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學佛人須知佛法中這八種德行!

2020-12-19 七葉講堂

學佛學什麼?有人說是學佛的智慧,有人說要學佛的慈悲。

這是一個很大議題,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統一答案,七葉君同樣答不上來。不過,佛法中有這八種德行。佛說:學佛人都應該知道、且在學佛過程中貫徹這八點!

據《大正藏·法海經》記載:有一次,佛對上首弟子、神通第一尊者大目犍連說:「吾自今後,不復說戒。汝等可自共說戒。」

原來,那日佛欲向弟子宣說戒律之時,其中有一個不守戒的弟子混入其中。佛覺得,如果有幸得面授佛法戒律的弟子都不能守戒,那將來佛於大眾中說法,會更為不易,真正信、行、願的佛弟子會更少。

所以,佛當下做了一個決定:佛從今以後不在說戒,將來每月十五說戒慣例由大目犍連等弟子主持!

大目犍連謙讓道:「如來猶天雨,百穀草木,無不仰榮。弟子德淺道小,人不服信。」願佛哀愍眾生,繼續宣講戒律,「使一切獲安,得信得正。」如此,再三懇請。

佛見大目犍連尊者殷勤懇切至此,亦為增加弟子們向眾生弘法的信心,佛乃為群弟子宣說佛法八德。在佛看來,只要弟子們能認真領悟、貫徹這種德行,便能度己度人!

具體哪八種德行呢?在佛看來,世間萬物唯大海有類似佛法的品德。因此,佛以大海為喻,以大海八德來對比佛法八德。這德行具體包括:

1、「無滿不滿

佛法與大海一樣,能匯納百川,永遠沒有容納的上限。這就要求學佛人永無止境,萬不可自以為窮盡佛法真理。

2、「不失常法

大海潮起潮落,皆有規律可循。學佛弟子的言行也要始終如一,學會堅守,不犯禁戒,不失常法。

3、「唯有一味

海水廣不可量,卻只有一種味道。佛法也是如此,學佛之人要惟精惟一,不可摻雜外在的東西。

4、「無能限者

佛認為,世間沒有任何一種能阻止海水的力量。同樣在人心中,也沒有一種能阻止僧法的力量。

5、「無不備有

大海之中,金、銀、琉璃、摩尼珠等七寶匯聚。而佛法之中,有三十七種修行方法,稱之三十七助道法。世間道法無不包含其中。掌握三十七品道寶,佛弟子就能「化導群生,淨己佛土」。

6、「妙德難量

在佛眼中,大海之中有龍王,那是海族敬仰的對象。而在這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諸佛菩薩同樣是眾生所敬仰的對象。「教化之功,彌茂彌美」,沒有任何其餘身份之人可比擬。

7、「無不受之

大海納萬川,無止無休。佛法亦如是,任何種姓之人,不論你是貴是賤,是尊是悲。只要你「來入正化,服習大道」,不管你此前是王族,還是賤奴,都「同為一味,無非釋子」。佛菩薩面前,眾生平等。

