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戒毒農場:一個戒毒成功者建立的戒毒所

2020-12-18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戒毒農場 一個戒毒成功者的實驗

  強制隔離戒毒,是當下中國政府對吸毒人員的主要挽救方式。可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種措施效果有限。在民間,自願戒毒醫院是拯救吸毒人員的另一主導力量。與強制戒毒相比,自願戒毒醫院自由,注重心理輔導,可戒毒費沒有納入醫保體系,高昂的費用阻斷了不少吸毒人員戒毒的步伐。那麼,還有沒有第三條道路呢?

  格拉森農場位於東莞大嶺山森林公園深處,是一個被荔枝林包裹的小農場。這裡看似平常,事實上前後接納過400多名吸毒人員。來自香港荃灣的陳子明試著在這裡建立一個「封閉」的空間。這個前黑社會成員、戒毒成功人士、香港政府頒發的「好市民獎」獲得者,在諸多熱心人士資助下,在大嶺山森林公園深處開闢農場,摸索用地形隔絕交際、用勞動對抗毒癮,免費接納那些流落街頭的吸毒人員,幫助他們重獲新生。

  格拉森農場佔地面積十餘畝,由四排錯落有致的平房環繞而成,中間是一塊水泥地板的籃球場,籃球場的牆面上寫著國際著名志願者德蘭修女的名言: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負起自己的責任……

  戒毒成功人員建立的戒毒所

  中午,農場內,空氣清新。一個老人靠在農場廚房的牆角品著濃茶,一個壯實的漢子蹲在灶臺邊生火做飯,一個小孩在廚房門前的水池遊水嬉戲……農場的其他成員,忙著採摘蔬菜、養魚餵豬,好一派寧靜祥和。

  如果了解這群人的歷史,你可能很難想像現在的寧靜。品茶的老人來自陝西延安,現年72歲,曾在深圳開一間不小的診所。因為常有吸毒人員前來求救,出於好奇也出於切身體驗的意願,他在花甲之年試吸了幾次,不想就此成癮,幾度強制戒毒未能成功。按其說法,幾年下來,他「戒毒的時間比吸毒時間還長」。

  遊水的小孩來自廣西欽州,現年13歲。他的父親13歲開始吸毒,有20多年吸毒史,且不幸染上愛滋病,以致被父母妻子拋棄。去年年末,小孩的父親回鄉,發現孩子在老家被完全孤立,只能把他也帶到了這裡。

  生火的漢子來自內蒙古,同樣年少吸毒。因為長期注射毒品,他的雙腿一度嚴重浮腫,最絕望時他曾試著用刀切割自己的雙腿。

  讓這群「有故事」的人變得寧靜的正是陳子明。身材粗壯的陳子明來自香港荃灣。早年,他羨慕身邊那些無所事事出入歌舞廳的「大哥」而加入黑社會,此後染上毒癮,幾度強制戒毒不成,乾脆離家出走,在砵蘭街拉起了皮條。直到一個與陳家相熟的牧師幫他戒除毒癮。

  由於有類似的經歷,陳子明很能理解吸毒人員。陳子明把吸毒人員比作「現代麻風病人」。因為兩者同樣孤獨、無力,唯一的區別是麻風病人「殘而不廢」,吸毒人員則是「廢而不殘」。他想為吸毒人員建一個「避風港」,讓他們找到家的感覺。

  把吸毒人員變成幫助戒毒的人員

  通過實踐,陳子明發現,一年半的學習不足以讓每個學員斷絕吸毒的念想。於是,在原有課程基礎上,陳子明在大嶺山森林公園外圍租了棟樓,為農場新增融入教育。

  融入教育分兩個階段,學員們結束農場學習後即可搬至設在森林公園外圍、與居民區臨近的中途之家,由禁毒志願者帶領著參與為期半年的社會服務工作,比如抗震救災、照顧孤寡老人。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禁毒宣傳,到周邊中學、強制戒毒所言傳身教。

