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小知識50:大徹大悟的佛陀也罵人?

2020-12-22 文化微談

釋迦牟尼是佛法的開創者,是佛教創立者,這麼一位擁有大智慧的覺悟者,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會罵人?

答案或許會讓許多人意外,佛陀也會罵人,並且許多佛經對此進行了記載。比如《阿含經》有佛頭用「非人」來訓責弟子,「非人」一詞顧名思義就是「不是人」的意思;又比如《出曜經》中有佛陀的兒子也是十大弟子之一的羅睺羅經常說謊,佛陀說:「若有至誠執意妄語人,不知慚愧無有羞辱。如此之行無惡不涉。」大意是,如果有人說了謊話,還不知道慚愧羞恥,這樣的行為是大惡啊。

需要注意的是,經文中佛陀罵人,並不是佛法所講的「惡口」,根據經文上下文可以知道,佛陀「罵人」的目的是為了訓誡、教導弟子們,這是一種教導的方法,這一點,對於廣大為人師長、為人父母的信眾是很好的啟發,教育學生、教育孩子不是不能罵,但罵只是一種教育方式,它只是在語氣更嚴厲,用詞更有警示性,是為了以這種方式來刺激受教育者,引起他們的注意。

此外,佛陀證悟後也會罵人,我們可以感受到,「證悟」後的佛陀,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是頗有「人」味的,這類內容多見於小乘佛教,而與大乘佛經典中佛陀神格化的內容存在著迥異的差別,這主要是佛教發展歷史階段所產生的,小乘佛教的經典是佛教早期的經典,內容更接近於佛陀真實的日常生活。

而大乘佛教經典則多形成於中晚期,在時間、空間上與佛陀所生活的時空存在著較大距離,再加上佛教發展的需要,難以避免地對佛陀進行了神話,但這並不是說大乘佛教經典就不是佛經,它們只是在理解方法上與小乘佛經不一樣,小乘佛經只要能理解字面意思,就多少能理解經文含義,而大乘經典則需要切換思路,比如說地獄、天、人等世界的情形,這些是我們無法從客觀上證實的,一方面我們可以就從字面理解,但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以其他思路理解,比如地獄種種慘狀,如果把它理解為人在各種逆境、低谷中所經歷的種種煎熬則能更容易理解、接受大乘經典的內容。

