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不是創世主

2021-02-26 泰順寶林禪寺

佛教被認為是一種宗教,但其實佛教是教育,儘管這種教育在歷史的流傳過程中慢慢適應世間在各國出現了各種教育的模式與方法,有教主、教團、寺院、信仰者、擁護者、學習者、實踐者,看起來完全具備一種宗教的性格,但佛教卻超越了宗教,有與宗教不同的內涵。

我們把佛陀稱為本師、良醫、嚮導,這與其他宗教視其教主為創世主,就有根本上的區別。我們知道佛陀不是創世主。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創世主?創造世界萬物的主人,並且能夠主宰這個世界和萬物。這是創世主的意思。在印度文化當中,婆羅門教認為創造世界萬物的是大梵天,大梵天是萬物之主,創造並主宰著萬物的命運,天若喜則萬物鹹樂,天若嗔則萬物遭苦。在西方基督教的宗教觀念當中,上帝是宇宙唯一真神,創造世界,創造一切,信者得救,不信者咒其下落地獄。這就是創世主的基本概念。

大梵天像


佛教不這樣認為,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不說自己是創造世界的主人,他說自己是覺悟了生命和世界真相的智者。佛陀悟到緣起的實相,看到世界萬物都有其內在的因果規律,每個人的人生遭遇也是由自己的業力感召,佛陀沒辦法讓已經出現的苦痛消除,但是,佛陀有能力、有辦法教導每一個人去改變自己的生命和淨化自己生存的環境

因此,在《正信的佛教》一書中,聖嚴法師說佛陀就像「醫生」和「嚮導」,並確定的說明佛陀不是創世主,佛不是唯一的神,佛是智慧福德圓滿的聖人,遠遠超越了神的生命狀態,是天人師,是無上士。

另外,佛在《華嚴經》中也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性,將來必定成佛。佛是已成之佛,眾生是未成之佛,所以,佛從不輕慢一切,從不詛咒一切,也沒有欺騙眾生說——你只要相信我就可以解脫了,而是以導師自居,教化引導眾生以法實踐,自證解脫。

佛和弟子們之間是老師與學生醫生與患者嚮導與路人的關係,所以,佛教除了信仰之外,還更強調實踐。佛陀對於自己的弟子,不要求大家只是在形式上、表面上恭敬,而是更加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夠依照佛說的教法去修行,與法相應,自證解脫

佛在經中這樣教導弟子,說: 見法即見佛


曾有一次佛在天上講完法回到人間,弟子們爭先恐後搶著見佛,都想第一個見到佛陀,其中有一位蓮花色比丘尼用神通跑在前頭,見佛頂禮高興的說: 我是第一個見到佛陀您的。但是,佛告訴她,不是你第一個見到我,第一個見到我的人是舍利弗。

此時,舍利弗獨自一人在靜處修行,見大家都跑去見佛,他就在心裡想起佛陀的教導——佛說見法即見佛,佛的弟子若依法修行就和佛在一起一樣,所以,舍利弗沒有起身,而且安心的修行,結果得到了佛的肯定和讚嘆

