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慈母多敗兒」?和父母的欲望有關係,家長要懂得克制

2020-10-03 寶貝萌晗說

慈母多敗兒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原因。

其實大多數原因都與自己的父母有關係,要是父母從小到大都一味在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並且未能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就會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

但父母不正確的教育理念會給孩子帶來三大嚴重影響:

  • 孩子變得自私自利

孩子受到父母太過寵溺的話,就會導致孩子做事變得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崇尚自我,那麼這類孩子就會變得自私自利,毫無人情可言。

往往在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這類孩子都只會考慮到自己,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稍微有事情與自己預期的軌道有所偏差,他們就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

  • 孩子變得驕傲自大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就會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這就會導致孩子對父母、對自己的盲目信任,總覺得凡事都可以去做,那麼他們只要感覺到這件事情是自己喜歡的,就不會太過顧慮行為造成的後果如何。

這類孩子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是屬於刁蠻任性的,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 孩子變得無能

父母太過於寵愛孩子,就會幫孩子包辦一切事務,從而孩子就失去了自我思考能力、處理事情能力。

那麼當他們失去了父母的庇護之後,他們就會完全失去了主心骨,就連最為簡單的事情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做事情毫無章法毫無邏輯。甚至他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畏手畏腳,拿不定主意。

面對慈母多敗兒的這些不良影響,父母應該多加警惕,正是因為自己過分愛護自己的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致使孩子成為這樣的。

因此父母應該採用以下三個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成為良好人才:

  • 把握好教育尺度

教育分為嚴厲式教育和放縱式教育,因此父母應該在這兩種教育中把握好尺度。若是太過於嚴厲就會導致親子關係變得很對立,但若是太過於寵溺孩子,就會導致"敗兒"。

凡事都要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所以父母切實要從孩子身上出發,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讓孩子和自己都能闡述出自己的需求和觀點,這樣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是非觀

孩子要想變得不"敗兒",最主要還是思想觀念的形成,若是思想觀念被父母慢慢加以引導,變得有利於成長、有利於社會,那麼孩子就會變得非常優秀。但是若是父母用錯了方法,誤導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蠻橫無理。

比如很多小孩子都會在公眾場合哭鬧,這時候的父母應該要耐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給孩子講出吵鬧的後果以及解決的辦法,這樣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意識到錯誤的解決辦法,從而在根本上真正教育好孩子,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 培養孩子的國學禮儀之風

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富足的,很多思想裡面都包含了人生哲理、處世之道,所以父母應該多教授給孩子這方面知識,讓孩子能夠取其精華,將古人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運用在生活中。

父母也應該努力營造一種家庭的學習之風,讓孩子養成謙遜有禮的性格,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起來。

父母不應該是孩子實現願望的工具人,而應該是孩子人生的領航者。所以與其無限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倒不如學會讓孩子自己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自己去用手打拼自己的未來。父母通過一定的教育方式教導孩子,讓孩子學會獨自做選擇,並努力前進。

