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百名51人品貸逾期借款人被判決,珍惜個人「經濟身份證」
網貸不是逃廢債的法外之地,失信懲治持續加碼進行。近日,某律師事務所接收委託代理起訴了數百名51人品貸逾期借款人,目前該批案件已全部進行了開庭審理,並判勝訴。
其實在庭審前,已有部分逾期借款人在收到法院傳票後積極與權利人或律師聯繫溝通,並說明逾期原因,對於該部分用戶,權利人根據用戶情況給予一定的罰息減免。同時,針對在庭審前結清欠款的借款人,也做了撤訴處理。
針對仍拒不還款的逾期借款人,權利人在庭審後已關閉減免渠道(特殊情況除外),逾期借款人除了需要支付借款本金、利息、罰息以外,還需承擔律師費和訴訟費。此外,如果借款人不按照判決書規定的期限內還款,權利人將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並將此人加入到失信人名單中。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規定,失信人在交通出行、購房租賃、旅遊度假,甚至子女教育等諸多方面均會受到影響。依照我國相關法律,借款人逾期不還款將可能面臨民事法律責任,如借款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並且情節嚴重者甚至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對此,51人品貸方曾表示,希望逾期借款人能及時還款,從而避免被加入失信人名單,影響後續正常工作和生活。
為充分保障出借人合法權益,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國家對於失信人員的懲治行為也不斷加碼。此前,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聯合人民銀行辦公廳印發《關於對失信主體加強信用監管的通知》,重點督促失信主體限期整改,規範開展失信提示和警示約談,要求有序推動失信信息社會公示,並要求全面落實失信聯合懲戒措施。
2018年8月,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要求P2P平臺儘快報送失信人員信息,拍拍貸、51信用卡等各大平臺紛紛報送了惡意逃廢債重點名單。隨後,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網貸行業失信懲戒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將惡意逃廢債人員納入央行徵信系統。
同時,網貸行業納入徵信體系也迎來突破性進展。早在去年,51信用卡就已正式接入百行徵信系統,目前正在積極對接央行徵信系統。相信隨著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落地,將會更有效的約束逃廢債行為。失信人員也將會面臨更高的失信成本,有效約束逃廢債行為,在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等方面處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