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嚴父慈母?為什麼教小孩要在13歲以前?

2020-10-31 曾仕強之道

為什麼中國人嚴父慈母?老實講,一個家庭裡面,爸爸沒有一點權威性,那就根本不像爸爸。為什麼不像爸爸?因為你做到沒有人把你當一回事,可是你要嚴,你嚴的起來嗎?你也嚴不起來的。你要做很多事情,你才可以得到嚴父這個地位,不是那麼簡單的。

反而,做媽媽有時候還比較容易,因為你天生就會懷孕,要做爸爸那是比做媽媽更難的。你要把自己做到像一個爸爸,那你的另一半自然會支持你,你的子女自然會尊重你,自然看到你會對你怕幾分。如果連一分都不怕,你不要高興,你就沒有辦法做好父母。

很多人說小孩是天生的天使,我是不太贊成這句話的,我覺得小孩是天生的破壞者。說實話,你只要給他一個小時,他把你家裡整個都破壞掉。一個小孩生下來,父母出去,他就會把家裡整理的整整齊齊的,這不是正常的小孩,那是妖怪。

你看小孩子只要在家,爸媽出去一兩個小時回來,你看沙發也倒掉了,茶杯也摔在地上,家裡亂的一塌糊塗,他是正常的。我不曉得大家的看法是什麼,我不知道。小孩本來就是不懂事,你給他鞋子穿,他經常都是左右反穿的,這樣你才知道為什麼他偶爾有一次左右穿對了你就好高興,這就表示很難得。那這種機率都是50%,為什麼他總是反穿呢,這個就是我們要想的,要想明白這些事情。就是告訴我們,父親要嚴,母親要慈,你才有辦法把子女帶好。

子女無拘無束,不受任何管制,他寧可去玩,他不會好好學習的,可以看下就知道了。如果小孩一開始他就會好好學習,那父母還傷什麼腦筋呢?他寧可去玩,他寧可在那裡翻跟鬥,他寧可跑到沙發椅上面去跳跳跳,他就是不讀書,他就是不學習,這就告訴我們,我們要去誘導他,我們要想辦法,我們不能過度放任,因為他是不懂事的。所以現在很多人說,小孩是不能打的,小孩是不能管的,小孩子要怎麼樣怎麼樣等等,還寫了一大堆兒童心理學,我都不太相信這些事情。

人生來為什麼要有父母,就是要你管教我,不然我要你父母幹什麼呢?我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就是因為你管教我,你把我教好了,我當然要感謝你,當然要孝順你啊。如果沒有,生下來,你讓他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最後廢物一個。勤教嚴管這是他律的,沒有錯的,而人最要緊是要自律,也沒有錯,這兩個都沒有錯,但是各位要曉得,在一個人要自覺之前,經常要別人的啟發,當一個人要能夠自律之前,經常要靠他律來促成我們這種自律,最後就是要自律。

小孩到了13歲以後,你幾乎沒有辦法管他了,所以要教趁早13歲以前。13歲以前小孩比較容易聽話,13歲以後他認為他長大了,尤其現在是早熟的,你打我,我可以打你。以前他還小,你打我,我打不過你,只好認了,只好用哭,現在13歲了,我長得跟你個頭差不多了,你再打我的話,你打我上面,我打你下面,那就全完了。再說一遍,要教趁早13歲以前,好好教他,13歲以後你想要教他,也不是不可能,要更費勁了。

本頭條號發文目的:希望能幫到一些人,感謝大家支持。覺得有用點讚,轉發關注一下,一起幫助更多人,謝謝!

