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弘法的需要,又是佛要從中啟發你的修行

2020-12-17 妙色蓮花

佛心自然是正覺的,平等的。這也是眾多同修的認識。在大迦葉和阿難的分析文章中,妙色蓮花確實有分別心對待,主要還是發掘到了各自的不同。也因為心中喜歡阿難尊者,所以有失公正。再次懺悔。

弘法利生,宣揚佛法,必須要嚴謹,不足之處,同修們多指點。妙色蓮花也希望能有一些獨特的思考,寫出有價值的文章,來利於我們理解佛法,深入經藏,啟發修行。這是發心,也是此篇的緣起。

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弘法的需要,又是佛要從中啟發你的修行。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

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一個弘法的需要。

我們只有縱觀佛的一生,和把十大弟子當做一個整體來看,才能看出裡面的玄機。十大弟子各具特點,但是排名卻不依年齡,入門早晚,成就高低而論。這個排名很有深意,就是在表法。

一、十大弟子的排名是怎樣的?

摩訶迦葉頭陀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阿難多聞第一。優婆離持戒第一。阿尼律陀天眼第一。迦旃延議論第一。

這裡面的奧秘,您可以觀照喬陳如等其它先入門的弟子,並不在十大弟子之中。或者有的弟子排名在前,可是實際工作在後,是什麼原因?分別,也是為了最終的無分別。

二、佛是什麼樣的弘法過程?

前面很多文章都介紹了佛當時弘法的環境是最差的,那時沒有佛法的氛圍,外道盛行,人們雖然追求解脫,可是喜歡苦修,成就的不多。佛也多次講過,小乘人喜歡小法,難以接受大乘大法。

佛採用的辦法是先恆順眾生說小法,結緣修行人,善巧方便,慢慢引導到大法,最後說出佛法真相,宣說《大乘妙法蓮華經》,給各弟子授記成佛。明白這個良苦用心,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啟發,也能讓我們弘法有了思路。

三、這個排名為什麼是弘法的需要?

1、摩訶迦葉頭陀第一。他在未皈依佛之前,就有廣泛的影響力,又是小乘人苦修的代表,號召力非凡,符合當時人們的修行觀念。

2、目犍連神通第一。外道修行追求神通,以作為證道的依據,所以目犍連神通救母,讓人崇敬。必要時展示神通,容易讓人信服。

3、富樓那說法第一。宣說清楚佛法的觀點,非常的重要,這也是教化人們必須的課程。更是以理服人,徵服外道的關鍵。

4、須菩提解空第一。這是推翻外道思想理論體系的關鍵,說明諸法皆空,因果不空的佛法基礎。

5、舍利弗智慧第一。從舍利弗開始,強調智慧的作用,從此扭轉觀念,真正進入正法大法。無師智,自然智,是本就具有,怎麼入佛知見?智慧作用最大。所以舍利弗是佛最得力的弟子。

6、羅睺羅密行第一。有人說密行是遵照佛的教法,行為嚴密。不錯,這是表象,作者前文分析過,這個密行,是佛常說的:外現聲聞相,內密菩薩行。也就是蹈七寶華如來,每動一動,每行一步,都是在《妙法蓮華經》上。也就是修心,心修一切修。

7、阿難多聞第一。任何佛法,全部在阿難心中,可是阿難還沒有證得果位。這個表法特別有意思,其實就是反對自了漢式的修行,強調為眾生服務的重要。所以阿難在佛門的作用,有目共睹,非常重要。

8、優婆離持戒第一。有了僧團和眾多弟子以後,必須有嚴格的管理體系,各種規章制度。戒是為自己總持,不是為別人,這是佛一再強調戒律的重要性。智慧加戒律,是修行的訣竅。

9、阿尼律陀天眼第一。這個區別與目犍連的神通,天眼又有眼界的意思。有了天眼,才能看清世界的廣大無邊,看到佛法的真相。並不是要看見天人,看見前世今生。他是為了說明眼界對於佛法的重要性。《法華經》公認的開心胸,開眼界,這個非常重要,也是實證大乘佛法的關鍵。這個實證,和小乘人的實證,必須入定,必須有神通,才叫實證有很大的區別。大乘佛法的實證,就是認識到宇宙人生真相。明心見性,就是最好的實證。

