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敗兒」or「母慈子孝」:我們該如何看待「慈母」?

2021-03-03 父母必讀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有位媽媽來信提問,她在信中描述說:

我兒子比較淘氣,吃飯的時候總不端正地坐著,而且老是有很多問題問個不停。

通常我都會儘量滿足他。

親戚看到了說「慈母多敗兒」,這話很是讓人警醒。

那麼,如何看待「慈母」這個詞語呢?

中國還有一句話,叫「母慈子孝」。

想想看,兩個「慈」到底有什麼不同?找到了其中的不同,我們也就知道了自己應該怎麼做。

慈母在我們的心中是一個充滿溫暖和愛意的母親的形象。

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我認為永遠都是沒錯的。

只是我們的愛要隨孩子的成長而成長,而且永遠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目標。

這話說起來簡單,真要落實到每日每時的行動中,卻也容易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困惑。

「慈母多敗兒」中的「慈」,恐怕更多包含著我們通常所說的「慣」的意思。

「慣」孩子,其實是孩子教會我們的。

孩子小的時候,只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用準確的行動快速地滿足孩子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我們對孩子了解的深入,我們的「反應」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這讓我們體驗到養育的成就感,卻也容易養成一種習慣:去滿足孩子的需要,別讓他哭。

這種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不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就會出麻煩:無意中會讓孩子喪失很多長本事的機會。

到孩子有一定能力的時候,慈愛開始意味著並不要什麼都滿足孩子,而是要給孩子更多的使用自己的能力、發展這些能力的機會。

我們在孩子身邊的支持、鼓勵和指導,都是在給孩子的成長加油。

孩子天生好奇,要以各種方式來了解周圍的世界。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保護好孩子的探究熱情,也就是保護好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

我們可以欣賞孩子的提問,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或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但父母不必是什麼答案都有的百寶箱。

