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只有追求修行這一部分的時候,你才是真正佛陀的弟子!

2020-12-10 每日一首佛歌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28

我們接著講經典的名字。上一講我們講阿彌陀,希望大家去仔細理解這個環節當中我們所表達的對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的關鍵的認識。也就是一個人,你走到寺院裡面求佛幫忙,大部分都是世間法,都是你信仰的是佛教作為宗教的一面。但如果說,你拜佛的時候,體現出是向佛學習,希望自己能夠走出內心當中的迷茫,在人生成長的過程當中,希望能像佛陀一樣自在,希望能夠給眾生更多的幫助。

那你的學佛才是真正的作為釋迦牟尼佛、作為有智慧的人的這部分,這才是佛教最基本的特色、最核心的內容。也就是說,你學的是基於人性當中習性的那一面,是習性的延伸,還是你學的是對人性、習性的觀照以及放下的那一部分。這個兩者雖然起點都是起於對人性的觀察,但結果完全不一樣。一種是在輪迴的路上苦苦不盡,一種是走在解脫的道路上、康莊大道之上。

所以無量光跟無量壽在佛法當中有兩種人,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就是佛法當中仍然有世間法,追求無量光的那一部分,才是真正佛陀的弟子。這是這一部分。最後我們講經,經就是經典的含義,就是經典。經典是當年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當年釋迦牟尼佛比孔子的時代可能稍微早一點,但那個時代沒有文字,都是隨緣教化。

當年甚至有人問釋迦牟尼佛說:釋迦牟尼佛,我們對眾生說法是應該用通用語言,還是用方言?釋迦牟尼佛:用方言。因為大部分的下層人民,他們不懂得通用語言,他們只能聽方言,所以說法都用方言說。而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這一部分、大弟子們說法的這一部分,被集體地記錄下來、編輯,後來成為了佛教的經典。佛陀的年代與佛末的年代,就是離佛遙遠的年代。

有個很大的學佛重心的轉移,這是這一講要跟大家著重討論的。在佛陀的年代,所有佛教的重大活動,都是以佛陀或者大弟子們為中心所展開的。它這個當中,所謂佛陀作為榜樣的意義,我們在上一講說的,身教大於言教,身教的那一部分仍然能彰顯出極大魅力。

迦葉尊者拈花一笑的時候,當時大家都不說話,天上掉些個樹葉、花下來,然後釋迦牟尼佛拿起個花看看,迦葉尊者在底下破顏微笑。大家後來說這個叫拈花一笑、以心傳心。這裡面我們不說拈花一笑,這裡我們說,大家都坐在那裡靜坐,千二百五十人都坐在那裡,一個人都不說話,這是一種什麼肅穆的場面?

就迦葉尊者一個人破顏微笑,這是多大的正念的力量?佛陀那個年代,早期的佛教是有著極強的身教在的,所以當時的佛教,它不是以法為中心,這裡的法不是以經典為中心,而是以說法為中心。有佛陀說、大弟子說,有舍利弗說、阿難說、迦葉說,有目犍連說等等。這個時候的法是靈活的,處於不斷變化當中,所謂隨機說法。隨機是什麼意思?什麼人來問,都是根據他量身裁定。