10、迦旃延議論第一。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越到最後越關鍵。頭陀也好,神通也好,說法也好,解空也好,智慧也好,密行也好,多聞也好,持戒也好,天眼也好,歸結為議論,也就是你要說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佛向來是最鼓勵說話,議論的。

我們都知道《心經》的緣起,就是佛讓觀自在菩薩說說,你是怎麼成就的?於是有了《心經》。我們現在看到所有的佛經,哪一個不是議論所得?佛法妙不可言,但一定要言,強詞奪理也要言。這一點同修們作何感慨?那些動不動不讓人說話,說人家下地獄的人,是在議論嗎?

佛啟發我們修行的真相是什麼?

明白了上面的分析,您明白了修行的真相嗎?這裡面每一步都透漏著智慧的作用。十大弟子各具特點,代表了眾生的十個主要根基,最後個個成就,也說明修行的真相:就是根據自己的根性,遵從佛的教導,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勇猛精進,認真修行,都能成就!

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弘法的需要,又是佛要從中啟發你的修行。妙色蓮花做完分析,感慨萬千。個人修行和弘法利生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同修看到的表象也不一定是真相。比如寺廟的香火旺盛,佛教名人開豪車,很多人宣揚佛菩薩保佑,求子,求官,求財等等。

那麼看完本文,您會不會開了心胸眼界,重新思考和看待這些問題?這些年佛法是發展了還是退步了?未來的方向是什麼?歡迎同修們積極討論,只要發心為了弘揚佛法,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佛只會讚許,以此功德,必得諸佛讚嘆!

