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煤集團違約衝擊波:一周內226億債券取消發行

2021-01-12 騰訊網

地方國企永煤集團違約產生的衝擊仍在繼續。

據wind數據顯示,從「2020永煤SCP003」違約的11月10日至今,本周已經有超過28隻公開發行的債券取消或者推遲發行,規模達到了226億元,主要原因大多數均是「近期市場波動大」。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的分析認為,這充分體現出央行呵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意圖。部分投資者擔心個別國企債券的違約會對市場造成一系列的負反饋,例如形成「資管產品被贖回、被迫賣出資產、淨值下跌、資管產品被進一步贖回」等。在監管部門的積極應對下,上述情況出現的概率很低。

延伸閱讀:

高盛2021年十大熱門交易出爐,都有哪些機會?

2020年接近尾聲,高盛集團近期公布了其認為2021年最熱門的交易,本文給大家整理了其中的十大熱門交易,包括高盛的理由。具體觀點和理由如下:

一、做多加元和澳元

高盛指出,到2021年,將繼續看到美元空頭的風險回報偏好。疫苗研發似乎取得了良好進展,這與該投行此前預期的情況基本相符。隨著市場預期經濟將迎來更加強勁的增長,這應該會進一步提振周期性資產。

政策背景也應有利於高風險資產,因全球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並繼續實施量化寬鬆計劃,加上美國可能會實施額外的財政刺激——儘管規模小於「藍色浪潮」情景下的預期。

此外,高盛認為,明年的情況應該有利於提振大宗商品的需求,為2021年出現新的牛市周期鋪平道路,但也容易出現結構性的投資不足,特別是非能源大宗商品生產部門。

具體來說,高盛預計石油和銅將表現良好,尤其是近期的銅價,這將分別使加元和澳元在G10貨幣中受益最大。

這類交易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更廣泛和更深層次的經濟封鎖可能會削弱人們對周期性復甦的樂觀情緒。不過,高盛認為,市場尚未完全對其預期進行定價。

二、做多包括墨西哥比索、

紐元和印度盧比在內的一籃子貨幣

在2020年年中,新興市場高收益貨幣表現不佳,高盛認為,要讓新興市場高收益貨幣在美元下跌時領漲非美貨幣,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全球經濟增長和風險情緒的持續復甦;全球貿易政策趨於正常化;受影響嚴重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疫情得到控制。

高盛認為,到2021年年底,全球經濟增長將恢復到超出普遍預期的水平,風險情緒的持續上升和疫苗進展的前景相吻合,美國大選的結果則預示著貿易緊張局勢最終將得到緩解,而且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疫情蔓延都有所緩解。

該投行表示,高收益的新興市場貨幣仍然存在比較多大的投資價值,這些資產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高盛建議投資者長期做多墨西哥比索、紐元和印度盧比,權重分別為25%、25%和50%,在10月9日高盛就曾給出這個建議。

高盛指出,高利差、價值低估以及周期性上升的風險讓墨西哥比索和紐元成為非常有吸引力的一個資產組合,而波動率較低的印度盧比在「套利至波動率」方面領先所有新興市場貨幣,能夠幫助投資者在面對一個可能不穩定的第四季度時降低一些風險。

三、做多人民幣和中國國債

高盛認為,即使在強勁反彈之後,考慮到中國強勁的經濟復甦、巨大的息差和人民幣被低估,所以它仍然看多人民幣。而且拜登當選總統可能會對全球貿易採取更傳統、更多邊的方式,這也會對人民幣有利。

中國國債收益率(約2.5%-3%)較發達國家債券收益率有顯著上升,因此高盛認為,中國的固定收益市場將得益於多年來的長期資金流入。尤其是考慮到,無論是發展中市場投資者、新興市場投資者,還是各國央行,持有中國債券的資產都非常少。

