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什麼是佛?其實就算信佛之人,也不一定懂這些道理

2021-01-07 略懂小姐

什麼是佛?

對於普通人而言,佛就是具有無比巨大的神力、無所不能的超人。他們之所以拜佛,就是為了求得佛的保佑。認為只要拜佛,便可輕鬆避開降臨身上的災禍,擁有財富地位、金銀珠寶。

就因為這種認知,所以人們會對佛心生恐懼、心生距離、心生敬畏。

但這些,全都歪曲了佛的本質與存在的意義,是一種神祗化、宗教化,使得佛學成為非世俗化、非理智化的一種具有濃厚迷信色彩的唯心主義,漸漸離世間眾生越來越遠,被社會主流邊緣化與孤立。

那麼佛究竟是什麼呢?他們又是如何生活處世與修行的?也許《金剛經》中對於佛祖日常生活與修行的描述可以為大家解釋這個問題。

文中清晰記載:釋迦牟尼佛平時也跟大家一起去化緣吃飯,吃完飯,還自己去洗碗,把衣服摺疊好。然後洗洗腳,把座位上的灰塵擦一擦,敷座而坐。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行徑,多平實。

對此,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也認為,佛法就是人間法,佛祖也是常人做。因此平實就是道,就是佛法。

可現如今,說起佛,大家更傾向於前面那種過於儀式化、臉譜化、形象化的認知,哪怕是信佛之人,也不一定懂這些。

他們不明白,修習佛法最忌為了得到別人的尊重,故弄玄虛,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氣,以為弄得與平常人不一樣就是參了禪,得了道,其實那反而不平實,有點入魔了。

什麼是佛?南懷瑾認為,其實就算信佛之人,也不一定懂這些道理。接下來,我將南懷瑾對此的論述略微整理了一下,只為拋磚引玉,期待大家有更精妙的見解與分析!

一、一臉佛氣絕非佛

南懷瑾大師說:

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聖人不認為自己是聖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

其實說得直白一點,佛學所做的,不過就是啟發人類靈魂的工作。「佛」只是對一個覺悟者的通稱而已,佛不是單指釋迦牟尼一個人,人人可以成佛,處處可以有佛。

如果大家不明白這一點,將佛變成類似於「耶穌」與「上帝」一類的角色,那就落入了神學的範疇,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偏離了佛法的正確方向,也混淆了「佛「這樣一種身份所代表的真正含意。

《法華經》裡寫到有位常啼菩薩,一天到晚在哭,他悲痛世上眾生痛苦不能覺悟,所以才時時在流淚。

有位信徒覺得自己也如此應便能悟道且得到世人的尊重,便有樣學樣,成天悲悲切切,可最終卻弄得別人極其厭惡。

因為像他這種根本不懂什麼是佛的人,哭也好,發脾氣也罷,一切都沒有用,渡不了自己,更救不了世界。

這便是南懷瑾口中所說的:一臉佛氣絕非佛。在對於佛法沒有正確認知,不懂得佛是什麼的前提之下,那些專業、非專業的,所有以習佛為名所進行的」修行「,只是一種徒有其表的模仿而已,自然起不到任何作用。

沒有達到靈魂覺醒的高度,所有的裝腔作勢都只是一種呆板的教條主義及自欺與欺人的姿態罷了。

二、佛就在你心裡

南與瑾說:「面前有佛,心中有佛,處處皆是佛,這個修法的咒語一定得感應的;得感應是你心中所變現出來的。」

只要一個人心中有佛,眼睛能時時看到佛,那麼佛便無處不在。佛不是一種具象的存在,它來源於人們的感應,而這種感應,來源於人們的內心。

有個生意人破產之後為了躲債,過了一年多東躲西藏的生活,某日來到一處位於大山深處的寺廟之時,油然生起想要留下來的念頭。

廟裡老和尚問他為何想出家?他如實回答:「走投無路,心灰意冷,望師傅收留。」

老和尚笑道:「佛門可不是無路可走之人躲避凡塵的地方。老訥收了閣下,你也不算進入佛門。」

生意人見他不肯,自己也無奈,只求夜宿一晚,老和尚同意了。

當晚,生意人輾轉難眠時,看到窗臺上有隻蝸牛正慢慢往上爬。盯了半晌,向上挪動不過一寸,漸漸睡意襲來,便沉沉睡去。清晨起來發現,一夜的光景,它已爬到窗戶大概一半的位置,沒有想放棄的樣子。

