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敗兒,嚴父出孝子!致敬那些為子女嘔心瀝血的父母!

2020-09-13 是非善惡皆在一念之間

我有個同學曾經經常跟我抱怨,說他的父母對他多麼嚴厲,多麼嚴格,除了在學校學習之外,到了家裡也不讓他多休息,還請了輔導老師來家裡,從而逼著他去學習。並且還從來不準他玩手機,就連電視也不準看,甚至就連各種娛樂項目也不準他去玩。

於是乎,他就說他的生活簡直就不是人過的,每天除了學習就是還在學習,然後就是吃飯睡覺去洗手間,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了。

並且,除了學習之外的其它事情,他的父母都為他嚴格規劃好了時間。如每次吃飯時間不能超過二十分鐘,去洗手間不能超過十分鐘,至於睡覺時間相對來說是長一些,但是卻也不超過七個小時,然後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其它時間,他的父母要求他必須將其全部花在學習上,不然的話,就將會遭遇極端嚴厲的體罰。

並且,除了在家裡他的父母親自監督之外,在學校裡,他的父母還拜託老師對他嚴格監督,一旦他有任何的懈怠和偷懶,便請老師嚴厲懲罰他,不必留情。由此可見,他的父母究竟是有多麼嚴厲。

所以,為了不被懲罰,我這個同學他也只能嚴格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執行,不敢有半點懈怠,就連感冒了,也還在堅持著學習。

雖然因此過的很累,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同樣的,我這個同學的學習成績卻是在飛速提升,很快就在班級甚至全校名列前茅,從而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所以,雖然因此他過的並不是很開心,但是隨著他被逼著拼命的學習,最終他的學業卻也是有了巨大的進步。

可見,唯有努力了,付出了,那麼才可能會有回報,會有收穫。

當然了,也不是說付出了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收穫,但是你不努力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任何收穫!

就如同我們班上那些愛貪玩的同學一般,雖然過的比較開心,但是因為沒有得到父母嚴格的督促,也不聽老師的話,自己也不夠自律,整天就知道玩,雖然是過的開心了,可是學習成績卻是一塌糊塗。

畢竟,這個世界上可並沒有能夠兩全其美的事情。

雖然有人可能會說,學習並不是唯一出路,並且學習成績並不能代表以後就一定能過的很好。

可事實上,學習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絕對是一條極端重要的路,重要到極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未來!畢竟,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是極有道理的。

所以,我的這個同學的父母雖然對他極其嚴厲,甚至可以說是無情和苛刻,但也正是因此讓得他的學習一飛沖天,平步青雲,而後來,我這位同學在他的努力下,考上了一所重點本科學校,可以說是相當勵志了,雖然他說自己完全是被逼出來的,如果沒有父母對他的嚴格要求,恐怕他也未必會有現在的成就,所以直到長大後,他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畢竟,俗話說的話:慈母多敗兒,嚴父出孝子!

所以說,父母在對孩子教育時,的確不能太過溺愛,不然的話,只會讓孩子養成各種不好的習慣,那樣會毀掉一個孩子的未來的。所以,唯有嚴格的教育才是對孩子好。

當然我所說的嚴格不是說要對孩子非打即罵,而是應該正確的教導孩子,告訴他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並且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與優秀的品德,並且學會獨立自主,而不是事事都依賴父母,更要懂得自律和約束,而不是一味的貪玩。

畢竟,唯有正確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雖然我這同學的父母,他們的教育方法有些過於無情而苛刻了,但他們也的確是為了我這同學好,畢竟若是沒有他們的嚴格要求,我這同學恐怕也未必能考上重本。

所以,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畢竟,為人父母者,總歸是最替孩子著想的,雖然方法或許有些不當,但是他們也終究是初為人父母,自然沒那麼多經驗之談,他們只想著這是為孩子好,其他的自然也顧不上那麼多了。

所以,雖然太過嚴格的教育的確有些不當,但是如果放任孩子不管,或者對孩子太過溺愛,那更加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而且,父母之所以對孩子嚴格,那也是因為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畢竟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啊。

是故,希望大家也都能夠多多體諒一下自己的父母,或者因為父母的嚴格,你們之間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不快,但是說到底,哪怕全天下人都會害你,但是你的父母卻是絕對不會害你的,他們只會為你們著想!

所以,哪怕有矛盾,有不愉快,但是也請不要怪你們的父母,畢竟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對你們最好的人,他們嘔心瀝血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你們著想啊!