根據高盛的估值模型,美元/人民幣的公允價值為6,該投行認為人民幣依然被低估。

高盛指出,人民幣和中國國債的相關性正在下降,這表明,相對於簡單地持有外匯遠期頭寸或單獨持有長期債券,兩者的結合更有利於防禦市場波動。

與此同時,儘管高盛預計到2021年底,科技債券收益率將上升,但它預計中國人民銀行將在2021年前保持貨幣政策不變。此外,債券供應量同比下降,以及大量外資流入,應會導致中國國債的表現優於美國債券。

四、做多美國3年期遠期實際利率

儘管高盛預計從2021年第二季度起利率市場將出現穩定的再膨脹,但未來兩年,美國的通脹數據很可能保持在美聯儲2%的目標以下。

在過去的25年裡,核心通脹率一直沒有超過美聯儲2%的目標,直到就業缺口消除之後。高盛經濟學家預計,直到2024年年中美國才會恢復充分就業。

考慮到這一點,再加上美聯儲目前的前瞻性指引,高盛經濟學家預計在2025年初之前美聯儲都不會加息。而目前利率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2024年初加息25個基點,比高盛預期的時間提前了大約一年。

高盛認為,接下來的風險/回報偏好將有利於遠期實際收益率,3年期美國實際收益率將提供最好的回報。

五、在美元現貨市場上做多高收益債券

高盛建議,投資者可以選擇做多iBoxx高收益流動性指數(iBoxx High Yield Liquid index),這是相對於iBoxx投資級指數而言。

高盛給出了兩個理由:

第一是投資者需求收益的強烈動機,因為整體固定收益產品的收益率處於穩定且較低的水平,以及波動性下降的前景,而且現在投資者對選舉結果和疫苗時間表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第二,高盛預計,企業資產負債表上創紀錄的流動性水平,加上寬鬆的融資環境和2021年的反彈增長,將推動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出現良性違約。

高盛預測,到2021年底,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12個月的跟蹤違約率將從目前的8.5%降至4%的長期平均水平,風險偏向較低的水平。

如圖所示,信用違約互換(CDX)高收益債券的表現明顯優於CDX投資級債券。投資級債券市場的活動在9月底前回落至正常水平,而高收益債券的新發行規模最近才開始恢復正常,高盛認為這一趨勢將在未來幾個季度更加明顯。

六、做多iBoxx投資級流動性指數

高盛建議做多iBoxx投資級流動性指數,而不是傳統的2.5%息票的30年期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理由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高盛的順周期觀點,該投行預計2021年投資級債券息差有小幅收窄的空間。在第二季度強勁表現之後,投資級債券相對於機構MBS一直在橫向移動。管如果市場將注意力轉移到疫苗批准和「群體免疫」之間的差距上,這一趨勢可能在短期內延續,但高盛認為,對投資級債券的隱性政策支持可能會減輕這種風險。

其次,即使基準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高盛預計MBS的再融資風險到2021年仍將居高不下。鑑於2.5%的息票率債券交易價格相對於票面價值有相當大的溢價,高企的再融資利率應該會拖累抵押貸款債券的回報。

第三,從供應技術面來看,高盛認為投資級債券市場表現更好。該投行預計,在創紀錄的2020年之後,投資級債券市場的新發行規模將在2021年大幅放緩。高盛預計2021年總發行量為1.3萬億美元,今年迄今為1.8萬億美元。

相比之下,高盛認為低抵押貸款利率將使2020年的抵押貸款發行熱潮延續下去,到2021年,抵押貸款發放總額將達到2.9萬億美元。

高盛表示,他們將使用2年期和10年期美國國債工具對衝票面利率為2.5%的MBS,對衝比率分別為0.05和0.60。

七、做多歐元其他一級資本債(AT1)

高盛表示,相對於高收益債券,他們更喜歡AT1債券,原因有二。

首先,高盛認為at1的相對估值具有吸引力。如圖所示,自3月中旬全球疫情加速以來,AT1指數相對於歐元高收益債券指數一直保持較大的差價。儘管目前的息差遠低於5月中旬327個基點的峰值(不考慮3月和4月的極端波動),但仍高於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從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平均息差僅為40個基點。