他當即頓悟,覺得自己連這隻小蝸牛都不如,很羞愧,向老和尚告辭,想結束這種漂泊與躲避,勇敢面對自己的人生,重新開始。老和尚微笑問他:「施主可知佛門在哪裡?」他回答:「在我的心裡。」

什麼是佛?南懷瑾認為,心就是佛。

只要人的心隨時處於恭敬之中,那你慢慢不但對佛會恭敬,對一切人都會很恭敬,對一切生命都會恭敬且抱有虔誠之心,只因世間萬物都可以當你的老師,都可以啟發你的心智,使你靈魂猛然醒悟,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簡單來說,佛不是一種職位,也不是一種可以區分人的貴賤階層的可量化指標。只要你能悟得大道,能夠超越困擾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讓自己心靈平靜,你便通了佛法,佛便長住你的心中。

三、神仙也要凡人做

南懷瑾先生在《金剛經說什麼》中曾說:「如果你問佛怕熱否?佛會回答一樣的怕熱,除非他是化身來。只要他肉身還在,冷暖饑寒對他便是一樣的存在與感受。所以聖人都是人做的,佛也是眾生修成的。」

南懷瑾一直很崇拜孔子,他列舉了孔子的故事來說明他的觀點。

孔子當年周遊列國之時,一樣受盡風霜苦楚,飽嘗世態炎涼,可未曾得到什麼聖人該得到的待遇。衛靈公出行,讓孔子之車跟在宦官之後,相當瞧不起他。從曹國到宋國的路上,他遇到司馬桓魋加害,逃過一劫跑到鄭國之間又與弟子失散,過得極為落魄,被當地人譏之為「似喪家之狗」。

可見,不管神仙,聖賢還是普通人,只要有肉身存在,該受的苦,該受的磨,半分也不會少。而面對困境與坎坷的態度,則拉開了了聖賢與凡人之間的距離。

佛是什麼?對此,中國禪宗祖師曾說佛是無事的凡人。只此一點,便已註定凡人很難輕鬆做得到。因為凡人大多是庸人自擾、無事生非之流,終生都處於顛倒與不明之中,難以超脫。

簡單來講,其實很好明白——

佛並不會美化世間一切,他們只真實面對宇宙間的所有,而且看得比凡人更真,更透徹,絕不逃避與加以修飾,就算再平凡、醜鄙與汙穢,都能坦然面對,這便是佛的高明之處。

也因為如此,再大的事,落在他們的眼裡,也只是再尋常的小事。

它的發生與存在,都是相當正常的,自己只需正常面對與處理便行。因此,對於佛而言,世間一切事,均是無事,他們身心自然常會自在。

而俗人成天憂心忡忡,有太多的貪念與妄想。小到蚊子叮自己一個包、蒼蠅嗡嗡在面前飛舞,都能讓自己心生煩惱;

大到時時為生活、事業、愛情、婚姻、家庭、兒女、金錢、財富、地位操心勞累,不曾讓自己的心有片刻休息之時,一點點的想法都能左右自己的情緒。

這便是無事生非,自找苦楚,又如何能領悟佛法的精髓呢?

四、吃飯穿衣也修行

南懷瑾說:

《金剛經》只是從吃飯開始,吃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北平白雲觀有副名對:『世間莫若修行好,天下無如吃飯難。

普通人不知道,修行並沒有什麼高深莫測之處,平時吃飯、穿衣、正常的生活,全都是修行。

源律師曾當面問過南懷瑾大師,和尚修道究竟如何用功?

大師回答:「餓了吃飯,困了睡覺。」

對方說所有人都是這樣,那是否意味著凡人與佛在這一件事情上沒有什麼不同呢?大師告訴他有很大的不同。

源律師奇怪,問不同在於何處?大師答道:「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其實也不難理解,具有大智慧的習佛之人,吃飯眼中心裡便只有飯,睡覺也是一樣,內心不會再有別的事物存在。

他們會專注於做一件事情,懂得還事物本來最純淨的面目,這便是於最平凡的瑣事與細微之處修練佛法的竅門。

凡人吃飯之時,眼睛習慣盯著電視、手機、電腦,這可比單純吃飯有趣得多。心中便自然因分心生起無數念頭與想法,嘴除了吃東西之外,還得用來交談,整個人的心都是散的,根本沒放在認真吃飯之上便是了。

那些經常失眠的人,之所以睡不著,就在於內心胡思亂想,為種種不如願而自怨自艾,懊悔傷心,由此可見,凡人吃飯穿衣與佛做這些事情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不純粹。

佛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如果修行與生活脫節,就算學再多的佛法,也是沒有用的。吃飯穿衣雖然是平常小事,卻可以從中悟出大道理,看出修行者的見地和功夫。

因而如果普通人,能夠專心做好自己面前的每一件小事,心眼口鼻思想靈魂全集中在這件事情上,不時時分心,能夠像一個小嬰兒那樣純粹,便能最直接接觸到世界萬物的本真,能最大程度感受到平凡與樸實的快樂。

那你便是一個掌握了人間幸福之道的人,也是一個能夠體現佛法精神與精髓的人,不容易再為世間一切所迷惑!