或許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不理解,那是因為你們還未曾真正長大,等你們到了為人父母的那個年紀,或許就會有相應的體會,同時也更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相關焦點

  • 解讀「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背後意義,正是年輕父母該學習的
    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很重視的,教育方式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父母現在教育孩子都是會警記著"慈母多敗兒,嚴父出孝子"這句話。現在的父母認為母親對孩子慈愛的話,會讓自己的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會養成孩子驕縱的性格,會毀掉孩子,父親對孩子嚴厲的話,孩子就會比較聽話,而且也是有成就的。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小知識,大道理!
    「嚴父出孝子何為嚴父,簡單說是對子女要求高,並不是概括的各個方面要求都很高,要求子女各方面都成龍成鳳,這樣無疑是空中樓閣,嚴父是會根據自己子女的實際情況進行高要求的教育。對於孩子而言,溺愛會害了他們一輩子,現如今的孩子,大多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經不得一點風吹日曬,經不得一點風吹雨打。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放在當下家庭教育是否依舊是至理名言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意思很容易理解:父母嚴格管教孩子的家庭會培養出孝子,而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的家庭會培養出不肖子孫。還有一句比較耳熟能詳的俗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相信很多人也都聽說過甚至也親身經歷過。這些話的意思時至今日已經不能僅僅只是局限於「孝」了,畢竟在當今這個社會,對於孝的不同理解和定義也跟過去有很大的區別。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北京暑期請給孩子一個轉變的機會 偉傑驥羽全員通過核酸檢測!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話流傳很廣,很多人認同,與此類似的俗zhi語「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說了規則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 「慈母」真的「多敗兒」?只是你的方法沒用對
    在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思是,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嚴父」,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要嚴厲,只有這樣,父親才能用自己的威壓教育出孝順的孩子,才能教育出一個人才,但是,如果家庭裡面有一個母親,並且母親對孩子比較溺愛,對兒子事事順從的話,那家裡面的孩子很有可能被養成一個「敗家子兒」,畢竟,因為母愛的原因,覺得自己去了一趟「鬼門關
  • 「慈母多敗兒」不一定是真的,真正帶壞孩子的,很可能是這種母親
    在我們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思是,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嚴父」,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要嚴厲,只有這樣,父親才能用自己的威壓教育出孝順的孩子,才能教育出一個人才,但是,如果家庭裡面有一個母親,並且母親對孩子比較溺愛,對兒子事事順從的話,那家裡面的孩子很有可能被養成一個「敗家子兒」,畢竟,因為母愛的原因,覺得自己去了一趟「鬼門關」才將孩子生了出來,是自己身上的肉,捨不得孩子受一丁點的委屈,這就很容易養出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
  • 說慈母多敗兒,不要誤解了,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既然慈母的作用這麼大,為什麼還會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呢?最近和朋友聊到教育問題,她提到去大姨家吃飯的經歷:朋友的大姨只有一個兒子,今年上初一。朋友的表弟因為是家中獨子,他媽媽便寵溺無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行為約束和語言苛責,脾氣急躁,不尊重長輩也不講禮貌,這樣性格的形成和他媽媽的縱容脫不了關係,可以說這就是慈母多敗兒的典型案例,但是真的所有慈母都會出現敗兒嗎?
  • 農村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農村俗話屬於怎麼教育孩子範疇之內。千百年來,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有無數人舉出了母親因為太溺愛孩子,最後導致了孩子一生悲劇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
  • 「慈母」一定多「敗兒」嗎?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種母親,中招了嗎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中國有一句古話:「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種觀念流傳至今,是有很多歷史故事作為根基的,但是現代孩子的教育,會不會也是如此呢?「慈母」不一定多「敗兒」兒子發抖的將成績遞給了父親,父親接過成績單以後,看到成績大發雷霆,在書房裡面一頓訓斥著兒子,但是沒考好確實沒考好,自己也沒有任何的理由反駁父親,之後兒子眼淚婆娑的出了書房,這時小李看見兒子垂頭喪氣的走出來,上前立馬安慰兒子那顆受傷的心靈,並且用慈母的愛去溫暖了兒子的心窩。
  • 為何慈母多敗兒?
    嚴父慈母可謂是理想家庭的標配了,但為什麼俗話又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呢?既然都影響下一代的家族大計了,慈母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又要這,又要那的,確定不是故意在為難女性嗎?慈母的心思總是細膩的,出於愛護孩子,因為貪玩或者挑食少吃一點,就揪心不已,於是攆著餵飯成為常態。在孩子認真學習時,出於愛護用吃喝拉撒一系列事情去幹擾,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而不自知。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愛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孩子在這些瑣事上完全失去了決定權,對抗、拖拉時有發生,依賴心理日趨嚴重。沒有原則的迷之自信。孩子是自己的好,對父母都一樣。