由此,我們知道佛是真正的好老師,希望弟子們能依法實踐,而不是只在表面上恭敬。其原因就是,佛是老師,我們光有信仰,若不實修,結果還是沒有辦法得到解脫的。


相關焦點

  • 佛陀是誰?揭秘創世主與無神論者
    首先說明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任何的宗教徒都可以接受佛的教育。佛陀可以教你如何正確的開啟智慧,增添福報。正信的佛教沒有創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無能改變世界已有的狀態,佛陀雖能化度眾生,眾生能否得到,尚需由眾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佛陀是最好的良醫,能為眾生的痛苦而診斷處方,服他的藥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藥佛陀也是愛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嚮導,能把眾生引導出離世間的苦海,聽從佛陀的引導,畢竟得度,如果不從引導,也是愛莫能助。
  • 佛陀成道日不是只用來喝臘八粥的?
    所以今天分享的話題是佛陀,下面我們來一起聆聽shri mataji女士是如何看待佛陀的?;佛陀「buddha」這個詞來自於梵文「菩提」。人們會立即宣稱自己是上帝(890801);佛陀說的是真我的覺醒,而不是上帝(830202);佛陀是與耶穌基督同時出生的,還有大雄,他們三個全部都在宇宙大我Virata的對應位置前額的同一個水平面上(951224)佛陀也是Ekadesha Rudra 十一個毀滅力量的一部分(810904)佛陀作為一個人類,獲得了他的全然的覺悟。
  • 崖差蒙空寺,也叫亞柴蒙考寺,是大城王朝的創世主所建設!
    崖差蒙空寺,也叫亞柴蒙考寺,是大城王朝的創世主所建設,建築精緻,寺廟宏偉,可以說是大城府最古老的建築。寺廟以臥佛和寶塔最為著名,塔旁有大群的佛像,若是仔細的觀察,便可以發現佛首和身體竟然不是同一個時代所凋塑的,原來這是因為當初修建驛道,為了貪圖方便,不擇手段的砍下佛身,籍以施工填路,實屬一奇。與大城島內充滿滄桑的廟宇不同,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重建的痕跡,但是新舊交替並沒有讓你覺得有任何的突兀。這座廟宇在整個大城遺址公園內是為數不多可以攀爬的寺廟,登上高處,遠眺大城府吧!
  • 《佛陀傳》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佛陀傳記——3、當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朗誦:一世尋緣自從1991年在美國第一次出版以來,二十多年的時間,《佛陀傳》已成為全世界佛學愛好者的必讀書和入門書。一行禪師沉穩迷人地講述了佛陀釋迦牟尼從出生、成長、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滅寂的完整一生。世人似乎是從《佛陀傳》中第一次發現,佛陀從來不是神,而是一個人。他沒有任何神通,和我們一樣會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兒子,只是他離開了他們,獨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眾生的道路。
  • 佛陀故事:佛陀三滴眼淚為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2《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故事》3《佛陀進村乞食,村霸竟用荊棘鋪滿路面,佛陀的做法》     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阿難回答:「很愁。」佛對阿難說:「我從無數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不是不宣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是要徹底弄清楚那些,窮極此生也不能完全了解,所以應該把有限的時間放在斷除煩惱知苦滅苦上。佛陀在世的時代,沙門之間經常會進行辯論,而佛陀對於那些關於宇宙或是神人的形上學的問題一概不答。這些問題與佛陀傳授的教法沒有多大的關係,反而會讓人進入修行的誤區。
  • 「佛陀」——究竟是誰所詮釋的「佛陀」?(中)
    它反覆告知讀者:觀淨比丘的「新詮」,是為了要「復歸佛陀的教導」、「重現佛陀的教導」。要知道,「復歸」與「重現」的前提,已經就大可詬病,而非不容置疑的自明真理。服膺「緣起性空中道義」的學者,深知謹守基本原理(契理)而善能通權達變(契機)的重要,他們不會接受這種「復古」氣味濃厚的說法,因為這較諸  「觀文」所貶抑的「教條式的聖典至上主義」,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而已。
  • 佛陀是什麼?
    佛陀,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譯。 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 佛陀,簡譯為佛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距今約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於印度迦毗羅衛城的釋迦太子,成道之後,稱為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意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對於聖者通用的尊稱,意為寂默。這就是佛教的教主。
  • 新 「佛陀教育網」上線,為國慶獻禮,將開啟「佛陀教育」時代