作者:千面略懂居士

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佛學文化

所有作品均系千面略懂居士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承諾絕不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佛?南懷瑾:哪怕是信佛之人,也不一定真正明白
    其實佛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個模糊的概念,甚至大部分人會帶著迷信的眼鏡去看待信佛,認為佛是法力無邊的存在,認為依靠佛法可以憑空產生自己想要的財富和物質。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認識。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佛」呢?著名的佛學家南懷瑾先生就對「什麼是佛」有自己的見解。
  • 佛是什麼?星雲、南懷瑾、聖嚴三位大師如是說,多少人錯得離譜!
    可見,我們並沒有真正了解佛是什麼。佛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聽聽三位得道大師怎麼說的,聽過之後,你會明白,多少人錯得離譜:【一】星雲法師:信佛與信神是不一樣的星雲法師是佛教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用一生在倡導「人間佛教」的思想,照亮了世間無數信徒的人生願望。
  • 南懷瑾:什麼時候懂了《金剛經》的道理,就悟到了中國的《易經》
    原本《金剛經》有5172字,但不知道什麼緣故,只刻有2799字,經過風雨侵蝕,天災人禍,現在只剩下1067個字。這個曬經石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寶,也是佛學在時空上與弟子的對話。古代佛經有分卷,但是沒有標點符號,直到後來,為了讀經的方便和理解,而在句末加了一個點。但是也可以認為這不是句號,就是把句子分開而已。
  • 如何在佛前「許願」和「還願」?不是真懂佛的人,多半會弄錯
    有句話說:「未知苦處,不信神佛。」意思就是說,沒有經歷過難以承受的苦楚,就不會把希望寄託給神佛。佛說:「世人皆苦。」古往今來,總有不少信佛之人前去寺廟燒香拜佛,將心中所願所求告訴佛祖,祈求佛祖能夠應允。這樣的方式,在佛教裡稱為「祈願」,而我們普羅大眾習慣稱之為「許願」。相信很多朋友曾經聽過身邊的人這樣恐嚇道:「在佛祖面前許願,千萬別說自己要如何如何還願,如果你沒做到,佛祖會怪罪你、降臨災禍給你!」
  • 愛家的年輕居士該如何修行,聽聽南懷瑾先生是如何說的!
    她說,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就莫名其妙的信了佛,而且那時候,自己也不信佛,孩子主動提出來要皈依的。當時這個佛友非常震驚,因為那麼小的孩子居然知道皈依,而且就按照孩子的要求,給孩子辦了皈依,自己在孩子的影響下,也慢慢的信了佛,說來也巧,生意從那之後,也更好了,相對於賺錢也容易了很多。
  • 不是真懂佛的人,多半會弄錯
    相信大家無論信不信佛,了不了解佛,都一定聽過「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話,這句佛號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影視劇中很多和尚心有所感時都會低頭嘆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很多影視劇中念的都是錯的,私底下我也聽到很多朋友說出過說這句佛號,他們念的也都是這句話字面上的發音,問他們這句話的含義也是一問三不知,在懂佛的朋友面前鬧出了不小的笑話。「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應該怎麼讀?其中又有什麼含義呢?不是真懂佛的人,多半會弄錯。
  • 淵回說南:南懷瑾見過仙佛嗎?沒有,一直在找.真仙真佛是什麼?
    這些家長們要來求一個仙,求一個佛。這是家長們所求的仙佛,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並不是真正修行意義上的仙佛。說白了他們就是在求怪力亂神,他們是在求神話。所以,要點來了。這些家長們腦海裡的「仙與佛」,並不是南懷瑾老師一生中所踐行的仙與佛。南懷瑾老師是學禪出身的,可以說他老人家一輩子都在破除這些所謂的zong教 mi 信。你去尋找一個神話中的東西,你能找到嗎?
  • 佛說: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很多人信佛,但往往信的很愚痴、迷惑,功利心太重,總想著從佛菩薩那裡乞討來更多欲望利益,這是對佛法的誤解。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最關鍵的是要改變自身的因果,種善因、積善德,自然會有善報。這世上沒有任何人無辜,也根本沒有什麼委屈,一切皆是因果。
  • 南懷瑾老師:一般人念佛學佛的三種心態
    聽了這個道理以及佛的願力後,要用心思維,要去研究。一般人大多在迷信中學佛,念佛有三種心態:一、依賴心。好像念了一萬聲佛,佛就欠了你似的。二、功利心。哼!我佛都念了,結果還是沒有效果,你說氣不氣人?這是功利主義。三、糊塗心。只曉得念,腦子也不思考,不知道佛號所包含的意義。
