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具體學什麼?佛說:修七善法!

2020-12-14 七葉講堂

世人學佛,不論其初衷如何,根本目的自然是修佛成佛,摒棄惡業,不墮魔道,不想在生死苦惱之海、六道輪迴中繼續一次又一次輪迴……

可怎麼做呢?燒香拜佛,捐點香油錢,再花點小錢,買幾條魚放生,這樣就能積攢功德。等哪天功德福報存夠了,就能像佛陀那樣靜坐七天七夜,便能大徹大悟、成為宇宙間的覺者?

相信所有的學佛人都不會這麼想!又回到了原點,如何修佛成佛?

成佛不易,佛修三大阿僧祇劫,絕非你一生一世努力可達到。但也別灰心,斷除惡業,不墮魔道,脫離生死海,求得佛的智慧與解脫之道,這是通過修行可以達到的。具體怎樣做?佛說:修七善法!

什麼是「七善法」?

1、「聖弟子得堅固信,深著如來,信根已立,終不隨外沙門、梵志。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是謂聖弟子得一善法。」

2、「聖弟子常行慚恥,可慚知慚,惡不善法穢汙煩惱,受諸惡報,造生死本。是謂聖弟子得二善法。」

3、「聖弟子常行羞愧,可愧知愧,惡不善法穢汙煩惱,受諸惡報,造生死本。是謂聖弟子得三善法。」

4、「聖弟子常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恆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舍方便,是謂聖弟子得四善法。」

5、「聖弟子廣學多聞,守持不忘,積聚博聞。所謂法者,初善、中善、竟亦善,。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如是諸法廣學多聞,玩習至千,意所惟觀,明見深達。是謂聖弟子得五善法。」

6、「聖弟子常行於念,成就正念,久所曾習,久所曾聞,恆憶不忘,是謂聖弟子得六善法。」

7、「聖弟子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是謂聖弟子得七善法也。」(《中阿含經·七法品城喻經》)

學佛雖不是學知識,但同樣也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要立信根,信奉如來,便不信、不隨外道所做、所言、所法,這是學佛人的第一步。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要「知慚」畏果,繼而「畏因」知愧。這是學佛人真正修行的開始。接下來便要「斷惡修善」,開始親修實證。「修證」的依據是什麼,便是佛經、佛法。從佛法中能得到正念,從正念中能通達智慧。

「七善法」實則是佛對學佛人的要求,也是學佛修佛的七個階段。得七善法者,便可通達佛法智慧與解脫之道。如此,你也是佛~

歡迎關注七葉君,更多有視角的另類佛經故事!

