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人生必讀好書指南
微信平臺讀好書類的領先訂閱號
文 | 向右奔跑(經作者授權發布)
一、如何成為專家李叫獸有一篇文章《為什麼你有10年經驗,但成不了專家?》,回答了如何成為一個行業或領域裡的專家。
心理學家Ericsson(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的研究發現:決定偉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而是『刻意練習』的程度。
他結合自己的文案寫作,把刻意練習總結為6個要點,並提出6個自檢問題。
避免自動完成
自檢問題: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識地刻意提升,還是在自動完成?
離開舒適區
自檢問題: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離開了你的舒適區域,讓你覺得需要付出額外的學習和努力才能做好?
犧牲短期利益
自檢問題:有多長時間,你沒有為了訓練而犧牲短期績效?
大量重複性訓練
自檢問題:你在多大程度上,對某一項能力進行了大量重複性訓練?
持續地獲得反饋
自檢問題:在我想刻意練習的領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得到反饋?
『刻意練習』裡都隱藏了什麼秘密武器和方法?假期裡我對Anders Ericsson 和Robert Pool 兩位博士的這本書《刻意練習 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進行了反覆閱讀。
這本書通過研究傑出人物,來分析發掘「正確練習」是什麼,以及可能怎樣發揮它的作用。並從心理學領域找到「足夠長時間的正確練習」的細節,他們把這種通用的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
三、書中的主要觀點、方法和理解刻意練習的特點:
刻意練習的技能定位在較成熟的領域
刻意練習需要權威導師
刻意練習發生在舒適區之外
刻意練習包含精確的目標和計劃
刻意練習需要有效反饋
刻意練習能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徵
對照李叫獸的總結和一些對教育教學的觀察了解,談談自己的理解。
1. 刻意練習適合較成熟的領域書中提到的適合的合理發展行業或領域,指的是這個行業,最傑出的從業者已達到一定的程度的表現水平。包括音樂、舞蹈、體育、棋類等有固定評分標準的領域。而那些沒有客觀標準來評價卓越績效的領域,如銷售、園藝、企業管理等,不太適合刻意訓練。
實際上,我們看到這個領域也像認知範圍一樣在不斷擴大,如文案寫作,現在也有一整套有效的培訓和訓練的方法。隨著新興領域不斷崛起,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會沉澱出越來越多的科學方法,形成刻意訓練的基礎。
2. 刻意練習需要好的導師或教練這一點書中多次表達得比較充分。
練習的早期,大量的反饋來自於導師或教練,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者要學會自我監測,自我調整。
對於初學者,導師的要求沒有那麼高,他有足夠熟練的技能即可。如果你已訓練了好幾年,那就需要找一位更能幹、權威的導師。
現在很多人學習利用得最多的是: 網絡,
1) 學習資料、資源極大的豐富。視頻學習資料可以更好地幫助入門。
2) 在線學習的社群,找到學習的氛圍。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學習者來說,找到一位好老師還是非常重要。好的老師能給予及時有效的反饋和學習監督,這也是很多自學、在線學習無法提供,造成完成率非常低的原因。編程開發經過3~4個月的培訓學習,就可完全達到一個入門工作的要求。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找導師學,尤其是在「入門的初級階段」,不然在這個階段,很可能你的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渴求和熱情會在掌握之前就會消失殆盡。
3. 刻意練習發生在舒適區之外刻意練習需要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來說,不是令人心情愉快的。
人的身體偏愛穩定性,舒適區的正面作用是心理安全,自我情緒穩定,維護自我形象。負面作用就是「溫水煮青蛙」,鬆懈倦怠保守,不思進取、固步自封。
刻意練習的過程是痛苦的,興趣和喜悅來自於成就感。
4. 刻意練習要有準確的目標和切實的計劃特定的目標需要量化,目標要能分解成計劃來執行
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務上
關於目標和計劃,有很多原則和實施方法,如SMART,這裡不展開。
5. 刻意練習需要有效反饋即時反饋包括:練習時在哪些方面不足,怎麼會存在這些不足,以及現在離目標還有多遠。
對比很多自學沒有效果的原因,是無法給學習提供一個有效的反饋系統,學了多少,是什麼樣的問題,學到哪裡了,這些對於一個還沒有入門的人還說,是很難把握的。當然考試也是一個有效的反饋機制。
6. 刻意練習會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和經驗心理表徵是什麼?書中關於心理表徵是這樣描述的:
心理表徵 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
一開始,我按書中的例子,把心理表徵理解為「形象思維」。多次翻閱、前後比較,我覺得應該理解為「方法論」或「學習上的遷移能力」,就是經過「刻意訓練」,掌握的技能越多以後,他對新的知識、技能、領域會出現一種「學習上的遷移能力」,能夠快速把過往的學習經驗應用到一個新領域並快速掌握它。這種「方法論」或「遷移能力」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優勢或自信。
如程式語言,當你學會了C++時,再學習Java, iOS時,就能比較快的掌握了。當你能夠熟練使用英語了,掌握第二外語、第三門外語就不再那麼困難。
四、你最關心的兩個問題1. 沒有導師,怎麼辦?
書中提供了一種方法:富蘭克林方法。
班傑明·富蘭克林是一位科學家、發明家、外交家、出版家和作家,他的著作在200多年後依然被人們廣泛閱讀。他早期在訓練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時,自己設計了一套練習方法。就是先找出一些優秀文章,記下內容的簡單描述,幾天後根據寫下的線索重寫文章,再找出最初的文章進行對行,並在必要時糾正自己寫的版本。他還有針對自己詞彙積累,文章結構和邏輯的專項訓練方法。
這種自我設計的方法,反覆做一件事情,找出不足的方面,採同不同的方式來提高,聚焦於在那些方面取得進步,直到你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在沒有導師的時候,有效練習要記住3F,即 專注(Focus)、 反饋(Feedback)及糾正(Fix it)。
其實在移動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為我們提供更多接觸、勾搭名師的機會,如在行、分答。在簡書上你也可以找到優質的資源和優秀的老師,關鍵是你怎樣去勾搭聯繫。
前段時間,我創建了一個「簡書爬蟲數據分析學習群」也吸引了不少的學習者。
2. 如何跨越停滯階段?
幾乎任何一個領域的人都會遇到停滯不前的情況。
想辦法逼自己一下,搞清楚「停滯點」在什麼地方,逼著自己走出舒適區。這時我們需要以新的方式來挑戰身體和大腦。不斷激勵自己,保持動機和激情。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書裡提到,一個朋友為了把背單詞這個事,說服自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計算出每個單詞應該大約值20元人民幣。以此來說服自己背單詞是非常快樂的。每天都強迫自己背下200個單詞。
這不就是要適時用不同的方法給自己打雞血,灌雞湯嗎?
刻意練習,超越10000小時定律。《刻意練習》向我們展示了登上巔峰的路徑,至於在這個路徑上能走多遠,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 向右奔跑 簡書作者,抓住了,生命開始加速!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
微信公眾號:人生必讀好書指南
想看好書但不知道該看什麼書?
關注後可獲得適合您的好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