  • 南懷瑾老師:因緣道理是全部佛法的基礎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因果,佛菩薩希望世人自立立人、自度度他,行善積德,救助眾生。——慈悲柳枝水「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佛說一切法,不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三藏十二分教,一切不著於有,也不著於空。不有就是空,不無就是有,既然如此,為什麼要用不有和不無呢?
  • 佛教:信佛後還能吃肉嗎?信佛後老想吃肉怎麼辦?
    信佛、學佛不能吃肉,這不是必然的。而是取覺於你自己,這個也並沒人能左右你。佛講「眾生平等」,你去吃肉,那麼這肉出何而來?從那些被你吃的「牛呀、羊呀、雞呀、狗呀」等等眾生而來。佛教講真正信佛之人,必然信因果。一個懂因果的人,其必然是深信佛法之人。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 南懷瑾:不要搞得一身佛氣,遇見自己比遇見佛更重要
    南懷瑾,不僅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還是一代國學大師,和佛學家。說到南懷瑾的佛法研究,不得不提。也許他不一定是修為最高的,但他的佛學讓人敬佩,讓人感到真實。南懷瑾將其佛法研究與儒、道等各家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
  • 看不透的人去信佛,看透了的人在追求生活
    我沒有接活,因為我不信佛,不希望為了掙錢去做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解說。平臺聯絡人告訴我:你沒有意識到這一塊的優勢所在。拒絕了之後,我在心裡回想了半天。因為我的認識程度已經高於佛教以及任何宗教,所以不信佛是有理由的。但是我想的並不是信或者不信的問題,而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信佛的問題。
  • 不管你信不信佛,這3個與你一生相關的因果報應,一定要知道
    所以,不管你信不信佛,這3個與你一生相關的因果報應,一定要知道。第一: 濫造殺業,失去敬畏本心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角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
  •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
    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圖片來源:資料圖)如今社會,許多人學佛卻反而學的一身「佛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裝成學道的樣子的。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為什麼滿口佛話。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裡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布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
  • 南懷瑾先生:我每晚給父母念《金剛經》《心經》,非常有效!
    抗戰八年,出門在外,跟家裡父母分離,生死不可知,那時我只有一個願力,每天晚上睡覺以前,一定要給我父母念《金剛經》、《心經》。這是我的秘密,我心中自己的願力,外面不知道,可是我的經驗上知道,感應力量非常大、非常大!我們老一輩子,從小就是在刀槍戰火中討生活,幾乎沒有一日是安寧的日子。當年我離開家鄉,一幌幾十年,沒辦法和親人聯絡,父母生死不知。一、二十年也沒消息,所以曾有兩句詩說:「歷劫幾能全骨肉,對人不敢論亡存。」內心很傷感。別人問起你的父母現在怎樣?
  • 佛是佛,道是道?算了吧,其實沒那麼對立
    文章中庄子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他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裡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文章最後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
  • 大慈大悲悲眾生,信佛念佛必見佛
    已進入佛教核心宏法利生的趙先生,他的媽媽被家鄉人用石頭砸死了。趙先為此對自己的作為產生了疑惑!後來!趙先生對愛人說,媽媽車禍離去了……信佛!念佛!精進!宏法!可是媽媽卻被人用石頭砸死?為什麼這樣?怎麼會這樣?……曾有有人請教印光法師。上海某老太太,多年來虔誠念佛如素,卻在為行者送飯的路上,被車軋死了,這究竟怎麼回事?
  • 南懷瑾:《金剛經》中最經典的38句!
    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淺處說,《金剛經》解決的是心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從深處說,《金剛經》談的是宇宙真理、時空等大問題,這些問題對於全人類來說亦是很重要的。
  • 佛系爸爸南懷瑾的家庭教育
    我們來先看看佛系爸爸南懷瑾的人生南懷瑾出生於浙江溫州,1931年,13歲的南懷瑾小學畢業考試倒數第一,只得到肄業證書;南懷瑾不肯去當學徒,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裡,父親還給南懷瑾請過博古通今的老師葉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