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時候被斷言「不是學跳舞的料」的人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2020-09-05 舞蹈小專家

在學舞這條路上,我們會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人,他們匆匆的從別人生活中路過,卻給別人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他們的惡意斷言,讓一些熱愛舞蹈的人懷疑自己的初衷,猶豫是否自己適合學舞,更有甚者,直接放棄,即使有可能她們是下一個譚元元或者楊麗萍。

《舞者》最新播出的第四期中,有一對聾啞人在表演舞蹈,當時金星就感嘆說:「她們才是真正用心在跳舞」、「舞蹈學院裡有些人長著一副舞蹈演員的身材卻一點都不愛跳舞」......

小編對這一評論也深有感觸,於是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真人真論,希望家長們不要過早給孩子下結論!

在舞蹈行業裡流傳著一句話,學專業舞蹈的你一定知道:「三長一小一個高,兩個十二很重要;開繃直是爹媽給,輕快高靠老師教。」 舞蹈老師天生就喜歡「三場一小」的學生,這是天性,也是舞蹈審美決定的。


11歲左右的孩子考舞蹈附中,最看重的便是身體條件,有了身材條件,才能說是不是跳舞的料,才能說後續的培養,而那些考附中落榜的孩子,往往會受挫,認為自己不是學習舞蹈的料!


A同學從小喜歡舞蹈,在舞蹈興趣班裡,表現力最強、基本功最好,但是身材偏矮、偏胖,於是C位領舞永遠不是她,但是這並不影響她對舞蹈的熱愛,並一直堅持到大學乃至工作,舞蹈成為了她緩解學習壓力、排解工作壓力的一個窗口。



她並不是特長生、舞蹈在成長路上沒有給她任何功利的「好處」。但是,她沒有放棄舞蹈,憑著舞蹈,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憑著舞蹈在異國他鄉傳播著舞蹈的美,舞動起來的她更是自信又漂亮,她坦言,小時候在培訓班裡,老師不重視她這類「條件不好」的孩子,哪怕自己跳得不錯,舞蹈感覺也好。

但是她說,真正熱愛舞蹈並不是一定要把它當作謀生的飯碗,也不一定為了考學加分,最重要的是舞蹈能伴隨一生,為人生加分!

國歌劇舞劇院有一個知名的舞蹈編導曾經談到其在附中學習的時候,由於個子小、條件不好,直言被老師斷定不適合做舞蹈演員,建議早點轉行幕後,從事編導和教育工作。而這一論斷依舊包含著「不是跳舞的料」這一的寓意。但是,我們大眾對舞蹈選材的理解太過於狹義了。

大眾往往認為,只要是身材不好、不夠高挑或瘦美就不適合跳舞,而這僅僅是舞蹈演員的選材標準,而我們的舞蹈學、舞蹈教育、舞蹈編導、舞蹈理論等分支的社會需求量更大,需要的人才更多,需要人才的內在舞蹈潛力或天賦更高。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因為孩子個子小、或者偏胖就磨滅了孩子對舞蹈的熱愛,對舞蹈的追求,甚至放棄孩子對舞蹈教育的投入,或許她將來是一個富有創造力、富有靈魂的舞蹈幕後工作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舞蹈行業既需要技術過硬、專一的舞蹈演員、同時我們越是高等的舞蹈學府越是需要舞蹈複合型人才,唯有這樣才能適應這個多元社會的發展!


在社會舞蹈培訓中,有一些「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現象。

有的家長總是喜歡長得美的老師,希望老師長得像艾莎公主,這樣孩子才可能變成艾莎的模樣。小編想,愛美是人的天性,想給孩子尋覓一個仙女老師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個在少兒舞蹈行業深耕十餘年的「老人」眼裡來看,這些看起來是「學舞蹈料」的人往往都去做演員或者走娛樂圈了,要麼就是相夫教子遠離舞壇了。而那些長期紮根於教學一線的老師往往是因為發自內心對舞蹈教學的熱愛、或者是深知自己條件不如人,所以要「笨鳥先飛」、「勤能補拙」……

「偶像派」老師並一定全都擅長教學,而形象欠佳一點的「實力派」老師也許更能教好你的孩子。


舉這個例的原因在於提醒家長,選舞蹈老師不是選舞蹈演員,形象是一方面,教學能力可能更是需要看重的!同時,不同階段的舞蹈教學對舞蹈老師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有的老師擅長教低段啟蒙的學生、有的老師擅長教中高段的孩子、有的老師擅長教學舞蹈劇目、有的老師對技術技巧得心應手……這一方面需要家長對培訓機構的信任,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所以,萬事萬物沒有絕對