其次,高盛認為這種交易可以對衝歐元區增長預期可能出現的向下重新定價的風險。這可能會給歐元高收益債券市場帶來更大的壓力,而不是給該地區最大的銀行帶來更大的壓力。這些銀行的資本狀況依然良好,並受益於通過TLTRO計劃發放貸款的政策支持。

然而,這種交易存在一個關鍵風險,即歐洲央行(通過PEPP和CSPP)擴大企業債券購買,包括高收益債券。

八、做多美國AAA級貸款抵押債券(CLOs)

如圖所示,AAA CLO價差大大落後於其AAA級的CMBX(商業抵押貸款指數指數),提供正向利差。長期以來,高盛一直青睞AAA級CLOs,將其作為在結構性產品中獲取風險溢價的一種方式。

高盛也一直在駁斥有關CLO市場的負面說法,以及認為CLO是宏觀經濟脆弱性根源的擔憂。

高盛認為,隨著2021年經濟復甦可能獲得更大動力,AAA CLO溢價有進一步壓縮的空間,因為槓桿貸款發行人的違約風險有所降低,評級將有所改善。相反,儘管CMBX指數極不可能出現下跌,但高盛認為其估值讓價差從現在開始大幅收窄的空間很小。

九、做多新興市場銀行股

在今年第一季度疫情導致的市場崩盤中,銀行類股是表現最差的板塊之一,迄今為止僅恢復了四分之一。

銀行的業績不佳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包括不良貸款不斷上升,某些情況下還包括資產購買計劃和降息周期,以及淨利息收益率下降的影響。

高盛認為,以上不利因素不會持續下去,不良貸款周期似乎已經在整個新興市場得到了顯著消化,破產案例的增加也已經計入當前估值當中。

來自一些困境更嚴重的市場(如印度)的初步跡象也顯示,政策保障措施已導致銀行資產負債表比預期更具彈性。

淨息差的惡化確實給韓國、波蘭等市場的銀行帶來了一個問題,這些市場的銀行利潤與收益率曲線密切相關,但是高盛發現,高收益國家/地區銀行的收益周期與利率水平成反比,例如巴西,印度和墨西哥,並且不受收益率曲線斜率的影響。

高盛表示更看好巴西,俄羅斯,印度,墨西哥和南非等國家的銀行股,這些國家銀行的收益似乎更多地依賴於信貸增長,而不是淨息差,而且已經出現大量的不良貸款已經被納入銀行估值之中。

十、做多新興市場信貸資產

自初秋以來,高盛一直建議通過一籃子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做多新興市場信貸產品,旨在追蹤新興市場債券全球多元化指數。

根據高盛對新興市場增長和周期性風險的總體建設性立場,新興市場信貸產品既有價值又有上行空間,這反過來又取決於該投行對今年年初疫苗審批的預期。

高盛表示,新興市場高收益主權美元債券的平均收益率為7%,儘管利差已經回落,但與新興市場投資級主權債券利差相比,仍處於較高水平。美國大選和輝瑞疫苗的消息傳出來後,局勢又發生了一些變化,高盛將總回報目標上調至9%,該投行認為還有5%的上升空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儘管高盛此前表示確信美股將在2021年和2022年飆升,兩年內有望漲至4600點,但這次它列出的熱門交易中,卻並沒有提及美股。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相關焦點