相關焦點

  • 「慈母」真的「多敗兒」?只是你的方法沒用對
    在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思是,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嚴父」,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要嚴厲,只有這樣,父親才能用自己的威壓教育出孝順的孩子,才能教育出一個人才,但是,如果家庭裡面有一個母親,並且母親對孩子比較溺愛,對兒子事事順從的話,那家裡面的孩子很有可能被養成一個「敗家子兒」,畢竟,因為母愛的原因,覺得自己去了一趟「鬼門關
  • 說慈母多敗兒,不要誤解了,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既然慈母的作用這麼大,為什麼還會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呢?最近和朋友聊到教育問題,她提到去大姨家吃飯的經歷:朋友的大姨只有一個兒子,今年上初一。這可不一定,千萬不能一棒子打死,首先我們要知道「慈母多敗兒」的原因!一、「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的真諦是什麼「嚴父出孝子」,意思是,為孩子設立為人處世的規矩,並嚴厲教育讓其遵守的父親,容易教出孝順懂事的孩子。
  • 解讀「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背後意義,正是年輕父母該學習的
    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很優秀,有正常三觀的孩子,那麼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就要到位,不能夠出現任何差錯,要是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不恰當的,那麼孩子的成長將會受到一個不好的影響。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很重視的,教育方式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父母現在教育孩子都是會警記著"慈母多敗兒,嚴父出孝子"這句話。
  • 「慈母多敗兒」or「母慈子孝」:我們該如何看待「慈母」?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有位媽媽來信提問,她在信中描述說:我兒子比較淘氣,吃飯的時候總不端正地坐著,而且老是有很多問題問個不停。通常我都會儘量滿足他。親戚看到了說「慈母多敗兒」,這話很是讓人警醒。那麼,如何看待「慈母」這個詞語呢?中國還有一句話,叫「母慈子孝」。想想看,兩個「慈」到底有什麼不同?
  • 「慈母多敗兒」不一定是真的,真正帶壞孩子的,很可能是這種母親
    在我們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思是,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那麼,「慈母」到底會不會「多敗兒」呢?,而孩子就會在母親的給予中一次次索取,挑戰做母親的底線,而母親疼愛孩子就會想著順從,所以,才有了「慈母多敗兒」那句話,只不過,世事無絕對,疼愛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只要用對了方法,父母即使再疼愛孩子也不會將孩子給寵成「敗兒」。
  • 慈母多敗兒,諛民多禍國
    道理很簡單,孩子需要我們去撫育,國家需要我們去建設;孩子能否出人頭地,在於我們的教育;國家能否繁榮富強,在於國民的努力;孩子有出息,我們跟著享福,至少可以少操些心;國家能富強,也是全體國民的福祉所在。在這個意義上,國家不像是我們的母親,反倒像我們的孩子。同樣地,我們愛國,不應像愛父母那樣去愛,而應該像愛我們的孩子那樣去愛它。
  • 為何慈母多敗兒?
    都說人生有三好:父嚴、母慈、人不老。嚴父慈母可謂是理想家庭的標配了,但為什麼俗話又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呢?既然都影響下一代的家族大計了,慈母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又要這,又要那的,確定不是故意在為難女性嗎?
  • 「慈母多敗兒」?事實上毀掉孩子的並非慈母,而是這3種母親
    自古老話說的好: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越是慈祥的媽媽,越容易養出失敗的兒女。不過,難道兒女失敗的原因真的是「慈母」嗎?由於大家對這句話的誤解,讓很多媽媽走上了「嚴母」的道路。曾經就有人告訴羽羽,孩子不能這麼寵著,當母親的要嚴厲一些,小心出現「慈母多敗兒」的情況。
  • 話說今天的慈母多敗兒,窮人慣孩子
    慈母多敗兒是一句古訓,意思是慈愛的母親多不會嚴格要求,孩子在溺愛中長大,長大多一事無成。咱們老百姓的要求可能沒那麼高,在老百姓眼裡,不能養家,不能立業,也即一事無成,也並不是指多麼的出人頭地。 關於慈母多敗兒,我本沒有什麼也別要說的,但至於窮人慣孩子,我必須多說兩句。
  • 慈母多敗兒!
    那種完全賞識而沒有懲戒的教孩子的理念,實為誤人之言——慈母多敗兒!鏡頭一:一輛計程車在大橋中段停了下來,一名年輕的男子下車後,一言不發,越過欄杆,跳進江中。緊接著,一個年輕的女子也跟著跳了下去。有個小女孩,每次買了新衣服、新玩具等,都會跑到鄰居家挨個地問:「我有漂亮衣服,你有嗎?」,「我有新玩具,你有嗎?」 如果別人說沒有,她就特別高興;如果別人說:「我有啊,比你的還漂亮呢,我的這個玩具你沒有吧?沒見過吧?」小女孩馬上就跑回家,哭著吵著要買,家長則說:「寶貝,別哭,別哭,咱們去買個更大更好更漂亮的,好不?」於是,小女孩破涕為笑了!——看到沒?