相關焦點

  • 佛陀開悟後的一句話,讓佛法盛傳的時間只有500年
    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後,感嘆眾生皆有佛性,但是佛陀在當時並沒有傳法度人的想法,於是在眾天神的不斷請求下佛陀才出來度人。佛陀在一生49年的講法中,單單講出世間的般若智慧的法就足足用了22年,可見般若智慧在佛教中修行的重要性,因為要讓自己達到空相就必須具備那樣的智慧。
  • 佛陀十大弟子各種第一,你要pick誰?|建議收藏
    往期如是我聞已將10大弟子更新完結,本篇匯總在一起給大家一一介紹,看看是誰顛覆了你心中十大弟子的形象。在如今佛教寺廟的大雄寶殿裡,釋迦牟尼像兩邊常塑有兩位比丘立像,年老的是迦葉,中年是阿難,後人在禮佛時,迦葉和阿難也一同接受世人的尊敬,十大弟子中只有他二人有此殊遇。
  • 佛法告訴你如何修行如何完善自己
    一個人的善良裡,藏著他的運氣,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你所積攢的福報,往往會給你帶來意外之喜。所以我堅信,與人為善、向這個世界釋放善意,總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我們有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就使我們這個心緊緊地被拘束住了,被障礙住了,就得不到不可思議解脫的那種功能作用。所以我們看《華嚴經》的世界,就是「不思議」解脫世界,心能轉物,這顆心離開分別執著。
  • 佛陀走了涅槃的模式,卻要求弟子「駐世」三千年,原因令人敬仰
    很多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佛陀在涅槃之前曾經要求自己的四個弟子要「留形駐世」,說明佛陀的佛法能夠讓人長生不死的。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佛陀非得走入涅槃的模式?大迦葉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佛陀囑託他將「衣缽」傳給未來下世的彌勒佛,所以大迦葉在雞足山中入定幾千年不曾出山。而賓頭盧尊者則是因為擅自動用神通導致不良的後果,被佛懲罰為人間祈福,他是唯一駐世到先現在並在人世間走動的尊者。
  • 《佛陀十大弟子傳》:富樓那事跡
    摘自:星雲大師 著 《佛陀十大弟子傳》 上海文藝出版集團發行有限公司 2010年8月 閱讀提示:本師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皈依他做弟子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何止千千萬萬
  • 摩柯迦葉不僅僅是佛陀的弟子,其真實身份讓人心生敬意
    這個是因為這個衣缽從來就不是佛陀本身的東西,衣缽具有久遠的歷史,它的意義非凡,無論是哪個覺者都是非常的看重它的。這個衣缽是佛陀傳法前大迦葉親自送到他的跟前。我們在一些經文中能夠找到一些相關的論述,大迦葉曾經混在僧團中幾天,聽了佛陀講了幾天的法,想去確認佛陀是否真正的覺者,幾天之後大迦葉被佛陀的法所折服因此決定去見佛陀。佛陀在第一次看到摩柯迦葉來的時候,就起身相迎。
  • 為什麼佛陀十大弟子中的須菩提,不是菩薩只是阿羅漢?
    《金剛經》主角,十大弟子解空第一人須菩提,是個對生活質量頗有追求之人!在他修行的無數日月裡,有一條不可動搖的準則,那就是只向土豪化緣,修得個油光滿面。可是,在西天定尊會上,這位入選佛祖十大弟子的須菩提祖師卻糗大了。
  • 學習筆記 | 我的串講:佛陀十大弟子的生平故事(二)
    一天,他來到竹林精舍,聽佛陀說法,頗覺契合本心,於是就跟隨佛陀出了家。不久,又把妙賢接到女眾僧團中,同修梵行。大迦葉尊者的修行,以苦行頭陀為第一。所謂苦行頭陀,就是穿著糞掃衣、住阿蘭若、託缽乞食等,大迦葉因為長年這樣修行,所以衣著破露、形容枯槁,引起很多人的輕視,可是佛陀卻常常公開讚嘆大迦葉,稱讚他是未來佛法的真正住持者,讓大家了解大迦葉苦行的功德。
  • 佛陀智慧,告訴你該如何「修行」,能生無量智慧
    佛教中的經文是佛陀在滅度之後,在大迦葉的主導之下帶著眾多的弟子記錄下來的,幾千年來度人無數,如果能夠參透其中含義,佛不難修。人們念佛就是為了修行,但是如果你不理解佛經中真正的含義,就很難達到修行最終目的。四句淺顯的佛家經典,開示你該如何「修行」,能生無量智慧。
  • 學習筆記 | 我的串講:佛陀十大弟子的生平故事(一)
    我是導學組的妙恆,今天由我來為大家主持佛法概要視頻37的探討。伴隨著一個短暫的休整和複習之後,我們也於上周日踏入了新一章的學習之旅,我們先回顧一下視頻的大致內容。上周日我們學習了佛法概要視頻37,也是第三章佛陀十大弟子的第一個視頻。
  • 佛陀在世的時候不立文字,佛法口口相傳,為何還會有經文的出現?
    ,蘊含著佛陀的無盡智慧,教導著弟子和後人尋求覺悟之路。  佛法是佛陀傳授的覺悟之法,佛教是記錄佛陀講經的典籍,那麼現存的佛經都是佛陀在世的時候一一記錄的嗎?    根據上座部佛教的說法,佛陀的母語是摩揭陀語,也就是後來的巴利語,和當時古印度的梵語雖然相近但卻是有著區別的,佛陀很可能就是用摩揭陀語說法的。  同時,在佛陀住世的古印度,還沒有文字記錄的習慣,所有宗教流派都是靠著口口相傳來傳頌的,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就將自己說法的內容記錄成經文的形式是不可能的事情。