  • 永煤衝擊波猶在
    原標題:永煤衝擊波猶在   永煤違約對
  • 永煤債券違約事件發酵,海通證券出手了!
    (原標題:永煤債券違約事件發酵,海通證券出手了!)永煤債券違約事件繼續發酵。日前海通證券宣布就銀行間協會自律調查開展自查自糾和內部問責,債券融資部、固收部等相關責任人受罰。
  • 永煤再現債券違約風險 流動性困境仍未緩解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永煤控股還有3隻10億元債券將在年內到期。永煤控股11月10日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是河南省最大國有企業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12月7日晚間,河南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2020年度第五期超短期融資券「20永煤SCP005」應於2020年12月15日兌付本息,但由於公司流動資金不足,其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 東海基金涉嫌操縱市場遭調查,永煤債券違約後又一波餘震?
    自永煤集團11月10日10億債券違約風波以來,除了永煤集團、永煤集團母公司,已經有6家中介機構捲入這場風波中,海通證券、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原銀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簡稱「西格瑪」)均被展開自律調查。其中,西格瑪還遭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
  • 永煤控股向清算所申請分配兩隻違約債券一半本金,剩餘展期
    12月8日晚間,河南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當日向清算所申請分配兩隻超短融「20永煤SCP004」和「20永煤SCP007」持有人所持份額的50%,金額合計10億元,未支付本金將在原兌付日後分別展期270天和210天償付。
  • 265億豫能化及永煤債券或交叉違約!17冀中01盤中閃崩45%,誰...
    導讀:備受市場關注的永煤債券違約風波,又有了新進展。  11月10日,永煤發布公告稱,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下稱「20永煤SCP003」)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按照募集說明書約定,有10個工作日的寬限期,在該期限內償還債務可免於交叉違約。也就是說,如果無法在11月24日之前兌付本金或展期,永煤及豫能化債券將觸發交叉違約。
  • 265億交叉違約追趕永煤和豫能化!這一次能否過關?
    根據債券募集書條款,一旦永煤違約,豫能化的相關債券也將觸發交叉保護條款,企業預警通顯示,截至11月30日,永煤存續22隻債券,總規模為219.1億元,其中105億元將於一年內到期。除了已違約的三隻債券,永煤明年之前需兌付2隻10億元的超短融和1隻1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 永煤事件:原因、影響、化解及展望
    繼10月華晨集團債券違約後,國企AAA評級債券再度出現違約,引發市場波動。11月21日,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提出,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從大局出發,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秉持「零容忍」態度,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11月24日,永煤集團兌付「20永煤SCP003」 50%本金至主承銷商監管帳戶。市場情緒有所緩和。
  • 集團債券違約風波拖累 鴻達轉債大跌20%
    ⊙記者 孫忠 ○編輯 黃蕾   受集團債券違約風波影響,鴻達興業正股與轉債昨日雙雙大跌。其中,鴻達轉債昨日跌幅觸及20%的熔斷「紅線」。  12月14日晚間,上海清算所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日終,並未收到鴻達興業集團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代碼:012000912,簡稱: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資金。  儘管是大股東發行的債券觸發違約,但在市場情緒影響下,鴻達興業正股與轉債昨日開盤即低開。其中,鴻達轉債低開4%,不久跌幅便擴大至20%,觸發跌停熔斷。
  • AAA級企業突然違約!千億資產還不上10億債券?最新...
    永煤的違約迅速引發市場蝴蝶效應,多隻永煤的債券甚至跌至10元以下。千億資產還不上10億債券?最新消息:當日利息已還上公開資料顯示,「20永煤SCP003」發行於今年2月12日,發行總額10億元,利率為4.39%,發行期限為270天。
  • 「馬後炮」遭嚴查 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馬後炮」遭嚴查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近期接連發生的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事件,在引發對企業信用風險再評估的同時,也再一次牽出信用評級泡沫化、「馬後炮」等問題。監管部門近日紛紛表態、屢屢出手,對部分評級機構進行調查、約談,有評級機構已遭到懲處。