相關焦點

  • 以前是嚴父慈母,為什麼現在是虎媽貓爸?淺談虎媽的養成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現實中也是虎媽貓爸居多,傳統的慈母嚴父已比較罕見。為什麼我們會從慈母嚴父轉變為虎媽貓爸呢?在以前,是「出嫁隨夫」、「夫唱婦隨」;在以前,「怕老婆」是會被人恥笑的。現在不同了,凡事都講究男女平等,甚至是女士優先,怕老婆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了,反而成了愛老婆的表現。設想一下,以前父親打孩子,母親出來求饒,父親怪母親「慈母多敗兒」;現在爸爸打孩子,媽媽出來說情,爸爸怪媽媽「慈母多敗兒」,媽媽一句「你再說一遍!」,爸爸馬上跪地求饒……這個畫面,豈不是很搞笑?
  • 嚴父慈母,愛有度、教有方
    俗話說:嚴父慈母。母親疼愛子女是天性,畢竟兒女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恨不得把所有好的都捧到兒女面前,但是,愛著愛著就過了度,就成了溺愛。《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的媽媽說:不管兒子走到哪裡,都會給他一個溫暖的廚房。
  • 老師:你的心要有嚴父般的「嚴」;情要有慈母般的「柔」
    這時候的「嚴父」與「慈母」是我這個做班主任需要扮演的雙重角色。01「嚴父」如何「嚴」起來,是要講究方法和策略的。這個懲戒即消耗了學生們旺盛的精力,又鍛鍊了身體,磨練了意志,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們意識到:這不是上體育課,這是受體罰,他們的心裡一定有個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 嚴父慈母好還是嚴母慈父好?教育孩子,「紅白臉」父母要這樣唱
    關於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都喜歡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恩威並施這種教育方式雖然在一些場合很奏效,但是不同組合對於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教育孩子的是,嚴父慈母好還是嚴母慈父好?嚴父慈母的優勢一:最常見,適合大多數家庭嚴父慈母這種教育方式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家庭非常多,也適合中國的大多數家庭的現實情況,現實生活中,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非常弱,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父親多數時間要外出工作,能陪伴家人的時間非常少,而不少女性是全職媽媽
  • 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對孩子有哪些不同的影響?
    對於現如今孩子的教育而言,嚴父慈母的方式和嚴母慈父的方式,哪一種對孩子來說是比較好的,沒準兒答案和你想的會差很多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的家庭可能是嚴父慈母的教育方式,而有的家庭可能是嚴母慈父的教育方式,其實這兩種教育方式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北京暑期請給孩子一個轉變的機會 偉傑驥羽全員通過核酸檢測!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話流傳很廣,很多人認同,與此類似的俗zhi語「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說了規則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 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4組家庭真實對比,哪種更適合孩子
    李玫瑾: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4組家庭真實對比,哪種更適合孩子 在如今社會裡,也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男主外,女主內」這句話一直都被我們提起,意思就是爸爸和媽媽,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為家庭分工做的事情有不一樣。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這句話就不適合用了,更多的聽說是:「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那麼,家庭中爸爸媽媽對教育孩子定位,到底是在哪一種模式下,會更加適合孩子的成長呢?
  • 「爸爸,給我換個媽媽」家教中是慈父嚴母好,還是嚴父慈母?受教
    那麼問題來了,在傳統教育中,我們常說的是:慈母嚴父。古詩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而現代社會中,80%上父親當好人,母親當壞人,到底在家庭教育中,是慈父嚴母好呢,還是嚴父慈母好呢?「慈母嚴父」和「慈父嚴母」20年後的差距,不是一丁半點話說到底是哪一種組合好呢?
  • 解讀「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背後意義,正是年輕父母該學習的
    現在的父母對於孩子都是遵循棍棒之下出孝子,都是覺得要對孩子進行一個嚴厲的教育,這樣孩子才不會成為一個很是失敗的孩子,不會讓孩子走上一條歪路。父母對於"慈母多敗兒,嚴父出孝子"的理解是錯誤,沒能夠真正理解這句話背後的意義,就對這句話進行一個貫徹,導致父母的教育出現了錯誤的。其實這句話背後的真正的意義並不是這樣的。
  • 李玫瑾: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4組家庭真實對比,哪種更適合孩子
    李玫瑾: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4組家庭真實對比,哪種更適合孩子 在如今社會裡,也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男主外,女主內」這句話一直都被我們提起,意思就是爸爸和媽媽,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為家庭分工做的事情有不一樣。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這句話就不適合用了,更多的聽說是:「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那麼,家庭中爸爸媽媽對教育孩子定位,到底是在哪一種模式下,會更加適合孩子的成長呢?