  • 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佛陀告訴你答案
    實際上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部分的原因是你和佛無緣。這樣的說法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佛不是講究慈悲,普度眾生的嗎?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實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這一切說得更加明白些,也是眾生個人因緣所致,這個就是佛教中提及到的「緣起性空」。每個人的選擇就是因緣的一種體現,你在做選擇的那瞬間,會因為你個人的福德和惡業等等因素的綜合,讓你促成是否和佛陀有緣,這個才是佛度有緣人的真正含義,並非是單純的你和佛陀有緣分這樣去定義。所以你若想和佛有緣,及時行善和廣布施,為了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 為何佛陀允許弟子吃三淨肉?
    初學佛的人一般都有許多問題,有關吃素的問題也許是諸多問題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為它影響到一個人每日的飲食生活,如果選擇吃素,那將是他的飲食生活方式的完全改變。因此初學佛的人有如下的問題,學佛是不是一定要吃素?吃素是不是營養不足會得貧血嗎?上座部或南傳國家如泰國、斯裡蘭卡、緬甸的出家人和西藏的出家人為什麼不吃素,而只有中國漢地學佛的人要吃素?吃素是不是有功德?
  • 佛說:一切心不可得,是怎麼樣的心,讓佛陀講了49年的法?
    心究竟是什麼在佛陀講法之前在眾生的腦海裡面都是一片空白的。佛陀開功開悟之後,看到了宇宙的真相,佛法的真相。了解到眾生沉迷於世間就是因為內心無明,無法真正地認識到自我。從而在無名之中產生無盡的煩惱,碌碌一生終究是為煩惱所驅動而產生的因果,陷入了無盡的因果糾纏無法解脫。佛說:一切心不可得,究竟是什麼樣的心,讓佛陀講了49年法。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在無數提問中有一個是佛陀的弟子,名叫鬘童子,他對宇宙的奧秘非常感興趣,就對佛陀提問,佛陀依舊是避而不答,之後鬘童子就放出狠話說,如果佛陀不給自己解釋宇宙的真相,自己就離開僧團去還俗。佛陀知道機緣已經具備,是時候告訴弟子們自己為什麼不回答形上學的問題了。我們都知道佛陀在說法的時候非常善用比喻來形象的解釋。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
    這10位弟子都證得了阿羅漢果,形象都是方袍圓領的僧侶模樣。他們通常供奉在佛寺大雄寶殿內東西兩側,拱衛應身佛釋迦牟尼佛。下面對這十位佛弟子一一進行介紹。 舍利弗智慧第一舍利弗,又稱舍利子,出生於王舍城附近一個婆羅門教家庭。父親是婆羅門教的大學者。因自幼受家庭薰陶,他對婆羅門教十分精通。
  • 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弘法的需要,又是佛要從中啟發你的修行
    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弘法的需要,又是佛要從中啟發你的修行。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一個弘法的需要。我們只有縱觀佛的一生,和把十大弟子當做一個整體來看,才能看出裡面的玄機。前面很多文章都介紹了佛當時弘法的環境是最差的,那時沒有佛法的氛圍,外道盛行,人們雖然追求解脫,可是喜歡苦修,成就的不多。佛也多次講過,小乘人喜歡小法,難以接受大乘大法。佛採用的辦法是先恆順眾生說小法,結緣修行人,善巧方便,慢慢引導到大法,最後說出佛法真相,宣說《大乘妙法蓮華經》,給各弟子授記成佛。
  • 四眾弟子的使命,要把佛教恢復到佛陀教育!
    教學的時候沒有文字、沒有書本,這些經典是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大家公推阿難尊者,把佛在世講的這個經重複講一遍。阿難的記憶力好,又聽得最完整;釋迦牟尼的侍者,一天沒離開,照顧佛陀的,請他復講。五百同學作證,聽阿難講,講的大家都點頭,確實佛是這麼說的,記錄下來。有一個人提出意見,好像不是這樣的,那這句話就不要,取信於後代。所以經典是什麼?
  • 佛陀告訴新婚弟弟,出家修行可得到仙女,最後4句話開示真意
    佛陀告訴新婚弟弟,出家修行可得到仙女,最後4句話開示真意 | 文 青衫文齋佛陀座下有兩個弟子,經常讓人分辨不清,一個叫「難陀」,另一個叫「阿難陀」。難陀是佛陀的親弟弟,阿難陀是他的堂弟。關於難陀證道,還有一件趣事。佛陀經過六年苦修,在菩提樹下一夜成佛,經大梵天王勸說後,決定出世弘法,教化眾生聖人之學。
  • 夢境能預示一個人的因果,佛陀千年前已經說過,怎麼用佛法解夢?
    佛陀告訴阿難:這是象徵著未來僧團中的比丘,惡向膽邊生,缺乏善心,為貪供養彼此鬥爭,這就如同澄清的海水變成了火海一般。第二夢佛陀!我夢見太陽將沉沒,裟婆世界呈現一片黑暗,天上沒有任何一顆星星!佛陀:阿難陀!這個夢表示著佛陀不久就要涅槃了,諸大弟子也都會涅槃,這預示人天的眼睛將入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