那些從小看著像從事跳舞這行的人到頭來可能早早就遠離舞蹈

而那些看起來不那麼像跳舞的人通過多年的「塑造」與「打磨」變成了像跳舞的人

所以,還是那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對於舞蹈這門需要時間檢驗,用汗水堅持的事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同時,也希望生活中「一些人」能明白,不輕易評人,會說話,當然是一種本事,但學會沉默,也是人生中的一種修行。

相關焦點

  • 那些小時候被斷言「不是學跳舞的料」的人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在學舞這條路上,我們會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人,他們匆匆的從別人生活中路過,卻給別人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他們的惡意斷言,讓一些熱愛舞蹈的人懷疑自己的初衷,猶豫是否自己適合學舞,更有甚者,直接放棄,即使有可能她們是下一個譚元元或者楊麗萍。
  • 那些小時候被逼著學跳舞的孩子長大後悔了
    本著技多不壓身的原則,許多人都經歷過從小穿梭於各種興趣班的生活。而那些從小被父母逼著學跳舞的孩子,現在後悔嗎?小藝採訪了藝朝藝夕的幾位舞蹈老師,得到的答案如下:「後悔,特別後悔那個時候自己反抗,太不懂事。」
  • 那些很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看到知乎上一個話題:「那些很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網友留言3:「長大後,我發現我的善解人意、懂事,更多的是自卑。我從不提出自己的需求,哪怕我自己不開心一點,也不能惹自己不開心。我總是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同樣,我也從不向任何人提要求。」
  • 小時候讓梨的孔融,長大後怎麼樣了,是不是不大聰明的樣子
    其實長大後的孔融很有成就,他把聰明變成了文學家、詩人,還是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字文舉祖籍曲阜,出生名門,他是孔子大聖人第20代子孫。孔融小時候特別聰明,在北海一帶享有盛名。10歲那年,孔融隨父親到洛陽 。當時河南尹李元禮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大明星,如果不是社會名流,是沒有資格去拜會他的。
  • 小時候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於是,我小時候對外出務工的爹,少有期待。當別人家的孩子都抱著久不回家的爹撒嬌要禮物時,我覺得不被打出屎來就很好了,禮物嘛,我才不在乎。正是出於這份恐懼,我在我爹面前多少還是很乖的。不過不乖也沒關係,瞪一瞪他的壁虎一般的大眼睛,我立馬變蔫瓜。所以,他動手的機會不多。但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挨打,就是我爹賞給我的一個大嘴巴子。
  • 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得淚光魯冰花……」朗朗上口的兒歌不是媽媽教的,而是我從收音機裡聽來的。那時我並不識字,急忙跑去問奶奶:「那歌唱的爺爺想起媽媽的話,為什麼有淚光啊?媽媽走的時候給爺爺說了什麼啊……?」我追著問奶奶的問題她也答不上來。但我卻看到轉過身去的奶奶的眼眶紅了。
  • 尼格買提:做主持後才發現,小時候的話都憋著長大說了
    ,而如今,做了《你好生活》製片人後的他又多了一個身份,尼格買提·熱合曼首部個人隨筆集《一夜長大》不久前正式出版。尼格買提小時候,父母送他去學習各種才藝,比如唱歌、跳舞、美術、英語、繪畫等等,現在孩子學的那些,尼格買提基本上全都嘗試過,也成了那個年代的「別人家的孩子」。不過父母這麼做,不是為了讓他有一技之長,而是希望能改變他的性格。▲小時候的尼格買提和父母。
  • 那些堅持學音樂的孩子們,最後都怎麼樣了
    那些堅持學音樂的孩子們,最後都怎麼樣了莫扎特曾經說過:生活的苦難壓不垮我,我心中的歡樂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歡樂注進音樂,為的是讓全世界感到歡樂。現在的家長,10個中有5個都是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的,有的是家長覺得這個興趣班不錯,沒有尊重孩子的意見給孩子報的興趣班。
  • 那些被家暴的孩子們,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我們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都是一張白紙,最終他會變成什麼樣,外界環境影響真的很大。我的父母從小到大沒怎麼表揚過我,無論我在外人面前是多麼懂事,在家是多麼勤快,在學校是多麼努力,他們都很漠然。特別是小時候的暴力解決問題,在自己的心裡總是埋下了一顆顆炸彈,他們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會突然爆炸,傷害了一個個喜歡我的人,也傷害了我自己。
  • 那些被比較著長大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什麼都好他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太喜歡那些自身優秀卻不帶著優越感講話的人,他們明亮而不刺眼,自信滿滿又懂得收斂,在你仰慕和給予你能量的同時,也能照顧你的自卑和敏感。」甚至能感受到他們言語中的克制,所有情緒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讓人舒服,相處起來如沐春風。