相關焦點

  • 佛陀開悟後的一句話,讓佛法盛傳的時間只有500年
    佛陀開悟後講過很多話,但是這麼一句話卻是讓佛法的駐世時間只有500年。按照佛經中記載,佛法原本是正法時間是要經過1000年時間的,但實際上只維持了500年之後因為其它國家入侵佛教最終消亡。人們認為這個是因為佛陀答應阿難建立比丘尼僧團導致正法從一千年縮減到五百年。非也!
  • 佛陀在世的時候不立文字,佛法口口相傳,為何還會有經文的出現?
    ,蘊含著佛陀的無盡智慧,教導著弟子和後人尋求覺悟之路。  佛法是佛陀傳授的覺悟之法,佛教是記錄佛陀講經的典籍,那麼現存的佛經都是佛陀在世的時候一一記錄的嗎?    根據上座部佛教的說法,佛陀的母語是摩揭陀語,也就是後來的巴利語,和當時古印度的梵語雖然相近但卻是有著區別的,佛陀很可能就是用摩揭陀語說法的。  同時,在佛陀住世的古印度,還沒有文字記錄的習慣,所有宗教流派都是靠著口口相傳來傳頌的,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就將自己說法的內容記錄成經文的形式是不可能的事情。
  • 佛法:只有追求修行這一部分的時候,你才是真正佛陀的弟子!
    上一講我們講阿彌陀,希望大家去仔細理解這個環節當中我們所表達的對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的關鍵的認識。也就是一個人,你走到寺院裡面求佛幫忙,大部分都是世間法,都是你信仰的是佛教作為宗教的一面。但如果說,你拜佛的時候,體現出是向佛學習,希望自己能夠走出內心當中的迷茫,在人生成長的過程當中,希望能像佛陀一樣自在,希望能夠給眾生更多的幫助。
  • 夢境能預示一個人的因果,佛陀千年前已經說過,怎麼用佛法解夢?
    很多佛弟子的夢境通常會圓融著佛法在其中,如果用解夢堪輿之術去解讀未免不透徹佛法深理。就連佛陀也曾經為侍奉他二十七年的阿難解讀夢境,為他解讀了佛弟子常常做到的七大夢境。第一夢「夢見大江海水都被烈火燃燒起來,而且火焰直衝天上!」
  • 佛教:佛陀真的無所不能嗎?這三件事他就沒有一點辦法
    這個理解其實是有誤的,佛並不是其餘宗教宣傳的所謂的「神」或者「上帝」或者「真主」之類的主宰,無所不能,只要信他們就能得永生或者要啥有啥,某種程度來說,佛陀只是大徹大悟的人,並不能實現大家的願望。當然了,這並非說佛教只是迷信,迷的只是一部分人而已,佛法的偉大在於佛陀為一切眾生都指了一條不生不滅的光明大道,也就是究竟涅槃,只要每個人努力修行,人人都可成佛。
  • 佛法小知識16:為何《法華經》中說阿羅漢仍有我慢心?
    ),而凡夫的我慢卻是在沒有佛法證悟之下所生的我慢心。據說,佛陀雖在悟道時曾講過「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的話,但在其四十九年的說法歷程中,卻並未對弟子說過「一切眾生,皆可成佛」,而經常說證得阿羅漢就「所做已辦,不受後有」,這讓他的弟子們以為佛法的修持在證得「阿羅漢」果位後便已是最究竟。
  • 佛教:佛陀一生說法有五大階段,分別都講了什麼經?
    世尊從菩提樹下得道大徹大悟開始,一直到八十歲涅槃,一共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後來天台宗智者大師又專門進行了分時判教,把佛陀一生說法分為了五個階段,所有佛經又分為了八個種類,合稱五時八教。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五時」,或者說是五個階段——分別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和法華涅槃時,而且每個時段代表的佛經是什麼。
  • 佛陀告訴新婚弟弟,出家修行可得到仙女,最後4句話開示真意
    佛陀告訴新婚弟弟,出家修行可得到仙女,最後4句話開示真意 | 文 青衫文齋佛陀座下有兩個弟子,經常讓人分辨不清,一個叫「難陀」,另一個叫「阿難陀」。難陀是佛陀的親弟弟,阿難陀是他的堂弟。關於難陀證道,還有一件趣事。佛陀經過六年苦修,在菩提樹下一夜成佛,經大梵天王勸說後,決定出世弘法,教化眾生聖人之學。
  • 佛法: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在我們保持內心平靜的時候,我們都能悟道一些人生智慧,但當我們進入紛繁世俗之中時,我們所悟道的道理又會不知不覺地被遺忘,所以這種開悟只能被稱為小悟,是短暫的存在,不能長久的。要想做到大徹大悟就要在平日勤加修行,這樣我們才有機會一直保持開悟的狀態,不受各種情緒左右,遠離一切煩惱。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身上是否也有呢?
  • 新 「佛陀教育網」上線,為國慶獻禮,將開啟「佛陀教育」時代
    為了使正信的佛法能為民族復興、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做貢獻,為了幫助信眾能接觸、學習到正信的佛法,祈願中國佛教乃至世界佛教把推廣「佛陀教育」當作首要事情來做,這才是真正的「法輪常轉」、是真正的「弘法利生」、是真正的「弘揚正法,功德無量」!