  半年的社會服務過後,願意留下的學員將被陳子明送往深圳、東莞一些好心老闆開設的企業裡務工,農場負責跟進,直至他們融入社會。

  從目前的反饋來看,陳子明的實驗初步成功。農場不遠處有個警用治安亭,治安員告訴記者,農場的學員曾多次幫助警方抓捕違法人員;石龍社會事務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鄧小姐回憶,農場學員曾幫助她應對過無理索錢的愛滋病患;曾多次聘用過農場學員的寮步某修車場老闆則直言,「這些學員懂珍惜,比其他員工好用」。

  類似的好評還來自深圳第一戒毒所、深圳寶安沙井社區居民委員會、廣東省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等機構。這些官方組織用蓋有公章的文書,鮮活的事例,感謝格拉森農場為禁毒、為防艾作出的貢獻。

  農場能解決復吸的問題?

  陳子明表示,農場創辦至今,已陸續接納過400多名吸毒人員,可跟進顯示,真正成功戒毒、畢業後再沒有復吸的只有30多人。

  復吸是戒毒領域的世界性難題,聯合國調研報告表明,內地官辦禁毒機構戒毒後的復吸率接近92%,港臺復吸率大致維持在86%。與這些數據相比,格拉森農場的復吸率已算較低。但陳子明仍在為這些學員畢業後可能復吸而憂慮。

  戒毒課程

  根據陳子明的設想,農場被分割為教學區、勞作區、健身區、休閒區。由全國各地禁毒社工介紹來的吸毒人員,只要連續4個星期尿檢未呈陽性(即近期無吸毒),即可免費進場學習。學習時間共計一年半,每幾個月一個周期,第一周期是三個月,最後一個周期是半年。

  第一周期為斷癮期,由學長24小時陪同戒毒;

  第二周期為熟悉期,通過輔導員言傳身教學習人格重建、倫理道德。鼓勵學員在農場種菜養殖,在工作中培養責任,產生良性的團隊默契以及自我肯定;

  第三周期為鞏固期,在日常課程中學習感恩意識,引導修復與家人的關係;