更多有價值的佛法文章,敬請關注妙色蓮花。雖然原創,歡迎轉載。

相關焦點

  • 佛陀十大弟子各種第一,你要pick誰?|建議收藏
    往期如是我聞已將10大弟子更新完結,本篇匯總在一起給大家一一介紹,看看是誰顛覆了你心中十大弟子的形象。佛陀入滅時曾囑咐弟子「以戒為師」,而作為「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自然責任重大。羅睺羅的修行不為旁人所懂,但佛陀曾說「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實際上羅睺羅的生活時時都在修行,這才是修行的高境界。
  • 泰國也有「念佛修行」——yitiposo佛隨念的特別用法
    不過作為方便法門,淨土宗的存在和意義還是很關鍵的,畢竟解放前老百姓的識字率連百分之五都沒有,你讓他們去了解華嚴,楞伽,那不是開玩笑麼?法華經除了普門品和普賢行願品,剩下的經文不也流傳不廣?老百姓看不明白嘛。那可是連六祖慧能都不識字,只能靠自悟的古代。實際上,上座部佛教裡面,也有念佛修行的法門。他就是yitipiso佛隨念。
  • 佛說「白衣說法」
    可是在這些佛經上,隨緣弘法竟成了在家人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不過別忙,因為還有更讓我們震驚的事呢。《優婆塞戒經》告訴我們,在家菩薩不僅可以說法,而且可以當老師,收弟子——「出家菩薩有二弟子: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在家菩薩有一弟子,所謂在家。
  • 深圳弘法寺舉行藥師佛聖誕日誦經祈福普利法會
    小小善根殊勝因緣(圖片來源:鳳凰佛教,攝影:頓輝、頓誠)鳳凰佛教通訊員頓輝、頓誠訊:2016年10月30日(農曆九月三十),藥師佛聖誕日,深圳弘法寺舉辦誦經祈福普利法會,受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委託,智法法師領眾主法,帶領四眾弟子齊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和《藥師寶懺》,祈願眾生消災延壽、身心安樂、福慧增長。
  • 花果供養佛,是佛需要我們的供品嗎?
    他看到蓮荷在談及「八關齋戒」的文章中,引用了《菩薩處胎經》中的經文,諸佛皆從八關齋戒中來,所謂「八關齋者諸佛父母」。既然諸佛是持齋戒的,也就是過午不食,那能否在傍晚或者夜裡,用花果供養佛呢?我們還是依法為師,回到經文中,看看佛陀是如何開示的。
  • 什麼是橫三世佛,什麼是豎三世佛,不明白就會鬧笑話
    很多網友對小編口誅筆伐,同時對佛家不屑一顧,認為其觀點玄而又玄,看似睿智哲理,其實不過是空談,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而已。對於此,小編不想做過多的解釋。只想從傳統文化層面去解讀佛家思想,力求以更簡單直白的文字普及更多的文化知識,做一個有趣味,有思想的人。首先,「佛」是什麼?
  • 「本性是佛」是怎麼回事?「呵佛罵祖」是怎麼回事?啟發是……
    但明確說出「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以及成佛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觀點的好像惠能是第一人。從惠能此觀點出發很容易就得出:出家當和尚不是成佛的唯一途徑,在家修行只要能明心見性,照相可以成佛。惠能此說對佛教的傳統成說有所改動。一般認為,惠能之所以能實現這種改動,是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 「空」不是沒有,佛大弟子須菩提解說「空」的含義
    結果多年後,當須菩提成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居然真的以「恆樂安定、善解空義、志在空寂」著稱,號稱「解空第一」。在佛的1250位大阿羅漢弟子中,須菩提對於「空」的解釋,無出其右。學佛之人都知道,「空」並不等於沒有。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法華經:菩薩為何化現聲聞,修行即是自淨佛土(49)
    「樂小法」是指眾生樂於修行滅掉世間煩惱、過輕安愉快生活的小法。「畏於大智」是指眾生畏懼般若空性這樣的真正大智慧。你告訴眾生說:「學佛修行能讓你幸福快樂,沒有煩惱。」他願意隨你修行。這其實是在自我淨化佛土。」凡夫隨妄心攀緣,住在生死輪迴,欲望一個接一個,這是妄上加妄的汙染國土。而聲聞行者欲望少,沒有妄心攀緣,自然就覺根清淨。清淨覺根中所見的國土,自然也是清淨國土。因此說,他們覺根清淨的自我修行,其實是「自淨佛土」。此為自淨佛土之一也。
  • 宏海法師開示佛陀十大弟子之舍利弗的故事(二)
    佛陀十大弟子之舍利弗的故事(二)那麼關於舍利弗,要說到他的媽媽,他這個名字的由來。他媽媽的眼睛特別漂亮,舍利弗又叫鶖子,就是鶖鷺的兒子,鶖鷺就是印度話舍利的翻譯。這個鶖鷺是一種鳥。那麼後來,他這個舅舅就是長爪梵志呢,為了這個還到其他的地方去學道,回來要跟他外甥生出來的時候辯一下,結果他外甥出家了。後來還去找佛的不是,然後跟佛說了兩句,馬上就被辯下陣來,就隨佛出家了,做了佛的另外一個弟子。那麼這個舍利弗,當時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是佛陀的弟子,他是以密外道的顯現,跟目犍連是兩個著名的大外道,每個人都有一百弟子。
  • 佛十大弟子之一,禪宗第一代祖師,據說至今還在打坐