  • 到底是嚴父慈母好,還是嚴母慈父好?看看專家怎麼說!
    以前家庭教育其實並沒有多麼被重視,因為家長更關注怎麼掙錢,更加關注孩子有沒有吃飽的問題,而對於孩子的心理問題什麼的就沒有過多的關注。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條件好了,所以家長開始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了。現在家裡面的角色,多數都是一個脾氣好,一個脾氣差點的。那麼現在經常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嚴父慈母,另外一種是嚴母慈父。那麼這兩種到底哪個更加好呢?
  • 嚴父慈母教育產生分歧?父母自省找到問題所在
    寶寶的健康要慎重前段時間一個朋友的兒子5歲時,他的老公做了一件讓人非常生氣的事, 問了之後才知道,朋友5歲的兒子一直患有腸胃炎,醫生特地交代過寶寶的飲食要多加注意,結果父親節當天,朋友老公偷偷給孩子吃了冰淇淋,造成孩子半夜上吐下瀉隨後送往了急診。
  • 嚴父慈母組合,「嚴」要符合孩子的生理特徵,嚴慈有度
    讓男人教孩子,孩子帶不好,還把媳婦氣的夠嗆!我太難了,不能當著孩子面和他吵,先把他和和氣氣的叫到孩子看不見的地方,狠狠的訓一頓;再來安慰委屈的孩子,維護父親的尊嚴。四歲多的孩子,儘量讓他在愉快的情緒下塗色,而不是內心牴觸又迫於壓力不得不做。這天晚上,孩子塗完色,明顯能看出非常潦草,孩子有點應付,我對結果也不太滿意。於是兒子拿著塗色本去找爸爸。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小知識,大道理!
    「嚴父出孝子」,嚴厲的父親教導出來的孩子大部分是孝子,寵溺孩子的母親教導不出來健康的孩子。嚴,並不是說簡單粗暴的打罵。而是行為上的嚴厲苛刻。6歲以前的孩子,大多沒有判斷對錯的能力,需要嚴厲管教,並不一定是打罵。
  • 孩子教育中嚴母慈父好,還是嚴父慈母好?真正的答案很令人意外
    無論父親還是母親,必須要有一個能震懾住孩子,因此就有了「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兩種模式,那麼究竟哪個方式對孩子更好呢?其實答案會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先來看兩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家庭,父親是退役軍人,性格極端強勢、嚴厲,母親特別寵溺兒子
  • 為何慈母多敗兒?
    嚴父慈母可謂是理想家庭的標配了,但為什麼俗話又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呢?既然都影響下一代的家族大計了,慈母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又要這,又要那的,確定不是故意在為難女性嗎?護短是慈母的天性。除非具體事實直白地擺在眼前,絕不會承認自己的孩子是錯的,或者有哪個方面不如別的孩子。既然自家孩子優秀,那別人有的,也應該和必須得到。攀比之心一起,焦慮就長伴左右。既然自家孩子沒錯,那錯就在別人。學習不好是學校環境不行,老師教得不行,爸爸督促不力,諉過他人成了一種習慣。不切實際地制定計劃,並在思維中用計劃代替行動,把預期當成結果。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放在當下家庭教育是否依舊是至理名言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意思很容易理解:父母嚴格管教孩子的家庭會培養出孝子,而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的家庭會培養出不肖子孫。在這一點上我們沒法只是要求某個人或者某些人必須要做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了,而是全社會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到的。但是無論如何「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放在當下的家庭教育中依舊是至理名言,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 「嚴父慈母」的家庭教育模式,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有利有弊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和殷夫人可以說是一對嚴父慈母了3、&34;互補父母既要關愛孩子,又不能失去權威,嚴父慈母的模式恰好符合這個特徵。母親擔當的責任是關心和照顧孩子的方方面面;而父親負責樹立威嚴的形象,在教育孩子時有威信,讓孩子有敬畏之心。
  • 慈父嚴母和慈母嚴父,哪種家庭更利於孩子成才?你可能想錯了
    導讀:慈父嚴母和慈母嚴父,哪種家庭更利於孩子成才?你可能想錯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慈父嚴母和慈母嚴父,哪種家庭更利於孩子成才?你可能想錯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慈母」一定多「敗兒」嗎?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種母親,中招了嗎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中國有一句古話:「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種觀念流傳至今,是有很多歷史故事作為根基的,但是現代孩子的教育,會不會也是如此呢?>小李今年有個6歲的孩子,從小小李就對自己的寶貝兒子無比的疼愛,認為自己辛辛苦苦生下的兒子,應該好好的去對待,但是小李的丈夫可不這樣想,總是對待兒子一副嚴父的面孔,在孩子的心裡,父親就是一個審判官,管著自己,不讓自己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媽媽就像自己的小太陽一樣,總是帶給自己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