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一定多「敗兒」嗎?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種母親,中招了嗎

2020-09-13 月月媽媽育兒記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

中國有一句古話:「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種觀念流傳至今,是有很多歷史故事作為根基的,但是現代孩子的教育,會不會也是如此呢?

首先我們對待孩子的教育要拿出忠實的態度,尤其新手父母,第一次踏上教育孩子的旅程,會在很多方面摸不準,到底如何教育孩子才會越來越好,今天我們就探討一下。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

小李今年有個6歲的孩子,從小小李就對自己的寶貝兒子無比的疼愛,認為自己辛辛苦苦生下的兒子,應該好好的去對待,但是小李的丈夫可不這樣想,總是對待兒子一副嚴父的面孔,在孩子的心裡,父親就是一個審判官,管著自己,不讓自己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媽媽就像自己的小太陽一樣,總是帶給自己溫暖。

最近一次考試,小李的兒子由於緊張,所以沒有取得自己理想中的成績,這可愁壞了小李的兒子,拿著自己的成績單放學後久久不敢走入家門,害怕自己的爸爸會責罰自己,等到一頓思想風暴過後,孩子還是鼓起了勇氣,敲開了家門。

父親知道兒子今天會將成績單拿回來,所以就質問兒子,成績到底怎麼樣?兒子發抖的將成績遞給了父親,父親接過成績單以後,看到成績大發雷霆,在書房裡面一頓訓斥著兒子,但是沒考好確實沒考好,自己也沒有任何的理由反駁父親,之後兒子眼淚婆娑的出了書房,這時小李看見兒子垂頭喪氣的走出來,上前立馬安慰兒子那顆受傷的心靈,並且用慈母的愛去溫暖了兒子的心窩。

小李也告訴兒子:「爸爸對你嚴厲是希望你能夠長大成為有用的人,媽媽也一樣你過得好」,小李抱著孩子安慰著他,有了媽媽的鼓勵與安慰,兒子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真正毀掉孩子的母親,都是這幾類

1.給孩子包辦一切

有的母親會給孩子包辦一切,從衣食住行到日常的起居,有的孩子到現在都沒有洗過自己的衣服,也不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什麼事都要父母給自己拿主意,這種母親其實不是再愛孩子,而是再害了孩子,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沒有自理能力,以後離開自己的父母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做,這才是可怕的事情。

2.對老人不好,但是又要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好

這種母親其實大多數都是自私的,都說「百善孝為先」,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尊重老人,將我們養大,這是最起碼的做人準則,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己都不孝順,為什麼要要求自己的孩子孝順自己,有的時候孩子的行為會耳濡目染,所以想要孩子孝順自己,首先就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3.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孩子

有的母親不會顧及孩子的感受,自以為很了解孩子,所以在孩子有什麼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母親不會支持,反而會找各種理由推辭,在孩子下定決心做好某件事情的時候,母親也會給孩子潑冷水,這都是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讓孩子顧及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母親也會毀掉孩子的。

母親的角色很重要

母親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就是母親,給予我們希望最大的也是母親,所以母親的角色很重要,母親應該給孩子做一個榜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因材施教,這樣才是個合格的母親。