  第四周期為轉正期,賦予農場內職務,幫助新進學員,為出場做準備。

相關焦點

  • 戒毒所:給戒毒學員上思想道德教育課
    沒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方向和動力的小船......」7月29日上午,來賓市強制隔離戒毒所組織戒毒學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所長黃有康作為主講人為全所戒毒學員上了一堂生動易懂的思想道德教育課,進一步強化了戒毒學員思想道德建設和堅定在戒學員的戒毒信念。
  • 為全市戒毒工作提供「牛江經驗」 「小康農場」讓昔日「癮君子」獲...
    後來,因一次開車時吸毒,他被送進戒毒所,同時被吊銷了駕照。「我吸毒,受傷害最大的是我的孩子,她因為爸爸的犯錯而被人歧視。」阿輝跟記者說起吸毒的經歷,悔恨不已。為此,他下定決心戒除毒癮,要改變自己孩子被別人歧視的目光。在牛江鎮政府和村委會的幫助下,阿輝進入「小康農場」學習種植技術。通過基地的孵化,掌握種植技術的阿輝開始自立門戶擴大種植規模,並憑著良好表現獲得種植補貼。
  • ...暢通戒毒最後一公裡;女子戒毒所把康復訓練檔案規範化建設作為…
    在新冠疫情防控和場所安全的雙重防控下,五原戒毒所克服諸多困難,經多方努力開展了一期戒毒人員就業推介會。五原戒毒所通過搭建招聘平臺,與五原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建立良性聯動,為今後針對戒毒人員開展專場招聘打好了基礎。專場招聘為戒治優異並通過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熟練掌握勞動技能的戒毒人員提供就業支持。加強了就業保障,戒毒人員就會有業可持,為避免無所事事所引發復吸提供了職業保障。
  • 12年收治7500愛滋感染者,廣東戒毒場所保持零交叉感染
    「世界愛滋病日」前夕,記者從廣東省戒毒管理局獲悉,廣東司法行政戒毒場所2009年至今累計集中收治愛滋病(HIV)感染人員7500多人,持續保持「零交叉感染、零安全事故、零所內死亡」記錄。目前,全省集中收治愛滋病戒毒人員人數正逐年下降。
  • 戒毒所裡的醫生:記廈門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王水哈
    海峽法治在線-法制今報11月13日訊(記者 黃秋雲)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不僅要履行救死扶傷的職責,還要從事戒毒醫療工作,幫助戒毒人員解除毒癮,使他們回歸正常生活。他們就是廈門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下稱戒毒所)的醫生們,王水哈就是其中一員。王水哈原是廈門市精神中心的骨幹人員,1999年憑著對戒毒事業的熱愛,他毅然捨棄名利,放棄優越的條件來到了戒毒所。
  • 江蘇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運用內觀治療法促使戒毒人員悔過戒毒
    江蘇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創新運用內觀治療的方法,促使戒毒人員悔過戒毒,在全國戒毒系統產生廣泛影響。記者近日對此作了專訪,江蘇省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介紹說,內觀療法是一種引自國外的心理治療方法,在靜坐的狀態下,有目的、有指向的進行系統地自我回顧與反省,矯正人格及行為模式中的弱點,獲得心靈的淨化,從而達到矯治戒毒的目的。內觀戒毒療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是在嚴格設置的與外界隔離的環境下進行的。
  • 廣東戒毒優秀案例 | 精準施策 重塑人生
    《2019年度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優秀戒毒案例選集》正式出版案例入選數廣東排名全國第一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戒治案例體現出廣東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創新戒治方法科學有效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廣東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多措並舉 科學戒治的優秀案例搭建讀書橋梁重建信心走向新生在廣東省南豐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人員曾某一度不聽管教,是「刺頭青」。
  • 戒毒所裡為什麼會分「強制戒毒」和「自願戒毒」,有什麼區別呢?
    導語:戒毒所裡為什麼會分「強制戒毒」和「自願戒毒」,有什麼區別呢?從清朝時期開始,毒品就已經殘害了無數的家庭與個人,讓許多家庭破碎,家財散盡,同時也讓不少人的生活都過得非常痛苦。在過去人們普遍是沒有戒毒這個觀念的,如果是已經染上毒癮的人,只會越陷越深,直到因為免疫系統完全被破壞而患上更嚴重的疾病。而現在有了統一的戒毒所之後,有不少朋友通過這種方式重新回歸了正常生活,但毒品仍然是埋在他們身邊的一枚隱形定時炸彈。而這個所中有這樣的兩種分類,分別是強制戒毒和自願戒毒,這兩個種類的區分對吸毒者來說有什麼不同嗎?
  • 甘肅司法行政戒毒創新之路調查
    本網訊(記者 周文馨 趙志鋒)「孩子,你在戒毒所一定要聽民警的話,好好戒毒,爭取早點出來。」遠程會見視頻兩端,戒毒人員馬某與母親寒暄著,淚眼婆娑。  這溫暖的一幕,出現在甘肅省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遠程會見幫教工作室內,兩邊連接的是不拋棄、不放棄的親情與關愛,架起的是戒毒人員與親人的「連心橋」。
  • 「以動攻毒」 華南理工大學探索運動戒毒新模式