  • 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紅塵說禪》系列第32篇大家都知道佛陀已經圓寂兩千五百多年了,如今學習佛法最好的途徑就是看佛經,因為絕大部分經文都來源於佛祖本人的言行(當然,也有少部分是後世其餘高僧所撰),只不過佛陀在世的時候只是「述而不作」,就和孔子,老子,耶穌等聖人一樣,因為「文字傳法」本身就隔了一層,就如水中望月一樣,更加容易讓人著相。
  • 經典:佛法的精髓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大師開篇就說了十六個字,簡單直接。我們能夠有今天這個機會,聽聞佛法的精髓,然後在自己的內心樹立起正見,這就是法要。六祖的法要是超出大乘之上的最上乘法要,就是「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佛陀為什麼降生於釋迦族?可不止是為了弘揚佛法這麼簡單
    同時,佛陀降生的國家有一半的地方,還是山地。就是沒有辦法住人,沒有辦法生存。所以這個國家,雖然看似很大,但是實際上的人口,並不是很多。在加上本身國家就有一些老弱病殘的人,讓本來就不強大的國家,雪上加霜。佛,就是誕生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在佛誕生之前,這個國家就有被人滅亡的危險。
  • 佛法是甜的,你嘗到了嗎?
    然後,拉比滿臉神秘地對孩子們說:「你們將要學習的知識,和蜜是一個味道。」數日前,一位佛友拿著一本新版的《願力的奇蹟》,來到九華山大覺寺找我籤名。聽她自我介紹叫「甜甜」後,我就在扉頁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佛法是甜的。你嘗到了嗎?」
  • 《佛陀傳》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佛陀傳記——3、當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朗誦:一世尋緣自從1991年在美國第一次出版以來,二十多年的時間,《佛陀傳》已成為全世界佛學愛好者的必讀書和入門書。一行禪師沉穩迷人地講述了佛陀釋迦牟尼從出生、成長、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滅寂的完整一生。世人似乎是從《佛陀傳》中第一次發現,佛陀從來不是神,而是一個人。他沒有任何神通,和我們一樣會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兒子,只是他離開了他們,獨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眾生的道路。
  • 佛陀說法 五德九相
    佛陀不僅自己有淵博的知識,還提倡弟子們要精通五類學問:即醫方明、內明、工巧明、因明、聲明,也就是佛教裡所講的「五明」。一、醫方明,是指醫學方面的知識;二、內明,是指佛學專業知識;三、工巧明,是指雕刻、繪畫、科技等技藝方面的知識;四、因明,是關於演講和辯論以及邏輯等方面的知識;五、聲明,是關於各種語言、音律等方面的知識。
  • 佛陀智慧度化村民,螞蟻窩與住房的寓意,佛陀說要有出息的故事
    佛陀智慧度化五百戶橫行無忌的村民佛陀時代,在舍衛國的東南方,有一條大江,這條江水又深又廣,在江河的岸邊,住了五百戶人家,他們從未聽聞過道德的精神及佛法的真諦,人民個性剛強,難調難伏,橫行無忌,以貪汙欺詐為事業,違法犯紀,並以此為樂。
  • 「佛陀」——究竟是誰所詮釋的「佛陀」?(中)
    它反覆告知讀者:觀淨比丘的「新詮」,是為了要「復歸佛陀的教導」、「重現佛陀的教導」。要知道,「復歸」與「重現」的前提,已經就大可詬病,而非不容置疑的自明真理。服膺「緣起性空中道義」的學者,深知謹守基本原理(契理)而善能通權達變(契機)的重要,他們不會接受這種「復古」氣味濃厚的說法,因為這較諸  「觀文」所貶抑的「教條式的聖典至上主義」,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而已。
  • 為什麼我們要皈依佛法僧三寶?有什麼好處嗎?初學佛最好看看
    那麼皈依佛法僧這三寶的原因是什麼呢?皈依佛釋迦牟尼佛,是一個人,也被稱為至高無上的聖人和覺醒者。這就是說,當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意識到並了解了所有佛法的真實性時,我們稱這種人為智者和覺醒者。佛陀不僅是一個智者,而且覺者這麼簡單,並且佛陀還做到了。
  • 浩如煙海的佛法佛理,可以概括為哪些內容?
    佛陀所講的佛理佛法,目的是超脫生死,主要思想有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其內容涉及古印度社會人生的諸多問題。據後人結集整理,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官方刊刻的《大藏經》,就收錄佛教經典1669部、7168卷,共計5600多萬字,其內容簡直是浩如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