  •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往往是這幾類母親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為人父母的一大難題,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人生方向的。每一個父母都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可以揚眉吐氣,幹出一番事業來。為此,父母們用盡渾身解數,希望孩子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而母親在其中所起到的影響佔到85%。這就應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慈母多敗兒」。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對孩子的溺愛不是愛
    我們常聽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裡說的慈母,其實指的是母親對孩子的過分地溺愛,孩子從小驕生慣養,不思進取,成大後沒什麼出息,甚至成了敗家了,有的可能還會做出一些不可收拾的出格事情。今天是孩子新生開學的第一天,就在昨天送孩子去學樣,在校門口,看到許多家長大包小包替小孩子扛行李,而小孩只背個書包,有的孩子甚至兩手空空,東西全部都讓父母拿了。而這種現象在一些走讀接送的小學生校門口是經常看到。如果是幼兒園,無可厚非,可如果小學了還這樣,就不應該了吧。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話,不知道耽誤了多少中國兒童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育兒金句似乎影響了很多人,導致很多父母都克制自己愛孩子的本能,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依然嚴格要求他,美其名曰怕把孩子慣壞,但是他們卻渾然不知,很多孩子的童年因此而蒙上陰影。
  • 《巡迴檢察組》慈母多敗兒,對子女溺愛就是傷害
    人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但是張秀成想要看到張一葦成才,想要嚴格要求他時,得來的全是抱怨和不解,對抗和矛盾,兒子不體諒父親的良苦用心,父親也無法理解兒子的胡鬧非為。現在不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粗暴做法,但是,慈母多敗兒,這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時父親嚴厲莊重的教育失衡時,更能引發這種不必要的現象發生,對於子女的教育,必須一嚴一松、一張一弛,嚴父和慈母必須同心協力,而過分溺愛和寵愛,則是一種傷害。
  • 「慈母多敗兒」?事實上毀掉孩子的並非慈母,而是這3種母親
    自古老話說的好: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越是慈祥的媽媽,越容易養出失敗的兒女。不過,難道兒女失敗的原因真的是「慈母」嗎?由於大家對這句話的誤解,讓很多媽媽走上了「嚴母」的道路。曾經就有人告訴羽羽,孩子不能這麼寵著,當母親的要嚴厲一些,小心出現「慈母多敗兒」的情況。
  • 「慈母多敗兒」or「母慈子孝」:我們該如何看待「慈母」?
    親戚看到了說「慈母多敗兒」,這話很是讓人警醒。那麼,如何看待「慈母」這個詞語呢?中國還有一句話,叫「母慈子孝」。想想看,兩個「慈」到底有什麼不同?找到了其中的不同,我們也就知道了自己應該怎麼做。慈母在我們的心中是一個充滿溫暖和愛意的母親的形象。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我認為永遠都是沒錯的。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真正毀掉娃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
    其實這是很多家長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有的是長輩們帶孩子,在隔代親的作用下把孩子慣得不行,有的就純粹是父母寵孩子,以媽媽為代表,常常是把孩子保護得死死的,對孩子的多數要求也都是盡力滿足。
  • 嚴父慈母好還是嚴母慈父好?教育孩子,「紅白臉」父母要這樣唱
    關於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都喜歡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恩威並施這種教育方式雖然在一些場合很奏效,但是不同組合對於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教育孩子的是,嚴父慈母好還是嚴母慈父好?嚴父慈母的優勢一:最常見,適合大多數家庭嚴父慈母這種教育方式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家庭非常多,也適合中國的大多數家庭的現實情況,現實生活中,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非常弱,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父親多數時間要外出工作,能陪伴家人的時間非常少,而不少女性是全職媽媽
  • 以前是嚴父慈母,為什麼現在是虎媽貓爸?淺談虎媽的養成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現實中也是虎媽貓爸居多,傳統的慈母嚴父已比較罕見。為什麼我們會從慈母嚴父轉變為虎媽貓爸呢?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女子的教育環境才有普遍性的提高,這為「虎媽」搭建了基礎;2、女人在經濟上的獨立或者相對獨立。以前的女人,未嫁從父,出嫁隨夫,老來靠子,說是男人的附屬品都不為過。隨著女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人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經濟來源,早已不是需要依靠男人的附屬品了。
  • 慈母多敗兒,諛民多禍國
    同樣地,我們愛國,不應像愛父母那樣去愛,而應該像愛我們的孩子那樣去愛它。說實在的,許多人對自己的父母敷衍塞責,但幾乎每個人對自己的孩子都盡心盡力。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同樣地,諛民也多敗國。所有家長都知道,孩子表現好,我們應當表揚他;做錯事時我們應當批評他。批評本身也是愛的一種表現,所以我們只會批評自己的孩子,卻不願去批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我們不關心後者。恰恰相反,我們總是誇獎別人家的孩子。為的是什麼?無非是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榜樣,給他一種激勵,歸根結底,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