8、「無諸穢濁

佛認為,「大海清淨,不受死屍,無諸穢濁。」學佛人應該入大海一樣,清淨無礙。「非清淨梵行者,一不得受,棄之遠之。

在佛看來,佛弟子只有謹守這八種德行,正法就不會有毀;貫徹這八種德行,才能不忘學佛初衷,修得淨業,不墮魔道,度己度人。

相關焦點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以下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一、邪淫重,心不清淨之人邪淫是最斷一個人的善根佛緣的,《楞嚴經》裡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 『一稱南無佛』南懷瑾:學佛法,不要被佛法困住,這樣才可以學佛!
    所以,很多學佛的人,一見面就是阿彌陀佛,滿口佛話,一身佛氣,著相著得厲害,一聽到對方也學佛,好哦!信佛好哦!假如對方不學佛,則眉頭一皺,好像罪大惡極似的,幾乎所有的宗教徒都是這樣,這都是我相、人相。什麼叫解脫?不要以覺礙為礙,那就得自在了。
  • 淨空法師:我們學佛卻不懂佛,佛是什麼?
    我們學佛,佛是什麼?為什麼要學佛?學佛有什麼好處?這些問題如果不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我們的修學會產生障礙。 學佛就是修心。真心就是佛,妄心就是凡夫。真心、妄心我們統統都有,但是現在我們只會用妄心,不會用真心,錯就錯在此地。
  • 學佛,具體學什麼?佛說:修七善法!
    世人學佛,不論其初衷如何,根本目的自然是修佛成佛,摒棄惡業,不墮魔道,不想在生死苦惱之海、六道輪迴中繼續一次又一次輪迴……可怎麼做呢?相信所有的學佛人都不會這麼想!又回到了原點,如何修佛成佛?成佛不易,佛修三大阿僧祇劫,絕非你一生一世努力可達到。但也別灰心,斷除惡業,不墮魔道,脫離生死海,求得佛的智慧與解脫之道,這是通過修行可以達到的。具體怎樣做?佛說:修七善法!
  •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學佛之人都知道,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行之路上,需要定力修行。學佛法、學善知識是一方面。但並不是全部。在學佛修行之路,還需要踐行。將學到的佛法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當中,這既是踐行開悟,也需要智慧。可惜,有很多的學佛之人往往忽視了身邊的一些小事。學佛之人往往更加看重佛法中的五戒,其他的一些「行為」與這五戒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是不可取的。為什麼很多學佛之人,終究一生,都沒有開悟明慧,修得福報與正果。
  • 學佛後應該怎麼做,才能感化家人,形成佛化家庭
    大千世界,茫茫宇宙,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其實很渺小,就想宇宙中的浮沉一樣,而人類生活的世界確實五彩繽紛,真所謂花花世界,物慾橫流,在這個人類社會中每個人也都在追求自己的夢想,夢想包括事業、財富、健康、長壽、等等。
  • 佛教:為什麼要學習佛法?學佛的好處
    為什麼要學習佛法?有些人會有疑問說:「學習佛法,真的能減輕苦惱,真正能增長快樂嗎?」我說:「是的!學佛確實是能讓人增長快樂。」因為佛教文化,具備有非常哲理的,非常科學的,正確增長快樂的方法。佛法講究一個「緣」字,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是我們之間的緣分,讓我們依靠這個緣分走進佛法的智慧,有很多人可能還不太了解佛法。佛法是什麼呢?佛法就是慈悲的智慧。
  • 學佛與修佛
    >             佛法博大精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但學佛與修佛兩者大為不同,一般的人大都停留在學佛的階段,學習理論確實可以增長你的見聞,也會啟發一部分智慧,但讀書式的學佛並不能真正解決你生活和修行中所遇到的問題,相反,你學得多,但沒有心性上達到開悟,會越來越煩惱,甚至會自相矛盾,大道理雖然知道,但總是有一層窗戶紙你無法捅破,「心理明白腿打顫
  • 佛說,常行這10件事,是為最吉祥!
    也並沒有所謂的「什麼時候不吉祥,什麼時候不能誦經」之說。在時間上,我們已經知道時時刻刻都是吉祥如意。但什麼樣的人最為吉祥?這在佛教經典《佛說吉祥經》中亦有提及,一日,佛在舍衛國祗陀園孤獨精舍,曾有眾神和眾人來到佛的住所。請佛開示:「我等天人眾,願永遠幸福,我佛慈悲,請告訴我們如何才能獲得吉祥?」
  • 佛說: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很多人信佛,但往往信的很愚痴、迷惑,功利心太重,總想著從佛菩薩那裡乞討來更多欲望利益,這是對佛法的誤解。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最關鍵的是要改變自身的因果,種善因、積善德,自然會有善報。這世上沒有任何人無辜,也根本沒有什麼委屈,一切皆是因果。