  • 深度:慣子如殺子、慈母多敗兒,句句戳心
    但是父母要記住有句話叫做:自己管不好孩子,總有人會幫你管,而且孩子小時候太過寵溺,會給他們帶來很多隱藏危害。家長們總覺得沒什麼,殊不知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釀成大禍,過於寵溺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危害。 「慣子如殺子、慈母多敗兒」,這兩句俗語不是說說而已!危害很多!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毀掉娃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
    都說「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這是古人的經驗和智慧留給我們的觀念。所以,在很多人的育兒觀裡,一定要當一個「嚴厲」的父母,讓孩子時常感到畏懼才更好管理。
  •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往往是這幾類母親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為人父母的一大難題,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人生方向的。每一個父母都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可以揚眉吐氣,幹出一番事業來。為此,父母們用盡渾身解數,希望孩子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而母親在其中所起到的影響佔到85%。這就應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慈母多敗兒」。
  • 「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這3點做不好,真的會害了孩子啊
    但是請各位家長們記住:現在你不好好管教孩子,以後這個社會會幫你管教孩子的!而且父母太過於溺愛孩子,也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多的隱藏傷害。 「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 大意是:孩子們不能從小就溺愛,導致孩子的天性就會很自私很任性,「慈母」們始終縱容孩子的任性,沒有教過他們的孩子做一個有素質的人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放在當下家庭教育是否依舊是至理名言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意思很容易理解:父母嚴格管教孩子的家庭會培養出孝子,而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的家庭會培養出不肖子孫。這些話的意思時至今日已經不能僅僅只是局限於「孝」了,畢竟在當今這個社會,對於孝的不同理解和定義也跟過去有很大的區別。但是總體來說這個意思還是會被很多人所共同認可的,因為這個道理也確實是比較簡單易懂的。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耽誤孩子未來的,多半是這3種類型的媽媽
    古時候有個人,小的時候備受母親寵愛,和別人打架,母親也不責備他,偷了別人東西,也不批評他還回去。結果這個人長大後,變成了一個作惡多端的強盜,被官府抓捕行刑前,他請求最後見母親一面,母子見面後相擁在一起嚎嚎大哭。不想突然,他一口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痛斥母親:「全都是你的錯,小時候做錯了那麼多事情,都不教育責備我,這才有了我現在的下場」。
  • 「慈母」一定多「敗兒」嗎?未必,最「坑娃」的可能是這4種媽媽
    作為家長,我們是必須要重視家庭教育的。如果我們不夠重視的話,我們的孩子很難有出息。而在家庭教育中,母親這個角色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母親的教育方式和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終生的影響。俗話說,慈母多敗兒。
  • 13歲兒子網吧連玩48小時,媽媽送飯到網吧還親自餵飯:慈母多敗兒
    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如今的年輕父母似乎都已經不捨得對孩子兇狠,而是一味順著孩子,導致了許多「慈母多敗兒」的例子。對於這件事網友們的評論也是空前的一致,網友們一致覺得造成孩子今天這樣的行為,完全是這位「慈母」的原因,正所謂「慈母多敗兒。」
  • 農村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農村俗話屬於怎麼教育孩子範疇之內。千百年來,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有無數人舉出了母親因為太溺愛孩子,最後導致了孩子一生悲劇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
  • 慈母多敗兒,嚴父出孝子!致敬那些為子女嘔心瀝血的父母!
    我有個同學曾經經常跟我抱怨,說他的父母對他多麼嚴厲,多麼嚴格,除了在學校學習之外,到了家裡也不讓他多休息,還請了輔導老師來家裡,從而逼著他去學習。並且還從來不準他玩手機,就連電視也不準看,甚至就連各種娛樂項目也不準他去玩。於是乎,他就說他的生活簡直就不是人過的,每天除了學習就是還在學習,然後就是吃飯睡覺去洗手間,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