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
「有無之相生也」,有和無是互相伴生的,有有才有無,有無才有有,兩者是互相相對的。
無會生有,有也會生無,這是老子告訴我們的哲理。
咱們在生活中,也處處發現有這樣的現象。有變成無,無變成有,有和無之間是相生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某種平衡,必要的時候,在有的時候要有意地無,以獲得有;有時候要有意地去有,然後進入無的狀態。
如果大家學會做減法了,那麼,無論在生活中做任何事,相信你會更加從容,更加淡定。
「有無之相生」,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困境,煩心事時,不要讓自己處於一個悲觀焦慮狀態,其實想想真沒關係的,假以時日就會改變了,之所以執著,只是用不同的比較出現不同的心境罷了。
「難易之相成也」,難和易是互相比較才會出現的,有了難才顯出易來,有了容易才顯出困難來,這個「成」,也可以理解成「成就」,沒有一方就不會存在另一方,兩者是互相成就的。
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很多時候都會遇到坎,覺得好多事特別難,貌似邁不過去了。
其實,隨著條件的變化,難和易也會互相轉化,當你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形成質變的時候,易會向難轉變,難有時候也會向易轉變,兩者自會來迴轉變,而且它們是相互比較才出現的。
所謂, 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說的就是這樣道理,做事,學習都是一個感悟的過程,到了一定階段,自然會豁然開朗。退一步進,沒有達成目標,也不是失敗,起碼經歷了過程,這就是人生財富。況且,任何事情也不是一個標準,才叫成功。
「長短之相形也」,長和短也是互相比較後才出現的。
長和短都是相對出現的,絕對不是單一的。 長短只是一個標籤而已,你覺得自己某一面特長很歷害,其實還有比你更歷害的。
你覺得自己很不幸,其實還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這些都只是名相,它們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只要條件一變化,您心中的標籤馬上就變了。
所有的條件都是互相比較才會出現的,我們不要認為這個條件是永恆不變的,你所追求這個永恆的標準其實是虛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