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巴赫虐我千百遍,我待巴赫如初戀~」
巴赫這個名字,曾經讓無數琴童望而生畏,又有多少琴童的學琴生涯被「巴赫爺爺」阻斷在成名之路上。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不是那位沒被他老人家賦予神力的琴童之一。
其實,巴赫高深的作曲技巧,也曾讓他那個時代的樂手「心生怨恨」,老人家也因此遭受過牢獄之災。
下面讓我們通過幾個關鍵詞,進一步了解巴赫為何許人也,為什麼學音樂的人,誰都躲不開巴赫。
勞模作曲家
巴赫一生有二十個孩子,其中有四位也是當時聲名遠播的音樂家。為了養家餬口,他曾身兼數職,靠作曲、指揮、教學等支撐整個家庭,他的創作力驚人,其作品編號達四位數(還有近一半的曲子遺失)。
據說,他可以同時譜多個不同的曲子,轉身喝咖啡的時間就可以寫下一首小曲。巴赫不僅作品數量多,而且他愛好廣泛,聲樂、器樂、獨奏、協奏各種音樂體裁形式他都不會落下。
歐洲音樂之父
巴赫的音符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他海納百川、兼容並包,能把當時流行的音樂體裁發揮到極致。曾有評論稱「巴赫是這樣的偉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強大的創作實驗室,其中容納著當時所有音樂上的創作技能、風格、傾向和嘗試」。
而他最偉大的成就便是將復調藝術發展至巔峰。《十二平均律曲集》是巴赫器樂中非常重要的作品,向世人展示著運用十二平均律便可在任何調上自由轉調,無與倫比的音樂技巧和豐富深刻的內涵,被譽為「鋼琴家的《舊約聖經》」,《哥德堡變奏曲》《音樂的奉獻》《賦格的藝術》等晚期傑作,更是顯示了巴赫爐火純青的復調技巧。
巴赫居然被遺忘過?!
巴赫去世後便被他的時代遺忘。
在古典主義時期主調音樂盛行,大家都認為他的作品早已過時,甚至連他的學生和兒子也都這麼認為。在近一個世紀之後,孟德爾頌重新發現並上演了巴赫作品之後,復興巴赫運動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整個歐洲,而他對古典音樂的影響持續至今。
在音樂歷史上,有無數偶像級音樂家都將巴赫作為「上帝」般的存在,快來看看你的偶像是如何秒變迷弟,讚美崇拜他們心中的偶像~
柏遼茲
「巴赫就是巴赫,就像上帝就是上帝一樣」
「音樂歸功於巴赫的東西,就像宗教歸功於創教者的一樣多」
舒曼
勃拉姆斯
「研究巴赫,你將在那裡找到一切」
「啊,北方(德國)快樂的孩子們,你們能汲取巴赫的營養,我是多麼羨慕你們」
威爾第
華格納
「巴赫是一切時代的音樂中最偉大的奇蹟!」
「他的名字不是小溪,是大海」(巴赫在德文中是「小溪」的意思)
貝多芬
權威巴赫演奏家
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本真主義」的興起,眾多鋼琴演奏家開始尋求最接近巴赫又獨有特色的演繹,羅薩琳·圖雷克、格倫·古爾德、安德拉斯·席夫當屬最具標誌性的權威演奏家。
羅薩琳·圖雷克(1914-2003)
美國著名女鋼琴家
她傾注60餘年的時光致力於研究、演奏、講授巴赫作品。她對巴赫十二平均律的詮釋堪稱經典,圖雷克運用慢速的節拍演奏從而獲得難以置信的清晰度,柔情細膩,沒有任何拖沓之感。
格倫·古爾德(1932-1982)
加拿大鋼琴家
他游離於主流演奏家之外。他那些常人難以理解的「癖好」,為他打下強烈的個性印記。演奏時的小聲哼唱、父親為他做的專用小椅子、手腕低於琴鍵的高度,絲毫沒有影響其成為最偉大的巴赫演奏家,而他為後世樹立的標杆,更是迄今為止難以逾越的高度,他演繹的《哥德堡變奏曲》已成為音樂史上的瑰寶。
安德拉斯·席夫(1953-)
英國鋼琴家
安德拉斯·席夫爵士是至今仍活躍在樂壇的鋼琴大師。他所錄製的巴赫專輯幾乎都獲得英國企鵝三星帶花的最高榮譽。席夫不同於前輩古爾德追求數學般精準的機械化,而是另闢蹊徑,以柔化剛,用自然流暢的音樂語言向聽者傾訴巴赫音樂的內在本質。「席夫對巴赫精神狀態的挖掘,是一種近乎於恍惚或冥想狀態,一切都是自然流動的。他的巴赫是你必須聆聽的臻品」。——菲利普·高斯《巴赫的權威演繹》
敲黑板!最權威的巴赫演奏家來啦!
10月30日至31日,安德拉斯·席夫爵士將空降國家大劇院,為北京觀眾獻上最權威的巴赫演繹。屆時,他將與安德烈亞·巴爾卡室內樂團共同完成巴赫《音樂的奉獻》中六聲部利切卡爾,權威展示他在巴赫音樂上的深厚造詣。與此同時,莫扎特、貝多芬等多部傳世之作也將一同獻上,如此盛宴怎能錯過!
演出曲目 滑動閱覽
安德拉斯·席夫爵士與
安德烈亞·巴爾卡室內樂團音樂會
演出時間:2019.10.30-31日 19:30
演出劇場:音樂廳
10月30日
六聲部利切卡爾,出自 《音樂的奉獻》巴赫 曲
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 莫扎特 曲
——中場休息——
第五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曲
10月31日
第二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曲
第三十九交響曲 莫扎特 曲
——中場休息——
第四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曲
本期文案|何洛婷
本期編輯|陳書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