能力。
  • 鋰電池系列專題:後補貼時代,看LFP電池發展趨勢
    2)LFP電池在中國規模化發展,成本具備顯著優勢: 自2001年起,國內企業開發LFP材料相關工藝,以北大先行、湖南瑞翔、比亞迪、天津斯特蘭等率先突破 LFP產業化。在對成本敏感性高的中低端車型 (低續航裡程、或運營類車輛)LFP比例將提升;而中高端車型追求整車性能提升,三元電池更容易滿足其 在續航裡程、電耗、快充性能、空間感等需求,高比能量電池仍將是大勢所趨佔主要份額,未來隨著高比能 量電池技術成熟,實現降本後,相對優勢將顯現。
  • 中金公司:HJT時代離我們還有多遠?
    HJT的發展路徑如何推演?我們基於一系列參數假設,做出以下推演:1)2021~22年HJT有望進行中規模的量產。我們預測到2022年,HJT的生產成本與PERC(含PERC+)的差距有望縮小至~10%,但考慮到HJT全生命周期的發電增益以及低衰減優勢,HJT電池有望獲得一定銷售溢價,在部分市場的盈利能力將超過PERC。
  • 光伏異質結電池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復盤PERC發展歷程
    另外,相比於 2014 年全球/臺灣/國內 約 70/ 10/ 47GW 的電池產能,PERC 電池此時的產能佔比僅為 3.6/11/13%,佔比極低。在早期發展階段,設備市場規模極小。同時,除 SE(選擇性發射極)技術外,多主柵(MBB)技術,雙面 PERC 技術也逐漸成為 PERC 電池發展方向。根據亞化諮詢的數據,雙面 PERC 電池可在幾乎不增加成 本的前提下,帶來 10-25%的發電增益。關鍵設備完成進口替代,設備投資持續降低,批量 ALD 設備的應用帶來規模效應,進 一步壓低單位成本。
  • 「十四五」國內新增光伏裝機將超70GW 大尺寸、異質結成增長關鍵詞
    同時在需求高漲的背景之下,矽片及組件的大尺寸化、HJT電池等將成為光伏行業下一個十年的熱門領域。 CPIA在展望中提到,預計在2019-2025年期間,可再生能源將滿足 99%的全球電力增量。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發電裝機中佔比將達到95%,光伏將在所有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裝機量佔比中達到60%。
  • 共議新能源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ABEC 2019正式召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8日訊 昨日,第7屆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 2019)在江蘇常州正式召開,來自全球電池新能源產業鏈的礦產資源、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銅箔、鋁箔、設備、檢測、電芯製造及組裝、電池管理系統、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儲能以及燃料電池、固態電池行業等800餘位嘉賓、行業企業家、專家、媒體記者、基金投資人等出席,共同探索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 溼法及塗覆隔膜產能蓄勢待發 幹法隔膜龍頭星源材質迎發展良機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強勁,全球動力電池產業蓬勃發展。受益於動力電池的快速增長,鋰電池隔膜的需求量也不斷攀升。作為動力電池的四大原材料之一,隔膜的性能不僅決定了電池的界面結構、內阻等,還直接影響電池的容量、循環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由於技術壁壘和毛利率較高,隔膜也是最後一個實現國產化的高附加值原材料。
  • ...產生了「化學反應」 上海青浦發布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規劃
    上海青浦區發布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規劃(央廣網發 青浦新聞辦 供圖)  央廣網上海10月30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韓曉餘)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新能源,有著「終結能源氫能產業發展面臨重大歷史機遇。  今天(30日),上海市青浦區對外發布了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規劃,搶佔氫能產業發展制高點。  「青浦作為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的腹地核心,坐擁卓越的地理優勢和產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