  • 11年前,那些喝三鹿奶粉長大的「大頭娃娃」,現在怎麼樣了
    11年前,那些喝三鹿奶粉長大的「大頭娃娃」,現在怎麼樣了。說起三鹿奶粉,想必大家還都十分熟悉,多年前作為我國知名度較高的奶粉,曾飽受媽媽們的喜愛,但讓人意外的是,三鹿奶粉查出了三聚氰胺,那麼十一年過去了,那些喝三鹿奶粉長大的的「大頭娃娃」如今怎麼樣了?
  • 那些小時候經常令父母頭疼的孩子們,長大後往往活得更精彩
    現在表妹在上研三,大學考研的時候考了專業第一,我發現那些小時候想法多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出色,因為這類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現在很多家庭都贊同快樂教育法,認為讓孩子快樂長大,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兒,其實這類家長忽略了快樂教育的本質,快樂教育並不是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快樂教育法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在枯燥的學業中給孩子一點快樂的感覺。
  • 那些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對愛極度渴求,形成討好型人格因為小時候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愛,甚至可能從未得到過愛,使得這部分孩子長大後對愛有著極度的渴望,對愛的渴求成了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她中專畢業後,有了工資,把大部分的工資都交給了母親,希望能從母親那裡得到一聲表揚:「多多很棒!」然而這種夢想從未得到實現。即使現在她早已長大,不再是小時候那個無助的孩子,卻仍舊渴望得到父母的愛,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 那些學播音主持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來源 | 中國播音主持網早幾年提起播音主持很多人都一臉茫然在進入網絡時代後>卻穿著短褲、人字拖和超短裙後來很多年過去了,才知道那些學播音主持的人都怎麼樣了?1後來的播音系學生 都在主持公司年會 @青青當年就是因為不想當主持人才投身職場海洋結果入職後
  • 之前那個學跳舞導致癱瘓的女孩,怎麼樣了?如今境遇讓人唏噓
    給孩子報興趣班,讓孩子多學一些東西固然是好,但家長們給孩子報班的同時,是不是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問題呢?之前學跳舞導致癱瘓的女孩,如今怎麼樣了?大家對於那個因為學舞蹈而導致癱瘓的小女孩還有印象吧,畢竟這樣事情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 小時候擰不開礦泉水瓶蓋,長大後卻又帥又A的動漫角色有哪些?
    反差萌一直是很多女生無法抗拒的,在動漫中當然也不乏這種角色,往往有一些男主,小時候可愛到爆,長大之後卻越來越A,成為了能獨當一面的人,這種反差萌每次都會收穫不少粉絲。下面,就讓ACG次元飯君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動漫中反差超大的角色吧。
  • 校園霸凌不容小覷,那些被霸凌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在網上流傳的是一段視頻,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個女生被逼下跪、扇耳光等等,後來經過證實,涉事學校是在甘肅天水某學校內,教育局通報情況實屬,說涉事學生「情緒穩定」,校長已經被停職。然而教育局的通報並沒有被網友接受,甚至人民日報都站出來說理。人民日報表示,但凡是被捲入校園霸凌的孩子,怎麼可能「情緒穩定」?而這也是網友們所詬病的一點。
  • 那些窮養長大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從小被送出國接受高等教育的王思聰,在小時候並沒有覺得自己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據他自己說,是在十幾歲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家很有錢。據說,王健林此舉是為了避免孩子被金錢控制,能和普通孩子一樣長大。然而窮養教育到中國後就「變味了」,被很多經濟水平只堪稱普通的家庭學去,在物質上更加苛待孩子。窮養的教育理念被歪曲,讓本來就不是富裕家庭內出生的孩子「雪上加霜」。
  • 小時候我們想快點長大,長大後才發現遺失了童年!
    小時候會憧憬,長大後只會妥協。若無其事地對自己說句「好吧」,然後坦然離開。傷口是自己的,眼淚是自己的,但笑容是給別人看的。慢慢地經歷了一些事情。才發現小時候和長大後所有的事情都是兩個概念。到底是我們小時候太天真,還是長大後太較真兒?不知從何時起,總是想起小時候。
  • 小時候看過的電視劇,長大後才發現那些壞人的價值觀反而更正
    現在想來,都是一些經典,但是由於當時的年齡過小,看電視的時候總是覺得裡面的主角做什麼都是對的。反而那些千方百計阻擋主角要做的事情的那些全是壞人,心腸歹毒做什麼都不懷好心,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經典趙薇版小燕子和紫薇裡面,有很多到了現在還是心裡的噩夢啊。比如容嬤嬤惡狠狠地用銀針死命的扎紫薇的那一段畫面,再配上那句我讓你叫的聲音成為了多少人的心裡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