    佛教」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佛教」是教育,其宗旨是教化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佛教」乃「佛陀教育」也!但是,我們中華文化這麼優秀,有些國人不識貨,殘酷的「文革」給中華文化致命的摧殘和打擊,導致中華文化幾乎斷層,使我們幾代人沒有機緣學到優秀的傳統文化。
  • 站在佛陀對立面的人,屢次謀害佛陀,為什麼最後還成了佛?
    在佛陀在世時,有一位佛教的叛逆者,他曾多次謀害佛陀,還分裂僧團。這樣一位惡人,卻又被釋迦牟尼授記為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提婆達多。他是佛陀弟子阿難的親兄弟,佛陀的堂兄弟。既然是親戚,為什麼要害佛陀呢?其實提婆達多本是僧團的一員。佛陀成道後,他也跟著佛陀一起修行。在俗世的時候,他就和佛陀有些矛盾,不過佛陀後來出家修行,兩人也相安無事。
  • 佛陀智慧度化村民,螞蟻窩與住房的寓意,佛陀說要有出息的故事
    村民經過此處,看到佛陀莊嚴的三十二相,無不為之攝受、歡喜讚嘆,並前往佛陀身前禮拜問訊,殷勤問佛陀是否用過齋飯,希望能藉此殊勝因緣供養佛陀。佛陀慈悲地引導大家席地而坐,並且為大眾宣說佛法真理,但是這五百戶村人,由於欺詐習氣深重,對佛陀的教誨無法生起正信。於是佛陀便化作一位修行人,從江的另一岸踏著水面來到此岸。
  • 讀《凡人佛陀的參悟之道》有感:佛陀曾是凡人,他的偉大在於超越
    美國作家迪帕克·喬普拉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做《凡人佛陀——從塵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該書認為佛陀其實也是凡人,只不過他擁有凡人所沒有的超遠卓識,通過自己的修煉和堅持,才最終成就了偉大和不凡。應該說,悉達多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天生如此,而是因為他處理世俗間的困難時所做的選擇和面對人生痛苦、假象時所展現的智慧。偉大人物總有個長久陪伴他的敵人,或者說障礙。悉達多的敵人就是提婆達多。但面對敵人或惡魔,悉達多(佛陀)所展現的不是畏懼或以暴制暴,不論是提婆達多姦殺蘇佳陀,還是覬覦王位而謊稱悉達多已死,悉達多都展現了極大的慈悲心。
  • 佛陀的誕生是唯一值得慶賀的誕生
    據《佛陀本生傳》所載,佛陀誕生時,「於四方各行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是佛家的所謂十方,並且步步生蓮花,顯示日後普渡眾生的志願。於是上空天女散花,天使奏樂,且有九龍噴泉,為太子『沐浴』。浴佛節的儀式就是由此而來。佛陀的出世是多麼的稀有難得!
  • 為什麼佛陀十大弟子中的須菩提,不是菩薩只是阿羅漢?
    機緣巧合,佛陀在他老家傳法,於是須菩提便成了佛陀的弟子。既出家,吃的用的,當然不能如當初闊少那時講究。畢竟人有貧富,一切得靠信眾布施。尤其是那時候的富人幾乎都信奉婆羅門教,認為他們的富足是上天賜予的權利;而窮人正是因為太苦才尋求解脫之道皈依佛門。因此,那時候的佛門信眾,窮者千萬,富者萬一。
  • 恭迎佛陀涅槃日|佛陀涅槃前最後一次開示
    「佛陀大般涅槃前,留下三條真言」2020年3月8日,農曆二月十五,是釋迦牟尼佛涅槃日。兩千多年前,世尊示寂,在印度拘屍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吉祥而臥,入般涅槃。「佛陀涅槃前入禪定中,再授永恆真理」佛陀示現生滅的真相釋迦佛祖百千億劫來屢屢的示生示滅,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世尊把他方便示現生滅的真相揭示出來了: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
  • 佛陀的兒子羅睺羅,第一個小沙彌,佛陀十大弟子之中密行第一27
    前面跟您說完了佛陀的兩個帥弟弟,今天講的這個就更親了,是誰呢?那就是佛陀的兒子羅侯羅。就是當年在他媽媽肚子裡邊,呆了六年的那一位。羅睺羅也是在佛陀回家的時候出的家。羅睺羅出生沒多久,當時還是提達多太子的佛陀就已經出家修行了,等於這孩子從小就沒見過父親。等到他再次見到父親的時候,父親已經是天人導師,大聖佛陀了。
  • 佛陀誕生於尼泊爾一個小鎮,那裡現在什麼情況?追尋佛陀的足跡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追尋佛陀的足跡,探尋一條在釋迦佛涅槃之後,經歷千年枯榮的佛教發展之脈搏。相傳,佛陀一出生就會說話,而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於是,倒佛派的人就說:佛陀也太狂妄自大了,簡直是藐視一切。而挺佛的人回答說:哪裡哪裡,那是佛陀從小就發願的大志向,做一名天人導師,救渡天下一切眾生。其實,無論是倒佛派,還是挺佛派,他們誤解了佛陀本來的意思。
  • 佛法小知識50:大徹大悟的佛陀也罵人?
    答案或許會讓許多人意外,佛陀也會罵人,並且許多佛經對此進行了記載。比如《阿含經》有佛頭用「非人」來訓責弟子,「非人」一詞顧名思義就是「不是人」的意思;又比如《出曜經》中有佛陀的兒子也是十大弟子之一的羅睺羅經常說謊,佛陀說:「若有至誠執意妄語人,不知慚愧無有羞辱。如此之行無惡不涉。」大意是,如果有人說了謊話,還不知道慚愧羞恥,這樣的行為是大惡啊。
  • 佛陀教育與青少年品德修養(一)
    佛教不是一種宗教,也不是一種哲學,更不是封建迷信。佛教是一種教育,一種智慧與人生觀的教育。目前四十多歲的人有許多困惑,最主要的困惑來自於孩子的教育問題。90後的青少年是一代心氣浮躁的青少年,其原因是多方面,家庭的、社會的,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學校教育體制的諸多弊端與學校德育教育內容的缺損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