讓孩子習慣於尋找答案的過程, 體驗其中的快樂,比讓他簡單地記住一些答案更重要。

孩子遲早是要步入社會的。

立規矩,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基本屏障。

在不同的年齡,孩子所受到的限制會有所不同,但遵守規則的意識,是父母為孩子步入社會備下的一份好禮。

當然,這裡說的立規矩,並不意味著對孩子兇,而是清晰的準則,溫和而堅定的執行。

飲食習慣、衛生習慣、起居習慣、讀書習慣、學習習慣……什麼事情一旦形成習慣,就具有了反覆被執行下去的可能。

習慣幫我們節省了很多思考和控制的能量。

我們現在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將鋪就他未來生活品質的底蘊。

我們在幫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是出於我們的愛。

在這同時,我們也要要求孩子為我們做一些事情:遞一張紙巾、倒一杯水、拉一拉被角、保持片刻安靜……我們要感謝孩子為我們的付出。

通過這些事情,孩子學會了怎樣愛我們,怎樣愛別人。

如果孩子從來沒實踐過怎樣愛別人,也同樣不會理解和感受到我們的愛。

有這樣一句話曾經深深地震撼著我:「沒有要求的父母是不可愛的。」

做一個慈母,不能是單純去滿足孩子當時提出的一些表面的要求,而是要更多地思考孩子成長的規律、發展的需要,和孩子形成亦母、亦師、亦友的關係。

要減少行動中的困惑,我們可以把孩子健康成長的目標定得更具體一些: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而我們自己也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慈母多敗兒」還是「母慈子孝」?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為何慈母多敗兒?
    嚴父慈母可謂是理想家庭的標配了,但為什麼俗話又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呢?既然都影響下一代的家族大計了,慈母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又要這,又要那的,確定不是故意在為難女性嗎?慈母的心思總是細膩的,出於愛護孩子,因為貪玩或者挑食少吃一點,就揪心不已,於是攆著餵飯成為常態。在孩子認真學習時,出於愛護用吃喝拉撒一系列事情去幹擾,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而不自知。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愛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孩子在這些瑣事上完全失去了決定權,對抗、拖拉時有發生,依賴心理日趨嚴重。沒有原則的迷之自信。孩子是自己的好,對父母都一樣。
  • 慈母多敗兒,諛民多禍國
    都說「祖國是我們的母親」,這是強調國家對國民的庇護。不過,比起母親來,國家更像是孩子。為什麼這麼說?道理很簡單,孩子需要我們去撫育,國家需要我們去建設;孩子能否出人頭地,在於我們的教育;國家能否繁榮富強,在於國民的努力;孩子有出息,我們跟著享福,至少可以少操些心;國家能富強,也是全體國民的福祉所在。
  • 「慈母多敗兒」?事實上毀掉孩子的並非慈母,而是這3種母親
    自古老話說的好: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越是慈祥的媽媽,越容易養出失敗的兒女。不過,難道兒女失敗的原因真的是「慈母」嗎?由於大家對這句話的誤解,讓很多媽媽走上了「嚴母」的道路。曾經就有人告訴羽羽,孩子不能這麼寵著,當母親的要嚴厲一些,小心出現「慈母多敗兒」的情況。
  •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往往是這幾類母親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而母親在其中所起到的影響佔到85%。這就應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中「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其實歷史上有關慈母多敗兒的典故也有很多。這些孩子天性自私任性,而「慈母」們沒有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沒有教會他們如何做一個有素質的人,所以最終常常會導致孩子因為無法抵擋社會的誘惑,最終誤入歧途。
  • 話說今天的慈母多敗兒,窮人慣孩子
    慈母多敗兒是一句古訓,意思是慈愛的母親多不會嚴格要求,孩子在溺愛中長大,長大多一事無成。咱們老百姓的要求可能沒那麼高,在老百姓眼裡,不能養家,不能立業,也即一事無成,也並不是指多麼的出人頭地。 關於慈母多敗兒,我本沒有什麼也別要說的,但至於窮人慣孩子,我必須多說兩句。
  • 「慈母」真的「多敗兒」?只是你的方法沒用對
    在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思是,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嚴父」,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要嚴厲,只有這樣,父親才能用自己的威壓教育出孝順的孩子,才能教育出一個人才,但是,如果家庭裡面有一個母親,並且母親對孩子比較溺愛,對兒子事事順從的話,那家裡面的孩子很有可能被養成一個「敗家子兒」,畢竟,因為母愛的原因,覺得自己去了一趟「鬼門關
  • 慈母多敗兒!
    那種完全賞識而沒有懲戒的教孩子的理念,實為誤人之言——慈母多敗兒!鏡頭一:一輛計程車在大橋中段停了下來,一名年輕的男子下車後,一言不發,越過欄杆,跳進江中。緊接著,一個年輕的女子也跟著跳了下去。該醒醒了!生活條件越好,受到的呵護越多,人就越自我、越虛榮,因此,也就越挑剔、越狹隘。有個小女孩,每次買了新衣服、新玩具等,都會跑到鄰居家挨個地問:「我有漂亮衣服,你有嗎?」,「我有新玩具,你有嗎?」 如果別人說沒有,她就特別高興;如果別人說:「我有啊,比你的還漂亮呢,我的這個玩具你沒有吧?沒見過吧?」
  • 解讀「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背後意義,正是年輕父母該學習的
    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很重視的,教育方式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父母現在教育孩子都是會警記著"慈母多敗兒,嚴父出孝子"這句話。現在的父母認為母親對孩子慈愛的話,會讓自己的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會養成孩子驕縱的性格,會毀掉孩子,父親對孩子嚴厲的話,孩子就會比較聽話,而且也是有成就的。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毀掉娃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
    都說「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這是古人的經驗和智慧留給我們的觀念。所以,在很多人的育兒觀裡,一定要當一個「嚴厲」的父母,讓孩子時常感到畏懼才更好管理。