    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華南理工大學「以動攻毒」項目獲「紅旅」賽道公益組金獎,項目以智能硬體+個性化運動解決方案推動戒除毒癮,項目已在廣東多個戒毒所應用,並得到司法部的肯定。像黃生這樣的年輕人,「動友公益」團隊在短短3年間,已成功幫扶了7203名,實現了從「毒友圈」到「動友圈」的轉變。這支主要由華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計算機學院、經管學院大學生志願者組成的公益團隊,以自身所學,實現當代大學生的青春擔當。
  • 「以動攻毒」華南理工大學探索運動戒毒新模式
    強制隔離戒毒,渡人助人才是意義所在。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華南理工大學「以動攻毒」項目獲「紅旅」賽道公益組金獎,項目以智能硬體+個性化運動解決方案推動戒除毒癮,項目已在廣東多個戒毒所應用,並得到司法部的肯定。
  • 上海將家庭自主戒毒指導職能納入社區戒毒社區康復
    俗話說,一朝吸毒,終身戒毒。吸毒者一旦成癮,就容易落入吸毒、戒毒,再吸毒、再戒毒的死循環。而欲打破這一死循環,就必須在社會戒毒與強制隔離戒毒之間形成一個無縫隙的監管閉環,缺一不可。《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對上海「家庭自主戒毒」現狀進行了調查。
  • 運動戒毒一周年,撒下的是汗水,收穫的是希望!
    堅持內引外聯、融合提升、科研驅動,省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與山東體育學院等高校加強戰略合作,聯合開展《戒毒人員運動風險評估與動作篩查》《戒毒人員運動處方庫建設》等課題攻關,陸續編寫《運動戒毒指導手冊》《運動戒毒風險防控手冊》《戒毒康復實驗室手冊》等系列叢書,實現了由科研實踐到理論創新的成果轉化。
  • 廣東省增城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人員夥房生活物資配送服務(GPCGD...
    廣東省政府採購中心受廣東省增城強制隔離戒毒所的委託,於2019 年07月24 日就廣東省增城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人員夥房生活物資配送服務(440000-201906-202008-0061)採用公開招標進行採購。
  • 90後戒毒民警們的青春出徵:戰疫是我們心中的頭等大事
    堅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中,廣東司法行政戒毒系統90後民警們走在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詮釋青年人的擔當。童盛美關鍵詞:堅守唯一的藥劑師廣東省第四強制隔離戒毒所藥房藥劑師童盛美童盛美,廣東省第四強制隔離戒毒所藥房藥劑師。作為所醫院藥房唯一的藥劑師,每周二早上,她都早早等候在藥房,向全所戒毒人員發放抗病毒藥。
  • 省馬三家強戒所省強戒所錦州市強戒所建立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
    為加強統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建設,積極履行戒毒機關指導、支持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職能,鞏固和延伸教育戒治效果,日前,省馬三家強制隔離戒毒所、省強制隔離戒毒所和錦州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分別建立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為推動戒毒工作向社區延伸邁出堅實一步。
  • 戒毒故事 | 親情為生命著色
    2019-11-28 15:03 來源: 澎湃新聞 山東戒毒 世界上有萬般情愫永恆的不變的是親情人生的徵途中潮來潮去人來人往但都如過眼雲煙唯有親情會一直伴你左右為了維繫戒毒人員與家人之間的親情,幫助戒毒人員早日擺脫「毒魔」,濟寧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製作了《希望的田野》主題宣傳片,在探訪室循環播放,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讓前來探訪的戒毒人員家屬對戒毒人員的戒治狀態有了最感性的認識。
  • 戒毒心理矯治展成果:肇慶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人員心理矯治案例...
    近日,《2019年度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優秀戒毒案例選集》正式出版,該案例選集是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在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案例庫中對2019年度全國範圍的案例進行評選,最終評選出107篇優秀司法行政戒毒案例入編案例選集。廣東省有11篇案例入選,入選數排名全國第一,其中省直所7篇、廣州所2篇、深圳所1篇、肇慶所1篇。
  • 為愛滋病戒毒學員關上鐵門打開心窗 瀏陽市戒毒所有位「上帝」般管...
    陳志是瀏陽市戒毒所愛滋病戒毒學員專職管教民警,張某是其管教的愛滋病戒毒學員之一,儘管相處只有短短一個月,但在這不長的時間裡,張某在陳志的幫助下,重燃對生活的希望。前不久,張某在被轉移到長沙做進一步戒毒治療時,他站在瀏陽市戒毒所門口,飽含熱淚地向前來送行的陳志深深地鞠了一躬,並承諾今後將重新做人,絕不再沾染毒品。
  • 戒毒所10個溫情瞬間感動眾人
    這就是戒毒所的十張溫情瀰漫的瞬間,每一張都讓人感動不已,又讓人十分惋惜。他們犯了錯誤,他們毀了自己也害了家人。但是希望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能不負家人的期望、等待和不放棄,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出來與家人團聚。此圖為山西省強制戒毒隔離所,家屬們受邀進來看望自己的孩子、丈夫或兄弟。當活動結束時,一位戒毒人員將自己哭成淚人的妻子攬入懷中,擁抱吻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