今日話題:你認為母親如何做才能教出孝順的孩子?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說慈母多敗兒,不要誤解了,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既然慈母的作用這麼大,為什麼還會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呢?最近和朋友聊到教育問題,她提到去大姨家吃飯的經歷:朋友的大姨只有一個兒子,今年上初一。朋友的表弟因為是家中獨子,他媽媽便寵溺無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行為約束和語言苛責,脾氣急躁,不尊重長輩也不講禮貌,這樣性格的形成和他媽媽的縱容脫不了關係,可以說這就是慈母多敗兒的典型案例,但是真的所有慈母都會出現敗兒嗎?
  • 「慈母多敗兒」?事實上毀掉孩子的並非慈母,而是這3種母親
    自古老話說的好: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越是慈祥的媽媽,越容易養出失敗的兒女。不過,難道兒女失敗的原因真的是「慈母」嗎?由於大家對這句話的誤解,讓很多媽媽走上了「嚴母」的道路。曾經就有人告訴羽羽,孩子不能這麼寵著,當母親的要嚴厲一些,小心出現「慈母多敗兒」的情況。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
    導讀: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往往是這幾類母親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為人父母的一大難題,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人生方向的。每一個父母都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可以揚眉吐氣,幹出一番事業來。為此,父母們用盡渾身解數,希望孩子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而母親在其中所起到的影響佔到85%。這就應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慈母多敗兒」。
  • 「慈母多敗兒」不一定是真的,真正帶壞孩子的,很可能是這種母親
    那麼,「慈母」到底會不會「多敗兒」呢?,而孩子就會在母親的給予中一次次索取,挑戰做母親的底線,而母親疼愛孩子就會想著順從,所以,才有了「慈母多敗兒」那句話,只不過,世事無絕對,疼愛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只要用對了方法,父母即使再疼愛孩子也不會將孩子給寵成「敗兒」。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毀掉娃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
    都說「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這是古人的經驗和智慧留給我們的觀念。所以,在很多人的育兒觀裡,一定要當一個「嚴厲」的父母,讓孩子時常感到畏懼才更好管理。
  • 「慈母」一定多「敗兒」嗎?未必,最「坑娃」的可能是這4種媽媽
    可以說,母親的教育方式和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終生的影響。俗話說,慈母多敗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溺愛孩子的母親,往往都很容易培養出一個「敗家孩子」。雖然說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但真正培養出「敗家孩子」的不見得就是這種媽媽。「慈母」一定多「敗兒」嗎?未必,最「坑娃」的可能是這些媽媽:1.
  • 「慈母不一定敗兒」,真正毀孩子的,是這幾種母親
    導讀:「慈母不一定敗兒」,真正毀孩子的,是這幾種母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慈母不一定敗兒」,真正毀孩子的,是這幾種母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其實真的毀掉孩子的,多半是這2類母親
    ,而其中最能影響孩子的85%是母親」相信我們在沒孩子的時候,都想過要是我有孩子以後,絕對不會怎麼怎麼樣,還有的認為自己小時候沒有被教育好的,也會表示,我有孩子以後我不要成為我的媽媽。現在很多虎爸虎媽的教育風靡教育圈就因為他們都認為老化說的沒錯:「慈母多敗兒」,只要自己嚴格起來,孩子就會教育的很好,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 慈母「多敗兒」?其實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
    母親對孩子的愛真的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們恨不得替孩子扛下所有的疼痛,只是希望孩子能夠開心快樂。只是這份愛如果太過沉重,那麼也許反而適得其反,正如有句話說的慈母多敗兒一樣,就是這個道理。這三種性格的媽媽,正在慢慢毀掉自己的孩子
  • 為何慈母多敗兒?
    嚴父慈母可謂是理想家庭的標配了,但為什麼俗話又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呢?既然都影響下一代的家族大計了,慈母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又要這,又要那的,確定不是故意在為難女性嗎?但母親對孩子的信心往往蓋過了最起碼的是非觀。護短是慈母的天性。除非具體事實直白地擺在眼前,絕不會承認自己的孩子是錯的,或者有哪個方面不如別的孩子。既然自家孩子優秀,那別人有的,也應該和必須得到。攀比之心一起,焦慮就長伴左右。既然自家孩子沒錯,那錯就在別人。學習不好是學校環境不行,老師教得不行,爸爸督促不力,諉過他人成了一種習慣。
  • 慈母未必會「敗兒」,真正可能毀掉孩子的是這三種媽媽,願你不是
    4歲的時候,南茜被母親送進了花樣滑冰隊。在她完成了12歲孩子才可以完成的高難度動作時,依然會母親無視,甚至她媽媽還不斷地用言語來貶低她。當身邊的教練與家長譴責時,她的母親依然叼著煙,無畏地用髒話回懟過去。
  • 慈母多敗兒,諛民多禍國
    都說「祖國是我們的母親」,這是強調國家對國民的庇護。不過,比起母親來,國家更像是孩子。為什麼這麼說?道理很簡單,孩子需要我們去撫育,國家需要我們去建設;孩子能否出人頭地,在於我們的教育;國家能否繁榮富強,在於國民的努力;孩子有出息,我們跟著享福,至少可以少操些心;國家能富強,也是全體國民的福祉所在。
  • 話說今天的慈母多敗兒,窮人慣孩子
    慈母多敗兒是一句古訓,意思是慈愛的母親多不會嚴格要求,孩子在溺愛中長大,長大多一事無成。咱們老百姓的要求可能沒那麼高,在老百姓眼裡,不能養家,不能立業,也即一事無成,也並不是指多麼的出人頭地。 關於慈母多敗兒,我本沒有什麼也別要說的,但至於窮人慣孩子,我必須多說兩句。
  • 「慈母」真的「多敗兒」?只是你的方法沒用對
    在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思是,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嚴父」,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要嚴厲,只有這樣,父親才能用自己的威壓教育出孝順的孩子,才能教育出一個人才,但是,如果家庭裡面有一個母親,並且母親對孩子比較溺愛,對兒子事事順從的話,那家裡面的孩子很有可能被養成一個「敗家子兒」,畢竟,因為母愛的原因,覺得自己去了一趟「鬼門關
  • 「慈母多敗兒」or「母慈子孝」:我們該如何看待「慈母」?
    親戚看到了說「慈母多敗兒」,這話很是讓人警醒。那麼,如何看待「慈母」這個詞語呢?中國還有一句話,叫「母慈子孝」。想想看,兩個「慈」到底有什麼不同?找到了其中的不同,我們也就知道了自己應該怎麼做。慈母在我們的心中是一個充滿溫暖和愛意的母親的形象。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我認為永遠都是沒錯的。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耽誤孩子未來的,多半是這3種類型的媽媽
    古時候有個人,小的時候備受母親寵愛,和別人打架,母親也不責備他,偷了別人東西,也不批評他還回去。結果這個人長大後,變成了一個作惡多端的強盜,被官府抓捕行刑前,他請求最後見母親一面,母子見面後相擁在一起嚎嚎大哭。不想突然,他一口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痛斥母親:「全都是你的錯,小時候做錯了那麼多事情,都不教育責備我,這才有了我現在的下場」。
  • 並非只有「慈母」多「敗兒」,有幾類母親,更易養出不成器的孩子
    執筆:張蒙定稿:蘇子後我國自古都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意思是說母親過於慈愛,往往容易教導出「敗家子」,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有可能會真正毀了孩子。四種類型的媽媽,有可能會「毀」了孩子1、對孩子過度溺愛這類母親就是所謂的慈母,平時對孩子有求必應,無論提出什麼要求都滿足,無限縱容孩子的行為,哪怕是做了錯事。
  • 解讀「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背後意義,正是年輕父母該學習的
    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很優秀,有正常三觀的孩子,那麼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就要到位,不能夠出現任何差錯,要是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不恰當的,那麼孩子的成長將會受到一個不好的影響。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很重視的,教育方式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父母現在教育孩子都是會警記著"慈母多敗兒,嚴父出孝子"這句話。
  • 農村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農村俗話屬於怎麼教育孩子範疇之內。千百年來,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有無數人舉出了母親因為太溺愛孩子,最後導致了孩子一生悲劇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