相關焦點

  • 佛說:學佛人須知佛法中這八種德行!
    學佛學什麼?有人說是學佛的智慧,有人說要學佛的慈悲。這是一個很大議題,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統一答案,七葉君同樣答不上來。不過,佛法中有這八種德行。佛說:學佛人都應該知道、且在學佛過程中貫徹這八點!據《大正藏·法海經》記載:有一次,佛對上首弟子、神通第一尊者大目犍連說:「吾自今後,不復說戒。汝等可自共說戒。」原來,那日佛欲向弟子宣說戒律之時,其中有一個不守戒的弟子混入其中。
  • 學佛與修佛
    >             佛法博大精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但學佛與修佛兩者大為不同,一般的人大都停留在學佛的階段,學習理論確實可以增長你的見聞,也會啟發一部分智慧,但讀書式的學佛並不能真正解決你生活和修行中所遇到的問題,相反,你學得多,但沒有心性上達到開悟,會越來越煩惱,甚至會自相矛盾,大道理雖然知道,但總是有一層窗戶紙你無法捅破,「心理明白腿打顫
  • 『一稱南無佛』南懷瑾:學佛先要學做人,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
    我經常說一般人學佛,別的沒學到,滿口佛話,一臉佛氣。唉呀!那個味道真難受,變得每一根神經、肌肉都跳出來的佛法,你看那怎麼受得了!搞久了變成什麼?佛油子,把佛法當口頭禪就完了!大家學佛要注意: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很平常,不要做怪,不要一臉佛氣、滿口佛話,一身都是佛油子的味道。
  • 淨空法師:我們學佛卻不懂佛,佛是什麼?
    我們學佛,佛是什麼?為什麼要學佛?學佛有什麼好處?這些問題如果不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我們的修學會產生障礙。 學佛就是修心。真心就是佛,妄心就是凡夫。真心、妄心我們統統都有,但是現在我們只會用妄心,不會用真心,錯就錯在此地。
  • 佛教:學佛越久,離佛越遠,你也這樣的嗎?
    「學佛一年,佛就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就在天上」,是許多學佛者的真實寫照。學習越久,反而離佛越遠,這是怎麼一回事?有一部分學佛者學了一段時間後,去煩惱、增智也都有感應,但一想到明心見性還有許多路要走,就沒有了信心。那還有什麼理由呢?學佛無道學佛要有方法,即佛教所說的「學佛無道」。
  • 學佛人,用三分鐘時間隨喜讚嘆,佛說功德無量!
    學佛的人,你知道做什麼事情,花時間越少,所得功德越大嗎?很多人學佛都在捨近求遠,甚至有人花了一輩子時間,每天磕頭拜佛念佛供佛等等,這些事也有功德,但功德有限,如果能用三分鐘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再花上三分鐘時間去做這件事,功德無量。
  • 佛說:學佛在自心,成佛在淨心
    人的心靈變化是無限的,從骯髒的心靈產生出骯髒的世界,從純潔的心靈中產生出清淨世界,正是心淨則佛土淨。因而佛說:學佛在自心,成佛在淨心。佛教的一切法門主要是使人明白自心,佛教的一切修行方法主要是使人清淨自心。掃地也是打掃心靈啊!回頭再看佛家的戒律,人如何成事,怎麼守戒?從心開始。心即是佛,心即是戒,若沒有好心,哪裡是戒呢?戒來戒去又有什麼意義?
  • 輕鬆學佛:學佛就倆字。如果真的明白了,人人都可以成佛
    我們也希望創建這個話題,讓更多的學佛人可以輕鬆上路,更好學佛。今天我們聊一聊應該如何學佛。簡單地說,學佛就倆字:一個是「學」,一個是「佛」。把這兩個字搞清楚,學佛就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了。首先我們要了解「佛」這個字。很多人都會說:佛不就是釋迦摩尼嗎?
  • 『一稱南無佛』南懷瑾:學佛法,不要被佛法困住,這樣才可以學佛!
    所以,很多學佛的人,一見面就是阿彌陀佛,滿口佛話,一身佛氣,著相著得厲害,一聽到對方也學佛,好哦!信佛好哦!假如對方不學佛,則眉頭一皺,好像罪大惡極似的,幾乎所有的宗教徒都是這樣,這都是我相、人相。什麼叫解脫?不要以覺礙為礙,那就得自在了。
  • 學佛後應該怎麼做,才能感化家人,形成佛化家庭
    人們在追求名聞利養的過程中心裡也走過了喜怒哀樂,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有部分人群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有了自己的信仰,說到信仰就步入正題了,信仰有很多種像基督、伊斯蘭、佛。今天就聊聊佛學的信仰。很多學佛同修和佛化家庭對佛學的理解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佛化家庭因緣真的是讓人歡喜,一家人都學佛就有共同語言,大家共同學習,共同勉勵。
  •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學佛之人都知道,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行之路上,需要定力修行。學佛法、學善知識是一方面。但並不是全部。在學佛修行之路,還需要踐行。將學到的佛法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當中,這既是踐行開悟,也需要智慧。可惜,有很多的學佛之人往往忽視了身邊的一些小事。學佛之人往往更加看重佛法中的五戒,其他的一些「行為」與這五戒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是不可取的。為什麼很多學佛之人,終究一生,都沒有開悟明慧,修得福報與正果。