  • 「踩雷」瑞幸後「踩雷」永煤債 海通證券今年參與主承銷債券違約24次
    此前12月20日晚間,海通證券發布公告稱,積極配合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交易商協會)調查,立即採取相關整改措施,問責永煤債責任人。在2019年年報中,海通證券稱海通國際「所承銷的美股IPO項目『瑞幸咖啡』成為2019年以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亞洲公司中發行規模第二大的IPO」。  不止投行部門在瑞幸咖啡上市時參與承銷,海通國際的研究部門更是在渾水發布做空瑞幸報告時,直接發布研報反擊渾水,認為渾水的做空報告存在缺陷,「瑞幸咖啡商業模式的一個關鍵優勢是,所有交易都是通過在線支付平臺處理的,這使得瑞幸咖啡很難偽造交易」。
  • 違約潮來襲,讓人猝不及防!
    01債券違約11月10日,地方知名國企永煤集團發布公告稱,因流動資金緊張,公司未能按期籌措足額兌付資金,「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額償付,已構成實質性違約。一時輿論譁然、市場震驚。要知道,永煤的債券評級是AAA級、也就是基本沒有風險的債券,可居然因籌不夠10.32億的到期本息而違約。更讓人驚訝的是,在時隔不到一月之前的10月20日,公司才剛剛發行了一隻「20永煤MTN006」的債券。其實,大型企業批量違約的苗頭在10月下旬已經顯現。
  • 千億資產國企違約震驚債券圈!看看哪些基金、券商資管不幸踩雷...
    債券大跌後續:蘇寧10億回購債券  紫光國微公司債僅限合格機構投資者交易  昨天,信用債市場經歷「暗黑」一夜:永煤、豫能化、平煤、包鋼受債券違約衝擊  圖:對於違約的原因,永煤控股表示,因流動資金緊張,截止今日,永煤控股未能按期籌措足額兌付資金,「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 永煤債主承、評級、會計都有問題?中誠信等均啟動自律調查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永煤債主承、評級、會計都有問題?興業銀行及中誠信等均啟動自律調查拔出蘿蔔帶出泥。永煤債違約這棵「大蘿蔔」不斷帶出新的責任方。一周前,永煤控股的10億超短融「20永煤SCP003」發生實質性違約,距其成功發行中票「20永煤MTN006」還不到一個月時間。交易商協會隨即對該公司及相關中介機構啟動自律調查。在調查中,交易商協會最早通報稱,發現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關子公司涉嫌為發行人違規發行債券提供幫助,以及涉嫌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
  • 鴻達興業9.5億元逾期債券申請註銷 與12位債券持有人籤訂協議
    與12位債券持有人籤訂「註銷協議」   據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鴻達興業集團已經與該超短期融資券的12名債券持有人籤訂《註銷協議》,接下來將啟動線下本息兌付。   實際上,早在上清所違約公告出臺前,鴻達興業集團就已經在謀劃註銷該債券的事情。
  • 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永煤涉嫌違法違規線索已移送證監會
    11月24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公告稱,近日,交易商協會對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自律調查已基本完成。根據人民銀行、證監會、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債券市場執法工作的意見》相關要求,交易商協會已將自律調查發現的永煤控股涉嫌違法違規線索通過有關部門移送證券監督管理部門。
  • 信用風險衝擊波漸入尾聲 機構建議關注被錯殺發行人
    原標題:信用風險衝擊波漸入尾聲 機構建議關注被錯殺發行人 來源:新華財經新華財經北京11月25日電 持續發酵兩周的債券違約風波暫告一個段落。11月24日傍晚,「20永煤SCP003」的主承銷商光大銀行在上海清算所發布公告稱,「20永煤SCP003」持有人會議兩項議案均獲通過,持有人100%同意永煤集團先行兌付50%本金,剩餘本金展期270天,展期期間利率保持不變,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並豁免「20永煤SCP003」違約。展期議案表決通過後,永煤將與「20永煤SCP003」全體持有人籤訂變更兌付協議。
  • 丹東港一周內又一隻債券面臨違約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維妙)幾天前一隻5億元本金的債券違約還未平息,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丹東港」)又陷入另一隻債券的兌付危機中。
  • 債券違約風險如何處置?對商業銀行影響幾何?專家這麼說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歐陽劍環 永煤控股觸發違約、華晨控股宣布破產……近期出現的幾起國有企業信用債違約事件引發市場關注。明明進一步表示,此次監管部門強調多方位監管,嚴防系統性風險的發生:行業外部,各部門協作排查風險;行業內部,從業人員遵守職業道德、各自律組織進一步規範債券發行、評級等流程,推動債市信息對稱。債市破剛兌過程中,違約仍會繼續發生。長期來看,完善債券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市場化、法治化進行違約債券處置仍為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