  • 《學佛群疑》第16講丨破斥「地獄門前僧道多」、「學佛越久離佛越遠」等謬論
    罪有輕重,犯了極重的戒罪及性罪者下地獄,其他的輕罪,則隨類受報,生於人、鬼、異類群中,都有受報的機會。由此可知作惡、犯戒未必全下地獄。雖有一部晚出的《目連問經》,強調事事都可能下地獄,這在早期的《阿含經》及律中尚沒有見過,否則易於使人誤會:不信佛不學佛還不至於下地獄,信佛學佛後反而容易下地獄,那還有多少人敢來信仰佛教而學佛修行呢?
  • 跟佛法善法相應
    所以,只要是你的心性具備了人的品德----因為人、天是三界六道中的善報,你要跟這個佛法的善法相應,第一個就是要有人的品德,同時具備善根,深信因果,那麼就可以入一切佛教了。可是,學佛入了佛教以後,最重要的還需要具備佛法的正知見。也就是佛教修道所運用的方法----三十七道品八正道中所說的正見。
  • 淨空法師:學佛人一定要知道,佛法裡頭沒有迷信,迷信不是佛法
    人沒有遠見,沒有心想離開六道輪迴,只想到人天福報。佛恆順眾生,也能滿足你,正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求什麼,他有道理、有方法,如理如法,你決定可以求得到。這個道理、方法,佛知道,你要求,佛會教給你。所以普世教育裡面,佛說倫理,佛說道德,佛說因果,能把這三樁事情做好,你在六道、在十法界,你會很自在,享受人天福報。
  • 為什麼佛說「不厭苦,不擇食,法可久」?
    佛說,無論正法時代、末法時代,決定正法住世時長的是學佛弟子的信念!讓正法久住之法就掌握在每個學佛人的信念之中。那麼,如何才能讓正法久住呢?《佛般泥洹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佛陀生命的最後一年,他率領比丘僧團從摩揭陀國的靈鷲山欲返回父國迦毗羅衛的釋園精舍。
  • 佛教:學佛越久,離佛越遠,你也這樣的嗎?
    修學於表面另外,身為學佛者,不僅停留在「求知解」的層面,更重要的是實修,對照佛法,觀察自己,修正自己。許多人在學習佛學的過程中,流於形式,僅僅停留在「求知解」的層次上。講述佛法的故事,講述佛教的理論,比任何人知道的都要多。只有學好理論知識,才能知道理論知識的多少,這就是學佛的成果。
  • 佛說:學佛之人無需佛祖保佑,自有福報!
    有疑惑的是佛之侍者阿難,他十分不解:十六大國中,釋迦佛都有為諸國逝世的王公大臣授記,令他們死後往生天眾、不墮三惡趣。偏偏篤信佛法的摩揭陀國例外?帶著疑惑,阿難便去問佛:「甚奇,甚特!佛授人記,多所饒益。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唯摩竭國人,王所親任,有命終者,獨不蒙記。」奇怪啊!
  • 《學佛三要》:九、慧學概說
    (《漢語大詞典(八)》p.800) 【4】(1)印順導師《學佛三要》〈學佛三要〉p.65 ~ p.68:一、信願.慈悲.智慧佛法,非常的高深,非常的廣大!太深了,太廣了 ,一般人摸不清門徑, 真不知道從那裡學起。然而, 佛法決不是雜亂無章的,自有他一以貫之的,秩然不亂的宗要。
  • 無論是懺悔還是超度,你都需要做好這一點!很多學佛人都做不到
    超拔這個詞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現在,很多人信仰佛教,他們以為只要交了錢給寺院,寺院幫忙超拔,就可以超拔掉,這只能說做得比不做得好。現在學佛法的人太多了,接觸佛法,卻聞不到正法。因此,有太多人偏離佛教,盲目學習,盲目修行。他們接觸的是什麼樣的人,嘴裡聽到的是什麼佛法。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能夠和大家一起學習佛法,我覺得很開心。我從小就很喜歡佛菩薩,看到佛菩薩我就很開心。說到今天的課題,我感覺很欣喜。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的學佛的因緣、學佛的好處和學佛的改變。學佛的因和緣首先我講講,我學佛的因。
  • 佛教:有五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是你嗎?
    常聽到這樣一句禪語,「學佛三天,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似乎表示,學佛越久,反而離佛越遠了。事實果然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學佛絕不是口頭上的功夫,而是踐行佛陀的言傳身教。很多人對佛法有誤解,認為學佛就是拜佛念經,只要多磕頭、多誦經,就能得佛菩薩加持,乃至所願皆滿。如此學佛,實際是把世俗中的煩惱習氣,帶到了佛法當中,不會有絲毫幫助,反而障礙修行,當然離佛也就越來越遠了。但是,世間有這樣五種人,他們不拜佛上香,卻離佛最近,看看是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