  • 學佛首先得做個正常人,不能學成「佛油子」
    學佛是一個探索人生真諦的過程。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返璞歸真,使自己內心變的慈悲,清淨,處事淡然。通過學習佛法,我們在為人處事上會表現的更加理智,心態平和,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會積極向上。
  • 《學佛三要》:九、慧學概說
    故大乘聖典中,處處贊說:於無量劫中,遍修無邊法門,而不如一頃刻間,於般若波羅蜜多經典四句偈等,如實思惟受持奉行。【6】由此可見,無論大乘法,聲聞法,如欲了生死,斷煩惱,證真理,必須依藉智慧力而完成。但這並不是說,除了智能,別的就什麼都不要;而是說,在斷惑證真的過程中,慧學是一種不可或缺,而且最極重要、貫徹始終底行門。有了它,才能達到佛法的深奧處。
  • 南懷瑾: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氣,學佛是學解脫,學道是學逍遙.真正修行是無形無相的.空是非常灑脫,非常自在,是大自在.
    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為什麼滿口佛話。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裡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布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很多朋友對我說,來這裡跟你聊聊很好玩,可是你那些學生不正常。我說,對!這些學生不正常,滿口佛話,一身佛氣,非要作個莊嚴的樣子出來不可,多討厭!所以社會常看我們這一群人是瘋子。
  • 家庭生活中如何學佛,自己學佛很精進,家人不理解怎麼辦
    學佛要保持中道,當先社會需要的是民心安定,大眾歡喜,社會認可,所以學佛人對於佛法的理解要中道而不能偏在一邊,如果偏在一邊走極端就沒有給學佛人做一個好榜樣。相信這樣的情況有不少學佛同修都遇到過。而學佛同修面對這樣的情況又覺得很委屈,經常到佛前訴苦,我家裡那幾個人業障可重了,我天天勸他們學佛念佛一個個的都不聽。那麼這到底是誰有問題呢,是家人不理解還是自己方式不對。
  • 心理學秘籍:南懷瑾說只有兩種人適合學佛,首先要明白佛的真義
    世間絕大多數人對於佛的認知是迷茫的,但不少人對佛也是充滿信仰,特別是老一輩人,燒香拜佛祈求一家財運安康,在他們身上,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虔誠!而在這中間的一群人,不上不下,沒有智慧的圓融,也無下愚者的堅定信念,很難在利益面前不為所動,這種人即便學佛,學來學去繞來繞去難免一味只掉進世間法中,反而誤己誤導大眾,誤解了佛學的真正內涵。個人倒是認為,人人都能學佛修禪。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佛?學佛究竟能帶給自己什麼?為何又要去學佛呢?
  • 《學佛群疑》第16講丨破斥「地獄門前僧道多」、「學佛越久離佛越遠」等謬論
    儒家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出家的凡夫,在未修成聖賢之前的修學階段,因為不清淨,所以要求戒,受戒是修行的起點,跌倒了再爬起來,犯了戒再懺悔,乃是正常的事。齋教徒們,自己不願受出家戒的約束,反而詆毀出家人持戒不嚴,並且誇張出家人的犯戒罪行,其存心是顯而易見的。 - 「學佛越久離佛越遠」是真的嗎?- 經常聽說:「信佛三天,佛在眼前;信佛三年,佛在西天。」
  • 佛理智慧:學佛要有『平等心』
    歡迎關注佛理智慧。我自幼受母親影響,喜歡佛經,學佛修行二十多年,對佛法感悟頗深,希望把我的心得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們學佛不要因為他稱讚我,或是誹謗我,就分別這是我的親家,那是我的冤家。我們不要有冤親之分,要一視同仁,大家都是佛。這是大丈夫氣概。成佛的心量要虛空一樣廣大,能容納萬物。我們要不分別冤親,我們的心是平等的。為什麼呢?因為心無相,大家都是佛,所以是平等的。但心一有相,就不平等了,就有男女相,善惡相之分了。佛的心是平等的。
  • 佛說:學佛之人無需佛祖保佑,自有福報!
    先說一個民間小故事:有兄弟三人清明祭祖,求老祖宗保佑。結果老大當了大官,老二做了商人,哥倆太忙,就再也沒空回老家拜祭。只有老三,每年規規矩矩準時掃墓。可無論怎麼努力,都時運不濟,逃不出農門。得佛授記,福報非凡,可為什麼十六大國獨獨篤信佛法的摩揭陀國王室得不到佛的青睞呢?我們知道,摩揭陀國是古印度十六國中實力最大的國家,他們的瓶沙王是位虔誠的佛教徒。早在佛出家前,瓶沙王就與佛約定,求佛證道後及早來度化他。佛陀證道後依約往摩揭陀國傳道,瓶沙王專門為佛修建了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傳法精舍——竹林精舍(寺院的前身)。
  • 什麼是「佛」?「佛」,譯成中文是什麼意思?
    學佛,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佛,佛譯成中文是覺悟、智慧。當時古字裡有"弗"字,音與梵文發音的"佛"字相近。釋迦牟尼佛當時是人間王子,通過學道後成佛,所以在"弗"字旁加個立人邊。佛和我們一樣是人類,不是神仙、不是神明,是透過努力修行覺悟的人,證悟後成為佛。