    見佛出家,冀度諸有:等到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時,迦葉尊者本來是個老外道,帶著很多的徒弟在那兒修行。但是遇著佛了,覺得自己不行了,所以他那時候雖然已經一百二十多歲,還是拜佛做師父,跟著佛出家,想要教化一切的眾生。佛於眾中,稱為第一:佛在大眾弟子裡頭,說摩訶迦葉是第一個大弟子。
  • 分享:依教奉行,做佛的合格弟子
    地藏菩薩他所代表的這個「地」是心地,「藏」是寶藏。《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學佛第一個目標是恢復真心,是把我們心地的寶藏開發出來。佛法不是向外求,是向自性當中去求,佛法是心法。是啟發自性的教育,恢復本能的教育。
  • 佛前上供水果,這三點「禁忌」,不可不知!
    眾所周知,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弘法四十九年,目的即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因而說法只唯一佛乘。可是,有人會心生疑惑,既然佛只說了一乘教法,為何佛家還有八萬四千法門之說呢?其實,這就如同登山,眾人體質不同,有人適合走平緩的路,有人則偏好走陡峭的路。
  • 佛說:學佛人須知佛法中這八種德行!
    有人說是學佛的智慧,有人說要學佛的慈悲。這是一個很大議題,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統一答案,七葉君同樣答不上來。不過,佛法中有這八種德行。佛說:學佛人都應該知道、且在學佛過程中貫徹這八點!據《大正藏·法海經》記載:有一次,佛對上首弟子、神通第一尊者大目犍連說:「吾自今後,不復說戒。汝等可自共說戒。」
  •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最傑出的十大羅漢為十大弟子。在有些古寺中,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大弟子是安奉在一殿的。現在從修行成就、尊位來簡要的介紹一下。1.上行第一摩訶迦葉詳名為摩訶迦葉婆,他專修頭陀行。他精通百藝,有很多弟子,後來便率350多名弟子皈依佛陀,因為他的皈依,使佛教團擴大,所以佛譽之法將。傳說他將以華光佛的稱號,再來人間利益眾生。舍利弗被稱為智慧第一。4.解空第一須菩提譯為空生之義。經典中記載他出生之時家室皆空,所以名空生。他本性慈善,不好諍論,所以又叫善業。他自幼聰慧,但性情暴躁。
  • 這3種人佛緣最深,離佛最近,是你嗎?
    有一句禪語說得非常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問佛在哪裡?許多人可能會說:佛在寺院裡。但其實,佛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心中有佛,不用到寺院裡去,就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相反,如果你只是表面上很虔誠,心地仍然存惡,那也只是自欺欺人。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
    佛陀十大弟子像(圖片來源:資料圖)佛陀的十大弟子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常隨釋尊說法度生的10位著名出家弟子,他們是:舍利弗、目犍連、阿那律、阿難陀、羅睺羅、摩訶迦葉、迦旃延、富樓那、優婆離、須菩提。一次他與目犍連外出旅行,路遇釋尊的弟子馬勝比丘,聞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之偈,產生了對佛教的信仰。不久,便率眾弟子皈依了佛教。舍利弗未出家時已是很有名望的婆羅門教學者,他的出家使當時佛陀的聲望與威德大大增強。舍利弗皈依佛陀後,「持戒多聞,少欲知足,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深受佛陀稱讚。
  • 五個佛句,告訴你如何修行
    佛經中的許多佛句,是歷史以來,經過無數人修行的實踐,在實踐中,得出真正修行方式的一些總結。這些佛句,尤其以「三大經王」,以及《金剛經》、《心經》為最。也就是人們的感觸最為深刻。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下,這五部佛經中的句子,告訴你如何修行。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南懷瑾:什麼是佛?其實就算信佛之人,也不一定懂這些道理
    但這些,全都歪曲了佛的本質與存在的意義,是一種神祗化、宗教化,使得佛學成為非世俗化、非理智化的一種具有濃厚迷信色彩的唯心主義,漸漸離世間眾生越來越遠,被社會主流邊緣化與孤立。那麼佛究竟是什麼呢?他們又是如何生活處世與修行的?也許《金剛經》中對於佛祖日常生活與修行的描述可以為大家解釋這個問題。
  • 佛說:學佛在自心,成佛在淨心
    這時,佛祖的弟子舍利子大目鍵和大迦葉阿難陀等都聞訊趕了過來,看到佛祖親自掃地,於是大家都紛紛效仿佛祖,一起掃地。掃完後,佛祖和眾弟子便一起來到了食堂,坐了下來。這時,佛祖說道:「其實,掃地有至少五種好處,一是可以讓自己的心更加清淨,二是可以讓他人的心更加清淨,三是可以方便大家,四是可以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五是培養一種美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