  • 說慈母多敗兒,不要誤解了,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既然慈母的作用這麼大,為什麼還會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呢?最近和朋友聊到教育問題,她提到去大姨家吃飯的經歷:朋友的大姨只有一個兒子,今年上初一。朋友的表弟因為是家中獨子,他媽媽便寵溺無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行為約束和語言苛責,脾氣急躁,不尊重長輩也不講禮貌,這樣性格的形成和他媽媽的縱容脫不了關係,可以說這就是慈母多敗兒的典型案例,但是真的所有慈母都會出現敗兒嗎?
  • 「慈母多敗兒」不一定是真的,真正帶壞孩子的,很可能是這種母親
    在我們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思是,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那麼,「慈母」到底會不會「多敗兒」呢?和母親擁有著相同的血脈,而母親為了孩子,要承受的不僅僅是「十月懷胎」的辛苦和「一朝分娩」的痛苦,還要經受著自己的各種改變,所以,為人父母的就是想要將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給予孩子,讓他們享受最好的待遇, 可是,很多時候,父母們卻很難把握好尺度,很容易將對孩子的好變成一種溺愛,而孩子就會在母親的給予中一次次索取,挑戰做母親的底線,而母親疼愛孩子就會想著順從,所以,才有了「慈母多敗兒
  • 「慈母」一定多「敗兒」嗎?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種母親,中招了嗎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中國有一句古話:「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種觀念流傳至今,是有很多歷史故事作為根基的,但是現代孩子的教育,會不會也是如此呢?,到底如何教育孩子才會越來越好,今天我們就探討一下。「慈母」不一定多「敗兒」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北京暑期請給孩子一個轉變的機會 偉傑驥羽全員通過核酸檢測!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話流傳很廣,很多人認同,與此類似的俗zhi語「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說了規則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
    導讀: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3歲兒子網吧連玩48小時,媽媽送飯到網吧還親自餵飯:慈母多敗兒
    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如今的年輕父母似乎都已經不捨得對孩子兇狠,而是一味順著孩子,導致了許多「慈母多敗兒」的例子。在這個本該上學的年紀,卡裡託每日的事情就是到家附近的網吧裡,玩上一整天。但最近他的網癮已經是越來越嚴重了,卡裡託這次在網吧已經呆了連續兩天,也就是48小時。期間他未曾吃過一口東西,甚至連上廁所他也覺得是在浪費時間。卡裡託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與自己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 為啥「慈母多敗兒」?和父母的欲望有關係,家長要懂得克制
    慈母多敗兒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原因。其實大多數原因都與自己的父母有關係,要是父母從小到大都一味在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並且未能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就會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這就會導致孩子對父母、對自己的盲目信任,總覺得凡事都可以去做,那麼他們只要感覺到這件事情是自己喜歡的,就不會太過顧慮行為造成的後果如何。這類孩子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是屬於刁蠻任性的,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 農村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農村俗話屬於怎麼教育孩子範疇之內。千百年來,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有無數人舉出了母親因為太溺愛孩子,最後導致了孩子一生悲劇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
  • 「慈母不一定敗兒」,真正毀孩子的,是這幾種母親
    導讀:「慈母不一定敗兒」,真正毀孩子的,是這幾種母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慈母不一定敗兒」,真正毀孩子的,是這幾種母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放在當下家庭教育是否依舊是至理名言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意思很容易理解:父母嚴格管教孩子的家庭會培養出孝子,而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的家庭會培養出不肖子孫。別的不說,我們就說最近一直熱議的許某鑫問題。就如同她自己說的能夠走到今天離不開她父母的錢和人脈關係。但事實上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他父母對他的各種教養教育的方式所導致的。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小知識,大道理!
    「慈母多敗兒」中的「慈」,恐怕更多包含著我們通常所說的「慣」的意思。「慣」孩子,其實是孩子教會我們的。孩子小的時候,只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用準確的行動快速地滿足孩子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我們對孩子了解的深入,我們的「反應」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這讓我們體驗到養育的成就感,卻也容易養成一種習慣:去滿足孩子的需要,別讓他哭。 這種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不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就會出麻煩:無意中會讓孩子喪失很多長本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